APP下载

莎乐美——恋父情结的囚徒

2009-03-30王东娇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受害人

王 慧 王东娇

[提要]《莎乐美》是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唯一一部悲剧作品。在王尔德的笔下,原本为宗教题材的简单故事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和现代的气息。莎乐美,这一在圣经故事中毫无生气和特色的形象,在王尔德的创作世界里被赋予了鲜活的性格和神秘的气息。她美丽魅惑的外貌,引人入胜的舞蹈,骇人听闻的疯狂言行,无不令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这一形象的解读,很多评论者认为莎乐美是个不折不扣的纵欲者,更有将其称为浪荡淫妇的说法。而笔者认为只看表象不研究其根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本文以莎乐美疯狂背后的根源动机为论点,以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的恋父情结理论为依托,深度解读莎乐美孤独痛苦的内心世界,从而得出莎乐美其实是一个受到恋父情结困扰而无法得到解脱的受害者这一结论。

[关键词]莎乐美;恋父情结;替代者;受害人

莎乐美的形象最初源于一个情节简单的圣经故事。随着越来越多的各个领域的艺术家对这一故事题材的青睐,莎乐美的形象逐渐发生了变化。她由一个故事中不起眼的配角慢慢发展成了众多版本中的核心人物和焦点。这一形象在艺术家们的精雕细琢下被赋予了新的活力和特色。其中,大多数的艺术家都倾向于凸显莎乐美用利自己的美色为诱饵和手段来引诱希律王的这一方面,尽其所能地描绘和刻画了莎乐美勾魂的七纱舞,因此这一原本毫无生气的形象渐渐带上了欲望和堕落的色彩,莎乐美也日益成为了纵欲和放荡女性形象的代表。王尔德所著的《莎乐美》不但融合了这种趋势,他笔下的莎乐美也是同样的美貌和魅惑,而且更可贵的是他将这一形象赋予了更加复杂真实的性格特点。他将莎乐美置于一个更加具体而现实的环境背景中,从而使莎乐美真正成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王尔德认为单纯将莎乐美的形象定义为纵欲者或荡妇是一种片面的做法,对这个形象是不公平的。在王尔德的眼中,莎乐美是一个值得同情的角色,她是被激情俘虏的悲情少女。莎乐美既是一个残忍的破坏者,同时也是一个可悲的受害者。而他的作品也正是他个人见解的最好的体现。通过本文笔者试图用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恋父情结理论来解读莎乐美形象的突然转变和其言行爆发式的疯狂,以期加深和丰富对这一富有争议的形象的认识和理解。

—、莎乐美与恋父情结理论

王尔德的《莎乐美》是一部争议颇多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王尔德对于这部作品情节的巧妙编排和语言上的精致雕琢堪称经典。女作家袁昌英认为,法文原本的《莎乐美》在艺术上不论从“音节的凄婉,结构的整洁,意象的奇幻,词句的凄丽”看,都“是一段完整美妙的音乐,是一块美玉无瑕的玛瑙”。这部作品曾被视为异类主要是由于莎乐美这一形象上所附着的情欲色彩和血淋淋的暴力场面。当莎乐美忘情地亲吻先知血淋淋的头颅时,作品中弥漫的恐怖气息和扭曲的情感着实能够让常人无法忍受。因此,要解读莎乐美惊人的转变和骇人的言行就要深刻解读这一形象背后的心理动机和根源。

1.莎乐美所生活的家庭背景和特殊的人生经历决定了她具备成为受恋父情结困扰的受害者的可能性。根据弗洛伊德关于儿童的性心理发展四个阶段的理论,幼儿性心理发展到第三个阶段的时候会伴随着对异性父母强烈的占有欲,这种感情附着被称为恋父(母)情结,同时这种隐密的占有欲还体现在将同性的父母作为情敌的意识和行为中。弗洛伊德强调,对于多数存在精神困扰隐患的人而言,父母在其幼儿性心理发展时期的建康度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法克服婴儿时对异性父母的爱恋和同性父母的憎恶构成了对心理健康发展的最大的障碍,这种障碍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成年后的各种神经功能混乱症状。莎乐美的生父在她幼年时便被自己的弟弟所谋害并篡位,很快,她的母亲就嫁给了谋害自己丈夫的新国王。生活在这样一种暴虐和乱伦的家庭,莎乐美在幼年时所经历的家庭重大变故和家人的互相残害尤其是她父亲的被害很可能会给她正在经历发展的心理带来巨大的阴影,进而导致她无法像常人一样健康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她一直无法摆脱从幼儿时期发展而来的恋父情结。

2.弗洛伊德在《爱情心理学》一书中明确指出,如果伊笛普斯即恋父(母)情结不能圆满解决,则可种下心理障碍的祸根。如过分固着于此情结,可能影响到成年生活的健康发展。主要体现为不计后果一意孤行,自以为是甚至自恋等性格特征。另外还体现在无法正常发展与异性的关系上。

莎乐美的性格特点和弗洛伊德所指出的受恋父情结困扰的症状特征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她的性格中正是带着自以为是,一意孤行,甚至自恋的特点。在戏剧的开始部分,莎乐美没有转变形象之前,她是一个纯洁无邪有着强烈贞洁意识的女性。抬头仰望明月,她不禁感叹:“看月亮真是再好没有的事!她好像一个小银毫子,又可以说是一朵小银花。她又冷静又纯洁。她一定是一个闺女,她大有闺女的美质,不错,她是一个闺女。她从来没有把自己污辱过,她从来没有象其他的仙女一样把她自己的身子让男人轻薄过”。从莎乐美的言语中能够感受到她的处女情结,她对贞洁的重视和赞美。她以月亮比喻自己的纯洁和忠贞,而在赞美月亮的同时她也对她乱伦的母亲进行了抨击,因为她的母亲正是背叛她的生父而轻易委身与男人的人。莎乐美一意孤行的性格特点在戏剧随后的发展中体现的越来越明显。为了见到神秘的先知,她可以引诱年輕的敘利亞軍官,她的忠实的爱慕者,冒着生命危险违背希律王的严令。为了亲吻先知,她可以不顾一切尊严用魅惑的舞蹈引诱希律王答应她的请求,取得先知的头颅,进而实现她疯狂的占有欲望。这一切都将她不计后果,自私冲动的性格充分暴露了出来。

3.一个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始终无法与父亲实现心理分离,结果,与母亲的关系疏远不说,与同龄男性的正常交往乃至婚恋也常常会受到严重影响。毫无疑问,莎乐美对于先知以外异性的态度是非常冷漠的。在戏剧的开始,真心爱慕莎乐美的年輕的敘利亞軍官忍不住关注着莎乐美的一举一动,并感叹:“公主把扇子遮着她的脸了!那一双纤纤素手摇动起来就好像白鸽儿飞到巢里去似的。那又像白蝴蝶似的。那完全像白蝴蝶啊。”。他反复用“月亮”,“白鸽”等纯洁的事物来比喻莎乐美在他心里的美好形象,也间接反映了莎乐美在没有遇到先知前实际是一个贞洁的与异性保持距离的令人爱慕的女性。而莎乐美对于倾慕追求她的异性却始终是无动于衷的。她对于希律王的追求明显地带有厌恶和反感。“我不愿意坐在那里了。我坐不住了。我不懂国王何以要把他那颤动着的眼睑底下的那一双鼹鼠似的眼睛始终望着我?他是我母亲的丈夫却那样望着我,真是奇怪。”对于希律王一次次的诱惑和邀请,她也是直接而果断地一概拒绝。而她答应为希律王跳舞也只是出于希望实现自己的愿望的目的。事实上,希律王对美色的贪婪使他沦为希罗底女儿满足自己欲望的工具了。当然作为杀害莎乐美生父的仇人,希律王不能引起莎乐美的好感是正常的。莎乐美对希律王的厌恶和利用并不足以说明她对异性的态度。但是,她对忠心真爱着她的年輕的敘利亞軍官的利用和冷漠却能充分体现这一点。她对于异性的这种态度正体现了她无法发展与异性间正常关系的症状。

二、先知是莎乐美恋父情结的替代品

莎乐美对异性的冷漠在遇到先知后立即发生了极端的变化。为了得到先知的一吻,她丧失理智,不顾一切,甚至不惜取下先知的头颅,这种病态的狂热主要归因于她找到了一个能替代父亲的替代品,或者说,她找到了释放无法摆脱的恋父情结的牺牲品与隐蔽载体。

1.先知被囚禁的古老水牢正是莎乐美的生父生前长期被囚禁的地方。士兵的谈话中有这样的内容,“譬如国王的兄弟,他的长兄,就是王妃第一个丈夫,在这个井里足足幽囚了十二个年头。他并没有囚死。知道最后那年他才被绞死了。”既然莎乐美的生父被囚于这个水牢达12年之久,这个水牢也就紧紧地和她父亲的形象联系起来了。看到黑暗的水牢,莎乐美联想到了她被迫害而死的父亲,对被囚于同一水牢的先知也就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和同情。

2.先知对谋害莎乐美生父的罪人的严厉谴责也使莎乐美对他产生了很多的好感和幻想。莎乐美对先知的第一印象正是从水牢里传来的他的声音。“主来了。人子来了。仙都尔都藏到河里去了。茜伦都从河里逃出来睡在林子里的落叶底下去了”。士兵都无法理解先知的言语,但是莎乐美却立即明白这是先知对她罪恶的母亲的谩骂和抨击。“是的;他说了我母亲许多可怕的话。”而谴责希罗底的罪行也正是莎乐美的生父一定会做的事情。这使得莎乐美越发对先知难以抗拒了。莎乐美诱使年轻的军官将先知带到他面前的时候,她对眼前的陌生人还是心怀恐惧的。这时先知又开始了对希律王和希罗底所犯罪行的指责和谩骂。莎乐美不禁对他更加爱慕起来。很显然,莎乐美已将眼前的陌生人和心中“父亲”的形象融为一体了。她希望先知能够引导她摆脱释放心中压抑的苦闷和欲望。

3.先知和莎乐美的父亲一样都是能够是希律王畏惧的圣人。当莎乐美被告知,水牢中被囚的是先知的时候,她说,“啊,先知!不就是国王所怕的那个人吗?”而后来希罗底和希律王的对话也证实了希律王对先知是心存畏惧的。而希律王畏惧的另一个人便是莎乐美的生父。当他听说弥赛亚能够使死人复生的时候,他不禁恐慌起来,担心有人会使他被谋害的哥哥复活,他反复强调,“……我禁止他做那样的事.我不许谁使死人复活.这个人非找来告诉他说我禁止他使死人复活不可……倘若死了的人会走起回来,那不可怕得很吗?”他所恐惧的正是莎乐美的父亲的复活。因此,先知和莎乐美的生父都是能让罪恶的希律王心怀恐惧的人

4.先知和她的生父一样都是对莎乐美来说遥不可及的。被恋父情结困扰的莎乐美在失去理智前是明白她的父亲对她来说永远是遥不可及的。而先知对她的冷漠和一再拒绝让她体验到了同样的遥不可及的感觉。因此,先知越是坚定地拒绝莎乐美,就越是会激起她心中对父亲对隐秘的欲望。最终,莎乐美为了求得先知一吻,不惜将他的人头砍下,正是要释放她对遥不可及的父亲的潜在的占有欲。通过占有先知,她实质上是要不顾一切地克服她和父亲之间遥不可及的距离,获得父亲的爱。

简而言之,先知由于和莎乐美的生父在多个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因此很自然地就成为了莎乐美情感的转移对象。他是莎乐美释放恋父情结的载体和牺牲品。

三、莎乐美最后的独白

莎乐美最用一种极端的手段终释放了内心压抑太久的欲望,她用疯狂的方式品尝到了爱情的滋味。“约翰,我亲了你的嘴了。你的嘴唇上有一种苦味,这是血的味吗?……不然这或者事恋爱的味……听说恋爱的味是苦的……但是这有什么要紧?有什么要紧?我亲了你的嘴了,约翰。我亲了你的嘴了”。莎乐美品尝到了苦涩的爱情的滋味,以她的生命为代价。最终她将埋藏于心底的欲望用极端的方式释放了出来,这是她洪水也浇不息的热情,也是她无法摆脱的宿命,而她苦涩的爱情正是源于一段深藏于内心不为人知的扭曲爱恋,那就是她的恋父情结。

四、结语

王尔德创造的莎乐美的独特之处在于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欲望的个体,她的性格不是简单一面的,而是如现实中的真实形象一般多面的。莎乐美的家庭环境为她不同寻常的性格发展埋下了罪恶的根源,使她无法克服幼年时便深藏心底的恋父情结。而她和先知的相遇又为她深埋的欲望的爆发提供了释放的载体和必要的掩盖,使她不计后果,不惜一切代价地要满足和释放心底的欲望。在她完全被内心压抑太久的不可能实现的欲望所控制的时候,她已经完全成为了情感的俘虏,失去了生存所必须的理智和判断力。对于莎乐美来说,爱的神秘永远是大于死的神秘。所以莎乐美不仅仅是一个罪人,她也是一个受害者,一个长期受恋父情结困扰的受害者。

参考文献:

[1]袁昌英.《袁昌英作品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273.

[2]Varty,Anne.APrefacetoOscarWilde[M].Beijing:BeijingUniversityPress,2005:158.

[3]奥斯卡·王尔德.莎乐美[M].田汉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19.

[4]Ellmann,Richard.OscarWilde[M].NewYork:RandomRoom,1998:263.

[5]奥斯卡·王尔德.莎乐美[M].田汉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

[6]Kohl, Morbert. Oscar Wild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182.

[7]Oscar, Wilde. Five Major Plays[M]. New York: Airmont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70:320.

作者简介:王慧,女,山东枣庄人,2007年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学院取得硕士学位。现为泰山医学院助教,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受害人
受害人视野下过失相抵规则的适用研究
民间借贷涉罪行为中受害人法律责任的刑民分析
受害人承诺与受害人自冒风险中的刑民关系研究——基于英美法系与德国的比较视角
家庭暴力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没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部分,受害人能否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问责乏力冤案变悬案?
问责乏力冤案变悬案?
意大利刑法中的受害人同意
“交强险”受害人直接请求权的立法反思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