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结核病49例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2009-03-25易城辉黄建灵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易城辉 黄建灵

(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江西,于都,342300)

【摘要】目的:分析脑结核病CT影像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49例脑结核病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多见,平扫示“正常”或脑积水,增强示脑底池“铸型样”强化;结核瘤及结核性脑脓肿平扫示多发或单发结节/肿块(或空洞),增强示结节状或环形强化;结核病灶周围明显水肿,晚期病灶可钙化。结论:CT检查、特别是增强扫描技术是诊断脑结核病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并可进行影像学分型;结合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脑结核病;放射摄影技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断层

【中图分类号】R52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048-02

对我院1997~2006年来经临床治疗随访、手术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脑结核病49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5-63岁(平均30 .6岁)病程7天-10年。临床表现:轻重各异;低热,头痛和脑膜刺激症20例,高热,恶心恶吐,视乳头水肿12,癫痫6例,嗜睡,昏迷4例,偏瘫4例,无明显症状3例。经临床病理证实10例,经临床治疗随访和实验室检查证实39例。

1.2方法扫描设备采用西门子SOMATOM Smile螺旋CT,轴位扫描,层厚10mm、层距10mm;部分小病灶层面采用5mm及2mm薄扫。本组病例均作平扫及增强扫描。

2结果

2.1病灶部位脑膜(或脑池/脑沟、脑裂/脑室的脑脊液间隙)29例;皮质19例,皮质下12例,底节3例(图片1),幕下区3例;多发病灶39例,单发病灶10例。

2.2结核性脑膜炎共29例。平扫示“正常”或轻度脑积水15例,明显脑积水2例,脑池消失、密度增高2例。合并脑实质病灶10例。增强扫描显示:脑底池“铸型样强化24例,无强化5例。(图片2)

2.3结核瘤平扫呈等、低密度。增强扫描示:弥漫多发结节13例,多发肿块5例,单发结节或肿块5例。(图片3)

2.4结核性脑脓肿共4例,空洞9个。厚壁空洞6个,薄壁空洞3个;多发3例,单发1例。增强后容易显示壁的情况。(图片4)

2.5结核性钙化共3例。脑实质钙化2例,合并脑膜钙化1例。平扫呈斑点状或斑片状或环形状等高密度改变;灶周水肿较轻或无水肿。(图片5)

2.6灶周水肿带大片状水肿14例,指压性水肿7例,轻度水肿10例;梗塞后水肿2例。平扫表现为低密度,有明显占位效应。(图片6)

3讨论

近年来由于结核杆菌基因突变、抗结核药物研制相对滞后和AIDS病在全球发病率增加,国内外结核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呈现逐渐增高趋势。约6%的结核病可侵及神经系统,结核性脑膜炎最常见。神经系统结核病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和青少年[1]。脑结核感染影像表现复杂多变,临床症状及体症亦不典型。误诊率较高。颅内结核感染常来自肺、腹部和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经血源播散种植于软脑膜蛛网膜和脑实质而引起结核性脑膜炎或结核瘤或结核性脑脓肿[2]。其并发症多、愈后较差。因此提高脑结核病的影像诊断水平、尤其是早期确诊优为重要。脑结核分布广泛,可累及脑膜、脑实质、脑室系统、甚至颅骨及头皮。病灶中常常是多种不同性质的病变同时存在,使得脑结核的影像表现不典型的趋势有所增加。现在结合本组病例特点及有关文献简要温习一下脑结核的影像表现:(1)结核性脑膜炎主要表现为脑基底池、脑沟的结构不清,CT上为等或高密度,MRI上为等T1长T2异常信号。增强扫描见同脑底池形状一致的强化。(2)脑结核瘤呈多发或单发结节病灶,CT上为低或等密度,MRI上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可见信号稍低的肉芽组织环。增强扫描结核肉芽肿明显强化。少数形成脓肿则为环形强化。(3)结核病灶周围明显水肿,并可有占位表现;(4)结核性脑膜炎和结核瘤均可形成钙化[3]。本组病例结果分析:脑结核病分布以大脑皮层及软脑膜蛛网膜为主,推测可能与脑部皮层血供丰富和血液循环动力学及血脑屏障等因素有关。本组结核性脑膜炎约占60%,与相关文献吻合。CT平扫病灶显示率低,容易漏诊和误诊为其它病菌脑膜炎,必须强调行增强扫描;而且前者病灶多在脑底部,相对钙化率高,结合临床病史和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可鉴别。颅内结核瘤容易与化脓性脑炎或脓肿混淆;而结核瘤病灶小,水肿轻,发展慢,晚期钙化率高的特点,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及化验结果亦不难鉴别。此类病灶还应想到与其他播散性病变鉴别,其中最重要是转移瘤。颅内转移瘤的典型特点是“小病灶,大水肿”、有原发肿瘤病史。近期国外提出增强CT显示的“靶征”即环形强化包裹着中心结节状钙化或增强的病灶是脑结核瘤的典型表现,但也有学者不支持这一观点。[4]空洞主要见于结核性脓肿,一般比较少见。但单发肿块及空洞影像要注意和胶质瘤等鉴别。而钙化病灶一般临床症状轻,比较难与颅内寄生虫感染等病变鉴别;的主要依赖临床资料回顾及实验室检查。最后脑结核病的病灶周围水肿带无特征改变,只有少数并发的脑梗死后水肿具有血管分布特征。此外MRI检查在脑结核病诊断中能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总之,尽管影像检查发展较快,但脑结核的诊断仍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将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是提高脑结核诊断水平的主要途径。部分疑难病例必要时因行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或外科手术、病理检查进行鉴别并确诊。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70-671

[2]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61

[3]金征宇.放射科治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5-216

[4]高波,吕翠.脑结核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9):643

(收稿日期:2008.12.14)

猜你喜欢

体层摄影术
内侧分水岭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及血管相关性对比研究
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X线平片及CT诊断外伤性肩关节脱位的价值
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诊断
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CTA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