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云港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2009-03-16刘奉昌余步云杨汝久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期
关键词:茶产业应对策略发展现状

范 静 刘奉昌 余步云 杨汝久 张 华

摘要简述了连云港茶产业发展现状,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的同时,提出了连云港市茶产业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并提出加强和完善茶产业扶持政策、创新茶叶展示展销机制、加强茶叶安全保障和茶业交流合作及茶业宏观管理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茶产业;发展现状;应对策略;江苏连云港

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183-02

茶叶作为连云港的传统种植业,是具有比较和后发优势的朝阳产业之一,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突出作用,为进一步规范和提升连云港市茶叶产业化发展水平和档次,充分利用连云港市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走“绿色化、标准化、良种化、品牌化、产业化”相结合的路子,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种茶生产积极性,推进连云港市茶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笔者就连云港市茶叶生产现状、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作了调研,并对茶叶发展过程中政府应采取的对策措施进行探讨。

1 发展优势及现状

连云港市茶叶生产历史悠久,久负盛名,是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花果山云雾茶由于生长在海拔500m的云台山上,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而得名,以“香高,味醇,耐冲泡”而闻名,20世纪70年代初期才得到初步发展,属江北茶区高山茶类,起源于云台山脉的花果山。1980年,在江苏省品茶会上,以其条索紧圆、形状似眉、锋苗挺秀、润绿显毫、香高持久、滋味鲜浓、汤色清明、叶底匀整等特点,与南京雨花茶、苏州碧螺春并列为江苏省3大名茶,1995年获北京农业博览会银欣奖,2000年获南京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

2存在的问题

2.1基地规模小,尚未形成产业优势

茶叶生产布局零星分散,集约化程度低,连不成整体,形不成特色,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产业支撑力也不强,在农户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低,不为农户所重视。

2.2科技兴茶氛围不浓,科技投入不足

目前,全市没有一所茶叶科研机构,科技投入资金严重不足,更没有健全的茶叶技术推广网络,以致许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得不到及时引进示范推广,从而导致技术培训不到位,产业基础薄弱,缺乏后劲,严重制约了茶产业的科技发展水平。

2.3品种结构搭配不合理,缺乏科学的规范化管理

品种鱼龙混杂,多数是以产量型特征为主的大众化品种,引进渠道不一,随意性强,缺乏市场竞争实力,在早中晚品种搭配上有待进一步优化。

2.4茶叶加工水平滞后,品牌意识不强

连云港市10余家茶叶加工点普遍存在设备陈旧、厂房简陋、环境条件差等问题,制优率不高,加工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不高,多以手工作坊式为主,优质茶总量少,产品质量监测没有保障,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2.5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随着连云港市茶叶生产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几个小型或骨干型茶叶企业,但其与茶农之间的关系,仍是一种仅以茶叶购销为主的松散型的买卖关系,没有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另外,这些企业向外拓展也刚刚起步,其规模不大、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带动产业发展能力有限,有待进一步做强做大。

2.6销售网络不健全,产品销售渠道不畅

目前全市没有较大的茶叶交易集散地,以茶叶产、加、销单位和个人为主体成立的各级茶产业协会严重缺乏,协会的桥梁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且因经费不足等多种因素,相关技术人员未能直接介入,产销信息脱节,以致各种技术、市场信息等未能充分共享。

2.7认识不到位

到目前为止,相关单位仍缺乏对茶产业在新农村建设和高效农业发展中重要的作用与地位的意识,导致茶业发展的有关激励政策措施、近远期规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工作进展滞后。

3发展总体思路

3.1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建成主导产业为目标,以开发绿色茶叶产品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不断培育和开发茶树新品种和茶叶新产品,推进连云港市茶叶生产向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转变,加快连云港市茶产业发展步伐。

3.2发展原则

3.2.1科学规划,标准建园。以茶为主,做到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认真做好道路、蓄排水系统的设计。

3.2.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茶园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选择在中高海拔地段,发展高山云雾茶。合理密植,合理布局茶行及茶园遮荫树配置,实行横坡等高种植,提高梯面覆盖度,以减少水土流失。

3.2.3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按照生态茶园建设要求,推行“山项戴帽子,山腰结带子,山脚穿鞋子”模式。山地坡度25°以上的不应开垦,不开“光头山”。

3.2.4政府扶持,企业运作。按照“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相对集中,分户经营”的形式运作。

4应对措施

4.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成立市茶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对全市茶产业发展实行宏观指导,对重大问题进行科学决策,实行行政推动、龙头带动、示范促动、外力拉动、部门联动等多种办法全力推进茶叶产业建设,把茶叶产业纳入市委、市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做到年初有部署,季度有督查,年终有检查,严格实行专项考核,同时做好日常工作和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年度计划的实施、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力争用3年时间将连云港市的茶叶产业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4.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基地建设中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搭配”的原则,发展低海拔名优茶和高山云雾茶2个优势产区,提倡多个主导品种早、中、晚合理搭配,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做到开发一片、成园一片,投产一片、高效一片,大力扶持发展农民种植户(0.07~0.27hm2)、农民大户(0.33~3.27hm2)和农民专业大户(3.3hm2以上),构建集中连片的规模化基地,有条件的地方,要采取综合性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实施一批规范化示范基地,为龙头企业提供基地支撑。

4.3加大投入,政策扶持

要建立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根据财政同步增长按比例提取茶叶扶持专项基金,将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科技推广、新农村建设等各种项目资金,实行捆绑使用,有效整合,积极引导工商企业、私营业主、外来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茶叶建设,形成“农民自愿、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社会参与”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发展体系,培育一批优质、高效的现代化示范茶园,促进连云港市传统茶业生产向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转变。

4.4科技兴茶,培育龙头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邀请省、市茶叶专家等办法,全力抓好茶叶生产大户的技术培训。在茶叶开园、定植、施肥、病虫防治、茶树修剪、采茶以及茶园采后管理、中低产茶园改造等方面进行跟班技术培训,强化科技对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支撑。并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茶叶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等形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茶叶生产,建立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销关系,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

4.5创建品牌,拓展市场

首先,遵循“立足本土特色,围绕主体开发,稳定农民收益,分段逐步实施”的原则,按照“以品牌带发展、以规模促品牌”的思路,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规范统一茶叶生产、加工和包装,提高产品档次,通过参与有关茶事活动和组织各种茶叶评选活动等进行推介,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其次,成立由生产、加工、经销等专业大户组成的茶叶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使其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协会+企业+大户”为基本模式,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茶农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着力开拓销售市场,提高连云港市茶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推动茶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5参考文献

[1] 安哲.创新发展新思路推进茶叶产业化[J].茶世界,2008(8):42-43.

猜你喜欢

茶产业应对策略发展现状
宣城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和建议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浅析以恩施旅游业助推茶产业的发展途径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