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反镜头大对话

2009-03-10

大众摄影 2009年3期
关键词:蔡司海鸥光圈

余 浩

双反相机的出现,较其之前的页片相机在方便性上大有提高,又保持了中画幅的像质。自20世纪30年代起,红极一时,一直到70——80年代,都是专业摄影的中坚力量。即使数码相机大行其道的今天,双反相机独特的魅力仍然吸引着为数不少的拥趸。

在双反相机的历史上,不同厂家不同镜头的相机身价相差悬殊,最明显的就是我国上海照相机厂生产的海鸥4系列与德国ROLLEIFLEX系列,以最新的海鸥4A-109与ROLLEIFLEX 2.8FX市场价比也相差10倍,二手市场上有的机型甚至达到几十、上百倍差价。那么除了品牌因素、机身做工等方面的差异,在相机最关键最根本的成像能力上,也就是镜头素质上,差距是否也如此明显呢?笔者手头正好有几台双反相机,近期做了一次简单的测试,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当然,因条件所限加上相机存在个体差异,并且有的相机毕竟年代久远,难以代表出厂素质,所以测试结果仅供参考,不一定具有普遍性。

为了便于比较,这次测试按照镜头结构分为比较具代表性的3片3组、4片3组和5片4组及以上,分别做横向和纵向比较。实拍选了北海公园的一块盘龙照壁,截取画面中照壁主体部分,以比较中心和边角成像。当天为多云天气,测试过程中光线变化很小。相关器材为捷信G328三脚架和G1370M云台、世光558测光表,并使用快门线拍摄。胶卷统一为柯达100G,在北京祥升行图片社E-6工艺专业冲卷,最后由海德堡3900滚筒扫描仪扫描。

3片3组TRIOTAR结构

这种由德国卡尔·蔡司(CARL·ZEISS)公司设计的3片3组结构的镜头,是早期双反相机的标准配置。

其实早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许多著名的镜头结构都已经研究出来,像著名的TESSAR、 PLANAR、SONNAR 等。只是由于光学玻璃制造和镀膜技术的滞后,束缚了镜头的发展。据资料显示,以折射率为1.5的钡冕光学玻璃为例,一片透镜的前表面反射光约为4%,后表面的反射光约为3.8%。在不考虑吸收的情况下,透光率为92.2%。如果一个镜头有6片透镜,则将有50%或者更多的光线被反射。反射形成的严重眩光和重影会降低景物的对比度,使成像灰暗。这样使得一些多镜片的镜头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无法量产。故此结构简单的镜头反而能取得成功。TRIOTAR 镜头由3片独立的透镜组成,是典型的3片3组,属于比较简单的正光镜头,其光学结构较单片新月型镜头和2片1组的消色差镜头有了很大改观,是能够校正全部六种像差的最简单结构,但它对像差的校正仍不够完善。通常TRIOTAR镜头的像场要设计得比较大,只选取中央部位成像,以此来减轻像差和暗角现象。所以TRIOTAR结构只有标准镜头和中焦镜头,例如:50mm1:3.5、135mm1:4.5和比较罕见的85mm1:4。

蔡司公司通过改进光学玻璃配方、改变镜片形状设计、增加镜片镀膜等方法使TRIOTAR不断完善,而且该镜头没有胶合镜片,制造装配工艺比较简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着巨大的商业存在意义。

TRIOTAR镜头是3片3组的典型,其他镜头生产商对自己生产的3片3组镜头有不同的称谓,德国福伦达(VOIGTLANDER)公司的VASKAR镜头、德国卡尔·蔡司公司的NOVAR镜头、日本雅西卡(YASHICA)公司的YASHIKOR镜头、以及我国生产的海鸥4系列的HAIOU-31镜头都是3片3组结构。

本次测试的两款3片3组的代表机型分别为海鸥4B和ROLLEICORD。通过实际拍摄,我们发现,在镜头最大光圈下,两款机型成像均较差,边缘锐度急剧下降和失光现象很明显,其中海鸥4B的成像几乎不可用,与ROLLEICORD确实有较大差距。当光圈收小到F11以后,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锐度、分辨力提升明显,中心和边缘的曝光也较均衡了。此时,海鸥4B与ROLLEICORD在色彩和分辨率上的差距已经不大,而主要差在细节表现和层次上,特别是ROLLEICORD的边角成像非常不错。

在很多情况下,高中心分辨率加上很少镜片反射带来的通透的感觉,也是一种乐趣。有一点需要说明,即使没有镀膜的3片3组“白头”也很容易得到鲜艳饱和的色彩,只要注意拍摄用光即可。所以,尽情使用柯达 100 VS胶片吧……

4片3组TESSAR结构

天塞(TESSAR)镜头是由德国卡尔·蔡司公司的设计大师保罗·鲁道夫博士(DR.PAUL.RUDOLPH)1902年设计完成。他在此前自己设计的乌纳(UNAR)镜头(4片4组)的基础上,将两个后组镜片胶合,形成了经典的4片3组的天塞结构。最初的天塞镜头光圈最大值只有F6.3,随着蔡司公司新型光学玻璃的不断改进,1930年制造出了光圈达到F2.8的天塞。天塞镜头由于应用了胶合镜片,使得3片式镜头的一些缺点大为改善,而且视场角也相应增大,以其高解像力、高反差、畸变小、像场平坦而获得了“相机的鹰眼”的美誉。直至30年代末,蔡司一直把天塞当作自己生产的成像最为锐利的镜头。天塞镜头在光学质量极佳的情况下,保持了结构简单、体积小巧的特点,一直流行于世界百年不衰。

全球许多镜头均采用天塞结构的设计,除蔡司公司自己外,像德国福伦达公司的SKOPAR镜头、德国施纳德(SCHNEUDER)公司的XENAR镜头、日本雅西卡公司的YASHINON镜头、以及我国生产的海鸥4A-107、109相机的镜头都是4片3组天塞结构。

本次测试的4片3组代表机型分别为ROLLEIFLEX (天塞)、YASHICA 124G和海鸥4A(装备最新4片3组天塞镜头)。从实际拍摄看,ROLLEIFLEX除了在最大光圈有轻微暗角现象外,表现非常出色,F11时暗角已经消失。其边缘的锐度和分辨力比3片3组镜头提高很大,而中心达到相当高水平,对比其他相机,在观片器上用放大镜看时,ROLLEIFLEX成像的立体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雅西卡124G也是款优秀的相机,表现中规中矩,只有最大光圈的边缘成像与ROLLEIFLEX有一些差距,其他相差不多,而色彩更为浓郁。海鸥4A的天塞镜头比原来的3片3组镜头有了明显改善,虽然最大光圈仍有暗角且成像素质稍弱,但中心分辨力已经很高。当光圈收到F11时,成像与雅西卡比已经不落下风。

5片4组PLANAR及其他结构

高级的双反相机往往配有5片或5片以上结构的镜头。其中以ROLLEIFLEX相机的蔡司普拉那(PLANAR)镜头和施纳德仙农塔(XENOTAR)镜头最为著名。这两款镜头都是双高斯结构普拉那镜头的变形结构,为5片4组。该镜头结构的相对孔径很大,视角中等的同时增大像场。这种结构很容易对像差作校正,并且能使球差、像散、场曲、色差都得到很好的校正,因而该镜头成像质量极高,ROLLEIFLEX相机就是因此名声大振。

德国另一个著名相机品牌——福伦达公司生产的BRILLANT和SUPER B型双反相机,均有采用海利亚(HELIAR)镜头的款式。海利亚镜头为5片3组的结构(见图),由3片式镜头演变而来,它将前后两组单片凸透镜改为凹凸透镜各一片胶合而成,属于非对称镜头。该镜头有较大而平直的像场,且成像锐利,层次丰富,与普拉那镜头难分伯仲。

从ROLLEIFLEX(5片4组普拉那镜头)和福伦达SUPER B(5片3组海利亚镜头)的实际出片看,ROLLEIFLEX在最大光圈下就有很好的表现,像场照度非常均匀,几乎没有暗角,这一点比SUPER B更加优秀,对比天塞镜头也较明显。色彩还原上ROLLEIFLEX饱和而不失真,SUPER B略微发闷。而在锐度、分辨力上,5片结构比天塞提高不很明显,特别是中心成像的细节层次上似乎没有占上风,这一点SUPER B在F11的表现略好些。看来复杂的镜头结构更注重的是像场整体的均衡性。

综合以上测试情况,几种镜头结构的主要差别集中在大光圈的边角成像上,镜片越多,像差校正越好、像场越均衡。而小光圈的差别则微弱得多。如果主要用来拍摄风光等多用小光圈的题材,即使选用较简单镜头的双反相机也能胜任。另外,镜片少结构简单的镜头,其中心成像并不弱,层次、立体感表现有些还略强,这一点也可加以利用。所以,总的来说对于各种双反相机,在收藏把玩上当然各有所值,如果是从使用出发,其天差地别的身价可以说并不是完全真实反映了它们之间的高低水平,实可谓:莫以出身论英雄。

(责任编辑:郭轶)

猜你喜欢

蔡司海鸥光圈
霸道海鸥谁能治
影像视界
影像视界
“海鸥”展翅 “美好”起飞
尼康与ASML、蔡司达成12亿元赔偿协议 以解决专利诉讼
封面故事
安全驾驶进行到底 蔡司×奔驰大事件
化解视觉挑战 提升驾驶体验 蔡司驾驶型镜片
——划时而至的驾车新伴侣
海鸥猎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