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矩与方圆等二则

2009-03-10

为了孩子(孕0~3岁) 2009年1期
关键词:体罚纪律约束

立 夏

天泽出生,我跟另外两个新妈妈同住在一间病房,我听见旁边的女子埋怨婆婆:“昨天都好好的,我叫你不要抱她,你非要抱她,看,她今天哭着非要人抱不可了。”“她”,是这个新妈妈的女儿,出生刚两天。

这个新妈妈大概没有意识到,这是她约束孩子,给孩子设定纪律的开始。

什么是纪律?什么时候我们应该开始以纪律来约束孩子?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去约束?我们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去约束?

孩子需要约束

当你的孩子把颜色一而再再而三地涂到你新粉刷的墙壁上,当你的孩子不断打开水龙头而不关上,让洗手间水漫金山的时候,鼓舞人心的好消息是所有孩子都犯错,这是他们发现什么是合适的行为以及确认底线在哪里的一个过程。跟其他同龄孩子的父母交流一下,你往往会发现你的孩子不过是“中等”捣蛋。而你需要做的,是约束你的孩子。

记得北辰7个月的时候,我第一次带他回悉尼。我跟婆婆说:“我永远不会对孩子说‘不”。

我当然没有等到永远。几个月以后,我就不得不不断地把这个懵懵懂懂的小人儿从他意愿的自由王国里抓回来了。这个刚刚长出羽毛的小朋友全神贯注在发现世界、满足自己的需求上,完全考虑不到他人的存在。他蹒跚而行,四处探索,体验独立的同时也在测试我的耐心和容忍。而更重要的是,他还不理解什么是安全和危险,大人已经担心得毛骨悚然的时候,他仍然坦然自若。

孩子需要自由的探索,也需要规矩和纪律。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都需要在纪律的约束中学习和掌握。一个有“规矩”的孩子,可以让父母的日子好过一些,也可以让自己更安全、健康,并在长大成人后更容易被社会接纳,更容易获得成功和幸福。

纪律就是给孩子设定底线,教给孩子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

纪律的目标是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控制和对底线的感觉,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并从其错误中学习。纪律并不必然地意味着惩罚或亲子矛盾。孩子应该在并不觉得自己输了的情况下了解到规定和边界,了解到自己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纪律从什么时候开始?

有的母亲从孩子出生之初就开始约束孩子,跟我同住病房的女子已经早早给孩子设定了规矩:不能无故要求被抱起。

国外研究者的通常建议则是,在孩子生命的前3个月里,听到孩子的哭声父母就应该立刻去照应。婴儿无意挑战和试探大人,他们只是无力、无法满足和照顾自己的需求而已。她哭,她闹,是因为她需要。在孩子出生的第一个年头,你尽可以毫不内疚地去满足孩子的需求。你是不可能宠坏一个婴儿的。相反,此时为他们喂奶、换尿布,陪伴他们玩耍、逗弄他们,避免他们因为饥饿、寒冷、疾病、无聊而烦躁、哭泣都有助于建立强有力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因为她会知道你总是在那里随时准备满足她的需求。

而亲子之间有了紧密的联系和信任感之后,你再设定规矩,约束甚至惩罚她的时候,她仍然还会相信你是爱她的。

我理解同室那位新妈妈的顾虑。孩子如果能够从小养成独立的习惯,对母亲来说会是一种帮助和解脱,但是,这应该建立在孩子的基本要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曾经有个试验,波兰的一个孤儿院里的孩子,被给予正常的饮食,但护理人员总是有意识地避免抚摸和接触他们的身体,结果,一年过去,这些孩子都变得极度虚弱。另一个试验是给刚生下来的小猴子一个金属做的母亲,上面有奶头可以喂奶,同时再给他们一个绒布做的母亲,也可以喂奶。结果,猴子们都去依偎绒布母亲——因为虽然猴子从未见过真正的母亲,但绒布的柔软肌理仍然让他们觉得舒适可亲。

往往只有当孩子体力发展到具有一定“杀伤力”和“破坏性”,并有了初步的因果关系概念之后,纪律才会有意义和效果。

北辰两岁半的时候最乐意干的事情之一是把厕所的纸卷拉出来绕房一周,我会一本正经地警告他再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下午没有冰淇淋吃,并真的做给他看;但面对刚刚可以坐起来的五六个月大的天泽,看见他将东西一再往地上扔,检查地心引力是否真的起作用的时候,我决不会跟他凶巴巴地讲这个玩具很贵不许再摔了,因为那不过是白费口舌,我会直接把玩具捡起来,放到安全的地方等他长大点再玩。

做个适度的父母

孩子是被约束的对象,纪律的负担反而压在了父母身上。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可以毫不犹豫地约束孩子的。纪律是个不好掌握尺寸的东西。对孩子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你会担心孩子成为为所欲为的魔王,但如果过分约束孩子,你又会害怕孩子变得唯唯诺诺,软弱无为。

做一个简单点的划分,一般认为父母有三种约束风格。

独裁的。极端严格,不合我意的地方就扼杀,常常借助于惩罚、甚至体罚的手段来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态度。这是最简单的一种纪律方式,结果是孩子趋于内向羞怯,求知欲、好奇心弱,并表现出对权威的依赖性。

迁就的。如果你太忙或者太心软,结果可能就是一个迁就纵容的父母。你只在副低的限度上控制孩子,孩子自行设定规则、参加活动。你对孩子没有什么高要求,因为你无暇也无力顾及和实施。

适度的。你是模范父母。你给孩子设定合理的底线,让孩子从他自己的错误中学到符合逻辑的后果,从而自行约束自己。你会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规则是重要的,而且为什么必须服从这些规则。你是所有孩子梦想中的那种讲道理的父母,你即使不同意孩子的观点也会倾听孩子的意见。你总是坚定而温和,孩子觉得你善意并充满爱。你会给孩子设定很高的标准并鼓励孩子更加独立。

不言而喻,同时也被研究证明,“适度的”约束方式是最为有效的,在这样的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更趋于拥有良好的自我概念,并更负责任,懂得合作,善于独立思考并富于求知精神。

大家当然都愿意做完美的“适度的”父母,但是,在望子成龙的普遍现实和压力面前,做一个不独裁的父母已经很不容易了。并且一般来说,你自己幼时被对待的方式,会不自觉地被应用到你对待自己孩子的方式和态度中去,如果你不是一个十分自觉而警惕的父母的话。

暑假我们带孩子回去看外公外婆。两个孩子当然很讨老人喜欢,天伦之乐,值得一切辛苦和劳作,但我的父母始终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会花上半个小时劝说天泽去洗澡,再花上半个小时让他把睡衣穿上。把他一把抱过来放进水里几下冲冲不就完事了吗?你非要他穿衣服他还能不穿吗?不过是个小人儿而已。

不知道当年我的父母是否这样对待了我,但是我不能这样对待我的孩子。在我的这个时代和环境下,我知道了培养一个有规矩的孩子,还可以有别的方式。

约束可以不伤和气

回避一切粗暴的方式,不管是由于你父母的遗传还是由于你一时的心烦意乱。研究证实,遭受过粗暴对待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变得粗暴而有攻击性,体罚则明显会带来后患。想想看,5岁的哥哥打了3岁的弟弟,家长冲进来,给哥哥一个巴掌,你觉得两个孩子可以从中学到什么?美国儿科学会列出了4条

反对体罚的理由:

1体罚让孩子以为在生气时可以打人。

2体罚可以在身体上伤害孩子。

3体罚让孩子对家长充满恐惧,教会他们躲避被抓住的命运而不是改正错误。

4对某些本来就是为了获得大人注意力而犯规的孩子来说,被打反而是一种奖赏——负面的注意也比没有注意好。

选择什么值得约束。纪律并不意味着家长一定会赢,而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值得去烦心。你应该首先考虑你孩子在折腾的事情是否值得你去跟他发生争执。故意把玩具摔坏当然要立即批评,但是如果是玩彩泥玩得高兴,迟上饭桌几分钟就没必要大动干戈了。约束之前,不妨有所选择,看是否真正重要和值得。

让孩子体验错误的后果。对低幼的孩子来说,被约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天高地厚。索性让他们自己去吃点苦头,也许记得更牢。印第安人的夜晚在篝火旁边度过,但没有母亲会阻止小孩子靠近火堆:被灼了一次之后,孩子自然知道火是世界上最大最恐怖的怪兽。

协商而非独裁。再小的孩子也不愿意觉得是被迫去做了某件事、服从了某个看法。跟孩子协商,并不意味着某一方得逞,而是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问题的解决办法的一部分。孩子清晨不要穿衣服,那么让她自己去选一件吧,当然做妈妈的就不要太在意柜子乱不乱了。

不要做不切实际的威胁。“如果你不把这些蔬菜都吃掉,一会儿就没有甜点吃。”犯了错误就会受到惩罚,这是典型的因果句式,往往很奏效。这个技巧的要害是你要说到做到,如果你威胁了孩子再哭闹着要买公园门口的奥特曼玩具就不去公园立马回家的话,可能就只好真的回家了。也许你已经为去公园准备了一大堆东西,水啊、零食啊、毯子啊,等等,可是仍然值得为了你在孩子面前的信誉带着所有这些东西又回家去。

忽视错误。有时,孩子会故意做错事来赢得大人的注意力,而一些大人就偏偏要上当,大吼大叫,正中孩子下怀。与其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不要在奶里吹泡泡,还不如自己埋头吃你的粥。孩子的许多一次性的行为,往往因为父母的善意关注而成为了特定情况下一定会再次发生的事情。对一些事情视而不见,不是说你对孩子不管不问,而是你看在眼里,想在脑子里,心里作出了判断却假装没看见。

奖励为主。父母应该建立一个主要是对孩子的优良行为敏感的雷达系统。当孩子与朋友分享玩具,帮助大人做家务,控制愤怒情绪并且乖乖听话的时候,立刻表扬他们。但是不要做不着边际的夸奖:干得好,真不错。如果要表扬,首先应该清楚你欣赏的行为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孩子给大人拿来了东西:真乖,给妈妈拿东西,可以给妈妈帮忙了!玩具被抢了忍住了没有打人:真棒,贝贝拿了你的玩具你也没有打他,知道自己控制自己了。

爱是什么?孩子们如是说

爱是你告诉某人有关自己的条件不太光彩的事情,你非常担心他会不再爱你,可是他不但依然爱你,而且会更爱你。

——马修,7岁

我站在舞台上背诵诗歌,台下所有的人都盯着我,只有一个人向我挥手致意,并面带鼓励的微笑,那是我爸爸,我一点儿都不紧张了。我想这就是爱。

——辛迪,8岁

爱是当某人伤害了你,而你不会对她暴跳如雷,因为你知道那样会伤害她。

——萨曼塔,6岁

当奶奶患上了关节炎,不能弯腰涂自己的脚趾甲时,爷爷便开始为奶奶涂脚趾甲,即便后来爷爷的双手也患上了关节炎,他还依然这样做,这就是爱。

——丽贝卡,8岁

爱是拥抱,爱是什么也没有说。

——帕蒂,8岁

爱,到底意味着什么?听听这些不谙世事的小家伙们的回答吧。

爱是你把小狗独自留在家中整整一天,可它还会亲热地舔你的脸。

——玛丽安,4岁

爱是妈妈看到爸爸汗臭熏天,仍然说他比罗伯特·雷德福英俊。

——克里斯,8岁

爱是妈妈为爸爸泡好了咖啡,在端给他之前先吸一小口,尝尝味道是否对头。

——丹尼,7岁

猜你喜欢

体罚纪律约束
“碳中和”约束下的路径选择
约束离散KP方程族的完全Virasoro对称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难忘的体罚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做到“四个在前”
福建省教练员对未成年运动员体罚现象研究
全球第25个儿童权利日:何时告别暴力和体罚
不等式约束下AXA*=B的Hermite最小二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