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2009-03-02付荣霞郭艳峥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年4期
关键词:财会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

付荣霞 郭艳峥

[摘 要] 近年来,中职财会专业的就业受到很大冲击。为扭转这一不利局面,中职教育必须找准市场定位,确定实践教学的定位;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拓宽实践渠道,充实实践教学内容。通过改革和创新,为社会培养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04-0110-02

近年来,由于财会专业在高职、本科院校中的普遍设置,中职财会专业的就业受到了很大冲击。中职财会专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其目标是培养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技能和应用是对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的就业要求,因此研究中职财会专业实践环节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今后中职财会专业适应市场发展和要求以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有力武器。

一、找准市场定位,确定实践教学地位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不能一味强调培养综合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甚至高素质人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主要任务是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是最为基本的、面向普通大众的劳动就业预备,重在对准备就业的学生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提高职业能力和劳动素质的教育,是直接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的定向教育,可以理解为一个综合的岗前培训。因此,中职财会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走出校门就能上岗就业的劳动者,面向的就业岗位应定位在一些小型工业企业、商业、服务业以及中型企业的财会初级岗位。

小企业虽然经济业务比较简单,但往往一个企业只有一两个会计,要求毕业生上岗就能胜任,不给学习、实习的时间,甚至没有老会计给予指导和带领。这就要求中职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不能仅仅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教学环节,而应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贯穿于中职财会专业的全部教学活动过程中,成为中职财会专业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和中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走向市场的通行证。甚至应该把实践性教学环节放到高于理论教学的位置,强化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性、针对性和职业性,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让学生在出校门之前就懂得做什么,怎么做。

二、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增加实践教学课时

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已经认识到实践环节对于财会专业的重要性,着力于增加实践环节的课时比例,一般把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定为1∶1,然而对于定位是最基本的会计岗位的中职财会专业学生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平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是中职财会专业在发展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研究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所以在理论教学方面可以降低课程难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主从关系要改变,理论教学只是为实践所作的铺垫,理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要比高职、本科院校低很多。因此在强调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例的同时,要科学地制订理论教学的教学大纲,使所有教师都明确地知道哪些课程该讲透,哪些课程略讲,哪些课程根本不需要去讲。课程内容着重介绍未来岗位中普遍用到的,比如会计学基础课程全部介绍,财务会计课程只对企业常用业务作详细介绍,投资、无形资产、债务重组、固定资产减值等小企业很少发生的业务作一般了解即可,把大量的时间节省下来,用于实践环节。通过实习和实践,使学生对基本业务的操作滚瓜烂熟,上岗能用。实践环节分为实验室实习和现场实践两个环节,与理论课程的比例应确定为1∶1∶1,即以两倍于理论课时的时间练习操作,使学生对基本业务掌握得扎实牢固,用起来得心应手。

三、拓宽实践渠道,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要想达到毕业生走出校门就能轻松上岗的目标,中职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展开,主要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劳动课和社会实践等内容。

(一)分岗轮流实验,做到身临其境

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实验室内通过一定的设备或手段获取直接知识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财会专业的实验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两部分。

课程实验是针对某门课程的有关内容所进行的实验,如会计原理实验、中级财务会计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等,其基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单项操作技能。初级会计课程实验,重点是对会计科目设置、复式记账方法的应用、凭证处理和账簿登记等基本会计业务处理方法进行训练;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验侧重于训练学生解决实际核算问题的能力,如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核算问题,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等;会计电算化实验则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相关内容所进行的实验。课程实验一般采用分章实验的方式,通过每一次实验,来训练学生处理某一方面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验是在主要的专业课全部学完后开设的,旨在培养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与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会计综合实验通常要在主要的会计专业课(包括会计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税法及税务会计)结束后进行。在实验的设计上,以一个有代表性的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基本素材,通过教师的加工整理,设计出一整套会计实验材料,要求学生模拟企业会计核算的过程,以会计人员的身份完成整套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

实验的具体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集中进行实验,即由一个学生自始至终完成会计实验的整个过程;另一种是采取分组的形式进行实验,由几个学生组成模拟财务科分工共同完成整套业务的操作。这两种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集中实验可以使学生通过一次实验熟悉和掌握企业全部业务的处理过程与方法,但不能体现会计部门分工协作的关系;而分组实验正好相反,它能够较好地体现不同岗位会计人员的分工及岗位责任,具有更强的真实性,但通过一次实验,不能使学生掌握企业全部经济业务的操作方法。在中职财会专业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将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分工负责,轮流实习每一个岗位,使学生通过模拟操作,既掌握企业全部经济业务的处理,又能够熟悉和体会各岗位之间的分工合作,清楚每笔业务处理的整个流程。

(二)与校办产业联合,使校办产业成为学生现场实践的第一操作间

实习是使学生对专业知识、专业生产或实践建立感性认识,获得生产实际知识和技能,学习企业生产组织管理知识,培养劳动观念,增长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专项职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

专业实习最好的方式是建立专门的实习基地,以保证实习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可是,构建实习基地困难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很多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学生,不愿意正常的办公秩序被打乱。这就需要职业教育学校独辟蹊径,寻找新的实习基地,探索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建设实习基地的路子,实行校企联合、校乡(镇)联合、校区(高科技产业园区)联合、校校联合等,找到实习教育与市场的结合点。与校办产业联合,以校办产业为基地,使校办产业成为学生现场实践的第一操作间,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习思路。既解决了实习学生无人接收的尴尬局面,又满足了实习基地产业化、商品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要求,建立起自我调节、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求发展的机制,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在校办产业中,采用现场教学,让学生在实习现场,学练做相结合,缩短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生产应用的距离,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与会计公司合作,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

很多小型企业由于经济业务比较简单,不设专门的会计人员,而是聘请会计公司定期进行核算。中等职业学校可以与企业及会计公司协商,由教师带领,分成小组,每组面对一个企业,免费为小型企业进行会计处理,实现互惠互利。既为企业节省了费用,又完成了学生毕业前的有针对性的实习,实现了中职财会专业学生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同时,在实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与会计公司、目标企业直接接触,使学生在用人单位面前有展示机会,还可以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

实践教学是学生获得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基本会计技能、快速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关键环节,也是衡量中职财会专业办学成败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积极探索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出问题、改进不足,为社会输送大批能力强、技能硬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中职财会专业的职责,也是中等职业学校适应社会和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1] 熊守春. 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 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12).

[2] 杨贞斌. 改进会计实验教学方法,培养会计学生综合素质[J].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3] 王丽花. 实践教学在高职会计教育中的应用[J]. 太原大学学报,2006(1).

[4] 教育部. 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Z]. 教职成〔2005〕1号,2005.

猜你喜欢

财会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下的财会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探讨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课教学模式优化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