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才能解决问题

2009-01-21郑小驴

北京文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青春文学韩寒沈从文

郑小驴

韩寒是无辜的。他的错误在于迎合了众多光怪陆离的眼光,也离不开媒体的炒作以及众多变态者对年轻一代的窥视———他们终究会发现,多少年后再回忆这件事的时候,会显得多么荒谬和无聊。

韩寒是无辜的。他的错误在于迎合了众多光怪陆离的眼光,也离不开媒体的炒作以及众多变态者对年轻一代的窥视———他们终究会发现,多少年后再回忆这件事的时候,会显得多么荒谬和无聊。

首先,谈谈作家。什么样的素养和道德或者水平才能算是个作家呢?这个话题估计谁也说不明白。而我认为具备一个优秀作家首先具备两点,第一,良知;第二,天赋。关于韩寒,我认为他的良知大于天赋。他不是一个纯粹的作家,但是他说的有些话还真的替那些没有话语权的人出了口恶气。比方说,早些年的,文坛是个屁。那时听这席话如遭雷击,现在回味,还真说到了死穴;比如他上次和陈丹青在湖南卫视做的那个节目,我虽没看,后来网络上议论纷纷,说是贬低了巴金等。巴金的作品很多都是当时意识形态下的产物,难道这样的作品也得让我们这些80后再读下去吗?我相信鲁郭茅巴老曹的作品,放到今天来读,某些作品确实已经失去了当时的价值。而沈从文呢?我相信说沈从文的“文笔”很差的人,很少,极少。我更认为,当作家就应该当沈从文这样的,做一个纯粹的作家。

显然,韩寒同学是想当个当代的鲁迅的。鲁迅就那么好当么?不见得。但韩寒同学也当不了鲁迅。鲁迅是个冷静地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高手。韩寒刚好相反,他也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但他善于放一些烟雾弹,他的意义在于:他提出了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同时很聪明、乖巧地逃避一些“问题”的责任,结果是,一个问题也没解决掉。所以我更认为韩寒是江郎才尽,是当代的江淹,他急于想转移读者的视线。区别在于,江淹生活在南朝,那是个相对开放点的时代,而我们正处于某个特殊的转型时期。如果没有韩寒同学,会觉得有些窒息,我们需要这样的一点声音:我认为这才是韩寒同学的价值所在。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作家的:以写作为业者,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补充一点:百度上搜到的作家词条,竟然鱼龙混杂,有些连写手都算不上的人竟然冠冕堂皇地称自己为当代著名作家,其声势力压贾平凹)。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就个人而言我觉得是开创一个新的文本流派或者对某种文学路线的探索作出了很高的贡献的人。比如西方现代小说派的一些作家,以及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和传记的一些作家……

“作家”一词转变成当下的含意始于唐代。据北宋李日方撰《太平广记》载:“唐宰相王好与人作碑志,有送润毫(酬金)者,误叩右丞王维门,维曰:‘大作家在那边。”这就是唐宋时期对在文学艺术上成绩卓著者称“作家”的来由。按照这个观点,80后的极少有人敢称为成熟作家———我说的是真正文本上已经成熟了的,已经拥有一套专属个人的叙述语气的作家。身为80后,我对这个称呼相当不以为然,这一批里,就我目前所看的文本以及从编辑的角度来说,很少有成熟的,———比钻石还稀少。如果说,他们对青春小说有着一定的贡献,那么现在看来,这些青春小说比某些庸俗的东西来得更为庸俗,几乎从一开始就在原地踏步,反复重述着自己那点可怜的经历,已经到了不忍卒读的地步。我相信一个作家,如果在30岁之前还停留在对青春的滥觞上,他是不可能成为作家的,只能成为这个特殊时代里书商的奴隶,一个文字王国里的太监。这就是我对青春文学目前的看法。

前些日子,和著名学者、旅日作家毛丹青聊起日本的80后作家。金原瞳和青山七惠是我们谈论的话题。日本的纯文学和我们刚好相反,长篇萎靡不振,短篇却欣欣向荣。日本的这两位80后作家都获了介川奖,相当于我们的鲁迅奖吧。和我们的所谓80后作家相比,日本80后作家则表现出另一种共性———与世界、社会和他人的疏离。而我们的青春文学更多地表现为对自我的迷恋:唯美、小忧伤、暗恋、颓废。所有的这些,都是肤浅的做作与表演,我相信多少年后,已为人父的我们再回头看这些东西的时候,肯定会无地自容。我们需要思考,我们需要沉淀,我们更需要特立独行的探索。正如马季和我说的,这批人还处于练兵阶段。

用诗人于坚某次在某场合说韩寒等80后的话作为结尾:如果他们是作家,那我就不是;如果他们认为自己那样是在写作,那我同样也不是。

猜你喜欢

青春文学韩寒沈从文
“80”“90”后作家笔下青春文学的成长主题
韩寒作品经典语句
没出生时,就叫韩寒
沈从文接“火”传温暖
“白马时光”的市场运作模式探析
喧闹深处有寂静
The Fall of Han
一加牵手韩寒 确定达成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