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探析

2009-01-20肖金良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现状策略

编者按: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作为从小学阶段至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此过程中,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浙江省海盐县于城镇中心小学的肖金良老师,从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现状分析出发,综合分析了综合实践活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瓶颈”性问题,认为教师要指导学生从选题的适度性,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有效性和成果呈现方法的多样性等几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这对于同样在探索如何更好地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广大教师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借鉴范本。如您对此内容有所思考,欢迎来稿,期待您的参与!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选择的实践体验为课程的基本方式。但在这几年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瓶颈”,存在着教师包办代替、轻过程、走形式、指导不到位等问题。本文从分析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现状出发,提出了教师要指导学生从选题的适度性;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有效性和成果呈现方法的多样性等几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指导真正有效,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现状 教师 有效 策略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能开拓学生潜能,增进学生体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性综合课程。作为新课程的热点和亮点,人们对它也倾注了更大的热情,其课程的性质、价值,以及基本的课程理念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同。但据调查,这样的热情往往体现在对其认同度比较高的少数教师身上,大多数还是应付了事,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甚至还停留在课表上。在追求常态化实施的今天,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是什么阻碍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从学校近年来的实施情况来看,我们发现,一方面学生确实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由于缺少教师有效的指导,“虎头蛇尾”的现象比较突出;另一方面教师怕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为课程资源要靠自身去挖掘,又缺乏有效指导的策略,这对习惯于用课本教学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显得茫然又无所适从。

问题一:主题的确立成人化。

活动开展时往往是老师以自己的心理,成人的眼光确立主题,包办代替,没有“蹲下来”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或关注的事件中和学生讨论来确立一个符合学生实际的恰当主题。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征,学生实施起来兴趣不浓,疲于应付,导致活动效果不佳。

问题二:教师在对学生活动全过程的指导中,缺乏必要的“过程与方法”的指引。

笔者有意识地对学校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教师要求在学生的活动主题实施过程中大都要进行“调查”、“搜集资料”,但究竟如何进行“调查”、 怎样进行有效访谈、如何对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怎样撰写活动报告,等等,教师并没有进行指导。调查发现,97%的学生经历了多次调查活动,但不知道如何设计一份简要合理的调查问卷。

问题三:教师把握不好自己的角色和地位。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处于一种怎样的位置?指导力度怎样才算是恰当?有相当多的老师还是比较模糊。“负责”一点的教师干脆来个包办代替,所有的活动过程全由教师设计好,学生象征性地照着做一做,而更多的是有了一个主题后,教师就撒手让学生自己搞,到最后大多以“流产”而告终。

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如何,关键还得取决于老师指导的程度,没有老师有效指导的综合实践活动必定是低效的,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有效性策略的探析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目的和任务,履行不同的指导职责,作出有效的指导行为,落实方法,遵循规范。

1.把握选择主题时的适度性。选择一个学生喜欢的,真正感兴趣的,适合学生操作的研究主题,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可以说,教师有效地指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活动情况。

(1)明确确立主题的途径。当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始进入选题阶段时,笔者总是指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尽快地提炼出主题:①从生活中发现的问题里提炼主题。②从本地区的优势产业中挖掘主题。③选择本地区的特色来确立主题。④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整合设计主题……如在本学期,笔者结合城镇种养殖大户比较多,种养殖结构也很丰富,效益可能起伏较大,就引导学生讨论同样管理一亩田,效益到底相差有多大?于是,就产生了《乡野心韵——农村一亩田效益的调查研究》这个探究主题,由于探究的主题是学生熟知的身边的,甚至是学生家里的事,因此学生的兴趣很浓。

(2)关注学生的愿望与兴趣。学生的愿望、兴趣是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最基本的动作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当我们关注了学生的兴趣、经验,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尊重他们的自主权利,使其感到有兴趣、民主和宽松,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我校(注:此处指浙江省海盐县于城镇中心小学,下文同)地处于城集镇,购物商店繁多,校门口就有两家小购物店,每天上学、放学,小店里人挤人,肩碰肩。学生们都喜欢“跟风”,你买什么我也买什么,不管自己用不用得着,喜不喜欢。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引导学生开展了《小学生零用钱使用的调查》这一实践活动。由于关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研究起来劲头十足,效果也就更加明显。

(3)考虑主题对学生的价值。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是不是都有研究的必要?哪些是适合小学生研究的,并且具有一定的价值。作为指导老师,都必须要考虑到。在了解了学生的愿望、兴趣后,常和学生一起讨论。比较多的是采用问“问题”的方式思考主题的价值。比如“你通过对这个主题的探究想知道什么?对你哪方面的提高有帮助?……”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活动的主题。

(4)把握所选课题的大小。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作为指导教师,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客观条件,是不是所选的主题在学生的研究能力之内?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教师自身的指导能力。

另外,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有深度还是肤浅,教师都应该支持和鼓励他们,使学生尝到提出问题的成就感。如在上学期的一次讨论中,几个学生提出“家里有弟妹好还是不好?”从表面来看这个问题没什么意义,但笔者并不马上否定,而是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中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有弟妹好,理由是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玩耍;一种是有弟妹不好,理由是父母会把对自己的爱分给弟妹,自己一人可以分享的幸福会分成两份。于是,笔者继续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想法那种正确?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大部分认为第一种意见正确。认为兄弟姐妹是亲情,应该相互给予,人不能自私。这时,笔者引导学生向全班同学调查:有弟妹的有多少,他们是如何相处的?这时引出了“独生子女——家庭的小皇帝”这一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研究。教师是引导者,有效的引导使学生由发现问题,到确定主题,再到带着问题去解决,收获颇丰。学生感到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生活世界的窗子。

2.注重活动组织、实施时的有效性。活动实施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最核心、最活跃、也是最艰难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是活动的主人、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而教师的有效指导更是不可缺少的要素,这时的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在学生需要时给予适当的辅助指导和支持。

(1)“活动方案交流会”。活动主题确定后,如何开展活动呢?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引导非常关键。首先,教师将自己拟定的学期活动总方案给学生参考。然后,设计相对固定的方案设计表给学生填写,指导学生思考方案设计时的主要问题。最后,完善活动方案。由于生活阅历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缺乏对细节的考虑。在活动方案的制订中,学生的困难是活动目标方向不明确,语言表述不清楚。针对这一困难,教师不是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发展。所以,笔者总是要求自己认真阅读每一个小组的方案,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反复自改,最后达到要求。然后组织“方案制定交流会”,让学生读各小组写的方案,谈自己制定的过程、体会,评选优秀方案,在“我的收获交流台”上展示,供同学们学习借鉴。

当然,活动主题的不同,学生在制定活动方案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出错是十分正常的,学生是在错误中长大的,错误是一种履历性、情景性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指导的目的不仅在于告知学生正确的方法,更注重引导其进行过程中的反思。

(2)采访、调查有技巧。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成为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在学生采访活动开始前要教学生选择采访对象,教给相应的采访技巧。如在选择采访对象时要避免太忙的时段,事先进行联系,采访的过程中要有礼貌,时间不能耽搁的太长等。同时,教师要主动为学生开展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如指导学生成立活动小组、制定方案、人员分工,及时和家长联系等,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帮助。还有就是帮助学生和相关的调查对象取得联系,以便使调查顺利开展。比如,我校六年级学生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活动时,学生搜集的都是零碎的,自己从周围了解的情况也是表面的,怎样才能真实具体地了解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呢?我们和镇工办取得联系,聘请工办主任到校进行讲座,为学生解决研究中的困难,增强了活动的实效性。五年级学生开展“农村一亩田效益”的研究活动,教师和种养殖大户取得联系,让学生亲自到具体的环境中感受,并请种养殖大户讲解,学生了解到许多知识。

3.关注呈现成果方式时的多样性。综合实践活动,历经艰辛又愉悦的实践体验过程,最后的活动成果以什么方式来呈现、表达?由于展现形式存在多种可能性,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

(1)呈现形式的多样性。综合实践活动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特点,在展示交流时也应该有不同的方式。比如,项目与应用设计可以展示介绍作品(小制作、小发明);参观与考察的展示可以办小小摄影展、放录像、演讲、调查报告;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主题的展示可以让学生写体验日记、文艺演出、写建议书、办手抄报;主题探究的展示可以有写调查报告,小论坛等形式。

(2)呈现角度的多样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成果展示的开放性。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对内和对外两种形式。对内是指向本组本班,可以是班级讨论会、辩论赛、制作展、交流会、墙报展、调查报告展、论文答辩会等;对外是向家长、全校、社会展示。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发现、成果主动在家里向家长随意展示,分享快乐和忧伤,融洽感情,得到家长的鼓励和帮助。也可以向社会展示,走进社区、走向街道,使社会进一步地了解综合实践活动,支持综合实践活动。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过程的分享者。教师有效的指导要随时随地,细致入微,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在学生疑惑时给予点拨,在学生退缩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体验探究的快乐,激发创新的兴趣和欲望,这才是我们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涵义、价值及其误区[J].教育研究.2002,6).

[2]何志军,徐保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J].黑龙江教育,2004,(16).

[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几个问题[R].大连: 全国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2004.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现状策略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