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地理课堂教学 践行“有效教学”理念

2009-01-20何淑兰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情境活动

何淑兰

“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不仅是知识、技能,还包括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现代地理课堂教学要求广大地理教师以“有效教学”理念为指导,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在每节地理课堂中都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

一、反思地理课堂教学,扬起“有效教学”风帆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重时间的投入,缺乏效益观。“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收获。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要实现地理教学实践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走出“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的误区,地理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1.地理课是否贴学生实际,地理知识是否具有鲜明的生活性。新课程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只有当学生能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地理问题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学生才能切身体会到所学的是真正有用的地理,并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因此,地理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地理知识,将其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例如:学“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时,可设置问题:有人想买房子,有两处地方可以选择:一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是房价较贵;另一处房价便宜些,但是离工厂比较近,空气质量差一些。假如你是购房者,你将选择哪一处呢,为什么?让学生对与自己身边紧密联系的一些地理现象进行解释和积极讨论,能够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人地关系所产生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

2.地理课是否关注学生学习体验,课堂教学是否具有鲜明的活动性。传统地理课堂重外在行为的投入,忽视内心感受;重知识、技能的掌握,轻视能力的发展。因此课堂中出现“填鸭式”、“满堂灌”等不合理现象。皮亚杰很早就提出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思想,即教育要实现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首先让学生作为主体去参与各种活动。

地理活动有地理游戏活动、地理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地理体验活动(包括直接体验如郊游、参观和间接体验如观看录像、电影等)……此外,还可以把地理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为“探究学习”活动: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讨论和交流,积极解决问题。如七年级下册第108页活动1:日本一直声称捕鲸是为了科学研究,而鲸肉食品只是科学研究的副产品,但环境保护组认为,进行科学研究并不需要每年如此大规模地捕鲸,更何况现代科研手段并不需要通过被杀死的鲸来进行科学研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有关地理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与辩论,在讨论中获取知识,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的全面提高。

3.地理课是否激发学生情感;师生关系是否具有鲜明的平等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教学”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是否从权威的讲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善于应用“积极、肯定、激励”的评价,让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有成功的情感体验,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愿和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热爱地理课和热衷地理学习。在“有效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课堂教学应当在一种平等尊重的气氛中进行。通过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关注发生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认识地理学科的价值和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念。

二、落实“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对“有效教学”策略的选择及落实程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有情境,没有问题。情境创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中,触景生情,有一种探究新知的欲望,使他们处于一种“愤悱”的状态。教学实践中很多地理教师把情境的创设流于形式化:情境有了,或者教师自问自答,或者用多媒体呈现一系列老师课前的精心预设的问题,这些问题几乎很少是直接来自学生自己的,或者学生有了问题也置之不理;课堂教学按照老师的预设“有条不紊”的进行。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下,缺乏的是教师的教学机智,失去的是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

“有效课堂”要求把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要积极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新的发现,创新能力得以培养。

2.有小组,没有合作。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教学中,有了问题、任务,教师往往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合作。结果往往出现以下局面:教师不考虑实际情况,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过一会就用一次。从表面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效果看,由于讨论时间不够,刚刚分组,没说几句,就被教师安排下一项内容了,“合作”学习显得匆忙、凌乱;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学生讨论后,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活动便宣布结束。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是无效的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应避免放任、随意和低效,要加强指导,做到小组安排合理,分工明确,让学生学会交流,讨论学习时间适度,学习内容有价值,交流方式、学习结果有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把合作落实到实处。

3.有主体,没主导。“有效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课堂放开了,学生活跃了,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教师面对学生的争论感到无所适从,有的置之不理,有的给予的评价一律是“好”。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若不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加以指导、点拨,学生的学习会陷入盲目性,影响学习效果。例如:上“节约用水”这一课时,有位同学指出洗车厂用水很多,很浪费,而另一位却认为,洗车需要用很多水才能洗干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假如老师只给予简单评价“很好”,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如果教师能根据两个同学的发言,巧妙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如何解决“需要用水”和“节约用水”的矛盾 ,这样就使学习的深度不断加深,学习的广度不断拓展。因此,不能把自主学习理解为就是让教师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促进,学生的思想的火花,只有在教师的点拨下,才能燃烧得更加旺盛。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有效教学”呼唤智慧和卓越的教师,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积极做一个学习者、研究者,让“有效教学”贯穿地理教学的始终。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情境活动
“活动随手拍”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