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储光羲诗风形成之原因

2009-01-15王莹雪

文学与艺术 2009年12期
关键词:诗风生活环境漫游

【摘要】储光羲是唐朝著名诗人,其诗歌题材广泛,众体具备,具有相当高的艺术城成就,其山水诗的艺术成就,仅次于王维与孟浩然。而形成储光羲独特艺术风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阐述:生活环境与思想倾向的影响;唐代漫游和隐逸之风的影响。

【关键词】储光羲;诗风;生活环境;思想倾向;漫游;隐逸

一 生活环境与思想倾向的影响

储光羲的家世因资料匮乏,目前尚无从考查。然而从其《游茅山五首》中“世业传儒行,行成非不荣”的诗句和曾经入太学接受教育的经历来看,他应当出生于以儒业修身的家庭。诗人自幼便修习儒家经典,因而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吸收了儒家“明君贤臣相得而共治天下”①的社会理想。因而早在少年时期,他就怀抱远大的政治理想,在作品中曾写到:“赫赫明天子,翅翅羣秀才。昭昭皇字广,隐隐云们开。摇曳君初起,联翩予复来。”

储光羲为润州延陵人,离当时的道教胜地茅山不远,“茅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三茅得道之所。”②西汉时期有茅氏三兄弟在此得道成仙,茅山因而得名,“三君往曾各乘白鹄,集山之三处,时人互有者。是以发于歌咏矣。乃复因鹄集之处分句曲之山为大茅君、中茅君、小茅君三山焉”。 ③东晋时期,道教的重要人物陶弘景就曾隐居于茅山。所谓“道门华阳,亦儒门洙泗,盖玄化振于此也”。④可见茅山是历代道教修行者理想的修道场所。

储光羲生长于茅山附近,自幼受道教的耳濡目染,“家近华阳洞,早年深此情”。当他在仕途坎坷、官运不济、久沉下僚之时,道教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就在其诗歌作品中流露出来。或是表达对前辈得道之人的羡慕之情,“华阳洞口片云飞,细雨蒙蒙欲湿衣。玉箫遍满仙台上,应是茅家兄弟归”。或是表达对道教理想境界的无限向往,以下诗句都表现了作者对神仙生活的憧憬:

仙人空中来,谓我勿复归。格泽为君驾,虹霓为君衣。西游昆仑墟,可与世人违。(《杂诗二首》其一)

寂寞掩圭荜,梦寐游蓬莱。洪崖吹箫管,玉女飘飖来。雨师既先后,道路无纤埃。(《杂诗二首》其二)

坐对三花枝,行随五云阴。天长昆仑小,日久蓬莱深。上由玉华宫,下视首阳岑。(《升天行贻庐六健》)

道教思想对储光羲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他在辞官隐居期间对方外之情的追求,以下诗句中都描写了修道生活的清静和飘逸:

三鸟自来去,九光遥舒卷。新池近天井,玉宇停云车。余亦苦山路,洗心祈道书。(《贻韦炼师》)

门外车马喧,门里宫殿清。行即翳若木,坐即吹玉笙。所喧即非我,真道其冥冥。(《题太玄观》)

由于作者对道家思想的深切体悟,储光羲的诗歌作品中也经常都浸染着浓厚的道家色彩。例如下面这首诗就体现庄子的思想:

桑柘悠悠水蘸堤,晚风晴景不妨犁。高机犹织卧蚕子,下坂逢饷馌妻。杏色满林羊酪熟,麦凉浮垄雉媒低。生时乐死皆由命,事在皇天志不迷。(《田家即事》)

道家主张顺应天理,安贫乐道,不必计较个人的生死。《庄子·大宗师》中子桑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⑤诗中的“生时乐死皆由命,事在皇天志不迷”就体现了道家对性命的看法。

野老本贫贱,冒暑锄瓜田。一畦未及终,树下高枕眠。荷莜者谁子,皤皤来息肩。不复问乡墟,相见但依然。腹中无一物,高话羲皇年。落日临层隅,逍遥望晴川。使妇提蚕筐,呼儿榜渔船。悠悠泛绿水,去摘浦中莲。莲花艳且美,使我不能还。(《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其三》)

作品描写了一位老农在严严夏日外出锄田的情景,还没有锄完一畦他就在树下睡着了,忽然田间走来一位歇脚的农夫,他们彼此并不认识,却兴致高昂地攀谈起来,虽然生活很贫苦,但讨论的却是理想的开明盛世。“落日临层隅,逍遥望晴川”,眼看就要傍晚了,他们依然在忘情地交谈,望着广阔的田野,神情也显得怡然自得。“悠悠泛绿水,去摘浦中莲”,宁静恬淡的生活场景与陶渊明的田园生活颇为相似,言词之间透露出浓厚的道家出世思想。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咏山泉》)

这首诗则体现了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⑥的思想。

泽鱼好鸣水,溪鱼好上流。渔梁不得意,下渚潜垂钩。乱荇时碍楫,新芦复隐舟。静言念终始,安坐看沈浮。素发随风扬,远心与云游。逆浪还极浦,信潮下沧洲。非为徇形役,所乐在行休。(《渔父词》)

这首诗宣扬的是道家对生死的领悟,诗中的渔父即是诗人的替身。诗人对生死的看法集中体现在“非为徇形役,所乐在行休”两句诗中。当“乱荇时碍楫,新芦复隐舟”之时,坦然自若,渔父“静言念终始,安坐看沈浮”、“逆浪还极浦,信潮下沧洲”。诗人顺应自然,不为外界世俗势力左右,追求个性自由,追求死的境界,以修行为人生莫大的乐趣。这不正是庄子所提倡的观点吗?

二 唐代漫游和隐逸之风的影响

在唐代文人的生活中,漫游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有“脱略身外事,交游天下才”⑦的高适,也有“结交杜陵轻薄子,谓言可生复可死”⑧的李颀。储光羲也曾“十年别乡县,西去入皇州”。仅以盛唐时期最为著名的李白来说,他就曾以安陆和梁园为中心进行过两次大范围的漫游。早在开元十三年,他就离开故乡由渝州出蜀,漫游荆湘江浙一带,后来定居于安陆。在两度入京都没能实现平生志向之后,他于天宝三年开始,漫游洛阳、东鲁等地,并结识了杜甫。这次的漫游范围更大,他曾北上幽燕,南抵吴越,诗歌创作也随着他漫游的踪迹而日渐丰富。储光羲作为盛唐山水诗派的一员,也曾进行过广泛的漫游。

他早年与同郡的丁仙芝交好,曾一同入长安太学读书。在开元十三年,他们二人一起参加科举考试,结果是丁仙芝及第而储光羲再次落第。此后丁仙芝东归润州,储光羲则入洛阳太学读书。储光羲曾作诗赠别丁仙芝,诗中对友人及第而自己落选的结局感到惆怅:

联行击水飞,独影凌虚上。关河施芳听,江海徼新赏。敛衽归故山,敷言播天壤。(《贻丁主薄仙芝别》)

在洛阳生活时期,储光羲结识了孟浩然,他曾作《洛阳道》一诗相赠,孟浩然以《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和之。孟浩然是当时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储光羲后来的田园诗作受到他很大的影响,例如其诗风以平淡为主,颇为接近孟浩然。此时,储光羲还结识了马挺,据《新唐书·艺文志》,马挺为丹徒人,曾任江都主簿。开元十四年,马挺自洛阳归郑州别业,储光羲作诗相送。

伊昔好观国,自乡西入秦。往复万余里,相逢皆众人。大君幸东岳,世哲扈时巡。予已从此去,闲居清洛滨。稍稍寒木直,彩彩阳华新。迭宕孔文举,风流石季伦。妙年一相得,白首定相亲。重此虚宾馆,欢言冬及春。哲兄盛文史,出入驰高轨。……降衣朝圣主,纱帐延才子。……而我信空虚,提携过杞梓。夫君美声德,直道期终始。孰谓忽离别,优游郑东里。(《秋庭贻马挺》)

储光羲同许多来自江南吴越之地的诗人关系密切,如著名的吴中诗人贺知章就是他的舅父。他的诗集中就有赠送贺知章的作品:

高位莫能舍,舍之世所贤。云车游日华,岂比龙楼前。寝疾乃就枕,情感唯灵仙。帝鸿思道宗,臣彭亦长年。天书加羽服,又许归东川。镜水涵太清,禹山朝上玄……(《献八舅东归》)

作为吴越诗人的代表,贺知章的作品以表现江南山水景致为主,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江南的秀丽风光,例如他在《采莲曲》中写到:“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储光羲早期的作品深受吴越诗人的影响,他笔下的山水题材很多都是从江南诗人那里继承过来的,甚至艺术取向也颇为相近。储光羲在洛阳太学读书期间,与日本僧人晁衡也过往甚密,曾有诗作相赠:

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吾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出入莲山里,逍遥伊水傍。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屡言相去远,不觉生朝光。(《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

晁衡是唐代著名的的日本留学生,与盛唐诗人王维、李白等都有深厚的交情。储光羲的诗名在当时也因晁衡而远播于东瀛,并被供奉于日本京都的诗仙祠中。祠中所录的储光羲诗歌的代表作是其《咏山泉》:“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隐逸之风在唐代也比较盛行,士人之中就流传着“终南快捷方式”的说法。《大唐新语·隐逸》记载:“卢藏用始隐于终南山中,中宗朝累居要职。有道士司马承祯者,睿宗迎至京,将还,藏用指终南山谓之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承祯徐答曰:‘以仆所观,乃仕宦快捷方式耳。藏用有惭色。”⑨当时凡有贤名者,纷纷隐居山中而等待朝廷的征用,世人谓之“终南快捷方式”。

其次,当时的文士要想步入政坛,主要途径是参加科举考试,一旦落选很可能终身都无缘居于庙堂之上。他们在仕途遭遇坎坷之际,很容易转向山林隐逸生活,这也是唐代山水诗得以兴盛的原因之一。在这种政治体制下,通过科举选拔而步入仕途的人,都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风发意气;另一方面,那些因科考失败而被拒于政坛之外的人,往往会产生“一朝憔悴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的感慨。

此外,那些即使科考及第,却始终得不到朝廷重用而久沉下僚的人,很容易对自己的前途产生茫然之感,现实的忧郁会导致他们对仕宦经历的疲倦感,很可能会因此而遁入山林,寄情于山水田园,以忘却现实中的烦恼。这种类型的文人以王维为代表,储光羲在对官场感到疲倦之际,也曾两度隐居山林。隐逸之风的盛行对士人的诗歌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他们对山水描写中所传达的心态往往是作为积极入世思想的反面出现的。

前人在分析唐代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时指出,“大抵天宝之风尚党,大历之风尚浮,贞元之风尚荡,元和之风尚怪”。 ⑩在这种士风的影响下,盛唐时期的隐者逸士之间往往彼此联系,他们常常是作为一个群体而存在的。

储光羲曾于开元二十八年隐居终南山,同时代的王维、裴迪等人也曾隐居于终南山,他们之间交往密切,都有诗篇相互酬赠。其中储光羲与王维的关系更为密切,之前他们曾共同隐居于淇上,所以储王之间有很多酬唱诗篇,如《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等作品。从《答王十三维》来看,储光羲对王维的诗作相当推崇,“门生故来往,知欲浮命殇。忽奉朝青阁,回车入上阳。落花满春水,疏柳映新塘。是日归来暮,劳君奏雅章”。王维的诗风对储光羲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山水田园诗的风格、意境、情感意蕴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初盛唐佛教禪學與詩歌研究》,張海沙,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153頁。本文中儲光羲籍貫暫持潤州延陵說。

[2]《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五

[3]《茅山志》卷五,《正統道藏》第九冊,臺灣藝文印書館印行,转引自《初盛唐佛教禪學與詩歌研究》,張海沙,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153頁。

[4]《茅山紫陽觀唐玄靜先生碑》,(唐)柳識,載《全唐文》卷三七七,﹙清﹚董诰等撰,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828页。

[5]《庄子集释》,﹙清﹚郭庆藩辑,世界书局,1935年版,第129页。

[6]《老子本义》,﹙清﹚魏源撰,世界书局,1935年版,第6页。

[7]《酬裴員外以詩代書》,《高適詩集編年箋注》,(唐)高適著,劉開揚箋注,中華書局,1981年12月版,第308頁。

[8]《緩歌行》,(唐)李頎,載《全唐詩》卷一百三十三,(清)彭定求等主編,中華書局版,1979年8月版,第1348頁。

[9]《大唐新語·隱逸》,(唐)劉肅撰,許德楠、李鼎霞點校,中華書局,1984年6月版,第158頁。

[10]《唐國史補》,(唐)李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作者简介:王莹雪(1979--)女,汉,河南襄城人,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教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诗风生活环境漫游
论李商隐诗风的形成上
霹雳漫游堂
霹雳漫游堂
盛唐精神的缩影
环境教育与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向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边走边看:漫游海底 梦想成真
论贾岛与唐宋清苦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