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燃情岁月

2008-11-04访

走近科学 2008年11期
关键词:回国苏联体育

重 访

1998年12月的一天,俄罗斯伊万诺沃市天气寒冷刺骨,一对中国夫妇出现在一栋普通的居民楼前,这一天他们期盼了很久很久。

这是一段跨越整整半个世纪的感情,除了两位老人之外,没有人能真正体会泪水中到底埋藏了怎样的情感,诉说的是怎样一段辛酸的往事。

这位中国老人的名字叫黄健,要追述他的那段异国情缘,还要从70年前说起(图1)。

(1) 回忆起那段燃情岁月, 黄健并不后悔自己当年的的选择

1929年的中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到处都在搜捕共产党人和他们的家属。

为躲避国民党的搜捕,母亲带着刚刚2岁的黄健投奔在苏联的父亲黄平。

黄平是广州起义的领导人之一,之后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一家人在苏联终于团聚了。

但是好景不长,很快黄健的父母要返回祖国参加革命工作,无法带黄健一起离开。从此,只有3岁的黄健开始了一段孤身一人的异国生活。

1933年,在距莫斯科300公里的伊万诺沃市,成立了一所特殊的学校——第一国际儿童院,它是共产国际专门为收养来自世界各地共产党人的后代而修建的。在苏联生活2年多后,5岁的黄健成为儿童院的第一批中国孩子

黄健:我从小特别调皮,但脑子里老想我是中国人,我一定要回中国。

1940年,13岁的黄健长成一个虎头虎脑的少年,每天和伙伴们在儿童院附近的森林中嬉戏。未来,在当时的黄健眼里遥远而模糊。

然而几天之后,黄健迎来了他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1940年11月,周恩来来到了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看望这里的中国孩子。黄健挤在人群的最前排,好奇地打量着从祖国来的亲人,心情非常兴奋。 他并不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将会改变他的一生。

黄健:周恩来最后说,我现在问你们,你们长大以后想干什么?问到我时,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很紧张,脸发红,不说话了。

正在这个时候,黄健的同学说,黄健最喜欢运动,是他们中间的体育天才(图2)。

(2) 黄健和同龄的同学相比身材高出一截,似乎已经显露出运动天赋

黄健:那时候我想,体育就是玩儿,不愿意说的事,怕周伯伯不满意。

但是,让黄健出乎意料的是,眼前的周伯伯不仅没有批评他,反倒对他的爱好大加赞扬,鼓励黄健好好学习体育知识,有朝一日报效祖国。周恩来的这番话,让还是个孩子的黄健第一次失眠了。

黄健:那天晚上我睡不好觉,第一次有人给我讲体育对我们祖国那么重要,由于男孩的脾气跟别人不说话,但我跟自己说了一句话,下决心一辈子就搞体育了。

1947年,20岁的黄健如愿以偿考取了向往已久的教育殿堂——莫斯科体育学院。成立于1918年的莫斯科体育学院,几乎聚集了当时苏联著名的体育专家和理论工作者,黄健在这里找到了施展拳脚的天地,以前立下的志向终于在这一刻看到了实现的曙光。

每天劳累的体育训练,对于黄健来说是一种享受,在他看来这也许就是报效祖国的最佳方式(图3)。

(3)黄健和莫斯科体育学院的同学在一起

就在黄健每天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的时候,一个美丽的苏联姑娘走进了他的生活,爱情不期而至。

黄健:有一次同学们上课去了,我负责扫地搞卫生,找不到扫帚,就去借人家的。哪里能借到呢?当时好多房间都没有人,我敲了一个房间的门,一个女孩说请进来。她就是塔玛拉。

偶然邂逅,塔玛拉给年轻的黄健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黄健:我一看她那么漂亮,我就变成了哑巴,不知道怎么跟她说话。结果她给了我扫帚,用完后就还给她。奇怪的是,后来我经常丢扫帚,次数越来越多,每次我都找她去借。

两个年轻人相爱了,但沉浸在巨大幸福中的黄健经常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黄健:我老问她,有那么多英俊的俄罗斯小伙子,为什么你找中国男孩子?她说俄罗斯小伙子很不老实,中国男孩子看样子很不错的,所以她就选了我。

在苏联,和塔玛拉在一起的日子是黄健感觉最温暖的一段时光,即将毕业的他时常憧憬着和塔玛拉一起回国的日子。未来,在22岁的黄健眼里一片光明。为更多地了解国内的情况,黄健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并向工作人员表达了带塔玛拉回国工作的愿望。

黄健:工作人员给我讲了,回国是非常好的事情,我们国家很需要大学毕业的专家参加工作。但现在国内因为刚解放,经济各方面的困难很多,如果你想带什么人,最好考虑考虑。

工作人员的一番话,让黄健的心情一落千丈。回国问题第一次在黄健面前变得严肃、现实起来。如果放弃回国继续留在苏联,就能和塔玛拉一起过安逸的日子。但这个想法仅仅一闪而过,就被黄健自己坚决地否定了。

黄健:我一定要回祖国,这是我从小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信念,回国的想法从来没有动摇过。

如果带塔玛拉一起回中国,能保证带给她一个幸福的未来吗?黄建犹豫不决了很久,最终,他给塔玛拉写信提出了分手。

黄健很快收到了回信。塔玛拉告诉黄健,她愿意跟随他到天涯海角,并希望能和黄健见上一面。

几天后,黄健从莫斯科赶到了位于伊万诺沃市的塔玛拉的家。

黄健:我去跟她告别,我记得她哥哥说了:塔玛拉你说一句话,你想跟他结婚,我们明天就举行婚礼。

我说不不,我不同意。他问为什么?我说我还没开始工作,以后的事情很难说,我还要回祖国。

这次会面之后,黄健只身踏上了归国的旅程。直到今天,黄健还会偶尔问自己,50多年前的选择是否正确,如果带上塔玛拉一起回国,结果会怎样呢(图4)?

(4)在报效祖国和爱情面前,黄健毅然选择了回国

1951年,早春的满州里还被严寒笼罩着,从莫斯科开来的火车缓缓地停靠在满州里车站。一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略带迟疑地从火车上走下来,也许是憋在车厢里太久,他一边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一边环顾着嘈杂、破旧的站台。这是20年来黄建第一次站在祖国的土地上,眼前的一切让他倍感陌生,未来等待他的将是一段什么样的人生旅程呢?

此时正是新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阶段。1951年,黄健23岁,开朗热情,意气风发。不久,他被任命为国家田径队教练。中文说得磕磕绊绊的他,能胜任这个新的岗位吗?

黄健:领导对我很重视,经常跟运动员说,黄健是从苏联回来的,全国要学苏联老大哥,你们应该学习学习老大哥的代表黄健。

20世纪50年代,正是中苏关系空前友好的时期,各个领域都在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留苏归国的年轻人受到了国家的重视。

姜玉民(黄健学生):他是苏联体育学院毕业的,他所有的动作非常规范。他带我们训练,冬天当我们冻得不想动的时候,他能把我们练得满头大汗,衣服都湿透了,他就有这个本事(图5)。

(5)黄健在指导跳高队员训练

开始的时候,为方便黄健和运动员沟通,训练队给黄健配备了翻译。即便这样,沟通依然存在很大的障碍。

王秀英(黄健学生):因为语言不通,有时候我们想的是这样,他想的是那样,就是合不拢。我们想的通过翻译跟他说,这里面就有点差距了。

交流上的不畅,年轻气盛的黄健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此时的他,最关心的是如何尽快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早日干出一番成绩来。但事情并不像黄健想象的那样简单。

黄健:在天津训练,刮大风,天很冷。练完后我不满意,就叫全队集合,批评他们。

学生们瑟瑟发抖地听黄健训话,突然,27岁的严章照走到队伍前面,毫不客气地对黄健喊了起来。

严章照(黄健学生):我说,黄指导,你知道我们现在多冷啊,肚子里面空了,全身都汗湿透了,变成冰块了,你还在这里讲那么长的时间!

学生的反常表现仿佛当头一棒,惊醒了刚从苏联回国,身处各种赞美声中的黄健。当天晚上,黄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开始反思自己回国后的种种表现。

第二天,黄健早早就来到运动场,亲自为将要到来的训练做准备,努力感受着学生们的辛苦和汗水,冰冻的关系慢慢开始融化了。

严章照:我感觉到他在工作方式方法上有所改变,他对运动员说话的口气不那么严厉了,平时跟我们接触也多了。

从此,黄健和学生们一起满怀激情,义无反顾地在体育训练领域不断摸索、实践。

4年后,黄健和他率领的田径队终于等到了收获的时刻。

1957年11月17日,黄健的学生郑凤荣以1.77米刷新了女子跳高世界纪录,她也是新中国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女运动员(图6)。

(6) 郑凤荣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瞬间

黄健体育报国的梦想终于有所收获。

然而,当黄健尽情享受收获的喜悦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自上而下的思想洗礼,越来越频繁的政治学习,让一心专注训练的黄健非常不适应。

黄健:有时候开会、听报告时间很长,我很不习惯,我就在后边睡觉打呼噜。

黄健对政治活动不热心的态度显得非常不合时宜。好在从苏联回国的专家身份,让他受到了特殊的对待。

严章照:领导说,你们应该理解他,不要过多责怪他。

但是这样的理解和优待并没能持续多久。在一次政治学习中,心直口快的黄健发表了一番不合时宜的言论。

黄健:我公开跟他们说,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在那里从来没见过活的地主资本家,我没有资产阶级世界观,为什么要我改造资产阶级世界观,你们让我政治学习,还不如让我去看业务材料。

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正在埋头训练的黄健也被卷入了这场政治风波。苏联留学的身份,曾经把他捧上了幸福的云端,而这时却把他抛向了痛苦的谷底。

黄健很快被打成右派,于1966年彻底远离了他心爱的体育事业。

这一别就是整整10年。这10年里,留给黄健更多的是一些灰暗和悲哀的记忆。

1970年的一天, 正在五七干校劳动改造的黄健听到了一个让他振奋的消息:我国运动员倪志钦打破了跳高世界纪录。

倪志钦是黄健曾经培养了10年的学生,在黄健的带领下,他曾跳过2.26米的高度。

黄健:他打破世界纪录,我当然很高兴了。

但是,这束黑暗中的光亮对黄健来说稍纵即逝。几天之后,《人民日报》登出的一篇文章,不仅完全抹杀了黄健曾经付出的努力,还把他说成资产阶级权威,处处阻挠运动员的训练。

这些话深深地刺伤了把体育看得和生命一样珍贵的黄健的心。

黄健:我太难过了。我放弃条件比祖国好得多的苏联回国,工作中有那么多的困难,我都积极去克服,也应该有一点成绩吧,为什么反而遭到所谓的批判?这个想不通。

就在黄健心灰意冷,对生活几乎彻底绝望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黄健:我们在五七干校劳动,五七干校另一个队的学员都举起胳膊高喊:没有2.26米,也就没有2.29米!我心里特别高兴, 他们是支持我的,意思是说那篇文章说的不是真的(图7)。

(7)黄健为倪志钦的成长倾注了心血

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给了绝望中的黄健信心和希望,也给了他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10年过去了,1976年, 历经磨难的黄健终于获得彻底平反,重新回到他热爱的教练员岗位。不久,他结识了现在的妻子、俄语老师瓦利亚。

50岁的黄健终于等来了他盼望已久的幸福生活。但是黄健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1998年,在离开苏联将近半个世纪后,黄健和老伴一起回到了前苏联的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

在这片留下欢笑,记录黄健成长的土地上,那段尘封已久的苏联往事也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他的眼前。

他的初恋——苏联女孩塔玛拉就是这段记忆中最温暖的色彩。

分别了47年,还能在有生之年见上初恋女友一面吗?

在莫斯科逗留期间,黄健偶然间看到了俄罗斯电视台一档寻亲的电视节目。

黄健:我们看俄罗斯的电视,那个节目大概叫“寻找你”,是帮助人们寻亲的。好像有很多人通过节目找到了失散的亲友。

黄健赶紧与电视台栏目组联系,希望他们帮助自己找到塔玛拉。但是电话一直没有打通。

回到中国后,黄健依然惦记着这件事情。在夫人瓦利亚的理解和鼓励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黄健又给栏目组写了一封信。

黄健:我把年轻时如何认识塔玛拉,塔玛拉后来在什么地方工作,她的地址我一直在脑子里记着,请他们帮找一找这个人。

信件寄出后,黄健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没想到3个星期之后,节目组发来了一封电报,邀请黄健赴莫斯科参加节目的录制。但是否能找到塔玛拉,并没有提及。

怀着能和塔玛拉见上一面的企盼,72岁的黄健和老伴儿又一次来到了莫斯科,来到了电视节目录制的现场。

黄健心情忐忑不安,期待着奇迹的出现。

但是,节目录制了很长时间,塔玛拉的身影迟迟没有出现。

是没有找到,或是发生了什么不测?黄健不敢再往下多想,只盼着节目录制结束后,赶紧问个究竟。

就在黄健几乎绝望的时候,主持人请他看一下大屏幕。黄健的心一下子被提了起来: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虽然已经不复当年的模样,但黄健很快认出,屏幕上的人就是他要寻找的塔玛拉。

原来,由于身体的原因,塔玛拉没能来到节目录制现场。

在栏目组的帮助下,黄健和妻子瓦利亚一起来到了伊万诺沃市塔玛拉的家。

两位初恋情人分隔了半个世纪,终于再次重逢了。半个世纪后的重逢,了却了黄健的心愿,也释放了他对苏联那份难以割舍的情结(图8)。

(8)相隔半个世纪的重逢,黄健和塔玛拉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几天之后,黄健回到了中国,现在的这里才是他更熟悉,更亲切的地方。在这位历经风雨的老人眼里,幸福就是真正融入祖国时所感受到的温暖。

猜你喜欢

回国苏联体育
武装保护苏联
欧洲激辩“IS新娘能否回国”
我们的“体育梦”
巴:穆沙拉夫若回国将被捕
雾在做迷藏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更正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