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安全的思考

2008-10-24张继亮

总裁 2008年6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力

张继亮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依存度显著提高,出口商品结构迅速改善。但同时,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中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如出口商品结构仍然呈现低级化和出口商品结构变化所产生的效益较差等。出口商品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业结构,从而会威胁到产业安全,着力阐述出口商品结构在产业的竞争力,国际分工位次,对外依存度方面的影响,并寻找对策建立产业安全预警机制。

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竞争力;比较优势;产业安全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初步实现了从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轨,我国迅速成为世界经济中崛起的贸易大国,但我国外贸增长主要是数量扩张型增长。20 多年间,我国出口商品的高附加值趋势有所表现,但结构优化程度仍然较低。

1 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分析

作为国际贸易理论基石的比较优势理论,表面上探讨的是一国进出口的方向和结构问题,实际上探讨的是商品贸易结构与产业产出结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商品贸易结构与产业产出结构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具体而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商品生产上具有不同的潜在比较优势,通过支配和影响产业结构的配置和产出结构的变动,形成现实的商品比较优势,进而通过国内外市场上的销售活动,最终完成自己在商品贸易结构优势方面的实际体现。出口商品结构是衡量一国外贸结构状况的重要依据。按照附加值的高低,可将一国的出口商品划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附加值低,创汇能力较差。工业制成品附加值较高,具有较强的创汇能力。经济学家通常以工业制成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的高低来衡量一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劣程度。

这里对我国1990~2005年间的商品出口状况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以研判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与出口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有了极大改善,可以说在不断优化,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其主要是:

(1) 劳动密集型产品特别是纺织品、服装、鞋类和玩具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这与世界出口商品结构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而且该类商品的国际市场需求弹性小,竞争激烈,经常容易引起贸易摩擦,贸易条件恶化。

(2) 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重相当高,以1992 年和1994 年为例,这一比重高达88 % 。外商投资企业强化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低级化的刚性。

(3) 出口商品结构变化所产生的效益较差。来料加工贸易出口只能收到加工费,而失去了销售利润,同时,它对一般贸易出口也造成较大的冲击,影响一般贸易的出口效益。

2 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安全的思考

评价产业安全可以从产业环境,产业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和产业控制力四个指标着手。本部分将着重从理论上阐述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竞争力以及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对外依存度的关系,从而寻找相应对策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维护产业安全。

2.1 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是产业安全的核心,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中,只有不断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保证一国的产业安全,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才是维护产业安全的治本之策。

长期以来指导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与此相应,在外贸战略上突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但是,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不一定能转变为竞争优势。首先,劳动密集型产品已趋饱和,国际消费需求结构以及相应的投资需求结构已向更高层次转换。我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低,面对的只能是日益缩小的国际市场和日益下降的价格水平,与发达国家高技术产品交换的贸易条件越来越恶化。其次,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弹性小、附加价值低,容易出现出口的“贫困化增长”。而且,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生产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容易遭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和冲击。此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歧视性的贸易政策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到诸多壁垒的阻碍,在国际市场上发展的空间越来越有限。因此,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贸易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不利地位,极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2.2 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对外依存

2.2.1 高贸易依存度与产业对外依存

2006年,我国贸易依存度已经达到67%。出口商品结构不够合理化,劳动密集型产品占较大出口份额,贸易依存度偏高。中国出口市场过分依存于发达市场, 对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市场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0%以上,过高的贸易依存度增加了我国产品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也增加了国内产业对外依存程度,世界经济一有风吹草动,都会威胁我国产业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2.2.2 贸易摩擦威胁产业安全

由于发达国家的多数产品技术含量高, 而中国出口商品相当一部分为大耗能、高度依赖于原材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商品, 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比较粗放和落后, 两者形成明显的差距, 极易造成贸易摩擦, 具有风险性,威胁国内产业安全。

2.2.3 国际分工位次与产业对外依存

我国的文献中通常用农产品、轻纺产品、机电产品三个类别标识出口商品结构,并往往把它与国际分工联系起来。这种结构划分,基本上反映的是产业间分工,而没有反映产业内分工,而且也不能说明新技术革命对产业进步的影响,因此很难表现当代各国比较优势的变化状况以及各自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例如,中国大陆大量生产服装成衣,但从日本、韩国进口服装面料和辅料,经中国香港公司销售到北美、日本,形成日本、韩国—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之间的分工体系。按照原产地规则,这是中国制造,似乎中国在该产品的生产中占据最重要的国际分工地位,实际上在这个国际化生产链条中,中国处在相对次要的地位,因而其所获附加值的比例最小。又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其中有些国家的农产品出口比重还相当高,按照旧式产业间分工理论,即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品、进口农产品,落后国家则恰好相反的贸易理论,这些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低的,显然这与事实不符。因此,出口结构的优势不完全在于出口什么产品,关键看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看出口产品所包含的零部件中,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中,有多少是自己生产的,这才真正反映了对外贸易的效应,反映了对外贸易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目前,中国很多产业都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的低位,主要集中在靠人力的初级加工水平上,在国际分工位次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国内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国际上产业分工位次高的国家。

综合上面两点,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降低产业对外依存度,保护产业安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应当倾向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

3 针对产业安全的具体对策

(1)增加农副轻纺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使其成为我国高附加值的出口支柱产品。

(2)大力发展机电仪化产品,使其成为我国今后出口的主导产品。

(3)积极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使其成为我国未来出口的战略产品。

(4)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5)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参考文献

[1]李孟刚.产业安全理论[M].北京:中央财经出版社,2007,(1).

[2]刘力臻.美国“新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

[3]曾卫锋. 关于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探讨[J].财贸经济,1998,(6).

[4]十年来我国工业部门结构变化特征——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数据分析[N].经济学消息报,19971226.

[5]裴长洪.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若干结构问题[J].财贸经济,1998,(8).

[6]汪素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产业安全问题[J].国际经贸探索,2005,(7).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竞争力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美国服务贸易发展与中美服务贸易互补性分析
基于比较优势的江西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中国城市竞争力最新排名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