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汇源收购案为契机反思民营企业生存之道

2008-10-24李晓亮

卓越管理 2008年9期
关键词:汇源大国民营企业

李晓亮

中国汇源果汁被美国可口可乐并购的消息,引起海内外的关注。汇源老总朱新礼,日前首次正面回应并购事件,他称这是汇源最大的一笔“招商引资”,是一种完全正常的商业行为,同时他还说,“品牌不应该有国界,不应该分荣辱,它是为人类服务的……”

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纯商业行为。只是朱新礼先生的“品牌无国界”论调,让人费解。作为汇源老总,他不会不清楚,在中国本土孕育的汇源品牌意味着什么。

朱新礼还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就应该有一个大国的风度,大国的自信”。诚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大国风度和大国情怀,展露无遗,特别是通过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一种成熟、理性、包容、平和的大国民心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以此为由忽视民族品牌的价值。

何况,不唯我们重视民族品牌价值,外国人亦然。当年,联想收购IBM的部分业务,也曾触痛美国人的神经。而且可口可乐公司也非常看重自己的品牌价值,他们一位总裁曾说:“如果有一天,我们在全世界的可口可乐公司一夜之间全部被火烧毁,那么我根本就无所谓,因为第二天一大早全世界的大银行都会排着队来给我送钱。”

民族品牌的价值不仅指商业价值,而是负载了经济、文化、政治等多种价值元素的综合体。比如吃着肯德基、喝着可口可乐长大的中国一代,他们的价值观和其父辈有着明显差别。除了文化侵染外,处于经济核心领域或起着支柱性支撑效应的民族品牌,若被外资收购,其负作用也不容小视。比如当年凯雷投资集团对徐工集团的收购,备受关注,就有这方面原因。

在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充分的情形下,汇源等民营企业,创下如今的品牌影响力殊为不易。汇源掌门人朱新礼,并非不知其中艰辛。他曾力挺民营企业振兴,研究民企过冬术。但汇源最终仍未摆脱被收购的命运,也映射出民营企业的生存状况。前不久,有报道称,民营企业难趟“关系门”,44%的民营企业家反映自己在跟职能部门跑关系上耗费大量精力。

我们知道,只有民营经济真正发展壮大,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体制转轨才能获得成功。理论虽是如此,可反观现实,除了行政干预、不正当竞争外,民营企业发展的掣肘依然很多:市场竞争领域对民企依然存在“准入”问题,国有金融机构在对待国企和民企时区别观之,因此无法形成与民企对接的融资模式。这使得民企的资金链条变得弱不禁风。

资金链一旦出现裂纹,贷款难等问题,又成为勒在民企脖子上的夺命绳索。对此,汇源应有切肤之感。据报道,“汇源近年来一直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在去年上市后,汇源已经向华平基金、达能等出售了部分股权”。可见,保命尚且艰难,民企的发展空间十分逼仄,自然很难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族品牌了。

只是,我们不能等到汇源被收购,才想起民营企业发展的艰辛,必须着手建立制度性保障体系。比如,真正取消众多市场准入与行业垄断,把民营资本引入公用事业、自然资源等盈利前景良好的领域,为民企开辟更广阔的市场,为优秀民企“走出去”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使其得到与国企同样的待遇。

虽然汇源被收购引起热议,但它只是一个个案。我们无意于把它拔到国家自信和民族自信的高度,可它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注民营企业成长壮大的独特视角。在经济一体化的语境下,现有的一些市场垄断不打破,市场竞争不充分,汇源很可能不是最后一个被收购的民族品牌。

猜你喜欢

汇源大国民营企业
黯然退市汇源果汁前路迷茫
绘画
多想记住你的脸
恐遭退市,汇源果汁难过“年关”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朱新礼:我不害怕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