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2008-10-24

卓越管理 2008年9期
关键词:企业界三鹿乳制品

李 勇

最近搅动全体国民神经的非三鹿婴幼儿奶粉暴露出的“毒奶粉”事件莫属。

向尚在襁褓中婴儿的食物中加入足以导致他们致病甚至致死的化工产品三聚氢氨,已非用“企业无良”可以概括,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令人发指!

最令人难以接受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三鹿“毒奶粉”并非一个偶然事件,据有关部门阶段性调查结果显示,到9月15日,有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氢氨,这其中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巨头伊利、蒙牛也赫然在目;阶段性的后果是已经有1253名(其中2名已经死亡)儿童被诊断出患有泌尿系统结石;国际恶劣影响也逐渐蔓延开来,对我们这样一个世界生产大国国际声誉的负面影响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无论从哪个层面讲,三鹿“毒奶粉”事件其破坏力不啻于一次海啸,不仅是对国内乳制品行业一次毁灭性的打击,由此引发出的我们整个企业界对企业操守重新检视的心灵风暴及其之后会做出何种的调整都将对我们整个民族企业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事件产生的具体原因和相关监管部门失职的讨论不是本文重点想要探讨的话题,(据报道称,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氢氨已是中国乳制品行业数年以来的潜规则,相关企业坚称的“不知情”绝对是不负责任的推诿之辞)在这样一个反面典型的面前,我们只想追问一句:企业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企业成立的目的是为了盈利,但许多企业却把目的变成了底线,为了盈利,放弃了良知,无所不用其极,三鹿等企业便是一个极端的事例,结果是最终只能被消费者所唾弃。

从本源上讲,企业是以提供产品或服务而安身立命的,那么质量无疑首先就应该被视作企业的底线。如何保障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笔者以为企业从业者几乎都心知肚明,如果再有人在这个问题上逃避,那么即与掩耳盗铃无异。恰恰就有胆大妄为者在质量问题上去蓄意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目的无非就是满足自己的贪欲,这些贪欲的恶果流入社会也必然会遗害无穷。将这类企业逐出市场让其永远不得超度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

再延伸一点讲,诚信是企业必须恪守的第二个底线。人无信不立,企业亦然。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有一个天生俱来的契约,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兑现诚信。不讲诚信的案例在中国企业界时有发生,轻者缺斤短两,以次充优;重者假货泛滥,谋财害命。

在一个提倡企业要争做优秀社会公民的时代,重提企业如何能守住底线的问题似乎有些滑稽,但三鹿“毒奶粉”事件的发生和其造成的一系列恶果,不仅让我们痛感问题的沉重和必要,希望此文给企业能真正带来一些警示的意义。

猜你喜欢

企业界三鹿乳制品
市场监管总局:鼓励企业标注乳制品食用期限
要不要改喝全脂乳制品?
扭亏为盈
全球乳制品交易价格指数上升3.1%
“三鹿”重出江湖
“三鹿”商标的考验
三鹿悲凉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