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题作文“藏在心中的记忆”升格导写

2008-10-17吴培光

中学生优秀作文·中考专刊 2008年3期
关键词:土气穿鞋赤脚

吴培光

题目展示

请以“藏在心中的记忆”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写作点拨

这是一道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的作文题。题目“藏在心中”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某段生活、某种经历、某件事情、某些人物深刻的印象和记忆,以至于难以忘怀。根据文题的特点,写作时宜采用第一人称,侧重对自己思想感情的抒发。所选内容应与你的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事情不一定很大,但一定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当时或后来对你产生过很大影响,因此使你久久不能忘怀。可根据这些来补好题,所补充的内容即题目的中心语,既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文章的重点,全文内容都要围绕它来写。

此类文题通常以倒叙开头,引出回忆。开头要简洁,快速入题,重点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这些事应有一定的震撼力,让人觉得触动大,烙印深,这样才能突出“藏在心中”。对一些打动人心的场面、人物要进行细腻生动的描写,反复加强印象,还应有一些必要的环境烘托或侧面描写,以突出主体形象。最后,“藏在心中”的感情还要依靠议论、抒情来阐发。

中等文

藏在心中的那双泥脚

吴茗

常常在梦中出现这样一种情景:父亲赤着脚,健步如飞地走在碎石路上,我提着鞋在后面拼命追赶,嘶声喊着:“爸爸,给你鞋……”然后忽然从梦中惊醒,泪水己打湿了枕头。父亲已不在人世了,再也听不到我的呼唤了。

父亲祖辈是农民,他和许多农民一样,夏季总是喜欢打着赤脚。在稻田里干活时,那厚厚的脚板,粗糙的皮肤,和泥土的颜色一样。粗大的脚在泥水中踏进、拔出,是那么轻松自如。

[由梦境写起,段末最好点出父亲的赤脚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小时候,对父亲不穿鞋的样子,倒不觉得怎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赤脚很不雅观,渐渐地开始觉得这双脚既土气又难看了,实在不愿让它与我同行。一天下着大雨,父亲同许多家长一样来接自己的孩子。当我走出教室,一眼见到爸爸的一双笨拙的大脚,我很生气,以至回家的路上我没跟他说一句话。

[此处应具体写出儿时对父亲的脚的印象。]

就为这,我谢绝了他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我不愿让同学见到他那副模样。尤其是我上了中学,住在宿舍里,每隔一段时间他便带着些吃的东西来看我,但每次总是那副样子。同宿舍的女生们暗暗发笑的神态令我见到亲人的喜悦瞬间变成了不快。

[“生气”宜改为“羞愧”。]

[此处应以细节描绘出父亲当时的神情与动作。]

[此段中的“谢绝”应改为“拒绝”。]

一天黄昏,父亲又来看我,我看见他光着又粗又笨的脚,顿时大声嚷道:“以后穿鞋来好不好?”

父亲愣住了,他从提袋里面拿出一些苹果,塞给了我20元钱。

“拿去,照顾好自己,天晚了,我该回去了。”夕阳把父亲矮矮的躯体拉成了瘦又长的影子,我突然发现父亲的背已驼了,脚步蹒跚,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壮实有力了。

[“父亲的脚”为什么会经常引起我的思念?我对父亲的感情仅仅是思念吗?]

再次来看我时,父亲脚穿一双新皮鞋。“你看,这双鞋好不好看?”那声音是掩饰不住的喜悦与兴奋。而这时我却仿佛失去了什么。看到这不协调的鞋与脚,我的心在流泪。此后不久,父亲就不幸病逝了,这双崭新的鞋成了父亲的遗物,常常引起我对父亲的思念。

病因探究

要写好这个文题,重要的是两点:一是真情,二是体验。此考生写作本文时还是付出了自己的一腔真情的,所选的材料也较为感人,但需要指出的是,轻描淡写是抒写真情的大忌。情感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传递,往往是靠一个眼神,一种行动,或一句话语来完成的。要想写好人间真情,就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文中画横线处就需要去浓墨重彩地描绘。所谓体验,就是要善于从平凡普通的生活中,观察出对生活的认识、对成长的感悟。本篇作文篇末若能集中一点,于质朴中见深刻,引申出“美的真谛是朴实与自然。”这份“回忆”的分量就不一般了。

文章以“父亲的脚”为线索,写了由小到大“父亲的脚”在自己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但结尾部分没有精心设计,有所欠缺,需要加以补充。结尾应使文章的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同时表达出更深一层的含义,以此来带动读者情感上的飞跃,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深化主题,升华意境。

升格文

藏在心中的那双泥脚

吴茗

常常在梦中出现这样一种情景:父亲赤着脚,健步如飞地走在碎石路上,我提着鞋在后面拼命追赶,嘶声喊着:“爸爸,给你鞋……”然后忽然从梦中惊醒,泪水已打湿了枕头。父亲已不在人世了,再也听不到我的呼唤了。然而他那双赤脚却总在我眼前浮现。

[由梦境写起,爸爸的赤脚常常入梦,言印象之深。]

父亲祖辈是农民,他和许多农民一样,夏季总是喜欢打着赤脚。在田里干活时,那厚厚的脚板,粗糙的皮肤,和泥土的颜色一样。粗大的脚在泥水中踏进、拔出,是那么轻松自如。

小时候,对父亲不穿鞋的样子,倒不觉得怎样。当他背着我趟过小溪,绕过小山,送我上学时,我感到这双脚既平稳又有力,心里充满了安全感。

[“平稳有力”是儿时对父亲的脚的印象。]

[长大的“我”已变得虚荣,父亲“既土气又难看”、“又粗又笨”的赤脚令“我”“羞愧”、“不快”。]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赤脚很不雅观,渐渐地开始觉得这双脚既土气又难看了,实在不愿让它与我同行。

一天下着大雨,父亲同许多家长一样来接自己的孩子。当我走出教室,一眼见到爸爸的一双笨拙的大脚,羞愧得无地自容,以至于回家的路上我都没跟他说一句话。

就为这,我拒绝了他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我不愿让同学见到他那副模样。尤其是我上了中学,住在宿舍里,每隔一段时间他便带着些吃的东西来看我,但每次总是那副样子。同宿舍的女生们暗暗发笑的神态令我见到亲人的喜悦瞬间变成了不快。

一天黄昏,父亲又来看我,我看见他还光着又粗又笨的脚,顿时大声嚷道:“以后穿鞋来好不好?”

父亲愣住了,手中的提袋一下子掉在了地上。可他很快笑了笑,拾起提袋并从里面拿出一些苹果,还塞给我20元钱。“拿去,照顾好自己,天晚了,我该回去了。”夕阳把父亲矮矮的躯体拉成了瘦又长的影子,我突然发现父亲的背已驼了,脚步蹒跚,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壮实有力了。

[细节描写生动。]

再次来看我时,父亲脚穿一双崭新的皮鞋。“你看,这双鞋好不好看?”那声音是掩饰不住的喜悦与兴奋。而这时我突然感到很心酸,仿佛失去了什么。看到这不协调的鞋与脚,我的心在流泪。此后不久,父亲就不幸病逝了,这双崭新的鞋成了父亲的遗物,常常引起我对父亲的思念。

[顾及女儿的脸面,父亲穿上崭新的皮鞋,鞋与脚的不协调却触痛“我”心。]

岁月使我成长,知识使我充实,我学会了思考与判断。赤脚与穿鞋对我已经不重要了。我深深懂得了那双紧贴大地的粗笨的脚的朴实与自然。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与愧疚。

[终于认清“那双紧贴大地的粗笨的脚的朴实与自然”,“感激与愧疚”之情诚恳而真挚。]

今天,我正坐在考场一侧,泪眼婆娑地望着场外,多希望从那西装革履中寻找到那双熟悉的泥脚,坚实地踏在这里……

[结尾以泪眼中的想象结束,与开头梦境照应,强烈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总评

升格后的作文与原文相比具有独特的魅力:

一是独特而深切的感受。父亲去世后,“我深深懂得了那双紧贴大地的粗笨的脚的朴实与自然。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与愧疚。”小作者在生活中领悟了美的真谛:朴实与自然。这一认识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读来使人颇受感染。

二是波澜起伏的感情变化。小时候,“我感到这双脚既平稳又有力,心中充满了安全感”;上学后,渐渐开始觉得“这双脚既土气又难看了”,可父亲穿上鞋后,“我突然感到很辛酸”,“我的心在流泪”,行文中作者将自己对父亲的脚的感情变化写得波澜起伏。文章真心实意,丝毫不隐瞒自己曾出于虚荣而嫌弃父亲的卑下心理,令人感动之中由衷而生敬佩之情。

三是互为照应的首尾。文章结尾由回忆回到现实,以泪眼中的想象结束,与开头梦境照应,体现了圆合之美。

猜你喜欢

土气穿鞋赤脚
赤脚
我将赤脚走向荒野
科学家老爸的“土气”育儿经
“土气”班级育芳华
Influence of Cultural Background on 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我知道鞋子怎么穿
赤脚行者
夏日踩土地,更加“接地气”
我是一把椅子的四只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