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轼——一个神奇的“倒霉蛋”

2008-06-26

作文世界(小学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倒霉蛋司马光苏轼

王 莹

在小朋友看来,苏轼是一个了不起的大文豪。不错,我们早就读到过苏轼的作品,比如“水光潋滟晴方好”这首歌颂西湖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这首写庐山的诗,还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些词,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为历代小读者所喜欢。应该说,苏轼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还是宋词的主要代表,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散文也写得非常好,名列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话,叫“苏文生,吃菜羹;苏文熟,吃羊肉”,意思是说苏轼的文章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读熟他的文章就能考取功名,有羊肉吃,否则就只有落选吃菜汤的命了。另外,他的书画也属上乘,在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代四大家”,而绘画呢,他以枯木竹石知名,清代那位画竹大师、“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就很推崇,甚至认他为“先师”。所以,他在文艺上是一个少见的全才,要说“全面发展”,古往今来,冠军非苏轼莫属了。

不过,今天我想告诉小朋友的是,苏轼的文才很高,但他的命运不济,人生道路很曲折,用今天的话说是个“倒霉蛋”。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苏轼的作品是有好处的。

苏轼是四川眉州人,生于宋仁宗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卒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自号东坡居士。现在杭州楼外楼酒家有一道名菜“东坡肉”,就是以他的号命名的,也有人说苏轼喜欢吃红烧肉,这种烧法就是苏轼发明的。大概在20岁以前,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蛰居在蜀中故乡,跟着父亲苏洵读书,不问时事,度过了单调但还算太平的童年,他的“倒霉蛋”经历是从20岁那年出川科考开始的。

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3月,苏轼正好20岁,他与弟弟苏辙随父出川入京赶考,并同榜考取进士,引起轰动。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和梅尧臣,他们非常喜欢并且推崇苏氏兄弟的文章。欧阳修回家后对家人发感叹说:“三十年后世人只记得苏轼,没人会记得我欧阳修了。”梅尧臣则写了首诗给苏轼的父亲苏洵:“日月不知老,家有雏凤凰;百鸟戢羽翼,不敢言文章。”意思是说,在凤凰面前,百鸟只有收敛羽翼不该飞翔,在苏轼、苏辙面前,别人也就没有资格谈论文章了。甚至是当朝皇帝宋仁宗听了欧阳修的介绍后也非常高兴,对皇后说,今日为朝廷得了两个宰相,为子孙得了两个老师!皇后很高兴,建议仁宗重用苏轼。

然而,苏轼人生中的第一次不幸正等待着他呢。正当苏轼在京候选授官的关键时刻,苏轼的母亲程氏病逝家中。根据惯例,苏轼不仅要回乡奔丧,而且要丁忧(就是守孝的意思)三年,在丁忧期间,不能参加任何政治活动,自然不能外出做官,这样,苏轼实际上便失去了及时得到任命的机遇。果然,等到苏轼三年守孝后回京,皇帝对他的热情已大不如从前,只任命他做了凤翔府(今陕西省宝鸡市)判官。后来的新皇帝宋英宗惦记着苏轼的宰相之才,加上苏轼在外省的工作很出色,做出了政绩,便把苏轼召回京中,准备选进翰林院,不过因为宰相韩琦的反对(韩琦认为苏轼太年轻,功勋也太浅)而犹豫不决,这时恰逢苏轼的爱妻王弗病故,这件事当然又就此作罢。不久,英宗又要重用苏轼,韩琦也不反对了,苏轼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理想眼看就要实现了。然而,到来的不是这样的幸运,而是又一次更大的打击。那将是什么呢?原来苏轼的父亲苏洵突然暴病而死。苏轼悲痛万分,精神从此一蹶不振,因为父亲是自己的启蒙恩师,也是自己事业上的精神导师,父子情深啊!更加要命的是,苏轼又将面临三年漫长的丁忧岁月。等到三年后再度听调回京,早已是事过境迁,人是物非了。当时是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刚刚登基的宋神宗正重用改革家王安石变法。

大家知道,苏轼在政治上是持温和立场的,反对新法,与激进的王安石有矛盾,新党人士当然容不得他,并且有人不断向他寻衅肇事。苏轼见形势险恶,便主动要求外任。在以后的十来年间,苏轼辗转至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职,官职都不高。不过即使这样,苏轼仍然没有逃脱新党人氏(不是王安石本人)的迫害。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在湖州任中遭朝廷逮捕,罪名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因此案由诗而起,又由御使台审理,御使台古时又叫乌台,所以史称“乌台诗案”。除了在狱中的半年时间,苏轼先后被贬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汝州(今属河南),基本上处于一种半流放状态,但他的诗文创作却达到了顶峰,著名的《大江东去》和《前赤壁赋》就是在这时写作的。

如果一直这样也就好了,真是造化弄人,到了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驾崩,新即位的宋哲宗是个年仅10岁的儿皇帝,朝政由高太后监理。高太后和宰相司马光欣赏苏轼的才华和人品,他们先起用苏轼为登州知州,后调京充任中书舍人,很快又迁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地位大约相当于副宰相了,成了司马光的左臂右膀。只是苏轼是一个生性耿直、不合时宜的人,他既反对王安石的激进改革,也不赞成新宰相司马光的全面复古,认为司马光“专欲变熙宁之法”,只要是王安石制定的就要否定的做法也是不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主张实事求是,“参用所长”,所以不久他就和司马光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而高太后倚重司马光主政,只有疏远苏轼。在这种情况下,苏轼不得不再一次请调外任,先后做过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的知州。大家熟悉的西湖苏堤就是苏轼做杭州知府时率领杭城百姓修筑的。

悲剧还在继续。元佑八年(公元1094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他一改高太后、司马光的方针,排黜旧臣,重用了一批新人,苏轼又被作为旧党的主要成员遭到株连。他在定州知州任上连降三级,被贬到广东岭南的惠州(今广东省惠阳市)做建昌军司马,两年后又被贬到儋州(今海南省儋县)任琼州昌化军别驾。这样,身在“天涯海角”几乎是与世隔绝的一代文豪看来是永无出头之日了。

但是且慢!天有不测风云,事情就是这样反反复复,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年仅24岁的宋哲宗驾崩,宋徽宗赵佶继位,改元建中靖国。爱好诗文风雅的宋徽宗当然是喜欢苏轼的,垂帘听政的向太后也在政治上倾向元佑旧臣,所以马上召苏轼回京参政。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天道无情,天不予寿,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苏轼在从岭南返京途中因长途跋涉、年老体衰而染病不起,后在常州与世长辞。一代文坛巨星终于陨落,享年仅66岁。

苏轼的人生遭际就是这样的多灾多难,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神奇的“倒霉蛋”。后人在祭文中这样写道:“道大不容,才高为累。皇天后土,鉴平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识与不识,谁不尽伤?闻所未闻,吾将安放!”如此不公的命运,对于苏轼来说,确实值得痛惜;但对于中国文坛来说呢,却无疑又是一份幸事,因为文学需要生活的磨练,所谓“得意诗一联,失意半辈子”,贫而多气,穷而后工,正是如此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苏轼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

猜你喜欢

倒霉蛋司马光苏轼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倒霉蛋VS霸王龙
司马光砸缸之谜
从善如流
超级倒霉蛋
苏轼“吞并六菜”
司马光砸缸
苏轼吟诗赴宴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让人笑翻的倒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