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阳光60分”打造学生阳光人生

2007-04-24张国华

人民教育 2007年5期
关键词:督导阳光体育

张国华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坚持把“帮助学生走向幸福和成功”作为教育追求,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高度关注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自2006年春天在全市中小学推行每天“阳光60分”活动课程后,潍坊的阳光体育运动进一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一度沉闷的校园变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在60分钟的七彩阳光中,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充分的健身活动中去,将“健康第一”落到了实处,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育人局面。

一、变“课间操”为“阳光60分”课程,还学生活动的时空。

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和终生的幸福,是教育工作的终极目的。阳光体育运动不但能锻炼身心,激智、启德、促美、益心,还能促进文明、和谐校园风气的形成。站在这个高度来审视体育活动,我们才会把“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变为自身的需求。

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这是让学生“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前提。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活动安排中,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就拿课间操来说,总共20分钟,除去集合等时间,实际用于做操的时间只有5分钟,除此之外的活动课在很多学校形同虚设。同时,部分学校受活动空间和设施的局限,学生难以参与富有实效的活动。在有限的时空里,阳光体育难以走进学生中间。于是,我们从校本课程的高度来确立阳光体育运动的“法定”地位,专设了“阳光60分”活动课程。

“阳光60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活动时间。我们把上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和下午两节课后30分钟确立为每天的“阳光60分”时间,活动时间全部列入学校课程表,从课程的高度确保学生的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一小时。

“阳光60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为了真正使学校“处处有健身设施,随时能快乐活动”,各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边角空地,因地制宜建设了新颖有趣的快乐体育园地,设置了梅花桩、独木桥、攀岩(网)、摸高架、拳击靶、吊床、荡板等,使学生的活动空间得到扩展,活动设施器材得到补充、丰富。例如,潍坊外国语学校教师充分利用周边自然环境,带领学生分批去紧邻的开放式公园“自怡园”活动,让学生享受到在大自然中锻炼带来的乐趣。实验小学编排了“室内乒乓球操”、“手指益智操”等室内操,弥补了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达到既扩充空间又保证活动时间的效果,还避免了不良天气带来的影响。

二、变“大一统”为“多样性”,还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并不能保证学生有良好的活动效果,以课间操为例,学生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的动作,而不能去做他们喜欢的活动,长此以往,学生就对活动丧失了兴趣。同时,“大一统”的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满足学生身体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做课间操也好,围着操场跑步也罢,都要求学生统一步调,跑同样的圈数,做一样运动量的动作,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受不了”。只有把自主选择活动的权利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活动效果才会明显。

学生喜欢的活动项目,只要是健康且没有太大风险的,就应该鼓励学校将这些活动项目引入“阳光60分”。国家给了学校校本課程开发的权利,我们就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参与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在挖掘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借助潍坊市是著名的“风筝都”这一优势,提出了开发“风筝放飞”活动课程的建议,这一要求提出后,教育主管部门很快予以肯定和推广。为推进这项活动的开展,我们每年举办一届“潍坊市中小学风筝节”,目前全市已有189所学校开设了“风筝放飞”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此外,在学生的倡议下,有些学校还将滑旱冰、自行车竞技等引进了“阳光60分”活动课程。

目前我市“阳光60分”的活动内容涉及体操类、舞蹈类、身体素质练习类、趣味游戏类等六大类70余种特色活动项目,大秧歌、跳皮筋、踢毽子、蟹套虾、滚铁环、掷沙包、抖空竹、竹竿舞等都走进了我们的校园。学生们可以在“阳光60分”里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运动量的活动项目。“我选择,我喜欢,我活动,我健康”。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项目,实现了由“要我活动”为“我要活动”的转变。

学生参与活动课程开发的最高境界在于让学生自主研发活动项目。标新立异、展示自我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引导学生开发创新活动内容,让他们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享受活动的快乐,这样的体育活动课程更适合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就体操及舞蹈类来说,在教育部统编广播操的基础上,我们倡导学校自编校操、武术操、球操、健美操和各类舞蹈,每个舞蹈和体操动作都可以由学生自行编排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不但通过自选项目得到了充分的身体锻炼,而且创造能力得以发展。有一所学校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仅健身操就编创了十多套,为此,还获得了创新项目奖。做自己编的健身操,学生没有一个不认真,在做的过程中,还能生发出更多的创意。

三、变“软要求”为“硬指标”,把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

“健康第一”落实不力的症结之一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缺乏刚性,导致学校体育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导致学校在学生健身问题上“偷工减料”,在教育过程中竭泽而渔,也导致了有些学校“只顾竞技体育而不顾全员健身”的倾向。为此,我们从机制上求突破,通过教育督导和中考改革这两大措施为学生健身保驾护航,把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增强学校体育工作刚性,引导学校把“学生健康”这一“冰点”变成“热点”和“兴奋点”。

一是把学生健身活动纳入教育综合督导。一方面市教育局将健身活动纳入对县(市、区)的年度综合评估,把健身理念,活动设施、场所,活动管理制度和效果等内容作为具体督导评估指标,其结果与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的政绩考核挂钩。另一方面,健身活动也纳入对学校的督导指标,并与校长职级工资挂钩。学生的肺活量、近视率等素质指标和有关健身活动的关键要素都列入对学校的督导内容,例如,学校的“阳光60分”课程开发情况,“每天至少保证学生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生至少具有一项体育特长和技能”,“学生具有良好的健身意识和习惯”等。通过强有力的专项督导和随机督导,有效地遏止了过去有些学校存在的不关注学生健康的倾向,确保了学生健身活动的顺利推进。

二是把学生健身活动列入中考硬指标。要求学生体育考试等级必须在B等以上才能被录取,同时,在中考中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可以申请加试,高中学校可破格录取。

四、变“强身健体”为“提升生命质量”,让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阳光60分”课程推出以后,学生在校活动时间由原来的20分钟提高到一小时以上,孩子们在运动中体验着快乐,在快乐中健康地成长,校园由此产生了勃勃生机。

我们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喜欢“阳光60分”课程,95%以上的学生把学校当作最向往的地方。潍坊日向友好学校曾对五年级部分学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是:五年级学生的50米跑、跳远、仰卧起坐三项成绩分别提高了89%、80%、70%。“阳光60分”不仅增进了学生体质,还提高了学习效率,改善了师生关系,促进了校园和谐。在快乐的“阳光60分”里,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在角色的转换中,在零距离的接触中,师生真正地实现了心心相印,共同成长,不但拥有了健康的身体,更拥有了阳光的心态。

猜你喜欢

督导阳光体育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走,出发!
五个步骤找准督导需求
走在阳光路上
我们的“体育梦”
用好督导意见书 助力督导评估工作
三月,乘着阳光出行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