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使教育有一种向上的精神

2007-04-24梁伟国刘群

人民教育 2007年5期
关键词:医学院竞技体育锻炼

梁伟国 刘群

人物简介:钟南山,生于1936年。先后就读于岭南大学附小、华南师范大学附中、北京医学院,1979年到英国进修。现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003年,作为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称号。

钟南山还是一位体育健将,他一直坚持体育锻炼,爱好田径、游泳、篮球、举重等。1956年代表北京医学院参加北京市高校运动会获400米跑冠军,1959年在第一届全运会上打破400米栏全国纪录,1961年获北京市运动会男子十项全能亚军。时至今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学院)还有几项由他创下的运动纪录无人能破。

“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永远不可能很好地改善学生体质”

记者:钟院士,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人民教育》杂志的采访。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明显下降,这已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您是呼吁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参与者之一,您为什么强调关注“体质”?

钟南山:“体质”与我们平时所说的“健康”是两回事,一般地认为没有病、能生活、学习就是健康,可是“体质”应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力量,指肌肉力量;二是耐力,指心肺功能;三是协调,指神经系统各器官的协调;四是灵敏,指反应性。“健康”如果仅仅停留在没有病上,对青少年是绝对不行的,增进青少年健康最重要的是增强体质,包括上面讲的肌肉力量、心肺、神经系统这几个最重要的方面。一个人的体质必须在他读书的时候有很大的提高,提高体质才是真正的增进青少年身体健康。

近二十年来,青少年的一些身体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等都有所增加,但体质水平一直在下降。表现在肺活量、跳远、800米的测验上,都比以前更脆弱了。

在美、日等国,上世纪80年代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和营养状况的改善,青少年体质却下降了。他们的对策是进行了全国性的增强体质的规划。

现在我们谈的比较多的是从体育的角度,就事论事,比如改善体育设施、要求每天锻炼一小时,我认为这些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首先要考虑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要去解决这个主要的原因。

记者:您认为造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钟南山:首先是教育的导向。我们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是分数,而分数的背后是读书,是大量的作业和训练记忆的东西。不仅在学校,學生回到家,家长还要加“小灶”。衡量各个中学办得好坏也是看分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好像一个学生的其他方面并不重要,而只是要求他书读得好,分数拿得高。学生从小到大,他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

作为上述现象的延伸,由于分数挂帅,造成周围环境,尤其是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力方面,最关心的是孩子在全班考第几名,分数怎么样,有没有可能读大学。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家长很难去认真考虑孩子的身体,觉得没有病、凑合过得去就行了。

这种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永远不可能很好地改善学生体质。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由于以上的指导思想,在很多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许多学校认为没有就算了。这样造成的结果,仅仅是从体重来看,有一项数据显示,学生中营养不良的占7.5%,肥胖占7.33%,这两项就占了近15%,比以前增加很多。这15%是什么概念呢?就是3亿青少年当中有4500万是营养不良或是肥胖。

第三个原因是我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像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连骑个自行车都是奢侈,通常是走路。能看看电影已经是很好了,娱乐多是体育活动、唱歌、演话剧这些。现在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变化,一是运载工具有很大进步,出门去什么地方基本上是以车代步;二是电脑、网络进入生活,有一项资料表明,电脑、网络占了学生业余时间的36.2%,活动不足造成学生体质下降。

“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健康,还可以培养很多好的品质”

记者:您自己多年来坚持体育锻炼,年轻的时候还是一名优秀的竞技体育运动员,但您同时在学业和事业上又非常成功。您怎样看待体育锻炼和学习、工作之间的关系?

钟南山:我今年71岁了,精力还很好。我在小学、中学的时候就很注意锻炼,当然那时候还没有认识到现在这个高度,但我从来没有仅仅满足于读书。

我们姑且把体育分成竞技体育和健康体育。我认为青少年可以适当参加一些竞技体育,国外对这一点也很重视。从小学起我就开始喜欢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从小到大我都参加竞技体育。虽然最终没有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但我深深感受到体育对我从事其他领域工作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对我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一是教给我“不服输”、力争上游的精神。体育的精神是“你好,我比你更好”,而不是用不正当手段“把你压下去,才显得我好”。就像跑百米,你是12秒,我就要跑到11秒8,这是力争上游的健康思想。在我的一生中,这一点非常重要。

从北京调到广州,后来到英国学习,我遇到过很多工作上的转折点,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支撑就是从体育里学到的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我不会怨你,但我会做给你看”。像我们这种地方上的医学院,想争取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国商、学、兵各种行业,包括矿业、航天等一共只有180个。但我觉得人家能做,我们也能做,最近我们刚刚通过了初审。在工作中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一直在支撑着我。

第二点还是对意志品质的提高。所谓“不服输”是一个,还有一个是体育教人“不怕输”,不怕挫折。因为参加体育比赛我们经常是失败的,冠军只有一个。不怕挫折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像SARS一开始时都对我们的应对措施不认可,但我们不在乎,该怎么做还怎么做。这种素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在体育方面得到的。

第三是讲求高效率。这一点对我帮助很大。我大学上的是医学院,医学院学生体质都比较差,凡是高校运动会我们都是最后一名———穿着白上衣、白裤子,打着个白旗,走在最后面———医学院参加运动会是最泄气的。经常是刚参加完开幕式就有学生问老师:“什么时候闭幕呀?”都准备走了。我当时不服气,心想医学院难道就不行吗?上大学的第二年我就在北京高校运动会上拿了400米跑冠军,我们医学院的学生都很受鼓舞,也很惊奇。

医学院的学生,课程任务非常非常重。我经常是一下课就赶紧跑到食堂买两个馒头、买点菜放回宿舍,就去训练了。从那时起我就很懂得珍惜时间,为什么呢?我的400米栏之前最好时跑58秒,后来参加训练后跑到54秒,就为了这4秒,我花费了多少努力!所以我常想:用时间就应该像在运动场上那样,分秒必争。直到现在我还是非常在意每一个钟头、每一分钟的使用,如果用得不恰当,我会觉得非常惋惜。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全力以赴,而且提高效率。这是体育给我的重要影响。

第四是重视协作。我后来不参加竞技体育了,主要就是打篮球,我是个篮球爱好者。1983年从英国回来到现在没有停过,每个星期五、星期六全呼研所的人都去打篮球。20多年了,技术没什么长进,但配合比以前好了。我们都是小个子,但跟别的医院比赛时经常赢,因为配合得好。通过打篮球,逐渐形成了呼研所的协作精神,这是从体育方面得到的一种素质。

我想说的是,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健康,还可以培养很多好的品质。

“只有体质好,将来才能做更多的工作,承受更大的压力”

记者:您用自身经历证明,体育锻炼可以终生受益。您对教育部门、对学校、老师和家长有什么建议或告诫?

钟南山:我有两个看法。

第一个看法是,人要做几十年的打算。青少年增强体质,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是为了未来能够承担更多的工作,要做一个长远的考虑。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一到工作的时候反而要请病假?“志高千万丈,躺在病床上”。学生并不要求都去搞竞技体育,但健康体育是一定要有的。特别是长身体的时候,光爬爬山、打两下球、走走路是不行的,还要有一定的训练,提高他的体质。有这样的基礎,他以后才能承担更重的任务。在抗SARS的时候,我曾连续工作40个小时,体重掉了5公斤还能撑着,靠的是身体好,拼的是体力。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我们的校长马旭先生,现在已经90多岁了,他说过:“体育锻炼就像到银行存钱一样,等到该见马克思的时候,马克思说不行,你在银行里还有钱呐,你得把它连本带利取出来。”意思是你就活得比别人长,比别人好。以前毛主席讲的“三好”,现在讲的“智商、情商、体商”,都把体质水平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增进身体健康绝不是为了没病,而是要增强体质,只有体质好,将来才能做更多的工作,承受更大的压力。

青少年不太容易理解这个,为什么?他正在生长,不会感觉到有太多身体上的问题,胖一点、血压高一点,觉得无所谓,不觉得有什么。但等到了中年、老年,就会强烈地感觉到这些问题的存在。

第二个看法是,体育使教育有一种向上的精神。体育给我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帮助远远超过了增进身体健康的范畴,在体育上得到的东西运用在学习和工作中,会受益无穷。我今年71岁了,有些事还是不服气,还是想干点事。

我的女儿到美国南加州大学学习,通过测验入选了南加州大学游泳代表队。这个大学是奥林匹克训练基地,水平很高的。我去看她的时候,她一天训练6个小时,学习任务也很重,非常辛苦,经常是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有几次她想打退堂鼓,我对她说:“你在这个问题上只要是能过关,将来不论遇到什么事,你都能过关。”结果她真的过关了,不仅获得了世界蝶泳冠军,还在毕业时由于学习成绩优秀拿到了银质奖章:满分是4分,她得到了3.85分。

毕业后她到美国一家著名的会计公司找工作,到那里去的一般都是博士、硕士,考官见她只是个本科生,觉得好笑。但在翻她的简历时,突然发现她得过世界冠军,马上注意到她,破天荒地把她录取了,这是这家公司以前从没有过的事。美国人的观念是:你在运动上能达到世界冠军水平,在工作上你也能达到一个高水平。女儿果然把工作干得很好,一年后就通过了美国会计师考核并升为高级会计师。2004年她回到中国工作,为祖国效力。

从学校教育来说,我小时候就读的岭南大学附小,当时的教育思想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学习好、身体好,还要会表演。那时我们经常参加乐队表演、演讲比赛,甚至出去做义工,但考试的要求却不那么高。在那些世界著名的大学,像耶鲁、哈佛,当然也看你的学习成绩,但最终是否录取主要看interview———面试,老师非常重视你有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没有创造力。我也到过像牛津这样的大学,它的学术气氛非常浓,这里不是指读书,而是指争论,它培养的是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而不是单纯地培养记忆力。我们现在却是发展到越来越以记忆为主。哪怕是记忆,一天到晚坐在那里也不行。我从小该玩就去玩,该训练就去训练,反而改善了记忆。星期天我经常到处去比赛,可考试成绩还要好过那些一天坐到晚的同学。一方面是效率高,另一方面是体育锻炼促进了大脑的全面发展。

体育锻炼的事情说了这么多年,整体上的格局并没有改变。我们期待着从教育体制到教育教学方法的全面变革。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猜你喜欢

医学院竞技体育锻炼
电竞种植记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Postpartum Period
E生命力
The Unwilling Performers in Edward Albee’s Twentieth—first Century Plays
花与竞技少女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Role of Teachers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