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构青少年审美理想的思考

2006-05-17

人民音乐 2006年4期
关键词:流行歌曲流行音乐理想

章 峥

《蜗牛》进教材引起的轩然大波

最近,流行歌手周杰伦的一首《蜗牛》被选进了上海市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引发了整个社会以及教育界讨论的热潮。一时间,斥责的、批评的、赞许的不同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涌来。多少年来,我们头脑中的爱国歌曲的形式被彻底地颠覆。雄赳赳、气昂昂,让人热血沸腾、豪气冲天、振奋人心的旋律被抒情化、大众化,通俗易懂的流行歌曲所代替。偶像的影响力是无穷的,就像冬天禁锢不了春绿的蔓延,老师根本无法阻挡流行歌曲的种子在学生中间蔓延。一时间,在课堂内外,哼唱《蜗牛》的声音不绝于耳。笔者在杭城某中学做过调查:94.7%的学生异口同声地称赞并欢迎流行歌曲进课堂。这不禁让人思绪万千,孩子们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实际上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世纪青少年们的审美水平与对待流行文化的心态。

近年来,流行歌曲大规模地侵入学生的校园生活,良莠不齐的社会音乐文化干扰乃至取代了校园音乐文化,时尚成了青少年争相追逐的目标,偶像成了孩子们心目中魅力无边的英雄。青少年中出现了“只知刘德华不知刘天华”的怪异现象。社会上的正反两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蜗牛是否应该归于爱国主义歌曲,而笔者认为重点并不在此,通俗、流行和高雅、经典不是选择的主要标准,是否具有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才是最重要的。《蜗牛》的歌词虽然属于个体化情绪,但其间也充满了面对困难而不退缩、勇于承担生活责任的积极面,其旋律也琅琅上口。如果不是将《蜗牛》与爱国歌曲联姻,也未必会争论得脸红脖子粗。况且不管讨论如何激烈,各种流行音乐已经存在并且正被学生们广泛传唱着。《蜗牛》 思想内容尚且积极上进,但是质量粗劣、低级庸俗的流行音乐还是存在并被无孔不入的大众媒体灌输给青少年。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真正要思考的是我们应该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端正自身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健康、积极的审美理想。

正确认识流行是审美理想建构的基础

青少年生活阅历浅,审美经验不足,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尚未形成完整而准确的审美判断力,心理不成熟易产生浪漫化、理想化和形式化的情结。流行文化也有良莠之分。庸俗的流行通过狂轰烂炸的信息,反复强调渲染世俗观念,追求时尚潮流,必然形成青少年不良的心理定势。另外,也易导致青少年忽略修养、能力、素质的培养,造成人格社会化的缺失,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走向追求感官享受和刺激的极端,而不注意艺术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所以,音乐教育工作者们必须从审美原理、规律等方面入手加强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和鉴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敏锐的审美知觉,多方面、多角度、正确地认识流行,从而树立良好的审美理想。

必须学会辨别庸俗的流行文化和具有一定审美意义的流行文化。流行已成为我们的文化事实,横亘于我们的生活,它的无处不在已在不知不觉中左右了我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选择。所谓的庸俗的流行表现为:肤浅、庸俗的欣赏趣味被移植到文化娱乐品中,艺术形象被扭曲;追求商品性、市场价值性;即时性消费为主,以修身养性为主旨的审美欣赏变为了以消遣、解闷、寻求刺激为主的消费享乐。相当多的流行歌曲都争相为自己贴上庸俗无聊的标签。如:“我补补补补,越补越没有出息,越补越像神经病。”(选自《补习》)或者是“想念着你,想念着温柔,想来想去日子匆匆过,念念不忘,固执得洒脱。”(选自《回心转意》)无聊、颓废,比比皆是。这些靡靡之音,风花雪月,轻则无病呻吟,重则毒害青年。这些音乐所宣扬的在爱里醉生梦死,或对人生的厌恶情绪,无疑是对积极人生观的一种销蚀。另外还有一种类型的流行乐,不管旋律如何,统统配之强劲的节奏,这无非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或是一种刺激,而情感有多么打动人心则根本说不上。这样的音乐还是赶紧把它请出学生的精神家园为妙。

我们不否认,流行音乐中具有一定审美意义的作品。一批有想法的年轻人摆脱爱情的题材,尝试将传统民间音乐与摇滚结合,歌词突出文化纵深和批判意识,有反思人生和激励奋进的效应,另外将流行元素与人生哲理、民族文化和爱国情怀相结合的流行音乐也有一定教育意义,如《中国人》《龙的传人》《真心英雄》等,还有80年代的台湾校园民谣,表达一种怀旧的情怀,对纯真的爱情和友情的渴望,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另外一些轻音乐,旋律琅琅上口,通俗易懂,舒缓优美,有助于放松心情。这些作品都可以被利用起来。

有些音乐教师反复播放爱国歌曲,试图占领学生的耳朵,如今和平年代,抗战时期的爱国歌曲显然与学生拥戴的流行音乐相比有些势单力薄,用爱国歌曲的熏陶试图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另外,音乐教师最好少用严肃的说教方式,而改为循循善诱加上行为实践的结合。因为青少年处于心理叛逆期,心理学认为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主观色彩较浓,追求特立独行,个人意识尚不明了,理论说教必然起到反效果,对正确的审美判断的引导可以包括:

首先,端正对流行的认识,客观而正确地认识流行文化的属性和来源。它是通俗文化、传播文化、商业文化、消费文化的复合体,因为触及了人类感受的本能,集中了大众的所欲所念及典型情结,引起共鸣。正如流行歌曲大部分是你情我爱,因为这东西唾手可得,而且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只是一种感受,所以容易引起共鸣。其次:认清庸俗流行的真面目。1.缺乏独创性,只是机械地复制、蓄意地制造。用复制代替独创、用平庸代替超越、用平面代替深度。2.缺乏内在价值和超越意义,只停留在感性层面,未深入到理性层面,推行的是一种世俗化、非精神性的原则,即以个体的享受、娱乐和快感为动机。强劲的节奏加上舞美,的确造成视觉冲击,娱乐大家眼球,但给人的审美效应是短暂的。3.市场和商业的因素渗透其中,其交换价值超过了甚至完全掩盖了使用价值。它是由个体构想、策划出来的,其创作要么遵循一种商品化原则,要么遵循创意者自我表演、自我张扬的原则,两者的目的直接或间接地为了获取物质利益。再次,吸取良好流行音乐作品的精华和价值点。让青少年瞬间从对流行歌曲的热爱转变到对交响乐的热爱并不现实,关键是如何吸取流行音乐中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和意义的元素,鼓励和组织学生收集有审美价值和意义的流行歌曲,组织相关主题班会或在校园广播宣传,还可以从简单分析校园民谣、轻音乐的配器、曲式入手,作为欣赏交响乐的基础,也可通过对学生喜闻乐见的电影音乐中过渡到对经典电影配乐和交响乐的欣赏。最重要的是必须让学生意识到:有审美修养的人,往往把个人的审美趣味、价值取向和崇高的审美境界与理想融合在一起,实现主客

观的统一。一味盲从流行,反而会成为流行的奴隶。

崇高审美理想建构的当务之急

席勒认为:现代文化建立的是一种个体与社会、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分裂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人性的完整性被破坏。而重建完整人性的途径是对人进行审美教育,建设为人的自由完整生活提供基础的审美文化。

我们无法阻挡流行文化的脚步,而且光对流行文化进行正确的认识还不够。要树立青少年正确、健康、积极的审美理想。

一、音乐教师身体力行,以自身良好的审美趣味和全面的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1.与学生一起,寻找庸俗的和健康的流行歌曲例子二三,先不加任何评价,让学生自己去辨别。当学生察觉歌曲中含有低级趣味的元素,他们也会审视和思考,在学生发现的时候以恰当的引导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培养鉴别优劣作品的能力,同时提高对流行产品的理解能力。要发掘和利用流行歌曲中的积极因素,如励志的歌词来激发、感染学生,达到良好的美育效果。同时主动抵制庸俗的流行文化,让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的、具有深刻反映作用和强烈人文反思的、高雅的、严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高雅文化的声音透出来。2.教师需学会利用音乐心理学中的移情,理解和欣赏学生的感情。学生是受众,是精神产品的消费者,他们有发言权,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不应该被成人社会所忽视,也不应该为专家或权威以及所有成人者的意见所淹没。老师决不可以越俎代庖,取代孩子们的声音和意见,须对学生保持开放的态度,与各种不同的审美观点进行平等友好的沟通和对话,鼓励学生追求格调高雅、具有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不强制性地试图强迫青少年接受既成定论的精神产品,而通过比较、辨别、评价等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3.不以个人的好恶为作品选择根据,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教师肩负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本身需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选择具有审美价值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真正美好音乐的熏陶和感染,使美的具象深植于学生心中,从而受到艺术魅力的感召。

二、让学生在伙伴的正确审美观的影响下被同化。实际上,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部分青少年还是表现出对审美理想正面价值的积极态度,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他们对大众传媒制造的庸俗流行的接受也不是被动的,而是充满了明确的审美思维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上说,处于成长状态的青少年对友谊非常重视,往往容易被同伴或群体同化,如果组织具有良好审美趣味和理想的同龄人,通过共同欣赏高雅音乐、组织收集优秀流行音乐活动和比赛,带动那些对美的价值定位有偏颇、审美理想苍白空泛的人,此时的效果要远远大于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

三、发挥学校文化氛围和学习条件的重要作用。教师除了对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进行强调,言传身教,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外,还必须发挥学校文化氛围和学习条件的作用,双管齐下。学校应创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多举办艺术讲座和审美辅导,可以在校园的广播站分不同时段播放轻音乐、校园民谣、交响乐等,让学生聆听高雅音乐的时间增多,空间增广。创造良好的校园音乐学习的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和比赛,多组织交响乐、画展等艺术作品的观摩欣赏。

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一再强调要“使每一个孩子可以拥有打开好音乐的钥匙,并且同时有对抗坏音乐的护身符”。除了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身体力行,对流行文化加以引导之外,整个社会都要行动起来,一同来关怀成长中的青少年。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流行文化多元性的繁荣等方面看,流行歌曲进课堂是无法阻挡的趋势,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广大在校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正确的审美观,并将所培养的审美判断力和鉴赏力融会贯通,运用到其他艺术审美领域中,加强审美体验,丰富审美经验,升华到高雅的审美境界中,树立具有时代个性的、健康的、积极的审美理想,做一个有高尚审美修养的人。

章 峥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流行歌曲流行音乐理想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歌曲的正能量表达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