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台人生

2006-05-14

知识窗 2006年1期
关键词:社戏秦腔戏台

夜 雨

这个后台,不是那个后台。

这个后台,是戏台的后台,是在乡村演出时那个简朴的后台。

农村本是没有什么文化生活的,特别是在我的老家。唯一的文化生活就是谁家有老人去世,从遥远的县城叫来的一场大戏。

光是搭台就已经风光十足了,主家好烟好茶地伺候着干力气活的人。台子一定得搭在光鲜一点的地方,十里八村的人来了,不用打听,就得一眼看见你的戏台子,这些东西约定俗成,竟成了一种乡俗。

我作为陕西人,其实是看不懂秦腔的,有时候在众人面前说起,总少不了招来一通打击挖苦。这响彻八百里的秦腔,竟然教化不了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愣娃。但是,的确是听不懂,我的乡音在这个区间真成了我的盲区。

言归正传,我说后台的关系。

秦腔成了我的瘊子,不敢割,但也不敢留。

其实,我小时候对秦腔是很着迷的。真的。

十里八村,有戏的时候,我其实是没有落过的。

热闹当然是要凑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来自于对表演的热爱。戏台上长袖当舞、美女才子、王朝马汉、相夫教子,不着迷都不行。小孩子就是小孩子,这么轻易地就信了。直到有一天,我走进后台。

绕过帷布缭绕的幔帘,我十分诧异从台上下去的人去了哪里?也许后面的世界才是我要知道的世界。我挤过喧嚣的人群,费劲地钻过一扇没有窗棂的窗户,我竟然走到后台了……

果然是另外一番景象。红脸的关公悠闲地沏了一杯茶,晃晃悠悠地哼着小曲,脱了一只靴的赤脚毫无禁忌地搭在一把破椅的靠背上。多情的汉献帝给苦命的王宝钏轻轻地拭着快要破坏粉妆的汗水。那个劈山救母的小沉香,不知道为了什么在和一个面目黝黑的汉子争执着,一副要打人的样子。没有人注意到那个在角落露出一个脑袋的我,也不可能有人会来呵斥一个孩子怎么会跑到这里来,大家都在忙属于自己的事情。

然而,我毕竟是被欺骗了。

我觉得,应该发怒的是我,我戏里戏外的人生都没有了。

从此,我再也不去看戏了。时至今日,我都觉得自己有点儿单纯得可笑了,本来戏里和戏外都是一样的天地,一样的表达。我总有点儿受骗的感觉,我少年时最简单的理想受到了凌辱。

像我这样的愣娃其实是很多的,就像当年鲁迅笔下的迅儿,看社戏的过程其实就是冒险偷豆荚的过程。社戏带来的欢娱远不如一捧从“我家”里偷来的豆粒的清香,很快就忘记了。

然而,受骗带来的痛楚却一辈子都会留在心里。

猜你喜欢

社戏秦腔戏台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观林家嘴村萝卜坯戏台
我的秦腔半生缘
互联网时代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对策探索
圆明园戏台考
杜潘芳格的诗(二首)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社戏》唱的是哪出“戏”
母亲是贯穿“社戏”的核心人物
《社戏》的结尾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