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圆明园戏台考

2019-04-12郝成文张义

北京档案 2019年2期
关键词:演剧咸丰嘉庆

郝成文 张义

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皇家演剧的历史久远,上可追溯至秦汉时期。但从演出场所来看,皇家戏台的真正兴建始于清代。清代皇家戏台数量众多,结构宏大,装饰精美,以富丽堂皇著称,并以“福禄寿”三层大戏楼为代表。不过,在这众多的戏台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不是位于故宫的戏台,而应数毁于战火的圆明园各处戏台。众所周知,圆明园原为雍正皇帝的藩邸赐园,清代皇帝自雍正三年开始在此驻跸以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皇帝每年基本都有十个月时间在圆明园居住,可想而知,清宫演剧也在圆明园居多,廖奔先生也认为“圆明园戏台是清官戏台里面使用率最高的”。所以,圆明园中的戏台虽然无一幸存,但毫无疑问是清宫演剧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其具体情况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目前所学握的资料可知,圆明园中共有戏台19处,现按照其修建的年代顺序一一详述。

一、雍正朝修建的戏台

清代帝王驻跸圆明园始于雍正皇帝,清官戏台的修建也始于雍正朝。现可知雍正朝在圆明园修建了三座戏台,分别是修建于雍正四年(1726)以前的同乐园大戏楼、修建于雍正五年(1727)以前的万方安和戏台以及修建于雍正七年(1729)以前的西峰秀色戏台。

1.同乐园三层大戏台。同乐园大戏台为三层院落式戏台,是清代皇家戏台的代表之一,也是圆明园中修建年代最早的戏台。雍正四年八月初五日由铜作记载的档案显示:“同乐园来帖,内称……同乐园净房内炉上,着配做红铜丝炉罩”,由此可断定,同乐园最晚建于雍正四年。关于该戏台的具体情况,研究成果丰富,故不再在此赘述。

2.万方安和戏台。万方安和戏台为室内戏台,位于景内北一路自西数第二间,有学者称其在景内的洞天深处,位于卍字轩西一路,实为传闻之误。关于修建时间,据档案记载,“雍正五年八月旨,將万字房西一路戏台屋内,靠碧纱橱陈设的花梨木案及两头格案香几,皆作收拾粘补”,由此可推断,万方安和戏台应修建于雍正五年或以前。

由于史料残缺,目前可知该戏台的信息甚少。郭黛妲、贺艳指出:“观戏的坐席设在对面的西暖阁,即自中宇向西”,也就是说观戏坐席与戏台隔水相望。另外,从现存万方安和的样式雷图档来看,此戏台曾经过重修或改建,但具体年代不详。

3.西峰秀色戏台。西峰秀色戏台为单层院落式戏台,修建时间在雍正七年或以前。据档案记载,雍正七年闰七月,“戏台北面陈设的围屏有两个黄铜腿子,各长5.8厘米,见方3.8厘米,厚1.6厘米。另有画假戏台画片围屏一份、画斑竹绢面布里帘子一份、红底黄花毡两块”,由此可见,该处在雍正七年即建有戏台。

关于此戏台的详细情况目前仍知者寥寥。有学者称西峰秀色戏台最初位于西峰秀色的敞厅,“西峰秀色敞厅建成之初即设有戏台”。而根据现存样式雷图档中西峰秀色总平面图可断定,乾隆中期,该戏台由敞斤移至西边的含韵斋。

二、乾隆朝修建的戏台

乾隆朝,清官演剧达到鼎盛,编创连台本大戏,修建戏台,演戏形成规模和惯例。根据现有档案记载,圆明园内于乾隆年间修建的戏台有五处,依次为乾隆三年(1738)已建成的长春仙馆戏台、乾隆四年(1739)已建成的慎修思永戏台、乾隆七年(1742)已建成的汇芳书院戏台、乾隆十二年(1747)建成的思永斋戏台和最晚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建成的奉三无私戏台。

1.长春仙馆戏台。长春仙馆戏台为室内戏台,乾隆三年已建成。据档案载,乾隆三年二月,乾隆皇帝下旨为长春仙馆戏台承做匾额和楹联,样式均照紫禁城内重华官戏台的匾额、对联文字和款式。此外还未见到该戏台的其他相关记载。

2.慎修思永戏台。慎修思永戏台为室内洋漆戏台。乾隆四年的“活计档”记载:“慎修思永西洋戏台北,床两旁书格顶上,着画画人王幼学,画水、画古董片十片”,由此可以断定,该戏台于乾隆四年前已建成。

戏台位于慎修思永殿内东北角,左右两侧设上下场门,前设栏杆与看戏斤相隔,后接三间仙楼,作为后台使用。

3.汇芳书院戏台。汇芳书院戏台为室内戏台,建于乾隆七年以前。据档案载,乾隆七年八月,戏台糊油纸时,著名画师郎世宁曾在此作油画。戏台的具体地址在汇芳书院的抒藻轩殿内。

4.思永斋戏台。思永斋戏台为室内戏台,坐南朝北,乾隆十二年建成。乾隆十二年六月,乾隆皇帝曾下旨为思永斋戏台制作“节协咸英”匾额和对联,式样参照故宫重华宫戏台上的彩釉匾额和对联,乾隆二十三年(1758)又将此匾额和对联改做成了一块黑漆金字玉匾。此后,思永斋还经过多次翻修,但关于戏台的详细记载,现未查到确切史料。

5.奉三无私戏台。奉三无私戏台为室内戏台,具体修建时间不详,现可知其最晚于乾隆五十一年建成。《圆明园百景图志》称:“乾隆五十一年,戏台内鳌山两券门上,奉旨改安月白春绸绣花软帘两架”。

另外,题名为《奉三无私戏台应用石古二十四个油什清册》的呈稿记载:

咸丰二年五月口日,元(圆)明元(园)三作传,奉三无私戏台应用石古一分,计二十四个……

档案漫漶不清,但仍据此可知,咸丰二年(1852)五月,奉三无私戏台经过重修。

三、嘉庆朝修建的戏台

如果说乾隆朝清宫演剧极其繁盛,那么嘉庆朝则延续了乾隆时期的辉煌。与此相同,嘉庆朝新建戏台也可与乾隆时期相比拟。依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而言,嘉庆朝新建戏台共计四处,按修建时间依次为:嘉庆十六年(1811)添盖的恒春堂戏台、嘉庆十六年添盖的桃花坞戏台、嘉庆十九年(1814)建成的淳化轩戏台、嘉庆年间建成的生冬室戏台。

1.恒春堂戏台.恒春堂戏台又名壶中仙籁戏台,约于嘉庆十六年建成。题名为《呈为在恒春堂预备排演承应虞庭集福大戏行用苏拉事》的呈稿记载:

盔头作呈为行用苏拉事。据南府内总管处传出,于本年九月二十二日起,在恒春堂预备排演并承应《虞庭集福》大戏。

嘉庆十七年十一月初五日。

根据材料可知,嘉庆十七年(1812),恒春堂演出过《虞庭集福》。以清官上演大戏的历史来看,大戏均在戏台上演出,目前未见其以帽儿排、花唱等简易形式演出,由此可见,嘉庆十七年恒春堂的戏台已建成。

戏台为二层院落式,重檐歇山顶,坐南朝北,四面各显三间。下层戏台宽9米,台高0.9米,檐柱高4.3米:上层戏台宽6.5米,檐柱高2.5米。上下檐分别悬额“天上云璈”和“壶中仙籁”,戏台后接五间扮戏房供演员使用。”

2.桃花坞戏台。关于桃花坞戏台的具体情况,目前学界无人涉及。笔者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得,嘉庆十六年十二月,桃花坞开始添盖戏台。题名为《呈为圆明园来文行取本处紫檀木见方尺四十尺零事》的呈稿记载:

圆明园为咨行事。据主事伊口芬等呈称经钦派勘估大臣奏准,桃花坞添盖戏台等工,需用紫檀木见方尺四十尺五寸六分二厘,移咨该处照数关给,等因前来,相应咨行。贵处查照给发可也,须至咨者,右咨,造办处。

嘉庆十六年十二月口日。

档案只提及“桃花坞添盖戏台”七字,其他详细信息还待日后详考。

3.淳化轩戏台。淳化轩戏台位于长春园含经堂,又名乐奏钧天戏台,为二层院落式戏台,建于嘉庆十九年,题名为《七十三号嘉庆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的呈稿记载:

派出修理长春园内淳化轩添设西洋汐桶,员外郎祥兆、延昌呈为支领银两事。准圆明园大开。据委署主事明魁等呈称,遵旨长春园内淳化轩添盖戏台,并粘修殿宇等工,所有应用西洋汲桶,咨行该处派员赴工,自行踏勘照例办理,以备工竣时陈设,等因前来,相应移咨贵司自行踏勘,等因前来。据此踏勘得长春园内淳化轩添盖戏台看戏殿宇等座,添设西洋汲桶二座。

嘉慶十九年。

该戏台为重檐歇山顶,宽16米,檐柱高4.5米。后接扮戏房五间,外檐悬额“神心妙达”,明间宽4.16米,四次间各宽3.2米,前后进深均为4.48米。戏台上下檐分别悬有“乐奏钧天”和“阆苑仙音”匾。

4.生冬室戏台。生冬室戏台为室内戏台,位于生冬室一景西南方向,建成于嘉庆年间,但具体年代不详。据史料载,生冬室戏台又称暖戏台,高4.5米,宽5米,西间上下门两边屏各宽1.8米,在西部还有两个火炕作为看戏处。戏台也题额“阆苑仙音”,与淳化轩戏台的其中一个匾额相同。

四、道、咸两朝修建的戏台

道、成以后,清官演剧的最大变化就是南府降制为舁平署,伶人数量骤减,使得清官演剧规模骤缩,直至慈禧太后执政期间,都无法再续乾嘉时期清官演剧之盛况。不过,这期间仍有新建戏台,现可知有道光二年(1822)挪盖的展诗应律戏台、道光十一年(1831)后修盖的慎德堂室内戏台和咸丰七年(1857)建成的同道堂戏台。

1.展诗应律戏台。展诗应律戏台为单层院落式戏台,坐落于展诗应律殿对面,坐南朝北,于道光二年挪盖于此。题名为《呈为圆明园来文为展诗应律殿前戏台上应用绒绳云兜等项自行踏勘办理事》的呈稿记载:

圆明园为移付事。遵旨绮春园内敷春堂等处添盖并挪盖各座殿宇房间工程,其挪盖展诗应律殿前戏台一座,本工今已盖得,所有随戏台应用绒绳、云兜、滑车一应等项,应行安备之处,相应移付贵处,希转知盔头作迅速派员前来自行踏勘办理,幸母递缓可也,须至移付者。

道光二年九月。

戏台上方悬额“庆乐升平”,故又名庆乐升平戏台。南接扮戏房五间,是太后在绮春园观戏的主要场所。

2.慎德堂戏台。慎德堂戏台为室内戏台,又名壶天仙籁戏台,建成时间不详。郭黛姮、贺艳对比咸丰元年(1850)的样式雷排架008-11和咸丰六年(1856)的样式雷排架011-12后,根据咸丰六年的图档中画有戏台轮廓,由此推断慎德堂戏台在咸丰六年建成。笔者在此不做判断,期待更丰富的资料来予以补充。

3.同道堂戏台。目前,学界认为该戏台修建于咸丰五年(1855)。但从新发现的档案来看,咸丰五年应是该戏台开始修建的时间,而非建成时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一份无题名档案记载:

奴才裕诚瑞麟口魁谨奏,为遵旨添盖戏台等工勘估钱粮事。前经遵旨同道堂改油五彩,前面添盖戏台、游廊、扮戏房,慎德堂并得心虚妙等处游廊改油五彩以及更改添安零星活计,先后烫样呈览,均奉旨照样准做,钦此。奴才等谨遵照办理并督饬司员按照添改活计严实估计钱粮,查得同道堂改油五彩添安横楣,前面添盖戏台一座两卷,扮戏房六间,内添盖三间揭瓦原旧正房三间,南面添盖平台游廊一座,五间扮戏房,两山添砌口墙四段,随门口二座。

咸丰七年四月初五日。

据上引,咸丰七年,相关负责大臣查得同道堂添盖戏台1座,扮戏房共计11间。结合晟平署档案中的演出史料可知,同道堂在咸丰八年(1858)首见演出记录,故笔者认为该戏台建成于咸丰七年。

戏台为单层院落式,每面各显三间,明间宽4.5米,次间宽1.6米,柱高4.2米,台明高0.7米,尚悬额“与古为新”。同治十二年(1873),清廷曾计划重修此戏台,但最终未有实际进展。

此外,还可见敷春堂二层院落式戏台、关帝庙武圣祠院落式戏台、上下天光室内戏台和半亩园室内戏台的零星记载。敷春堂戏台建于何时未知,道光元年(1821)拆除。关帝庙建成于雍正十二年(1734)以前,但不知武圣祠戏台建于何时,据舁平署档案记载,道光年间撤销武圣祠献戏。上下天光戏台在道光朝名为“涵月楼”,道成两朝每年的八月有演出活动。半亩园戏台未见任何资料记载,道咸两朝的演出形式基本是花唱和帽儿排。

综上,圆明园中有确切记载的戏台共计19座,虽然均毁于战火,但这些戏台在清官演剧史上的贡献不可忽视,若能发现更多的史料,那么研究这些戏台对于中国古代剧场史具有弥补缺漏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猜你喜欢

演剧咸丰嘉庆
演剧危险:雍正间演剧案件及其戏曲史价值
“富社”天津演剧活动考论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英国发现清代嘉庆朝南海县衙告示考释
再也不怕了
清宫演剧研究之回溯
十里荷香赏荷归来
清中期女性的日常生活——以嘉庆朝刑科题本为中心的探讨
科学谋划 精准扶贫——“咸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履职尽责铸造咸丰“人社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