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视日本课程改革带来学力下降的论争

2005-01-29付宜红

人民教育 2005年5期
关键词:文部学力日本

付宜红

近年来,日本教育界、各大媒体甚至整个社会一直在关注着一个热点问题,即日本学生的基础学力下降的问题。随着2002年4月日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正式实施,有关这方面的话题更加升温。一部分学者和媒体把学生学力下降的原因归结为近年来文部科学省进行的课程改革。因为课程改革增加了综合学习时间,再加上与新课程同时开始实施的学校周5日制教学,使学生在校的学科学习时间实际减少了近30%。课程改革还适当降低了一些学术性学科的难度,提倡宽松教育,等等。这些举措成为今天导致学生学力下降的直接矛头指向。究竟日本学生的基础学力是否真的下降?学力内涵指的是什么?下降原因是否与课程改革有关?日本国内学者怎样看待这一问题?本文把對这些问题的研究、考察结果以及个人的一点思考呈现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学力降低说”的缘起。

“学力降低说”的发起主要集中在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的几位数学、经济学系教授。2001年,《东洋经济新报》陆续发表了署名岗部慎治、户濑信之、西村和雄等人的《不会分数的大学生——21世纪日本危险!》、《不会小数的大学生》、《学力危机》、《理科教育危机》、《忘记学习、日本沉没》等文章,把上世纪90年代末期提起的学力下降问题引上高峰。这场对日本现行教育的批判先从对新入学的大学生水平低的责难开始,进而推断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低下,对当前学校教育展开抨击,最终上升到对文部科学省颁发的新《学习指导要领》和课程改革的抨击。一时间,由京都大学经济研究所西村和雄教授为首的数学、经济学系五位教授还联名在网上发起了“中止新《学习指导要领》实施的署名运动”,《周刊教育PRO》也连载了有关《新指导学习要领及其危险性》等文章。

为证明学生学力的下降,一些学者开始了不同形式的学力调查。如东京大学教育学院苅谷刚彦教授沿用1989年大阪大学池田宽教授个人研究“学力、生活综合实态调查”中对关西地区两所学校的数学调查试题,在2001年进行了一次再调查。调查结果认为,日本学生从1989年到2001年数学能力有了明显下降(平均分数下降约10分),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去私塾学习的学生与不去的学生间成绩的差距明显扩大,认为目前学生的基本学力多数靠私塾补习的学生在维系,由此对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和责任提出质疑。这次调查虽被调查者称为是来自第三者的客观评价,但由于被调查人数不到1000人,取样规模较小,因此说服力并不强。

东京理科大学泽田利夫教授于2000年使用1982年和1994年文部省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的数学调查试题,再次对部分地区的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数学学力呈下降趋势。如“+”的正确率1982年为80.8%,1994年为77.6%,2000年为61.7%;“7-0.14÷0.7”的正确率则从1982年的38.3%到1994年的36.1%,下滑到2000年的32.8%。此调查虽数据确凿,3856但由于是在两套不同的《学习指导要领》背景下进行的调查,其结论的得出并不足以完全证明学生学力问题。如2000年《学习指导要领》中对小数的计算要求大大降低,甚至涉及圆周率的计算仅要求以3代替就可,计算要求的降低,影响到了被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团体、个人进行的小规模调查与测试。在他们的调查中还涉及到学生学习意识与学习生活状态等。如78%的初中二年级学生每周作业仅在两次以下;31%的学生每周一次作业都不到;42%的高中生在校外完全不进行学业学习(2000年3月17日《读卖新闻》,日本青少年研究所调查)。这些对学生学习要求的放松,特别是学校中主科学习时间(中学数学周3课时)及内容的减少,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学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有学者指责高中实施的选修课制度,使学生共通基础学力大大下降,同时造成学生偏科,视野狭窄,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要求。

二、对“学力降低说”的反论。

面对一时间轰轰烈烈的“学力低下”的呼声,也出现了相当多的反论。文部科学省认为,个别零散的依据纸笔测试和调查问卷的结果,在科学性、取样规模等方面都不足以说明问题。可作为依据的调查是OECD和IEA国际比较调查结果以及委托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进行的长期追踪调查。

日本自1964年参加IEA中学数学测试至今,始终保持着国际前五名的地位。在2000年的PISA调查中,日本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位居世界第一,2003年位居世界第六名;阅读能力2000年排名第八,2003年排名第十四;科学应用能力保持了世界第二的不变地位;在2003年首次进行的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试中,日本排名世界第四。从以上可以看出,虽然2003年最新调查结果与前次相比个别学科有下降趋势,但在我们看来,仍是位于世界前列。

由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负责策划、组织、实施的“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调查”,涉及全日本45万中小学生。2002年底调查结果公布的当日,文部科学省大臣远山敦子就此次调查的结果发表了讲话,认为“学生的学习状况整体来说是大致良好的”。依据为:总体比预想的正确率要高;除初一、初二的理科,初三英语以外,有超过半数的学科达到了与前次测试同等程度的水平。其中特别是国语科的成绩显著上升,十分喜人。

针对学力低下论者的观点,以上智大学教授加藤幸次、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以及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参与学力测试的学者为代表,纷纷著书、发表文章,对学力低下论者提出质疑。在他们的论著中主要提出以下基本观点。

第一,认为学力低下的人士对学力概念的理解局限在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同的读写算技能。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应该做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学习的奇妙与乐趣,理解学习的意义比单纯掌握知识更为重要。比如,计算可更多地交给计算器,语文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表达、丰富的思维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学力低下论者对学力的理解是狭窄的、陈旧的,真正导致日本走向危机与沉没的不是读写算技能的减低,而恰恰是仅仅关注读写算技能。东京大学清水光吉副教授说:“(改革可能会使)日本在国际数学竞赛中的名次下降一两个等级,如果这就是变革的代价的话,那也只能算是一个极小的代价。”

第二,对学力低下派所指责的因学习时间的减少带来学力低下的观点,反对者认为,首先日本学生的学习时间与欧美国家相比并不是最少的;其次,不能仅把学力用量化的东西来衡量。今天的时代早已不是靠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参与竞争的年代,况且目前还没有任何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与学力成正比。IEA国际比较调查中曾试图做过各国上课时间与学生成绩的相关研究,但最终没能得出任何结果。持学力低下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大学理工科、经济类领域,他们更多的是从自己的立场考虑希望增加理科学习的时间,而缺乏更大的统筹视野。

第三,大学入学考试内容仍停留在知识量的竞争层面。学生入学后部分学科基础学力的不足恰恰暴露出大学考试、录取方式的问题。如目前日本大学经济学入学考试中数学未被列入指定必考科目。一般报考经济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抱着经济学与政治、社会密切相关的印象走进经济学的大门的,对入学后需要如此高难度的数学计算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同时,造成当前新入学大学生基础学业水平与以前相比相对下降(1999年调查表明,国立、私立大学83.6%的校长认为大学生的总体水平在下降)的原因,还在于大学考试科目的减少和多样化以及近乎100%的高入学率。大学课程内容与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

第四,对于学生学力是否下降,应保持冷静的态度。因为学力的降否不是简单纸笔测试或几张问卷所能评判的,还需更长的时间才能下定论。

第五,学生学习欲望的降低是真正的教育问题。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对个别学科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升降不必大惊小怪,也不必紧盯着分数不放。但必须高度关注与令人忧虑的是学生学习欲望降低的问题,这几乎是所有调查一致公认的事实。IEA1995年和1999年的调查中,日本学生的成绩排在了世界第三、第五位,但同时日本中学生

三、问题的争论点。

1.对学力内涵的价值追求不同。

从上述论争中我们看到争论方所談到的“学力”的概念是指我们一般人所认为的、学校所教的知识内容的掌握度,即通过纸笔测试可以测量的学习到达度。在日本,当前对学力概念和其价值内涵的理解与追求至少有三种。前者是第一种。第二种反映在文部科学省提出的新学力观中,即基础学力除“知识、技能”外,还包含“关心、意欲、态度”在内的诸多生存能力。因此,学力因人而异,有些是看得见的学力,有些是看不见的;有些是可测的,有些是不可测的。第三种即认为学力指的不应是靠灌输、训练得来的死记硬背的知识,而应是“活”的能力。它不是指学习的结果,而指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不同于学习后获得的能力或达到的水平,而更反映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争论双方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和价值追求不同,因此这场论争很难以谁对谁错来简单判断。

2.对综合学习的认识不一。

学力低下论者把造成学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学校学科学习课时数的减少,其中除学校改为与社会一样的周5日制外,更多的矛头指向了综合学习时间的设置。综合学习时间的设置以及学科教学中综合学习的强调,挤掉了一部分按以往应对知识、技能进行巩固复习和反复练习的时间,以致学生学过的知识不扎实。但与此相反的另一观点却认为恰恰因为现在日本学生学力状况不理想,则更应通过综合学习来提高。如东京台东区立根岸小学校长小岛宏先生坚持认为,“综合学习课程使学生增加了活用既学知识的机会和场所,这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朝日新闻》2002)即综合学习时间的增加不但不会使学生基础知识减弱,相反会提高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强调:“越是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越不是靠反复、机械训练、死记硬背来获得,靠的是通过体验与经历能动地获得。”他还举例说,假设有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只掌握三年级水平的识字量。为提高这个孩子的汉字能力,让其把三年级到五年级的汉字全部反复抄写、集中记忆,或许能取得一点成效,但是比这更好的办法是让这个孩子阅读大量他喜欢的有关钓鱼的书籍,同时使他在同学中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地学习、巩固汉字更为有效。有些技能通过反复、机械的训练,能成为终身受用的技能,但学校中所学知识的绝大多数并不属于这种情况。虽说记忆、背诵是很重要的学习手段,但要使之真正获得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必须也只有通过体验与经历去能动地获得。

3.历史及社会的原因。

许多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当前日本社会之所以对学生学力问题表现出如此的过分关注与焦虑,这种情绪实际反映了当前日本社会的整体不安。经济长期不景气、在政治上看不到明朗的前景,给人们带来种种焦虑和不安。人们把更多的希望和信赖寄托给年轻一代。老一辈的日本人坚信日本经济的腾飞靠的正是战后日本人所表现出来的令世人景仰的勤勉、坚毅与扎实的基础教育。然而在丰厚的物质生活与安逸、舒适和高度便利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与他们的父辈相比,远远不能满足父辈们对他们的那种期待。

“一代不如一代”、“靠不住的下一代”等引发了社会对未来的极度担忧,很多有关学力危机的言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人们长期积压的这种忧虑的感情的喷发。

勤勉、刻苦、努力、坚忍不拔等意志品德确是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但面对崭新的时代,当父辈们的这些优秀传统在晚辈们身上已无法靠单纯的说教来培植的时候,新的一代需要的是什么?日本的再次腾飞最需要的又是什么?可能在这些问题上还需要深深的思考。

四、对我国的警示。

日本是一个充满危机意识的民族。学术与言论的高度自由和民主化告诉我们,绝不能因个别报道或个别学者观点、言论就轻易对这一国家的教育状况下定论。但由于日本的课程改革之路在许多地方与我国有着相似之处,因此,围绕学力问题的不同观点的论争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思考与启示。

自开始准备课程改革以来,文部科学省就迫于各方的压力(有来自社会各界,包括舆论界及政治因素等)有所动摇。先是提出“基础学力的彻底化”、又推出“小范围指导”,“按学业水平分别指导”等措施。2002年还在全国47个都道府县设立了1000所类似样板校的重点学校。但事实上文部科学省也很明白,无论是小班制也好、个别辅导也好,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力低下,特别是学生厌学的问题。2004年末DECD调查结果显示日本的国际排名略有下降,这势必也将使文部科学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政府部门的退缩、一些教育评论家缺乏客观与冷静的追论,再加上媒体的炒作,更有私塾、预备校、出版商等与考试经济有关的部门出于对自己经济利益的考虑在一旁呐喊助威、推波助澜,一定程度动摇了社会对改革的坚定信念,给学校、家长和教l师带来很大的震动。为了避免家长和社会的指责,一些学校恢复了机械训练和频繁的考试。这一现象的出现对于改革者不能不说是非常遗憾和令人痛心的事情。在关注日本课程改革进展,总结其经验教训的时候,我们感到在面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阻力时,首先需要的是诚实地面对所有问题,需要回过头来对许多看似是最基本的、但是最重要的问题进行冷静思考。

比如:是否靠机械训练、频繁的考试就一定能确保学生的基础学力?或者说是否就是有效的办法?仅仅把“读写算”技能练得扎实、彻底,是否就能适应今天这个时代的要求?在反复、机械的训练与频繁的考试中,孩子们的创新性的思考与表现能力、批判思维就能培养吗?在一味强调基础知识的扎实、彻底掌握中,更不能忽视的是,对那些暂时不喜欢学习的孩子来说,或许给他们带来的是更加厌学。

另外,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应努力超越、克服二元对立的思想方法。如强调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重视体验学习,显然它们与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不应是矛盾和割裂的;再如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在教师是作为指导者还是助手的角色把握上,在对待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问题上,在把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学习和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综合学习的关系上,等等,任何时候都不要走向极左或极右的道路。

在研究日本有关学力下降论争问题的过程中,我还深深地感到,以谦逊的态度,向世界所有国家学习,吸取他们的经验与教训十分重要。在各种调查中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即日本学生的作业时间和上课时间、课外学习时间在世界上所有调查国中是倒数的(1995年排列倒数第七,1999年为倒数第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仍能获得相对较好的成绩,其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对教育的热诚和精湛的教学技巧以及科学的学校管理体制,等等,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地方。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是我們应持的态度。

本文将日本教育界的种种议论如实、客观地呈现出来,目的在于引以为鉴,吸取日本课程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充分关注学生兴趣与学习愿望的培养,保证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使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稳步推进,走向成功。

[1]加藤幸次、高浦胜羲《学力低下批判》黎明书房2001年8月。

[2]大野晋、上野健爾《学力》岩波书店、2001年1月。

[3]佐藤学,《学力问直》岩波书店、2002年5月。

[4]苅谷刚彦《学力低下実態》岩波书店、2002年10月。

[5]西村和雄《学力低下户学习指导要领》岩波书店、2002年4月。

[6]文部科学省初等中等教育局《教育课程实施状况关総合的调查研究调查报告书》平成9年12月。

[7]《每日新闻》2004年12月7日。

[8]《朝日新闻》2002年12月14日。

[9]文部科学省。

[10]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

猜你喜欢

文部学力日本
秋日美景
探寻日本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若干措施
日本:推进免费幼儿教育
西藏当惹雍措地区旅游地质资源评价
从“线性程序结构”组合到“要素行动解释系统”建构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
日本神社
浅谈构建促进学力发展的数学课堂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