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教育不可“理想化”

2005-01-29

人民教育 2005年5期
关键词:国民素质理想化有钱人

李 军 辉

理想是人类永恒而美好的主题,老师们常常会跟学生畅谈理想。

在一次示范课上,老师问小学生:“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

天真的小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警察。”“我要当有钱人。”“我要当农民”……

想当科学家和警察的学生受到老师的表扬,对想当有钱人和农民的学生,老师则不置可否。这显然是一种暗示:当有钱人或农民这样的理想太平庸,不够远大。

我不禁要问,当有钱人或农民,为什么就不好呢?

的确,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我们也总是这样教育学生。可是,一方面,我們习惯于给理想划分出三六九等、高低贵贱;另一方面,我们的理想教育又常常忽略了学生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这实际上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理想教育。

在这种“理想观”的支配下,我们的教育总是跳不出“应试教育”的羁绊。在很多学校,老师们最自豪的总是有多少学生考上重点大学,有多少学生在某某竞赛中获奖,甚至很多国人都为中国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而耿耿于怀。

教育不应是为了培养少数专门人才,而应是为了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着眼于每个人的发展,为每个人实现“自己”的理想提供可以选择的自由空间。因为能有远大理想当然很好,但最重要的是要有适合自己的理想。每个学生的能力有大小,兴趣爱好各异,未来的发展道路自然也有差别。

理想本身也无高尚或卑下之分,关键是对待理想和生活的态度。袁隆平一生献身农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伟大的“农民”。在“有钱人”中,也不乏陈嘉庚、邵逸夫、霍英东等爱国人士,他们在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热心地回报社会、关注公益事业。更有很多像徐虎、李素丽这样的普通劳动者,他们不也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令人敬佩的成绩吗?所以,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理想选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猜你喜欢

国民素质理想化有钱人
爆棚的正义,往往是识见不足的愚蠢
强化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探讨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群众文化对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与意义
浅析油画色彩表现的理性化方式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文化素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穷人和有钱人
关于建立理想化的高等教育投资与负担模式的探究
最讨厌
论文化发展进步的方向与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