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德的力量

2005-01-29

人民教育 2005年5期
关键词:师德教室家长

周 友 富

教育不单是一项技术活儿。一方面,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和学生发生心灵碰撞和精神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工作的核心内容是育人,在言传身教中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格外高的道德要求。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是对教师职业道德最精辟的概括。

诚然,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教育工作不免平淡而琐屑,不会有悲壮的、可歌可泣的闪光事迹。然而,教育工作绝不是平庸而乏味的,在那些身心健康、生活幸福、工作充实而快乐的教师身上,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育人的馨香。

师德的力量,就在于以自身有价值的成长去引领学生的成长。

用激情唤醒理想

师德应充满人文关怀。在强调爱岗敬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唤起教师对职业、对生活的激情。这种激情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的自然流露,它能震撼学生的灵魂,拨动生命的琴弦,点燃理想的圣火。

记得小时候,我捉到一只蜜蜂。一位同学说:“蜜蜂的屁股是甜的。”大家不信,要他舔一舔。他果真舔了,舌头立刻被蜇肿了。我们闯了祸,老师却没有责怪,而是笑着说:“敢舔蜜蜂的屁股,勇气可嘉!昆虫的秘密多得很呢,要仔细观察,但一定要注意安全。”从此以后,老师经常和我们一起捉虫子。菜园里、稻田边、后山上……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金龟子、蝈蝈、蝴蝶……一盒盒精美的昆虫标本在我们手中诞生。三十多年过去了,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仍让我记忆犹新。他不仅唤起我对自然生命的热爱,而且影响着我的教育历程。

教育,需要教师用激情去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在教小学数学时,我发现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枯燥,甚至害怕数学。结合多年的经验,我尝试了数学日记的办法,与学生通信,交流教与学的体会。学生交上来的每一篇日记,我都用心阅读,写下热情洋溢的评语,努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我的鼓励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一位以前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现在每当我做数学题时,心中就充满了快乐,特别是解出一道难题时,更是无比高兴。您真的像大朋友一样,您的每一次回复,都让我感动。您送给我们的两句话——‘数学好玩和‘玩好数学,我已铭刻在心。”

很多学生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中感觉到“数学好玩”,进而立志“玩好数学”。他们到了中学还经常给我写信,和我分享学数学的乐趣。

用欣赏培养自信

师德的最高境界就是“爱满天下”、“有教无类”。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在他们的心田播下“自信与自尊”、“善良与宽厚”的种子,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享受美好、快乐的童年。教师须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容得下千姿百态的学生。

一位老师发现几个学生在教室里喧闹,过去一问才知道,别的学生都被挑去上公开课了,这些是被“淘汰”下来的。看着他们沮丧的神情,老师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不是一种歧视吗?我们有什么权力剥夺孩子上课的资格?她想了想,微笑着说:“主要是场地有限,公开课的教室坐不下,我来给你们上课吧。”她拿来一些实验课的材料,教学生进行小制作。这些学生虽然调皮,却心灵手巧,很快,一件件精美的手工作品诞生了。老师让他们把这些作品布置成展台,一一写上名字,真诚地对他们说:“每个人的才能都是相当的,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在我的课堂上,你们是最棒的!”学生们含着泪报以热烈的掌声,为老师,也为他们自己。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这是一位懂得欣赏的老师,她不仅帮学生找回自信和快乐,而且教他们如何积极面对生活。

要知道,当我们为那些精心培育的“优等生”而沾沾自喜时,也在不经意间刺痛了更多我们认为并不起眼的学生的心灵,摧残着他们本来就很脆弱的自信。

欣赏是一种根植于“博爱”的教育思想。它不仅影响着教师自身的教育行为,而且要在周围营造欣赏的氛围。

一天走进教室,我吃惊地发现,一位女生的脸肿起老高,仔细一看,还有清晰的印痕。经了解才知道是被家长用鞋底打的,原因是她没有完成家长布置的课外作业。看着这触目惊心的印痕,我深感震撼。糊涂的家长啊,你打掉的是孩子的自信和尊严!为了转变家长的观念,我们把他请到班上,让全班同学为他的孩子找优点。一条条具体而实在的优点如缕缕春风、丝丝细雨,温润着孩子的心田,也感动着家长。他深感愧疚,簌簌泪下。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家长的教育方法有了很大改变,孩子的脸上重新洒满阳光。

少数学生喜欢拿着放大镜找别人的缺点,到老师那儿打“小报告”。对此,我们提倡学生要有“阳光心态”,鼓励他们多看别人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让学生在被欣赏中找回自信,在欣赏他人中获得快乐。

用行动彰显人格

常有老师埋怨:“现在的孩子不好教,学校一天功,社会上一阵风。”诚然,一些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大打折扣。可是,我们是否反躬自问:“教師的一言一行又给学生带来什么影响?”

有的学校使用“阴阳课表”,平时执行的是一套,上级检查时是另一套;上级来检查收费情况,老师反复叮嘱学生:“就说我们是‘一费制,记住了吗?”上级来检查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学校就让学生把“教辅”带回家“避风”……这样的事,在一些学校里时有发生。

某区举行作文比赛,在题为《一件难忘的事》的作文中,一个学生写道:“……去年冬天,因为我犯错误,老师要我请家长,否则不准进教室。我不敢告诉家长,老师非常生气,下午放学后就到我家家访。爸爸很客气地请老师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饭,酒足饭饱后还给老师送了礼物。第二天马上风平浪静,我又可以进教室了。这件事让我终生难忘。”

一件看似很小的事,对学生的心灵会产生什么影响,可想而知。教师是一本无字的书,学生无时无刻不在读。加强师德修养,就要从“小事”做起。

我曾共事过的一位老校长,几十年来处处以身示范,看到校园里一丁点儿纸屑,都要亲自捡起来,丢到垃圾箱里。在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校长的影响下,全校师生都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校园里总是整洁而优美。有一次上级来校检查工作,一位司机不经意地把烟头扔在草坪上,马上有学生跑过来捡起烟头,丢进垃圾箱,然后恭敬地给司机敬了个队礼:“叔叔,我们这里是无烟学校,请您遵守规定,爱护环境!”司机在惭愧之余,大为叹服:“我走过很多学校,这里给我的教育太深刻了!”

这不就是师德的力量吗?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难得会有轰轰烈烈的场面,但就是这些琐碎的细节,在学生的精神成长中留下难忘的烙印。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教师的精神世界却可以是无比高尚的。让我们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用激情点燃他们理想的火花,用欣赏给予他们自信的阳光,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照亮他们一生的道路。

猜你喜欢

师德教室家长
不要在教室打闹
致良知与师德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家长错了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