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办让学生终生怀念的学校

2004-06-12陈进兴

人民教育 2004年12期
关键词:终生母校名师

陈进兴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是为每位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校长应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否办出了让学生终生怀念的学校?

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就要让我们的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的历程中留下值得怀念的烙印。如福建南安成功中学的校友、著名文学家刘再复先生,在给母校75周年校庆题词中这样写道:“育我天籁,伴我远游,母校恰似长江碧流水;报汝清音,忆汝沧桑,襟抱常怀黄河赤子心。”道出了学子情深,道出了成功中学留给学生的深情记忆。那么,学校教育怎样才能够让学生终生怀念?我认为校长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并实践。

一、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应与时代同呼吸。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学校教育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代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精选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校长应牢记时代赋子的使命,把自己当作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使者,引领学生从“象牙塔"中走出,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走出。时至今日,校长如果依然为抓收费、抓升学率而忙碌,就只能成为一个庸俗的实用主义者。其结果会导致某些学生把学校当作晋升的阶梯,更多的学生对学校生活充满厌倦。前者目的达到之后,或许会回到学校,但也只是把学校当作一个炫耀自己的场所,少有家园般的皈依感;后者或许未离开学校就已心不在焉了,厌学情绪,辍学行为,在校园里日渐蔓延,哪还谈得上怀念?

二、学校教育的环境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设充满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营造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让学生不仅在课堂里成长,而且在学校创设的人文环境中成长,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内心的庄严、崇高和被净化了的自我超越。如成功中学早年没有阅览室,书架摆在教室的走廊上,而因陋就简的条件,却给了学生更多自主选择、自主阅读的机会。这样的阅读习惯,即使学校如今有阅览厅了,还依然保持着。许多学生因此养成了喜欢阅读的好习惯。一些学生毕业后返校,还常来到教室外面的长凳上坐坐,拿本书看看。校园的每个空间都因此充满了文化的韵味。以校友刘再复先生为代表的当年的文学爱好者,都把自己的成长归功于母校,發出了“光荣属于母校”的由衷赞颂。所以,成功中学学生的文学素养,始终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在当地,吟诗作词,对联撰写得好的人,也大部分是成功中学毕业的学生,这与学校的人文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

三、重视发挥名师文化效应。

所谓名师文化,是指由教师教书育人及生活轶事形成的一种学校文化。这里所说的名师指的是那些教学有特色、有个性的教师,并不是指特级教师。因为不可能所有的学校都有特级教师,但所有的学校却都可以营造一个优良的人文环境,造就一批让学生终生敬仰和受益的教师。有学识,有品德,有个性,责任心强的,善于吸纳新知识、新观念,这样的好教师值得学生怀念。成功中学就有着这么一批名师,在学生的印象中,哪位老师代数教得好,哪位老师课堂教学有特色,哪位老师在比赛中获过奖,即使离校几十年的学生也能脱口而出,即便刚入学的学生也会如数家珍。这样一代代的传承,逐渐形成了一种名师文化。在这种氛围之中,不管是刚刚人学的新生,还是毕业多年的校友,都会从中深切感受并体会到名师优良的教风,感受到他们的文化恩泽,会从心里为这样有特色、有个性并具有传奇色彩的老师发出遥远的祝福。可见,要呵护学生的向学之心,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名师文化的培育和营建应该是校长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构建让学生终生难忘的课程文化。

课程是学校为学生发展而创设的真正的教育空间。校长要努力构建学校课程文化,积极开发显性课程,重视孕育隐性课程,充分发挥课程文化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在校园中,人文精神、生存环境、学习氛围、师生交流、群体交际等隐性课程,无不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学习生活之外衣食住行中的任何一项生活体验,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态度、情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学校要让这一切隐性课程文化融人学生生命之中。同时要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使课程真正从“书本课程"中走出来,成为学生的生活课程.实践课程、体验课程,进而成为让学生终生怀念的课程文化。

猜你喜欢

终生母校名师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一只狗的终生陪伴
告别母校
致母校的一封信
母校情结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浅议"名师"
最后一次
飘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