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馨香留人

2004-06-12龙熙银

人民教育 2004年12期
关键词:馨香

龙熙银

我是“文革"后的大学生,二十多岁入学,二十大几毕业。落红无情,当我意识到可以利用自己的一点点所谓的资本",改变一下环境和命运,特别是像东施效顰”那样,呼吸一口东南风的时候,我已失去了那特价而沽"的年龄优势,只能是望东南而兴叹了。然而.即便是这样,我仍然不肯善罢甘休,明明是井底之蛙,却仍然想在井中挪一揶。我信奉这样一条古训:“树挪死,人挪活。”可是,命运之神却总是不肯降临于我。每每我好不容易寻得机会被人相中要动弹一下的时候,学校领导一番车轮战术”又让我无可奈何原地踏步了。就这样,恍然一梦,我渐渐逼近了知天命之年,如今,只能屏声静气,偃旗息鼓,僻处一隅,或为武陵渔翁,或为仙源道客了。

当然,我亦有可聊以自慰的。

我任教的学校是一所由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先生创办的百年老校,丁玲从这里走向上海,未央也是从这里奔赴朝鲜,还有帅孟奇、向警予等一批巾帼英雄都在这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足迹。悠久的历史,卓著的功绩,让校园蓬荜增辉,然而都不能成为我骄傲的资本;但丰富的藏书,上万册线装本,却常常成为我流连忘返的掘金之地。我把头深深地埋在这里,虽不能“读破万卷",却可以“神交古人”。那些上大学时只听说过书名,甚或连书名也不曾听到的孤本、残卷、断片,我都能一一地亲近、拜读。卷卷图书幽幽的清香,常常让我心花怒放,亦如在沙滩边倾听大海的歌唱。那些娟秀的小楷,又令我如沐春风,如品甘泉。尤其是在严寒的冬季,学校放寒假,我疏通图书管理员,钻进图书馆把门一关,便躲在里面,将它们细细抚摸,慢慢地嚼咽,真有点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浮现。古人云,读书可以療饥。我当然不敢称自己像饿牛扑进了青草园,但此时此刻确乎有能够御寒的体验。常常是一个寒假让我在这般温暖中度过。

当我从这间知识的宝库抖落一身疲惫走出来的时候,窗外柳枝已催芽,远山桃林又绽春了。于是我又一头扎进学生堆里,做不是他们父亲的“父亲"。孩子们疼我,带来山里的红薯和包谷,也把山里人的纯朴和真诚带给我。谁说只有我才教育他们?他们其实也时时刻刻地教育我。我热爱孩子们,便将我全部的爱与点滴墨水,全都倾吐出来。春游的时候,我们手拉着手,一起去沅江西岸的桃花源,数点点桃红,吸滴滴雨露,赏片片竹叶,寻觅陶令公的旧踪,遥想先生笔下的美妙意境。夏天,我们去附近一处叫做“双洲”的柳林,玩一种叫拱猪”的游戏,再一起做农家乐”的野炊。我与他们融在一起,常常忘了自己的身份,更忘了自己的年龄,真有点儿青松古柏忘岁月,独立苍茫自咏诗"的意韵。

还有让我不能不说的,是我跟赖汉屏先生成了忘年之交。赖先生出生书香世家,早年练童子功曾博览群书,尤其在诗文赏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又是远近闻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特约撰稿人,湖南文理学院的退休教授,如今来到这里颐养天年,却不知怎的,愿意收我为“徒弟”。周末课余先生便会来到我的楼下,悠悠地叫一声“杀两盘哩——”。于是,我便闻召唤而速动,厚着脸皮,不揣浅陋地前去他的“知了斋”跟他“杀”将起来。常常是一阵“车马炮”较量之后,先生便将他新近发表的赏论文章拿出来,把他新出版的书搬出来。这时候,先生不仅教给我学问,还教给我读书的方法。我从先生那里,学到了许多难得的知识,听到了许多极具见地的真知灼见,还常常随他游回古远的岁月,从中品味到百味的人生,从而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先生已是耄耋之人,我恭恭敬敬地把他当成自己的师长,还把他当成自己的父执。跟他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如坐春风,觉得自己的底气也足了些,全然不知道有些狐假虎威"之嫌。

我就这样在书的馨香和严师的教诲中“与时俱进”。虽然,窗外的沅水有时依然会激起我心底沉睡的浪花,远处的钟声偶尔也会惊醒我迷失了的好梦。但是,它们很快便又化作一阵阵涟漪,慢慢地弥散了。我也渐渐地恢复了平静,彻悟了许多,了然了许多。因而,微笑依然,活力依然,年轻依然,虽明知为“井底之蛙”式的自慰,却也面不改色,心不跳,依旧站在这三尺讲台上,怡然,坦然,悠悠然……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望峰息心,窥谷忘返”吧。

猜你喜欢

馨香
紫薇花
七绝·秋菊
除夕夜忆花屋塆
张金英
春(2)
桂花
馨香纪
温暖
那一抹淡奶油的馨香
倾注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