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校成为讲诚信的地方

2004-06-12张科

人民教育 2004年4期
关键词:公开课营造诚信

张科

“诚信”是古今中外推崇的一种美德。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果失去了“诚信”这块基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建立也就无从谈起。学校承担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任,“诚信”教育不可缺少。然而,时下一些学校的教育中,却存在着许多不诚信的现象。

比如,教师在上公开课前,为了保证教学“成功”,对班级进行重新组合,将成绩好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只好委屈一下,暂寄别班。同时,教师还叮嘱学生,举手要踊跃,不管会不会都要举手。此外,谁回答什么问题,回答到什么程度,甚至谁故意答错,谁再补充,教师一一加以“引导”。其实,真正的课堂教学根本不是这样,公开课完全成了“表演课”。

再比如,作文课上,教师让学生描写校园一角的池塘。学生说,那也就是一个臭水塘。教师却要学生通过“想像”写出水塘的美来。于是,学生的笔下就出现了“池水清澈见底,池面上盛开着粉色的睡莲”之类很诗意的语句。

更有甚者,一些学校为了争得某项荣誉,编造出一堆假数字、假事件,还要教学生在面对检查人员时如何去描述;为了应付上级名目繁多的征文活动,一些教师让学生做“文抄公”,或者干脆为学生“捉刀”……

且不说“诚信”教育本身的利弊得失,在这样不诚信的环境下,由不诚信的教师以不诚信的态度进行的“诚信”教育,其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毫无疑问,如此不诚信现象会使学校的“诚信”教育陷入尴尬境地。诚信和其他道德品质一样,需要通过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养成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学生所处的环境,而不取决于获取多少“诚信”的理论。

所以,与其说“诚信”需要教育,不如说教育需要“诚信”。以道德教育为教育首要目的的学校,必须是个讲“诚信”的地方,必须营造一种讲“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

因此,要培养诚信的学生,首先,要培养诚信的教师。教师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参照对象,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要完善制度、创设条件,一方面形成教师敬业、乐业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规范教师的行为,使之为自己不诚信的行为负责。这既涉及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涉及评价机制方面的创新。其次,必须营造有利于培养诚信品质的宽松环境,让学生在德育实践中发展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从中获得道德品质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满足、自我肯定和自我的精神享受。诚信教育,要从允许学生讲真话开始。教师应该以真诚而宽容的态度,允许学生说错话,但要讲真话;允許学生做错事,但绝不能弄虚作假。

总之,诚信教育的关键是需要营造一个广阔的诚信环境,通过学校的辐射作用,去影响更广阔的社会人群,以形成人人讲诚信的大环境。

编后语

在本期两篇“诚信”稿件编发之际,适逢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教育部发出了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号召。会议认为,诚实守信的品德是青少年学生的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须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本期两篇文章的作者,从自身教育实践出发,在剖析不诚信教育行为的同时,企盼求真务实的诚信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何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出一个人人讲诚信的良好育人氛围?这是一个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研讨的话题。

猜你喜欢

公开课营造诚信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美丽可持续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洗水soft fabric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
营造温馨如家的购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