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约长风冲巨浪

2000-04-29梁伟国

人民教育 2000年10期
关键词:社区家长学校

梁伟国

“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摘自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阅读提要

引子

1.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2.家教中的不和谐音

3.第一任教师”正在受教育

1.远见卓识的选择

2.政府担起优化育人环境的责任

3.学校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

4.把居民的忧愁放在心上

5.决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

1.学校、社区“双向服务”

2.学生:“懂得爱”、“珍惜爱”、“回报爱”

3.家长:“与孩子牵手,与学校牵手”

4.孩子与父母携手进步

5.教师:“我是风,为你鼓起前进的帆!”

结语

引子

青羊区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区中西部,是中共四川省委、成都军区、中共成都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重要党政军机关所在地,也是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文物密集区。全区辖16个街道办事处、两个乡,人口46万。青羊区教委下属中小学59所,幼儿园4所,社区教育学院1所,成都电大分校1所,成人教肓培训中心1所,乡镇成人学校2所。

同内陆地区的大城市中心区一样,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变迁,青羊社区呈现出以下特征:以机关、企业、商家、街道为主的旧社区;因旧城改造、商品房开发形成的综合配套居民小区;以大型企业为主的工业社区;以农民和“农转非”居民为主混合居住的城郊結合社区。

从1984年起,青羊区积极开展研究和探索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模式”,逐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局面,培育和营造了一个有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今年9月14日至16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教育学会在青羊区召开“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经验交流会”,推广青羊区坚持开展“三结合”教育的经验。

1.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5月29日,雨后的成都平原,空气格外清新。早晨,记者来到位于新建石人小区内成都市实验小学分校采访。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的教师每人都配有两把椅子,除了自己坐的一把外,办公桌旁边还备有一把。仔细一问,才知道那是为来访的学生家长预备的。

经常有家长来访吗?”记者好奇地问。

“我们学校的大门对家长是敞开的,没有围墙。”校长张玉仁笑呵呵地说,我们学校不光有1434名学生,还有他们的家长,可以说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成都实验小学分校成立于1995年8月。当时,为了解决在“府南河改造”中搬迁居民孩子上学难问题,青羊区政府决定在新建的石人小区建一所新校。区教委“点将”,把在成都实验小学任副校长的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张玉仁调来当校长。建校之初,不仅教学条件差,而且周围居民素质较低,不时有闲杂人员闯进学校,干扰师生正常教学,学校面临重重困难。

长期的教育实践使张玉仁认识到,学校不再是围墙内的书斋,学校不能消极等待社会、家庭为学校创造育人环境,而要在优化学校内部环境之后,主动出击,创造性地工作。

张玉仁校长说:“家庭和学校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也就开始注意孩子所在学校的一举一动,开始用心感受学校的一言一行,并不断用心评价着学校工作。学校必须用诚心和实效换来学生家长的认同和信任,只有取信于家长,才谈得上同心同步育人,只有做好了家长的工作,才能形成人人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局面;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区域教育环境,巩固学校教育成果。”

从起步开始,实验小学分校就提出了 让我们的学校没有围墙”的口号,把教育的“半径”扩大到了家庭教育:

学校对家长开放,欢迎家长来访。学生家长随时可以找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在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的“开放日”,同孩子一道上课,亲眼看看教师的教学情况、自己孩子上课时的表现。学校提出,每一位教师对学生家长来访严格做到“四个一”:“一张和蔼的笑脸,一把舒适的椅子,一个合理的建议,一点科普知识”,并要求教师做好家长来访记录。

学校制定的《关于家长工作的系列规定》还专门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要与3至5名家长交朋友,进行有关家庭教育的探讨;每位家长每学期要主动到校了解学生情况l至2次,教师也要做好记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校长张玉仁每天清晨坚持在校门口进行校长咨询一刻钟”,自建校以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过。

由于拆除了学校与家庭之间无形的“围墙”,这所非常年轻、没有任何辉煌历史沉淀的学校,高起点、高效率、高质量地走出了一条家校和谐育人的宽广之路。

2.家教中的不和谐音

今天当你走进成都市城乡结合部的浣花小学时,干净、整洁、清爽的校园呈现在眼前,花草树木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走进教室,只见窗明几净,教学与清洁用具摆放整齐。学生们都在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课堂气氛热烈活跃。下课了,学生上下楼梯秩序井然。学生有的在给小树小草浇水、施肥;有的在参加体育锻炼;有的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您好、请、对不起、没关系、谢谢”文明礼貌用语随处可闻,让人感到文明气息扑面而来。

据浣花小学杨德琨校长介绍,在开展“三结合”教育前的80年代初,这所学校可不是这个样子。

该校80年代初的一次调查发现,学生家长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全校学生家长人数的1%,中专、高中学历的占5%左右,文革”中的小学、初中毕业生占大多数,还有文盲、半文盲。许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更无法辅导孩子的功课。

不少家长不读书、不看报,家里也不订书报杂志。有的家长认为“有钱就有一切”、“读不读书没关系”、“娃娃认得钱就够了”,等等,对孩子没有更高的要求,更不可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部分家长根本没有校园内外的意识,经常口叼香烟、赤裸上身或衣衫不整地在校园内大摇大摆地随意进出:瓜子壳、香烟头随意乱扔,随地吐痰

不管老师是否在上课,有的家长随随便便闯进教室大呼小叫、大喊大闹。老师正讲得起劲,窗户外或教室门口突然响起一声巨吼:“娃娃,钥匙拿来!”“死女子,衣服拿去!”家长有事就是这样招呼自己的孩子。

有一次,一位语文教师正在上区级研究课,教室里面坐了20多位专家和外校同行。突然,一位老太太推开门,直闯进来给她的孙女送衣服,还哇哇大叫:“死娃娃,咋不多穿点衣服喃?”弄得教师和专家哭笑不得。

有一些家长对自己的生活现状心满意足,不求上进,晚上彻夜打麻将,早晨常睡懒觉,孩子的早餐就是给几块钱,让孩子到街上吃去。他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那时,在家长中不少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犯了错误,要么非打即骂,要么放任自流,很少主动配合老师教育学生。学生响应学校提出的“两告别一提倡”活动告别脏话粗话,告别乱扔乱吐,提倡见垃圾就捡),外出时看到垃圾就捡起来,家长一巴掌打过去:“快扔下,别把衣服和手弄脏了。”家长的做法抵消了学校的正面教育,使得孩子不易明辨是非,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80年代以来,学生家长中离异和离异后再婚的情况增多,有的家长推卸对孩子的教育和抚养责任,把孩子当做皮球踢来踢去,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当然,因为各个学校生源有差别,学生家长的素质高低不同,遇到的问题也是情況各异。浣花小学和实验小学分校因为地处城乡结合部,遇到的问题较为典型,青羊区城区内各个学校也都不同程度地遇到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的问题。

3.“第一任教师”正在受教育

学校平常联系最多的是学生家长,家长一头连着教育的对象——学生,一头连着社会,做好家长的工作是现代教育工作中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工作之一。现代教育,不仅需要家长配合学校教肓好学生,同时,由于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学校给以正确的指导,因此家长也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对象。

基于这样的认识,青羊区各学校在“三结合”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把指导家庭教育作为“三结合”教育的重点。

现在,青羊区所有学校都办起了家长学校,并且有教师、有教材、有活动时间、有考核、有证书,还开展“好家长评选”活动。

实验小学分校建校之初就开办了“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既有学校举办的,也有各年级、各班举办的。据张校长介绍,各种讲座每学期有20多个。有时组织家长学习教育方针政策,逐步让家长了解小学的培养目标;有时通过浅显的讲解,让家长明白应该把孩子放在社会大背景下来评价,不能单纯以分数的高低评价孩子;有时是为了使家长初步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有时是向家长介绍学校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意义,使家长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与学校配合。

一些家长因为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教育好孩子的自信心。张校长有时大会上讲,有时个别交谈,消除了家长的顾虑。她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当它和科学、奉献与持之以恒携手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普通的、没有太高文化素养的家庭,在与学校进行步调一致的努力后,也会培养出色的、优秀的孩子。

记者随手翻开老师们为家长学校”准备的教案:《为孩子打开五彩世界》、《和孩子交朋友》、《教会孩子说“真棒”》、《心中有数,游刃有余》、《孩子是在生活中塑造的》、《领略严谨思维中的快乐》,等等。篇篇联系青少年心理特点,主题新颖独到,让人感受到了家庭教育这座富矿”的魅力。

《成功人人有份》,主讲人赖含梅。其所讲的三个问题吸引了我的注意:

第一,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

第二,在孩子世界中,成功没有“大小”之分。

第三,父母怎么样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条件?

遗憾的是我没能亲耳聆听赖老师的讲座,但同样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家长,我想这些问题正是作为孩子的父母迫切想了解的。

阎柳老师的题为《减缓中段坡谷》的讲座,被中年级学生家长称为“及时雨”。阎老师告诉家长,怎么样帮助孩子完成低年级学段向高年级学段的过渡;如何缩短“马鞍型坡谷”过渡期;如何帮助孩子掌握中年级学段的学习方法……

邓志宏老师的《男孩、女孩早知道》受到了五年级学生家长的欢迎和推崇。

由于现在的孩子生长发育提前,接触社会多,信息来源广,有时提的问题让家长十分“窘迫”,不好正面回答。如有的孩子常常问:“妈妈,我是怎么来的?”妈妈总是以“菜地里捡的”、“医院里抱回来的”作答,或者“环顾左右而言他”。换来的是孩子的不信任,“妈妈撒谎,骗人”。

邓老师的讲座让家长正确了解了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情况,让他们先受到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知识教育,然后再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生理和心理发育情况,配合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性启蒙教育。

这种家校配合不回避、正面讲的做法,有效地消除了孩子对性的神秘感,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迎接自己的成长,健康地走向成熟。

一般而言,家长会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容易形成松散性和随意性,甚至于开成了一些学习暂时落后或者比较调皮的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告状会”、“批评会”,造成部分学生和家长“白开家长会”的心理。

可是,翻看成都实验小学分校这几年的家长会记录本,你会惊奇地发现,几年来竟然没有一个人缺席,也没有一个人迟到。我想原因不是别的,正是这所学校的家长会的内容吸引了家长吧。这些从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的话题,如知识的甘露,滋润了家长的心田。

如今,在青羊再也见不到口叼香烟、衣着不整的家长了。家长们进出学校都会很有礼貌地主动到门卫室打个招呼。办公室里,家长会虚心和老师探讨孩子的教育,再也听不到吵闹声了。家长会上,他们衣着整齐、准时到会、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家长会后,地上再也看不到满地的瓜子壳、香烟头和纸屑等废弃物了。校园恢复了应有的宁静、祥和。

无论在何处,家长见到学校老师,都会主动上前问好,询问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老师去家访,都会受到家长的欢迎和热情接待。

读者也许会问,是什么力量使青羊区各个学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呢?

1.远见卓识的选择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如何结合的问题早就引起了青羊区教委的极大关注。作为基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他们感到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加大政府的统筹力度。

青羊区“三结合”教育经历了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无论是形式还是侧重点都有所发展和变化。我们不妨勾勒一下青羊区“三结合”教育发展的轨迹:

第一阶段:时间大致在1984年。1990年期间。

青羊区实验小学从80年代初开始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模式”,该校校长苏文钰介绍,当时的探索属于学校整体改革层面,重在“以学校为核心”,着眼于“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确立的指导思想是改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联系社会教育”,旨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优化教育环境”。

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1990年四川省首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由于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实验成果随即在青羊全区得到推广,极大地推动了全区学校的整体改革。

“三结合”教育在实验点校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在实践中也表现出了点校实验的局限性:要动员、组织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教育,要消除社会上存在的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仅靠学校去解决,是力所不及的。80年代末,青羊区委、区政府在总结实验小学竺结合”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教育实验,开创了青羊区教改的新局面。

这一时期,可称为青羊区“三结合”教育的起始阶段。

第二阶段:时间大致在1991年。1995年期间。

结合新的形势,青羊区为“三结合”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社区教育成为区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为创建文明城市.青羊区积极发挥社区教育一整套完备的机构、队伍、阵地和制度的优势,形成了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的良好局面。同时,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着力于提高全体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创建文明城区。社区内各级各类学校也充分发挥了“文明辐射源”功能,为全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这个阶段青羊的社区教育从实验校推向了全区。青羊区委、区政府确立了社区教育的40字工作方针:“党委领导,政府统筹,人大推动,政协支持,教委指导,辖区为主,社会参与,雙向服务,同步发展,共育新人。”

首先,青羊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社区教育列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放到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位置,做到定期听取汇报并了解专题研究情况,及时解决重大问题。区委确定一名副书记主管,区政府有一名副区长具体负责,形成了区级领导定点联系,区人大、区政协定期进行检查、视察和指导的社区教育工作制度。

其次,青羊区建立健全了覆盖全区的组织严密的社区教育网络。

在区一级“建委设室”,建立了由四大领导班子和相关的部、委、办、局、工、青、妇等部门参加的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区的社区教育工作;设立了社区教育办公室,编制2至3人。社区教育办公室按照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决议,制定社区教育的有关规章、条例和工作计划,并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在街道(乡)一级“建委设科”,建立有驻辖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参加的街道(乡)社区教育委员会,下设社区教育科,并建立德育工作、家庭教育、职业教育等工作组织。由区教委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到街道办事处(乡)担任社区教育专职干部,抓社区教育具体工作。

在街道(乡)下一级的居村)委会“建会设站”,建立社区教育分会或小组,做到了社区教育工作在基层不断线。

目前,青羊区18个街道(乡)做到了机构健全、人员到位、任务落实,形成了一个行政组织与群团组织、社会力量相结合,上下贯通、左右联结的社区教育网络。

青羊区把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发展、建设的重要目标,纳入全区发展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之中。十几年时问,制定了《青羊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章程》、《青羊区街道社区教育评价体系》、《青羊区街道(乡)社区教育委员会工作考评细则》、《青羊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中小学社会教育实践基地的决定》等20个地方性法规、规章。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实施,保证了社区教育工作不因领导人的变更而受到影响,逐步把社区教育引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第三阶段:1996年至今。

1996年青羊区被中国教育学会确定为素质教育实验区。青羊人站在时代的高度,进一步审视竺结合”教育和社区教育,并赋予它们在区域推进素质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以‘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出发点的宪善课程体系,构建区域性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研究课题。

这个阶段的“三结合”教育模式,是由区级、学校、班级三个层面紧密结合构成立体、全方位的教育社会化网络,属于“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性教育社会化模式,充分体现了政府依法推进区域素质教育的统筹行为。

在这一阶段,青羊区进一步明确了社区教育的根本目标:“在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同时,提高全社区内成员的基本素质。”青羊区积极从三个层面去探索和实践“三结合”教育模式。

宏观层面: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实行政府、社区、学校三结合,构建“以政府为保证、以社区为依托、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办学模式。

中观层面:实行辖区(含街道办事处、乡政府和居民村民委员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构建“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辖区为依托”的教育模式。

微观层面:实行教师、学生、家长三结合,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家长相配合三要素紧密结合”的班级教育模式。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教育和社区双向互动,其着力点是优化校内外育人环境,共同提高青少年的基本素质。

实验伊始,时任青羊区教委主任、党委书记的熊大贤就强调,竺结合”教育不讲求高标准的硬件,最需要的是对教育的创造性、奉献精神的深刻理解。所有街道办事处、乡政府、学校都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灵活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石人街道办事处成立了以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谢邦怀为主任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制定了《社区教育委员会章程》、《社区教育活动经费的筹集和管理办法》等。他们一方面以实验小学分校为龙头,组织辖区各学校积极创建段有围墙的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另一方面,在净化大环境、抓好大教育的同时,以抓外来暂住人口普法教育为突破口,带动辖区居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促进社会安定,治安好转,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建立了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

黄瓦街道办事处专门举行了“社区教育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社会保证”主题研讨会,召开了“举纲要”大旗,迎普九“检查”动员大会。

祠堂街道办事处开展了由企事业单位与学校领导参加的双向服务、共促发展”牵线搭桥会。

汪家拐街道办事处组织了“学校与社区双向服务”研讨会。

鼓楼街道办事处组织了题为“社区教育架桥梁,教育改革上台阶,精神文明结硕果”的报告会……

泡桐树街小学在“三结合”教育实践中,要求教师树立大教育观、大课堂观、大作业观,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出教室、走出书本……

少城小学聘请了四川省教育学院、成都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等单位的专家,为家长介绍教育学、心理学、少儿生理卫生等科学知识……

区内各学校,也都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广大家长和社区居民宣传社区教育及素质教育的新观念。

很快,在青羊全区形成了科教兴区,尊师重教,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社会新风尚。

2.政府担起优化育人环境的责任

青少年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与社会进步极不相称的、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丑恶现象。有些地方,街头书摊上渲染色情和暴力的书刊屡禁不绝;影视节目中渲染暴力的作品太多;游戏光盘中也有大量不健康的东西;不少录像放映厅、歌舞厅、卡拉OK厅等场所进行着不健康的甚至是淫秽的活动。而青少年宫、博物馆、科技馆这些本应大力开展青少年活动的地方,却办起了家具展览、展销会,等等。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明显增加,青少年吸毒问题也有发展趋势,已经引起全社会的警醒和深思。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方面与教育部门一道努力,齐抓共管,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据青羊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杨沛先介绍,青羊区18岁以下未成年人数为87367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9.2%。其中,有违法犯罪劣迹的重点工作对象332人,占未成年人总数的3.8%。。近两年来,因涉嫌犯罪被执行逮捕的未成年人有101人,受各种治安管理处罚的未成年人149人,实行强制戒毒6人。他特别强调指出,在上述人员中,没有青羊区属中小学校的学生。

面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严峻形势,青羊区公安分局党委把《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贯彻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把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工作重心放到了中小学学生身上。青羊区公安分局每年都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安排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并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明确警种职责,分局分管领导亲自抓,派出所干警、外勤民警具体抓,使青羊区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

针对个别中小学校周边地区社会闲散人员寻衅滋事、公共娱乐场所藏污纳垢、小商小贩占道经营、校园外“大欺小”现象,为保障中小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生活秩序,区公安分局每年都要对全区中小学校周边环境集中进行2~3次整治:一是全面清理校园周边娱乐场所,对严重影响学校教学、生活秩序的娱乐场所,责令限期搬迁或改变经营项目;对放映、销售淫秽录像、书刊和聚众赌博的经营户,依法严肃处理。二是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的治安复杂部位。三是认真清查辖区内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对散居在校园周边的“三无”人员进行收容遣返。四是全力消除各种火灾隐患,对校园周边易燃、易爆的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对重大隐患逐一限期整改,切实防正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大火灾事故。五是确保校园周边交通畅通,及时解决摊贩占道堵塞交通的问题。1992年以来,青羊区公安分局先后对校园周边环境和秩序集中整治20多次,有力地净化和维护了校园周边环境与秩序,为中小学校提供了安静、祥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近几年来,青羊区公安分局还把对全区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作为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工作紧抓不放。

分局机关和各派出所干警利用工作之余,主动深入辖区中小學,结合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具体案例,为学生深入浅出地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青少年维权的法律知识,耐心解答学生疑问,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自我防范能力,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制辅导和法制教育,对提高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矫正不良行为习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现在,青羊区所有学校都聘请了公安机关的负责同志担任法制副校长,聘请公安干警担任学校、班级的法制辅导员,把对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胜西小学六年级二班郭钰琪同学在《对自我保护的看法》一文中写道:

现在我们已经不小了,平时爸爸妈妈不可能总是在身边保护我们,所以我们应该懂得怎么样保护自己。

最近,学校召开了一次有关自我保护的报告会。通过报告会,我了解了许多自我保护的方法。比如,上学或放学路上遇见了不认识的人,如果他说他是替爸爸妈妈来送你或接你,要你跟他走的话,你一定不要跟他走,要及时告诉老师。

再如平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话,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遵守交通规则最主要的是:走路要走人行道,过街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满12岁的同学骑自行车上路,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不要在路上嬉笑打闹。

“我觉得,我们不仅要懂得自我保护,还要让比我们小的同学也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

3.学校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

在成都市实业街小学全体教师的记忆深处,有一件事最令他们难以忘怀。虽然过去10年了,但具体经办的老师一提起这件事仍激动不已。

时间回溯到1990年6月5日,这天上午,四川省委办公厅收到实业街小学送来的一封紧急求援信。信中说,学校原来的教学用房因年久失修,对师生的安全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必须立即拆除,重新修建教学楼,而旧房一旦拆除,學生就面临着没有地方上课的困境。

省委办公厅的负责同志一看到求援信,当天下午就亲临学校了解情况。随即,又请来办公厅房管部门和当地派出所等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共商解决办法。经过努力,为学校找到3000多平方米的过渡教学用房,并进行整修,为学校解决了燃眉之急。

已于1989年1月27日成立的成都市实业街小学社区教育委员会,很快动员起学区内的17个单位,发挥各自的优势,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社区内不少单位的负责同志说:我们单位虽然也困难,但我们可以在别的方面挤紧一些。学校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为了下一代,社会应大力支持学校。”在社区各单位的其同努力下,实业街小学师生的工作学习环境很快有了好转。

这件事已经过去整整10年了,实业街小学的学生也走了一茬又一茬,省委领导机关带头关心教育的故事传遍了巴蜀大地。

今天当你来到实业街小学,看到那整洁的校园、新颖的校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笑意挂在脸上的教师、充满朝气的孩子,你很难把她同过去那所房屋破旧、油漆斑驳、毫无生气的学校联系在一起。面对学校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该校的老师们十分感慨地说:“这多亏了社区教育深入人心,形成了人人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大好局面,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4.把居民的忧愁放在心上

青羊区教委派驻各街道办事处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专职社教干部,在区社区教育办公室的领导下,以满腔的工作热情,活跃在青羊的大街小巷,为开展社区教育八方奔走。记者在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采访,听到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漫长的寒暑假对于许多小学生的家长来说是一段难熬的日子:怎么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孩子的安全怎么办?无奈,只好狠心把孩子锁在家里。一扇无情的门,把天真烂漫的孩子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了。孩子每天只能与电视机、游戏机为伴。父母在工作时也是牵肠挂肚,放心不下。

青羊区鼓楼街道办事处小学生家长遇到的这种困境,相信其他双职工家庭也都遇到过。

对居民的忧愁,鼓楼街道办事处社区教育专职干部吴玉秀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怎么让孩子过一个充实而又愉快的寒暑假,怎么把孩子好奇的心从无情的铁将军”后面解放出来,怎么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托付给社区,社区把孩子接过来安置在哪里,假期里让孩子做些什么?

她和社教科的同志认真研究,根据辖区特点,大胆进行尝试,从1991年暑假起,在街道办事处和驻辖区一些大单位的支持下,采取“以大单位带居委会”的方法,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中小学生暑期活动。

据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冷继华介绍,几年来,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聘请辅导员150多人,落实活动经费14600多元,活动场地8个,还有部分文体器材。家长们把禁锢孩子的铁门打开了,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奔向外面多彩的世界。

省司法厅为孩子们安排了专场电影,市运输公司为孩子们组织了“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宣传家乡,争当跨世纪接班人”知识竞赛活动……

这些有声有色、有益健康的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孩子们说,这样的假期过得愉快而有意义。看到孩子的假期如此充实、愉快,家长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他们不用再时时挂念孩子,把更多的精为投入到工作中去。

5.“决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

青羊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刘主任向记者讲述了这么一件事:

3年前的一天,新华西路办事处社教科收到了市长办公室转来的一封求助信。

信是一位名叫小红的贫困生写来的,信中说:“我刚满14岁,一间低矮破旧的屋子,仅有十几个平方米,就是我们一家三口的栖身之地。妈妈年近50岁,是一个残疾人,在一家街道企业工作。因工厂停产,已有两个月没有发工资了。家人只能靠爸爸每月160元的收入艰难度日。可是,祸不单行,爸爸在前几天不幸去世了,我和妈妈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境地。我只好含着泪给市长写下这封求助信。”在信的最后,小红大声呼喊:我要读书!我要读书!!我要读书!!!”

小红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喊,强烈地震撼了市长的心。他当即将这封信批转给新华西路办事处,要求立即妥善解决小红同学的问题。

新华西路办事处社区教育委员会对此事高度重视,当即研究决定每月资助小红200元,帮助她度过难关。学校师生也向小红伸出了援助之手。大家无私的关爱为小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在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关心和支持下,小红毕业后考入了成都师范学校。

这件事虽然发生在3年前,但一提起来,小红同学还禁不住热泪盈眶。她动情地说:“如果没有政府的关怀,没有大家无私的爱,没有社区教办老师的支持与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师范学校毕业后,我也要回青羊,争取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由于社区教育植根在社区,因此,社区教办的同志对社区的情况异常熟悉。他们在工作中发现,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的“改制”和转产,下岗职工增多了,城市贫困生出现了。据统计,青羊区共有贫困生700多名。为了决不让青羊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社区教育委员会在全区发起了“爱心助學大行动”。青羊区委书记景天玉、区长敬刚和区里四大班子的领导带头伸出援助之手,关心身边的贫困生。区直各部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及社会各界纷纷捐助,全区共筹集42万元,解决了全区741名贫困生的就学问题。

青羊区分管教育的副区长李豫津在和记者交谈时说:“‘爱心助学大行动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捐资助学、个人慈善行为本身。它是青羊一次区域性的全社会参与、热爱家乡、热爱社区、共建美好家园的大检验、大行动。”

实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之后,青羊区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如何?5月30日下午,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成都市副市长王忠康。

王忠康说:“社区教育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环境问题,青羊区委、区政府真正担负起了优化社会育人环境的责任。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以来,区委和区政府统筹规划,积极协调新闻宣传、出版、文化、科技、体育、卫生、公安司法、劳动人事等部门以及社会有关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为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安静、和谐、健康、安全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王忠康认为,目前青羊区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各项事业发展位居全市前列,社区教育功不可没。

1.学校、社区“双向服务”

青羊区人民政府区长敬刚告诉记者,党委、政府抓社区教育,首先要始终不渝地把教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委、政府带头,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建设好区域内每一所学校。与此同时,还要抓好社区居民的教育,充分发挥每一所学校怍为区域内精神文明建设辐射源”的作用。

青羊区注意发掘社区教育资源,建立了车耀先烈士纪念馆、十二桥烈士墓、生命树”种植园、国防科技馆等一系列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220多个。在这些基地上开展了“认识成都,热爱成都,建设成都”和“情系府南河”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敬刚认为,抓好社区教育,得益的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事业,在参与社区教育工作过程中,全体居民也会受到熏陶和教育。全区居民的文明程度得以提升,素质也会逐步得到提高。居民的素质提高了,区内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就有了后劲。

青羊区注意发挥学校的教育辐射功能,利用学校的智力、设备、场地等优势,建立社区教育阵地。区内各学校普遍开设了“家长学校”,广泛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咨询,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向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卫生保健、科普知识及文明行为规范教育。

敬刚特意告诉记者,在青羊建设一流的社区工作中,区内各个学校都为社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学生:“懂得爱”、“珍惜爱”、“回报爱”

记者到青羊采访,适逢“六一”儿童节。这一天,是全世界儿童自己的节日。对青羊区各个学校的孩子们来说,“六一”儿童节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参加青羊区的庆“六一”活动,记者感受很深。

在儿童节这一天,青羊区的孩子们不再是“坐等”“被爱”,而是走出校门,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去寻找生活中的默默奉献者——他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感谢所有关心教育、关心自己成长的人们。

孩子们在寻找中体会并懂得了: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不仅仅父母、老师倾注着心血,还有千千万万的人在为他们默默服务。

在自己的节日里,为感谢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孩子们要进行“谢恩”,要“回报爱”。

孩子们有的去清洁队慰问环卫工人,做“谢恩小使者”;有的到军营,慰问解放军叔叔:有的去为在炎炎烈日下执勤的交警叔叔送上一瓶矿泉水,再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有的为父母分担家务,调查“我家还缺啥?”然后,去商场采购,做个文明采购员、市场调查员……

泡桐树街小学六年级的少先队员则把即将踏进小学校门的小弟弟、小妹妹请来学校,领着他们认识校园,叮嘱他们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教他们绘画,为他们讲故事,一块做游戏,一起进餐……

这一天,在市(区)机关、街道办事处、企业、儿童医院、博物馆、公交公司……到处活跃着孩子们谢恩”的身影。

参与社区教育实践,使孩子们“懂得爱”,更加“珍惜爱”,努力“回报爱”,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健康成长起来。

自1990年11月至今,东城根街小学坚持开展了“向巴金爷爷学习,做巴金爷爷家乡的好孩子”活动。杨重炎校长介绍,孩子们通过“找、读、访、宣(宣传)、会(主题队会)、行(引导行动)、写、评(评选活动积极分子)”等形式,广泛阅读了巴金爷爷的著作和有关介绍巴金的文章。巴金爷爷的作品,成为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优秀读物:巴金爱国、奉献、讲真话的思想品质,更成为哺育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精神财富。

巴金爷爷曾两次给该校学生写信,7次签名赠书、赠物。孩子们也经常给巴金爷爷写信,十分关注巴金爷爷的健康。孩子们说:“巴金爷爷无比关爱我们,我们也应该关心、爱戴巴金爷爷。”

1999年12月22日,在新千年到来之际,孩子们给巴金爷爷发去了一封深情的电报:

“爷爷的身体我们最为关注。一听说爷爷病了,我们就坐立不安,心急火燎;一听到爷爷的身体康复的消息,我们又乐不可支,欢声如潮。

爷爷积极配合医生与病魔顽强斗争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我们默默地为爷爷加油!

我们深信,爷爷一定能够长命百岁,一定能够跨越世纪。

我们的歌声,我们的欢笑,我们的祝福,我们的进步,一定能够帮助爷爷把可恶的病魔赶跑!

我们要紧紧地簇拥在爷爷身旁,一边继续聆听爷爷的教诲,一边同爷爷一道跨进新世纪……”

“三结合”教育培养的是“大写的人”,青羊人收获的是:孩子在学业优秀的同时,他们具有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良心、创造性运用知识的习惯以及家长的充分信任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3.家长:“与孩子牵手,与学校牵手”

孩子的变化,妈妈体会最深。实验小学分校四年级(3)班陈明希的家长王惠芳所写《与孩子牵手》一文,真实记录了妈妈眼中孩子的变化:

“荷叶是小金鱼的伞,

蘑菇是小白兔的伞,

花瓣是小蜜蜂的伞

我搂着妈妈的脖子说,

妈妈,你是我的伞!”

“这是女儿在今年‘三八妇女节送给我的特殊礼物。那晚,当我参加完节日活动回到家时,女儿早已进入梦乡,书桌上却静静地放着她亲手做的精美贺卡。那写着工工整整但为数不多的几行字渗透了孩子爱的心声,也润湿了我的眼眶。那晚,我被孩子的爱所包围,虽然睡得很晚,但睡得很香。”

“我把爱和希望也写在了贺卡上,与女儿牵手共同完成了这份特殊的作业。这是爱的沟通,贺卡架起了我和女儿进一步沟通的桥,孩子变得更懂事,我们也开始用崭新的目光关注孩子的成长。”

“事实上教育孩子只有与学校牵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围绕‘三结合教育,学校开展了诸如‘谢恩日、‘日当家以及‘我跟父母手拉手等一系列活动,家长积极地参与这些活动,就会及时、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会欣慰地发现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进步。前年的‘六一儿童节,女儿班上就组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冷餐会,孩子们用他们稍显笨拙的小手,做出了丰富多彩的菜肴,他们分享自己的成果,同时献给辛勤的老师,突出了学校寄语‘懂得爱、珍惜爱、回报爱的主题。女儿根据‘谢恩日活动所写的《小小西瓜船》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作为一名小记者,孩子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我们也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今年的母亲节,孩子又给我们讲了‘小麻雀的故事,那感人肺腑的伟大母爱萦绕在我和孩子的心中。”

“与学校牵手,还需要与孩子牵手。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想独立和强烈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家长会明显地感到与孩子沟通越来越难。作为家长,我认为首要的是要以信任、尊重的方式多与孩子沟通。理解和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缺点和错误,在鼓励孩子尝试成功的同时,督促孩子糾正缺点和错误。不敷衍孩子,不压制孩子,孩子终究会成为父母忠实的朋友。”

“让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牵手,把祖国的花朵浇灌得更加亮丽、鲜艳!”

4.孩子与父母携手进步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家庭装修豪华,各式各样的电器应有尽有,惟独没有书刊。宽敞的家中,没有一角读书的地方。有的家长也给孩子买回大量的书,平装、精装、套装,可孩子往往很少看,放在家里落满了灰尘。

可是,记者在对青羊区的采访中发现,在不少学生家中,吃罢晚饭,孩子与家长一起阅读,成为家庭生活中最美的一道风景。孩子们称之为“和父母携手进步。”

有的学校还要求家长和孩子读完一本书或者报刊后,要填写一张“阅读卡”。 “阅读卡”的内容有三项:家长最喜欢的文章题目?家长赞成哪些观点和哪些教育方法?孩子读了哪些文章,最喜欢哪些句子?题目很简单,占用不了家长和孩子多少时间。

面对“阅读卡”,家长们在思考的同时,也反省了自己的过错,解剖了自己的失误,升华了自己的思想。

实验小学分校六年级(l)班刘博的父母看了《让自己成为具有威信的家长》一文,夫妻二人对照自己的情况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终,他们摒弃了“压制的威信”、“溺爱的威信”、“收买的威信”等虚假“威信”,确立了在思想品德、工作和生活中树立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的正确做法。

有的家长还总结出了孩子与父母一起阅读的经验。

三年级(1)班赵斐的妈妈陈英慧在“回音卡”中写道:“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是制定一个详细的读书计划,做到定时、定质、定量,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二是要求孩子做好读书笔记,逐步要求孩子写读后感,甚至让孩子找出文章的不足,写一篇类似的文章;三是注意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的共识。21世纪是孩子与父母共同学习的世纪,青羊区的家庭读书活动成为社区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青羊区教委德育科季应朗科长介绍,为提高家长的素质,近几年来,除办好“家长学校”、“母亲学校”外,青羊区连续开展了“模范家长表彰”、“家庭教育经验介绍”、“挂奖章”、“家庭成员共同制作物品展览”等一系列活动。区教委还对“建设家庭教育氛围”提出了5项要求,即:房间的布置要具有教育性,要给孩子以健康的、美的熏陶;家庭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养成孩子的文明习惯;优化家庭的文化设施,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优化家庭的活动方式,培养孩子高品位的爱好和高尚情操;优化家庭的语言环境和心理环境,为孩子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提供良好榜样。

如今,在青羊,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家长们不再使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了。他们会用在“家长学校”里学的或者从书报中学到的家教方法,对孩子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

许多家长把对孩子的关心落实到点点滴滴行动上:早上为孩子做好可口的早点;晚上辅导孩子做作业;注意把娱乐活动安排在周末;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一些离异的家庭也能较好地协调处理孩子的教养、教育问题了。

5.教师:“我是风,为你鼓起前进的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青羊区教委主任李勇深有体会地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为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展示空间,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三结合教育也是一个培养、锻炼教师队伍的极好阵地。”

四年级(1)班欣欣的妈妈在电话中高兴地告诉班主任刘兰老师,欣欣这段时间像变了一个人:对学习有兴趣了,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拿出小本本激动地给妈妈数“小五星”,还告诉妈妈今天又多发了几次言……

孩子妈妈的话使刘老师感到既高兴,又有点好奇:孩子真的变化这么大?我那些‘小招数真的奏效?”她决定到欣欣家亲眼看一看。

放学后,刘老师牵着欣欣的手往孩子家中走去。她感到孩子有些忐忑,小嘴紧闭着,一言不发,很腼腆的样子。

刘老师摸摸欣欣的头,对她说:老师今天要看一看欣欣的小喜报贴在哪里?‘通通卡(阅读卡)集了几张……欢迎吗?”

欣欣扬起小脸,清脆地一声:“欢迎!”

刘老师的出现让欣欣妈妈吃了一惊,她慌忙把刘老师让到软软的沙发上。孩子则主动为老师拿糖、端水果。忙过一阵,孩子懂事地坐到了妈妈旁边。主客很快打开了话匣子。

“刘老师,我们常常为孩子内向的性格担忧。”

“你们所看到的欣欣喜欢安静,不善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等现象,并不能全部归结为孩子的性格。其实每个人,尤其是孩子,内心都希望自己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和鼓励,也都有着强烈的表现要求。老师和家长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变现自我的机会。”

“对!”孩子妈妈接过话:“欣欣好静,最爱读书。自从班上开展 通通卡评比后,他每天都捧着报刊一篇一篇地读给我听。一读过就嚷着叫我签字,现在都集了七八张了。”

这时,孩子神秘地凑到刘老师耳边:“老师,我快要超过小乐了。”老师,我还要争做‘故事大王;我还要去‘新闻发布会当小记者;我还要参加‘小巧手赛……”

“好啊。老师预祝你成功!”刘老师會心地笑了。她知道自己鼓励欣欣从点滴做起、争取成功的做法真的奏效了。

记者问刘老师她这些“招数”是怎么想出来的,刘老师说她的“招数”是受了张玉仁校长的启发。

去年,有个孩子从外地转学到了实验小学分校,张玉仁校长找他交起了朋友。

张校长笑眯眯地问他:“你的优点是什么?你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功?”这名学生怯怯地说:“妈妈说我‘最死皮,过去的老师说我‘最讨厌。我没有优点,也没有成功。”张校长的心为之一震,继而和蔼地对他说:“老师请你做点事情行吧?请你在3天之内为自己至少找出3条优点,做得到吗?”该生点点头,“我试试。”

3天之后,正好是“亮出你自己”主题班会,班委会还邀请了全体同学的家长参加。这名学生勇敢地走上讲台:“同学们,我孝敬父母,为人善良,爱劳动,请你们向我学习。”同学们为他热烈鼓掌,大声喝采。

台下坐着的妈妈高兴地笑了。张校长也会心地笑了。

张校长常常对老师们说,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是不可代替的,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也都有成功的潜质和追求成功的欲望。作为老师,应该竭力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充分肯定自己,并让孩子时刻充满自信心,不断从成功走向成功。“教师是风,要时时鼓起学生前进的帆。”

在“三结合”教育工作中,青羊区教委对全区教师坚持不懈地进行了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进行了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多项课题实验与研究。目前,一支政治思想坚定、业务能力过硬、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既能教书、又能育人,在社区内外都能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步成长起来。

是啊,这是青羊教育工作最可宝贵的财富。

结语

回顾“三结合”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青羊人深切地体会到,关起门来办教育,把教育问题孤立地去看待,对教育工作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就会觉得一时很难找到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如果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联系起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设计、去实施,就能更好地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就能努力营造一个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素质教育的推进就有

“相约长风冲巨浪,敢立潮头唱大风。”

青羊人正在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的鼓舞下,锐意改革,大胆创新,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猜你喜欢

社区家长学校
家长错了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犯错误找家长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