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通与互补

1998-07-15叶四临

读书 1998年4期
关键词:仓颉互通语言文字

叶四临

读了《走出国语的“孤岛”》(载《读书》一九九七年第九期)后,我同意周质平先生“所有语文上的互通,其大方向是异中求同,而不是同中求异”;我尤其信服语文发展“约定俗成”的见解。

但语言文字趋同的道路不是一马平川、“单向道”的高速公路。即“大方向”中常常有些小现象,譬如我本家同胞哥哥由浅浅的一泓海峡同我阻隔四十多年,近得以转口通信,他每次信封上总把收寄信人的地名、人名写得一清二楚,可是我姓“叶”,他却姓了;不过我住址是“哈尔滨南岗区”,他住址也是“台北南港区”而非“北南港区”;可见我们都没有把握“大方向”,因为我的回信也写的他姓,我姓“叶”;没有“异中求同”,而是“有异有同”。

语言文字日常使用中的“正”、“异”、“繁”、“简”、“通用”、“非通用”的并存,是互通中的必然现象,也是互通中优选互补自发意向的表现;文字上如此,语言上如此,同文异文无不如此;如中文中有个习惯语“走后门”,英文的“backdoor”牛津双解的解释是:“后门;(形容用法,喻)秘密的:间接的;幕后的;暗中的”;Longman的解释是:“secretlyorbyatrick”;另有一个“underthecounter”牛津双解的解释是:“暗中买卖的(如当缺货不易购得时),Longman的解释是:“privately,secretlyandoftenunlawfully。”中文“走后门”这个习惯语已妇孺皆知,它既指办事也指购物,在英文中“by thebackdoor”指办事,“underthecounter”指购物,对后者,Longman的解释较Oxford的宽一些,我从来华工作的英语教师口中得知,他们认为中文“走后门”泛指暗中的行为更贴切些,他认为即使单指购物,大件商品如冰箱、彩电,柜台底下也是拿不过去的,还得从“backdoor”搬出去,这是两种不同语文互通中的优选互补。

中国有十几亿人,世界有几十亿人每时每刻都在“说”话、在选择使用语言文字,他们是“约定俗成”中“说”了算的人;古代的仓颉和现代的“仓颉”们,不过是每隔一段时间做做整理工作而已。当然也有一个做得好不好的问题。

猜你喜欢

仓颉互通语言文字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王春书
谈仓颉文化在洛南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结绳记事
说仓颉
职业教育区域校企互通网络平台的指向与设计
字圣仓颉“走进”维也纳联合国城
基于号码携带的VoLTE网络互通研究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