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来之,则安之”养病格言的由来

1993-08-27苏醒等

中国青年 1993年3期
关键词:养病观澜格言

苏醒等

“既来之,则安之”是一条脍炙人口、老少皆知的养病格言。60年代,无论在医院的诊室和病房,还是在病人的床头,这条格言都非常醒目地贴在那里。这既是医务工作者鼓励患者的一种思想武器,又是患者自己养病的座右铭。

然而,大家可知道毛主席这条养病格言的由来?它为什么首先披露于1961年第2期的《中国青年》杂志上?这里,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那是1958年5月,中央召开“八大”时,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王观澜同志是“八大”代表,他在大会上有个书面发言,标题就是《学习毛泽东思想》。整个发言充满对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深情,最后他谈到自己怎么在毛泽东同志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关怀下,用坚强的革命意志战胜了疾病,知道他病情的同志都说,这是个奇迹,“真是个棺材漏”。《中国青年》总编辑方群同志把这个发言稿交给了文艺组,要我们考虑,是否可以请王观澜同志写篇文章,谈谈这方面的体会。为此,我们于1958年5月28日,前去访问王观澜同志。

在我们的想像中,被严重的肠胃病折磨了13年之久、六次濒于死亡边缘的王观澜同志,身体一定很虚弱,可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位脸色红润、眼睛有神、浑身像蕴藏着无限活力的长者,这使我们感到惊奇而又高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请他谈谈如何用坚强的革命意志战胜疾病的经过和体会。

王观澜同志首先告诉我们:“我的身体所以直到今天还能继续为党工作,不能不深深地感谢毛主席、以及少奇、恩来、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和帮助;感谢医护人员积极负责、尽心尽力的治疗。“

确实,我在生病的时期很痛苦,到了几乎难以忍受的程度,前后历时13年之久,发生过六次大危险,吐的血可以斗量,流的汗水可以洗澡,150多天不能人睡,安眠药也都无效,130多天粒米不进,滴水难入,只能靠注射葡萄糖(后来血管瘪了,只能靠肛滴)维持微弱的生命。最后一次犯病是在1953年,在党中央、周总理和傅连暲同志的直接关心和主持下,做了肠胃吻合手术,才治了我的病根。”

王观澜同志深情地说:“毛主席爱护人民,也爱护干部。在我犯病期间,他亲自来看过我两次,还给我写过两封信。1941年我由土地部部长调任统战部长以后,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而我总是要把当天的工作处理完才去睡觉。过度的疲劳,使我在长征时得过的肠胃病又开始复发。就在这时,毛主席把我找去了。他问过我的工作情况以后,亲切地对我说:‘做事情要分轻重缓急,你这样办事怎么行呢?接着,毛主席又说:‘我们要懒人学勤快,让勤人学巧干。听到毛主席的这些话,我心里非常感动。可惜的是,我没有记住毛主席的话,照旧老样子工作,不久,又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我经常连续几天几夜不能睡,吃什么安眠药都不见效,头痛得像要爆炸似的,当时心里非常着急。由此,肠胃病也更加严重,我住进了延安中央医院。

毛主席知道我不安心养病的情况以后,在一天早晨,他从住地杨家岭走了五、六里路来医院看我。他轻步走到我的床边,坐在床前一条硬板凳上,安慰我说:‘不能睡,安静地躺着,不要着急,总会睡着的。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大大增加了我对疾病斗争的力量。虽然后来几十天饮食不进,全靠输液保持身体的必要营养,但是我始终乐观、愉快,我相信自己是能够战胜疾病的。”

讲到这里,王观澜同志突然走出门去,不一会儿,手里拿着一个纸卷进来了。“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毛主席那次来看我以后,写给我的养病格言,我觉得不但对我有益,对所有患病的人也都有益。”

纸卷被打开了,我们一齐低声念着:

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和它作斗争直至最后战而胜之,这是对付慢性病的方法。就是急性病,也只好让医生处治,自己也无所用其着急,因为急是急不好的。对于病,要有坚强的斗争意志,但不要着急。这是我对于病的态度。书之以供王观澜同志参考。

毛泽东

12月16日

王观澜同志一面深情地望着它,一面对我们说:“每当我读着它的时候,浑身就充满力量,就增强了征服疾病的信心,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死神。

“1945年初,我的身体逐渐恢复,组织上告诉我将要在4月间召开党的‘七大。因为我也被选为‘七大代表,内心十分兴奋,就天天爬山锻炼身体,争取参加‘七大。2月的一天,毛主席又来看我了。当他发现我的病情有较大好转的时候,显得很高兴。临走时,毛主席很有信心地说:‘我们一定能在‘七大见面。”

“可是由于我的锻炼超过了限度,犯了过急过猛的毛病,结果没等到开会,我的肠胃病又犯了。这是我犯病中最严重的一次。先是由感冒引起了十二指肠溃疡,接着血管又破裂,大吐血连续53天,肠子也有障碍感觉,53天颗粒不进,人变得骨瘦如柴。后来血管都干瘪了,双目也失明了。医生诊断为胃癌,已经无法挽救,通知有关部门准备后事。我自己经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就在这紧急的时刻,毛主席给我寄来了一封信。他告诉我,我的病不一定没有希望,要我鼓起勇气,采取有效办法,与死亡作斗争。

“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和有益教导,对我这报了病危之人真好像久旱的枯苗遇到了甘露,大大增加了我和疾病作斗争的活力。我严格要求自己,必须保持心情的绝对安静,以便把身体消耗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样做的结果,使我心脏的跳动始终保持了平稳,给医生诊治我的病,带来好的效果。”

最后,王观澜同志说:“根据医生和自己的体会,我今天所以还能健康地活着,还能坚持工作,这是我的主观能动性和治疗措施密切配合的结果。总结起来,还是毛主席当时指示的两条:在疾病急性发作的时候,让医生治疗,服从医生有效的帮助;自己在精神上要把握稳共产党员的人生观,不着急,不丧气,鼓起坚强的斗争意志,克服痛苦,与疾病斗争。”

王观澜同志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体会,给我们一个突出的感觉,他的意志和毅力来源于党的长期关心和毛泽东同志给予他的具体指导。另外,在缺医少药的战争年代,坚强的意志,确实是战胜疾病的重要因素,而这种因素有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时,我们就是照这样的理解,写了一篇王观澜同志访问记。

初稿写出后,因种种原因,被搁置了将近3年,直到1961年2月才得以在刊物上发表。

文章发表后,引起社会上的强烈反响,全国有不少报刊转载。一些慢性病患者,也纷纷给编辑部来信,说他们读了王观澜同志与疾病作斗争的文章、尤其是看了毛主席题写的养病格言后,受到很大鼓舞。如有的青年患有慢性病而悲观失望,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读了这篇文章后,唤起了他对生活的追求。之后,毛泽东同志题写的养病格言也广为流传开来。

猜你喜欢

养病观澜格言
养病守则
“养病”类词语的认知理解
格言
格言
格言
格言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观澜文学社
湿地观澜
你以为是养生 其实是“养病”
善读“养病”诗有益身心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