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0万冗员出路到底在哪里?

1993-08-27墨村

中国青年 1993年3期
关键词:待业办法职工

墨村

假如你向全社会发个调查表,问:“企业改革难度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恐怕十之八九的人都会这样回答:“人的问题,富余人员最难安排!”

这是企业的难题,也是国家的难题。谁心里都明镜儿似的,谁都小心翼翼尽量不去触及。

这是全社会最敏感的神经。一根牵动千百万人的神经。

中国企业富余人员究竟有多少?

国家劳动部把企业富余人员分为四类:一是生产性富余。指因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无法充分安置现有劳动力而造成的富余。二是结构性富余。企业一方面许多岗位人浮于事,另一方面大量苦脏累工种人员短缺,只好雇农民工。三是生理性富余。指那些部分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又不到退休年龄的职工。四是季节性富余。主要是发生在受原材料、气候等因素影响的行业。

关于企业富余人员的数量问题,说法不一。1992年12月,全国劳动厅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当时劳动部长阮崇武在报告中说:“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相当突出。据预测,目前国有企业中富余职工大约有1000万人……”

劳动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劳动部曾在1991年底到1992年一季度调查了15000个企业,富余人员比例为12%,按国有企业职工8000万人计,富余人员大概有1000万。这个调查结果和全国总工会提供的数字基本相同。

也有专家认为,这个数字很保守,企业富余人员实际要多得多,即使按现在的定员定额水平组织生产,企业富余人员的比例也要超过20%,实际数字近2000万。不管哪一个说法更准确,有一点是明确的,官方富余人员1000万的数字,是指国有企业(不包括机关人员)。如果按全国现有城镇劳动力1.5亿计算,即使是12%,富余人员也近2000万。

这道难题,改革绝对绕不过去

2000万,相当于一个中小国家的人口。2000万冗员,企业生产本不需要,却在企业滞留,就像一个人的胃,只能吃一斤,硬要塞进一斤半,这个人注定好受不了。

从宏观说,大量的富余人员充斥企业,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直接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效益的增长。据有关方面统计,1965年到1990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1.17倍,而同期职工总数却增长了2.52倍,这是相当严重的消耗和抵消。

富余人员给国家带来的负担也十分沉重。按富余人员占10%计算,一年国家财政要付工资、保险福利费、养老保险费378亿元。

从企业说,冗员过多,造成效率低下。据透露,目前全国80%的企业每天有效工时不足6小时,最少的不到3小时。由于企业人多事少,工人上班熬时间,混考勤,严重败坏了企业风气。难怪有的企业家说:“企业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解决企业富余人员问题。不论企业改革解决了机制问题,解决了技术问题、产品问题,解决了能源、原材料问题,如果不解决富余人员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就是一句空话。”

由于解决富余人员难度相当大,所以十几年间劳动制度的改革走走停停,忽冷忽热。1978年和1988年热起来,1989年“治理整顿”冷下来;1991年上半年热,下半年又降温;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解决企业富余人员的呼声又高了起来。

为什么会热?因为问题明摆着的,劳动制度不改革,深化改革就难以进行。为什么会冷下来?问题也是明摆着的,劳动就业这条神经很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紧张。面对精简富余人员出现的风吹草动,政治家们不得不考虑再三。

这道中国的难题再难也得靠中国人上上下下去化解。因为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而企业冗员充斥恰恰是拦路虎。

解决富余人员,哪种办法最好?

解决富余人员,归纳起来有三种办法。

办法一,变“企业富余”为“社会富余”,也就是让富余人员走向社会。办法二,“企业富余”和“社会富余”相结合。这是目前国家提倡的办法。办法三,企业自己消化。

这三条办法各有难念的经。

先说办法一。目前我国城镇待业人员呈上升趋势,社会将不堪重负。据有关部门测算,如果企业将300万人引入社会安置,城镇待业率将达4.5%;如果是500万人的话,城镇待业率将达5.8%,超过30年来5.4%的最高待业水平。我国现在的待业保险能力还很低,无法承受这个数字。目前我国每年收缴的待业保险金总额在7亿元左右,可供3.5万人待业2年,仅占富余人员的2.3%,主要用于被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和破产企业的职工。在就业压力大、保险差的情况下,将大量富余人员引入社会与待业人员竞争就业岗位,富余人员很难找到工作。看来,这条办法短时期内行不通。

再说办法三。现在要求企业近期消化富余人员已无可能。其一,企业的富余人员是几十年积累的,几年内消化很难实现。其二,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也在加快,在现有生产规模上,企业用工只会越来越少。

最后说办法二。这一条折衷,较为可行。既然社会承担不了,企业也承担不了,只能是二者分而担之。国家要求企业发展生产,广开就业门路,社会则尽最大能力提供保险,组织待业培训。

这里值得提一笔的是,从国家劳动部传来一条好消息,国家已筹集了200亿元的待业保险金,通过劳动部门对企业说:“你们可以让1%~2%的富余人员走向社会。”可是两年过去了,走向社会的富余人员却寥寥无几,大量的保险金硬是花不出去。

何以如此呢?一方面企业喊“富余人员社会要管”,一方面劳动部门允许一部分富余人员走向社会,企业却拿不出人来。问题卡在企业让富余人员走向社会的大环境还不成熟。现在许多职工对离开企业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不足,一旦被企业优化下来,又哭又闹的,动刀子的,什么招全用,弄得厂长只好让步,说“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总比一个人搅得四个人吃不上饭好”。国家虽然制定了“企业消化为主、社会消化为辅”的方针,现在的实际情况仍然是企业自己消化。

说句实话,解决企业富余人员问题,近期前景并不乐观,要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艰苦历程。国家劳动部对解决富余人员的美好蓝图正是这样规划的,阮崇武在全国劳动厅局长会议上如是说:“逐步建立起国家宏观调控,城乡协调发展,企业用工自主,个人自主就业,市场调节供求,社会提供服务的新的就业格局。”

对照现实,人们会觉得这个美好蓝图远了点,但这个就业新格局毕竟是我国解决富余人员问题的根本途径。

猜你喜欢

待业办法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从《待业啄木鸟》说开去
待业啄木鸟
最好的办法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困境成因与解决策略①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我们有办法
基于市场分割理论下的大学生待业成型机理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