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革、调整中的世界

1986-08-20宦乡

中国青年 1986年2期
关键词:调整国家改革

改革、开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青年人的目光逐渐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里移向全国,投向世界。当今世界,纷繁复杂,奇事迭出,“航天飞机”上天,美苏核裁军,英国球迷闹事,“绿色和平”组织示威……然而,透过这些炫人眼目的现象,人们隐约可以感到整个世界的经济生活正在发生某种定向的变化。最近,我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宦乡同志就这种变化回答了本刊记者提出的问题。

问:最近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现在除了我们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外,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也在进行改革,世界正处在一个改革的浪潮中。这种说法能成立吗?答:我认为,世界正处在一个改革的浪潮中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但如果说世界正处于一个变革和调整的时期可能更确切一些。

从世界范围来看,不论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七十年代后都先后经历了发展受阻、经济停滞的困难阶段。到了八十年代,为摆脱这种困难,各种类型的国家都开始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调整和改革,虽然有些国家的改革可以上溯到七十年代或六十年代,但只是在近两三年内,才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在越来越多的方面,进行着规模越来越大的改革和调整,从而形成一股世界性潮流。

问:您能否为当前世界性的改革浪潮归纳出几个特点?

答:我想可以初步归纳出三个特点。一,不同类型国家的改革一开始都以克服面临的经济困难为目的,但改革的实际进展却使改革的意义大大超出了这一最初目的,改革已成为对这些国家今后若干年,甚至下一世纪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二,改革的内容集中于经济方面,包括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等。但改革也不可避免地对社会、政治、科学技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三,改革与新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紧密。新技术革命在相当程度上是为解决面临的经济困难而起步和发展的,而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调整、改组经济,又成为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新技术革命又促进和影响着当前的改革。

问:我们知道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实力很不相同,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都进行调整和变革呢?

答:我在前面讲了,经过五六十年代比较顺利的发展而进入七十年代后,各国都遇到了经济增长的困难,甚至陷入困境。各国都想通过调整和改革克服矛盾,摆脱困境以求发展,这就是不同类型国家都进行改革的共同原因。

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国家来说,导致改革的特殊原因和各自需要解决的特殊问题更为重要、更为实际。而认识这些特殊原因和问题,对于我们的改革也更有借鉴作用。先谈社会主义国家吧。导致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几乎毫无例外地是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慢,劳动生产率提高甚微,资源、能源日益紧张,科学技术发展缓慢,难以满足人民越来越高的消费要求,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等等,这些问题,在有的国家(如波兰)甚至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动荡。

从根本上说,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这些国家长期以来实行所谓“苏联模式”的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行政部门对经济活动的直接控制和管理、排斥市场机制、粗放的经营和不断外延扩大为基本特点,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比较复杂,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一些五六十年代独立的非洲国家。这些国家有的选择了‘“苏联模式”,实行全面的国有化和计划经济,结果造成了更严重的困难: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消费品严重匮乏;七十年代中期以来的连续旱灾更使这些国家陷于灾难性的处境。对这些国家来说,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各种生活必需品的生产,挽救国家的经济。另一类是亚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在六七十年代中期曾有过十分迅速的、甚至称为奇迹的发展,但后来也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一是发展速度不断降低,如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率由10%下降到1.2%;二是外债累累,到1984年底15个主要债务国(主要都属于这一类国家)累计的外债总额已达4,275亿美元;三是通货膨胀,有的国家高达60%以上。造成这些困难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国家转嫁经济危机,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内经济政策的失误,确实也加深了困难的程度。主要失误有:消费水平提高过快,这既造成某些国家大量进口高档消费品(如高级小轿车),加剧了国际支付状况的恶化,也导致了某些国家采取高工资政策,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降低了国际竞争能力;其次是耗资多、收益慢的大项目搞得过多,超过国力所能承受的程度;最后是借债额过大,大大超过了正常的偿还能力。因此这些国家进行改革主要是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内经济政策。

美国是世界上头号经济大国,但从七十年代以来长期处于滞胀状态—经济发展停滞与通货膨胀严重同时并存。虽然从1983年开始摆脱了通货膨胀,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空前规模的预算赤字,估计今年将达2,100亿美元以上;美元汇价长期居高,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985年贸易逆差达到1,500亿美元以上,高利率吸引外资,使美国七十一年来首次成为净债务国;长期失业率高达8%。面对这种状况,里根总统提出了“第二次美国革命”的口号,其目的便是减少乃至消除赤字,保持经济增长势头,提高美国产品的竞争能力。

西欧诸国同美国一样,也受到了滞胀的困扰。但他们还遇到另一个重大威胁,即经济逐渐失去活力,特别在新技术革命中大大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例如,1972-1982年,美、日在世界高技术市场上所占份额分别增加38%和38%,而欧洲共同体却减少17%;目前,西欧信息技术产品仅占世界产品的10%,而美、日分别占50%和40%。这种状况不仅直接影响了西欧国家当前经济的复苏,而且如果不加改变的话,再过若干年将无法赶上美、日。所以,西欧诸国进行调整的目标包括两部分,一是克服滞胀,一是改组经济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以促进高技术产品迅速发展。

问:既然不同类型的国家,甚至同一类型的不同国家进行改革的原因大不相同,那么他们改革的具体内容、选择的方式和途径必然也很不相同,从而形成各自的特色。请您就这个问题再谈点看法。

答:社会主义类型的国家,如苏联和东欧诸国的经济改革,以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主要内容。他们在强调保持计划经济的前提下,在经济管理方面采取了比较灵活的作法。在工业方面,扩大企业的自主权,重视市场对生产的调节作用;在农业方面,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制。另外,他们注重调整经济结构,增加消费品生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近来十分重视把经济体制改革与加速科技进步结合进行。最近经互会首脑会议通过的2000年前经互会科技进步综合提纲,就是突出的一例。

曾经采用“苏联模式”的发展中国家,调整的主要内容有:鼓励和支持恢复私人企业,特别在零售商业和消费品生产方面;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协调工农业比例;积极发展有本国特色的产品生产,扩大出口;加强多方面尤其是与西方国家的经济联系。另一些发展中国家改革的方向则是:控制消费水平、调整货币和财政政策,增加对高技术产品的投资,尽快实现从劳动力密集型经济向智力密集型经济的转变。

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目前主要进行产业结构、经济政策、国际经济联系三个方面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大力发展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经济政策的调整比较复杂,各个国家的措施很不相同,就不细说了。关于调整国际经济关系,主要作了以下努力:几个主要工业国共同协商“缓期调节”美元汇价和利率;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保护国内市场;发展技术贸易,加强科技出口等等。十分明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和改革是以争取一个比较稳定、比较持续的增长为基本特点的。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国家的改革,都是从自己的国情和面临的问题出发,选择自认为最有效的途径和措施,而没有照搬什么现成的模式。这也是当前世界性改革的一大特色。

问:您能否预言一下这场世界性变革的命运和前途,以及它对世界的影响?

答:虽然不少国家的改革已初见成效,但世界性的改革方兴未艾。各国的改革基本还处于摸索阶段,估计五、六年后,某些国家会取得明显的效果,但在全球范围内还不会表现得很明显。而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当前进行的改革的效果和影响将会在各个国家的政治、军事、科技、经济各方面深刻地表现出来,并对下一世纪的世界格局、国际态势产生巨大影响。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这将激励我们把我国的改革坚持进行下去。

猜你喜欢

调整国家改革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工位大调整
改革之路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改革备忘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改革创新(二)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