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小说阅读命题思路与教学启示

2024-04-27叶群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命题特点小说阅读新高考

叶群

摘 要 新高考小说阅读命题有两个主要特点:关注小说文本的特质和重视作品内容的理解。新高考背景下提升小说阅读教学的策略包括以课程标准引导教学方式转变,回归教材,重视基础;始终坚持文本细读,进行阅读思维训练。

关键词 新高考  小说阅读  命题特点  教学策略

深入探讨新高考背景下小说阅读命题的主要特点,明确小说教学的实施策略,切实提高小说教学效率,助力学生更好地应对新高考小说阅读考试。

一、新高考小说阅读考查简介

选文特征。新高考小说阅读考查呈现独特特征,强调文本的独特性和多样性。选文风格鲜明,如2020年全国卷Ⅰ选择的海明威《越野滑雪》以其冰山理论的体现引人关注;2021年“八省联考”则选择川端康成《秋雨》,融入日本小说“物哀之美”的美学传统;2022年新高考卷Ⅰ以冯至《江上》展现故事新编,体现“诗化”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些选文不仅关注文体的基本特点,更突显创作的典型风格和独特的文本构成。

题型概况。新高考小说阅读试题突破传统,注重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试题不再孤立地考查文本的基础知识,而是更关注对作品内容的深刻理解。在题型上,既有涉及鉴赏知识的客观题,又有更加注重对文本深度剖析的主观题。试题形式多样,涵盖了对作品风格、文本意蕴和叙事技巧等方面的考查,呈现出更为灵活和全面的命题思路。

二、新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特点

1.关注小说文本的特质

一是作品风格鲜明。小说作为文学的重要样式之一,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风格。新高考的小说选文不再局限于经典之作,更注重涵盖多元文学风格,从而拓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视野。这一特质在2020年全国卷Ⅰ中得以充分体现,该卷选择了海明威《越野滑雪》,通过冰山理论的展现,呈现出一种简洁、精练而富有内涵的文学风格。作品中的文字既凝练又富有力度,极富诗意,使得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

小说文本的鲜明风格在2021年“八省联考”语文试题中也得以体现,现代文阅读选用了川端康成《秋雨》,通过融入日本小说的“物哀之美”,考查学生对日本传统美学的理解。作品中情感饱满,通过对细腻事物的关注,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极富日本文学特色。这样的选文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文学视野,也使他们更加敏锐地感知不同文学风格的表达。

同样,2022年新高考卷Ⅰ的现代文阅读选文《江上》更强调了小说风格的独特性。通过故事新编的叙述方式呈现出一种诗化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冯至巧妙地运用抒情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这种独特的文学风格,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欣赏文学作品的新视角,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文学创作多样性的兴趣。

对学生而言,理解和鉴赏作品的独特风格,需要深入挖掘文本中的语言、叙事和描写手法。通过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情感。这也是新高考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目标,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次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是文本意蕴深刻。在新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着重关注小说文本的深刻意蕴成为日常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向。這一特质的体现既要求学生具备对文本的深刻理解能力,同时也意味着选文的深意与内涵对整个阅读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文本意蕴的深刻体现在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深刻地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上。新高考中选择的小说作品往往具有多层次的寓意和深邃内涵,需要学生通过精读和深思去揭示其中的意蕴。例如,有一套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选用了张恨水《边城》,通过对小说中人物、事件和情感的细致描写,学生需要挖掘其中蕴含的关于人性、家国情怀以及生命的深刻思考。文本的深刻意蕴不仅在于表面的故事情节,更在于对人生哲理的深度挖掘,这要求学生具备深层次的文学解读能力。

2022年新高考卷Ⅰ中现代文阅读所选的小说《江上》同样强调了文本的深刻意蕴。冯至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呈现出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独到见解。学生需要通过对作者语言的品味和文本细读,深刻领会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哲理和价值观。文本的深刻意蕴要求学生超越表面的文字,更加注重把握其中的情感共鸣和思想深度。

对学生而言,理解文本的深刻意蕴需要他们具备分析和思考的能力,能够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细读和思辨,深入挖掘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深层次的感悟,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作品外在的艺术形式美,更能够深刻领略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智慧。

三是叙事技巧独特。在新高考小说阅读中,着重关注小说叙事技巧的独特性成为考查的重要方向。这一特质既反映了作品的文学价值,同时也考验着学生对叙事结构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叙事技巧的独特性首先表现在作品的叙述手法上。不同于一般的线性叙事,许多小说在时间、空间或人物关系的处理上呈现出独特的创意。例如,2021年新高考卷Ⅱ中现代文阅读选取的小说《放猖》通过儿童视角叙述,使整个故事更具天真、纯真的特质。这种独特的叙述手法既挑战着学生对复杂文本结构的理解,也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学的多样性。

独特的叙事技巧还体现在作者对时间的巧妙处理上。有些作品采用回溯、闪回等手法,使故事情节在时间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结构。这样的设计要求学生具备对时间线索的把握和分辨能力。例如,2019年某地联考语文试卷中,《杀文学家》选文具有复杂的时间结构,学生需要通过仔细阅读和分析,理清小说中的时间线索,以确保对于故事情节的准确理解。

另外,小说叙事中的独特性还可以体现在人物的叙述视角上。选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或多人称叙述会对整个故事的呈现产生深刻影响。例如,某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中的小说《巫山之云》选用了多人称叙述,通过不同角度的叙述者呈现出复杂的故事线索。这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叙述手法,理解不同叙述者的主观视角,并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深刻寓意。

2.重视作品内容的理解

重视作品内容的理解一直是新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的关键要素。这一特点反映在试题设计中强调对作品核心思想、情感表达和文学特色的深刻理解。在日常小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超越表面,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培养其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能力。

首先,新高考小说阅读试题的变化凸显了对作品内容理解的重视。试题开始向分析作品的主题、情感、人物塑造等方面转变,而非仅仅侧重对表层描写的了解。例如,2021年某地联考语文试卷中的一道题目关注了小说《垦丁沙漠》中的“葵花”元素,考查学生对葵花在作品中象征意义的理解。这种题型设计鼓励学生深入品味文学作品,理解作者通过细节塑造所传递的深层信息。

其次,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有系统性的认知。在小说阅读中,学生不仅需要注意到作品中的细枝末节,更应该将这些片段融会贯通,形成对整体作品的把握。例如,2022年新高考卷Ⅰ的一道题目以小说《江上》为材料,要求学生比较“渔夫拒剑”两个版本的文学效果。这种题型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化对作品整体的理解,同时也考查其在整合信息方面的能力。

3.注重思维品质的考查

注重思维品质的考查是新高考小说阅读中的一大特点。试题设计强调考查学生的思维深度、灵活性和创新性,促使他们超越传统的应试模式,培养高层次的阅读思维。

首先,试题命制的创新性突显在考查学生思维灵活性方面。以复杂的叙事结构、跨文本比较阅读为例,试题要求学生具备在不同情境下运用灵活思维的能力。在2021年新高考卷Ⅰ小说《石门阵》阅读理解中,学生需要理解王木匠讲述的故事,梳理叙事结构,这对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这种题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知识,不拘泥于固有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其次,注重思维品质的考查要求学生在文学阅读中进行深度与广度的思考。以2021年新高考卷Ⅱ中对两则文本《放猖》与《莫须有先生教国语》的比较题目为例,考查学生如何结合文本探究小说的创作规律。这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要深入理解单一作品,还要具备跨文本的比较分析能力。这种考查方式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全局性的思维,培养他们把握文学脉络的能力。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思维品质来应对这一考查要求。注重学生对复杂文本的解读,引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作者的意图、人物的情感变化等,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次理解。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辨意识,鼓励在表达观点时展示独立思考品质。

總体而言,注重思维品质的考查是新高考小说阅读的一项创新,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度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精心设计阅读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的阅读思维,从而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考查要求。

三、小说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转变教学方式,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引导教学方式的转变,重新回归教材和基础知识的培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学生需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风格的作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借助课标理念,注重学生对不同作品独特风格的理解。

新高考中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考点与教材内容的关联紧密,因此要善用教材,夯实学生的基础,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小说阅读中叙事艺术的叙事视角为例,通过教材中相关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叙事视角对作品产生的影响,培养他们对文本形式和内容结合的敏感性。

2.持续进行文本细读,强化阅读思维训练

小说阅读的核心是文本细读,包括对情节、细节、创作背景等方面的深入关注。由于考试中现代文阅读文本经常被删改,语言更加凝练,因此精细阅读成为理解作品的关键。为了有效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日常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本细读,培养学生深度思维能力。

在小说文本细读中,学生要关注作品发展的情节、描写中的细节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例如,在阅读冯至《江上》时,学生要通过深入了解作品创作于1942—1943年的背景,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在新高考背景下,小说阅读的考查方式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固定题型转向更加灵活多变的新题型。通过对小说阅读教学实施策略的探讨,我们发现以课程标准引导教学、回归教材基础和持续进行文本细读以训练阅读思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新高考的不断深化,小说阅读教学也需不断调整,更好地适应新的考查形式。通过积极探究与不断努力,可以期待学生在小说阅读中不仅能掌握小说阅读相关知识,更能优化思维品质,培养出色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能有效应对高考小说阅读考查,更能为未来的学业和生活助力添彩。

猜你喜欢

命题特点小说阅读新高考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探讨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中考英语被动语态考点及命题特点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2011—2016高考英语新课标全国卷Ⅰ完形填空命题特点解析及备考建议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小说教学,将对比策略贯穿始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