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指导策略

2024-04-27晁成江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指导策略

晁成江

摘 要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导”上,引领学生制定长期阅读计划,形成整本书阅读意识,学会从头到尾细细品读,积累与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基于此,以《朝花夕拾》为例,对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指导策略进行积极的探究。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指导策略  阅读计划  阅读方法

怎样指导学生阅读,如何让学生学会阅读整本书,是当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朝花夕拾》为例开展整本书阅读指导研究,可以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加容易把握作者的情感,获得阅读能力的锻炼。

一、制定阅读计划,确保整本书阅读导向正确

万事有计划,行动才有更明确的方向,也更容易达到预期的目标。大部分初中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并没有制定阅读计划的习惯,这不仅使阅读进程无法得到保证,还导致缺乏明确的阅读方向,不知道“为什么要读”“要读什么”“怎么读”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经常将一个月可以完成的阅读量拖延到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读了后面忘了前面,从而影响整本书阅读质量的提升。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地制定阅读计划。

以《朝花夕拾》整本书为例,全书共175页。面对较大的阅读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整体”转化为“部分”,比如每天阅读6页,阅读时长在30分钟左右,这样一个月的时间即可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但是,这样的阅读计划并非适合所有人,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或者是平时的阅读时间并不充裕,则可以将阅读计划延伸到2个月完成,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整本书阅读完成的时间,完成阅读计划。例如,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制定的阅读计划为:第1~2周,采取粗读的方法,阅读任务包含“序言”“目录”“作者介绍”“本文结构”,对整本书内容有所了解,掌握作者的基本信息、作品创作背景与目的;第3~6周,细读文本,第3~4周阅读原著1~5章节、5~6周阅读原著6~10章节,要在阅读中认真品读全部的章节,梳理主要的故事脉络与人物形象,能够在阅读之后完整地复述出故事内容,消除读者与经典作品之间的“隔膜”;第7~8周,批注阅读,精选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次认真且深入地研读,书写阅读感悟或对某一个人物形象作出评价,理解作者创作的动机,展示鲁迅成长经历对自己的积极影响。

二、树立正确阅读意识,从整体视角阅读文本

在整本书阅读中,部分学生将每一个章节的故事作为独立的内容,常常忽视故事内容之间的联系,这是影响学生整本书阅读质量提升的关键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使他们从“整体”的视角看待问题,为整本书阅读做好准备。

比如,在《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说一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鲁迅的大致形象,接下来带领学生从“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的视角阅读整本书,探索并分析鲁迅的成长经历,将整本书中的多个故事内容串联起来,达到整体把握名著经典作品内容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的效果。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列举出鲁迅在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以及中年时期的经历,从整本书阅读中提取关键的信息,将关键信息通过表格这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促使学生厘清文本的结构脉络,在层层递进的探索中理解鲁迅的创作意图。此外,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整本书内容,可分列出“主要篇目”“主要人物及性格”“好词好句”等梳理线,为学生指明整本书阅读的梳理方向,使使学生从整体的视角分析、整理内容,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细化思维导图的内容。

三、从头到尾细细品读,掌握整本书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整本书的阅读量较大,因此无法在课堂中完成。整本书阅读基本上是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活动,故而学生对阅读方法与策略的掌握极为重要。为了保障学生在今后的整本书阅读中能够有效地阅读、高效地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中积累阅读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基础阅读——勾画关键信息。基础阅读即为“粗读”,是一种实用性较高的快速阅读方法。在基础阅读中,学生不需要掌握整本书的所有细节,只需以最快的速度阅读文章,并从中了解整本书大意即可。在基础阅读中,学生需要掌握的阅读方法是圈点勾画,找出关键信息。例如《五猖会》中讲述了四次赛会,可以引导学生为每一次赛会拟写一个概括性的小标题,并圈画出其中的关键词,简单记录“我”每次的感受。

第二,精细阅读——回归文本本源。精细阅读即为“细读”,让学生掌握细读的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细细地品读作者的人物刻画手法、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特点及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等,在逐字逐句的品读中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实现深层次阅读。比如,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引导学生从字词句的品读中感受鲁迅表达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阅读《琐记》时,引导学生通过精细阅读,读懂隐藏于人性黑暗面下的自私自利、奸诈人格。

第三,批注阅读——增强阅读体验。批注阅读被人们称为“研读”,是簡单阅读基础上的又一个高阶层面,需要学生从批注阅读中获得自身独特的阅读体验,从鉴赏的视角对所读内容作出批判性的思考。比如,在阅读《范爱农》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内容或者是疑惑点作出批注,有名学生对“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这两个片段进行了批注,并且提出了问题:“这两段描写,‘我对范爱农的印象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是否存在冲突?”阅读中的疑问引发了学生的批判思维,促使学生深入鉴赏作者的写作手法,认识到作者在这段描写中通过先抑后扬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范爱农的深切怀念。

第四,反思阅读——反思阅读能力。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需要凸显出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让他们为自己的阅读负责,学生自己要能随时监控整个阅读过程。这样既可以保障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有序进行,又可以促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得到长远的、持续的发展。比如,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可以监控自己是否按照计划完成了阅读任务,反思自己在整本书阅读中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达到了阅读效果等。同时,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不足、及时发现并修正不足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反思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以及自我修正中获得长效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整本书阅读指导,认识到整本书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以及文学思想、思维能力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将自主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促使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接触更多的文学名著作品,积淀文化底蕴,达到多读书、读好书的目的,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建立一套完整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提供切实助力。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指导策略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影响学前幼儿图书阅读理解的因素分析及指导策略
中国现代文学阅读方法的思考与研究
论学好英语的几大要素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