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合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法

2024-04-27宋志玛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百合花人物形象

宋志玛

摘 要 探究分析茹志鹃小说《百合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法,诸如通讯员形象的正侧与烘托法、新媳妇形象的细节描写法、支前模范形象的以点带面法、英雄军民群像的虚实结合法等,有助于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与内涵。

关键词 《百合花》  人物形象  塑造法

茹志鹃小说《百合花》综合运用了多种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值得探究分析。

一、通讯员形象的正侧与烘托法

通讯员是小说《百合花》中的的主人公,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平凡而又非凡的英雄形象。作者用正面描写与烘托手法刻画他的朴实形象、本真性格。去前沿包扎所的路上,有两处正面描写了通讯员的外貌,一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儿,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一是“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前者描写通讯员高挑厚实的外貌、朴实的装束,给人纯朴亲切的印象。后者写通讯员在女同志面前的腼腆、羞涩、拘谨,给人清纯可爱的印象。通讯员的率真性格也有正面刻画,例如他帮“我”向老乡借被子,被碰了钉子后有些气恼,叫他带“我”去看看,他先是“执拗地低着头”“不肯挪步”,后来在“我”的开导下“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这里正面表现他本真坦率,生气就是生气,不加遮掩,但他气也消得快。通过在去前沿包扎所的路上的相处与向老乡借被子过程中的短暂接触,“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这是采取侧面烘托法,通过“我”的感受与评价来写通讯员的憨厚朴实性格令人亲近,惹人喜爱。

说他非凡,是因为他爱憎分明,敢于自我批评,在危险面前凛然无畏,勇于牺牲。对此,作者采取正面描写与烘托法进行刻画。他帮“我”向老乡借被子,正面描写了他受了老乡冷待之后“老百姓死封建”的语言与“执拗地低着头”的神态,这是他误解新媳妇后对老乡的埋怨心理的自然流露。得知新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的真相之后,通讯员“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并“嘟哝”着“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这些正面描写表现通讯员的自责与愧疚,是他爱护老百姓的表现。担架员简单地讲述了通讯员受伤的经过,眼看反动派撂下的手榴弹在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这里侧面表现通讯员对老百姓的爱护、对反动派的憎恨、勇于牺牲的精神。

二、新媳妇形象的细节描写法

新媳妇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她纯洁善良、坦率真诚、敢爱敢恨、勇于牺牲,是作者真诚讴歌的对象。小说主要运用细节描写法刻画年轻媳妇形象。

她的首次露面是通过“我”的所见来写的,“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尽咬着嘴唇笑……还是低头咬着嘴唇”。这番外貌、神态与动作细节描写,表现新媳妇青春亮丽的外表美。“我”向新媳妇先是道歉,后是宣传了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这番动作细节描写,表现她通情达理的心灵美。新媳妇到前沿包扎所帮忙后,“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時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了,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并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这里的动作、神态细节表现新媳妇的纯朴亲切、乐观友善,她的语言细节中有“同志弟”的亲切称呼、“到哪里去了”的关心、“他可受我的气了”的自责,除了表现出语言美,更表现出她对小战士的关心爱护,对自己不当言行的反省与愧疚,这是她美好心灵的流露。担架员将受伤严重的通讯员送到包扎所之后,新媳妇先后短促地“啊”了两次,第一次是意外中发现受伤的是通讯员,她惊慌失措;第二次发现通讯员受伤很严重,她痛心难过。然后,新媳妇“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文中反复写她低着头,“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卫生员想揭掉通讯员身上的被子,她“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劝阻,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是我的——”,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她眼里晶莹发亮。通讯员为保护群众勇于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新媳妇,新媳妇这番动作、神态、语言细节表现出她很想为通讯员多做些什么、对自己无力挽救通讯员年轻的生命而痛苦无奈、甘愿献出自己唯一的嫁妆百合花被子以表示对小战士的无限敬爱。这是她敢恨敢爱的心灵美的真诚流露。

三、支前模范形象的以点带面法

乡干部是小说中支前模范的代表人物,虽然无名无姓,但朴实亲切,真实感人。小说中支前模范形象的塑造采用的是以点带面法。文中重点塑造了乡干部的形象,“他眼睛熬得通红,用一片硬纸插在额前的破毡帽下……他一肩背枪,一肩挂了一杆秤;左手挎了一篮鸡蛋,右手提了一口大锅,呼哧呼哧地走来……一边还喘息地喝着水,同时还从怀里掏出一包饭团嚼着”。乡干部这番外貌、神态、动作描写真切生动地再现了他既是战斗员,又是后勤保障员的朴实形象,他好似战役属地的总管,战斗、救护、物资供应、生活保障,他都要负责,高强度的辛劳使得他“眼睛熬得通红”,没有时间喝水、吃饭,甚至连走路都急冲冲“呼哧呼哧地走”。这种为了天下穷苦人的翻身解放而乐于吃苦、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支援前线的普通百姓千千万万,小说中乡干部这种令人感动的故事也是极普遍、寻常的。所以,作者以点带面,不一一描述,充分显示出乡干部支前模范事迹的典型性,使得小说行文既简洁又紧凑。

四、英雄军民群像的虚实结合法

小说叙写的是1946年中秋之夜我军对敌海岸总攻战。作者对我军战士奋勇出击的正面战场采用虚写法。以“伤员一次次带下来的消息”侧面烘托战斗的激烈程度,传来的消息是我军“突破第一道鹿寨,第二道铁丝网,占领敌人前沿工事打进街了”“在打”“在巷战”。从被送下来的伤员“满身泥泞,极度疲乏的神色上,甚至从那些似乎刚从泥里掘出来的担架上”,从“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着笔,将惨烈的激战虚化,侧面表现出我军将士的勇敢无畏。

担架员简述通讯员受伤的过程是实写,“我们十几副担架挤在—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十几副支前担架冒着炮弹、手榴弹、枪弹的轰炸、扫射,无所畏惧地“往前运动”。这种真实的场景令人难忘。支前担架队的实写与前方部队总攻的虚写相结合,能够真实立体地展现英雄军民紧密团结、有力配合、奋勇杀敌、夺取胜利的感人群像。

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类别多、数量多、内涵丰富的时候,本文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是很值得借鉴学习的。

猜你喜欢

百合花人物形象
百合花开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百合花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一朵百合花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百合花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