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谏逐客书》教学中学生语用素养的培养

2024-04-27何余彬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语言素养任务群培养

何余彬

摘 要 以文言文《谏逐客书》教学为例,关联“学习任务群”概念,以“于鉴赏中品析语言形式”“于建构中领悟文本深意”“于探究中辨析语用效果”等为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有效对策,发挥出语用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谏逐客书》  任务群  语言素养  培养

新课标中将语文核心素养界定为四个维度,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也是关键。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将语用作为核心素养的“牵引绳”,致力于探索多元化的语用对策,指导学生全方位地建构语言知识、多维度运用语言素材,于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形成高阶思维、展开审美鉴赏和文化解读等活动,进而发挥出语用的促进作用,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谏逐客书》言辞恳切、条理清晰、论据充足,体现了古人的思想深度和语言智慧。在《谏逐客书》教学中,要以语用为手段,融合学习任务群概念和内容,引出多元化的语用任务,提升文言文教学实效。

一、于鉴赏中品析语言形式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要将落实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出语用的促进作用和价值。如何才能体现出语用的促进价值?这是语文教师应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谏逐客书》是一篇以劝谏为题材的文言文,文中叙述了李斯发表见解和劝谏的整个过程,展现了李斯的良臣风范。整篇文章浑然天成、张弛有度,尤其是文章的语言形式,颇具论辩色彩。在了解《谏逐客书》的语言风格后,关于“如何才能体现出语用的促进价值”的问题,其答案也呼之欲出,即“品析语言形式,了解语用价值”。在《谏逐客书》单篇文本任务群教学中,为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教师应将文本的语言形式作为鉴赏和分析的重点,结合文言文中的词汇、句段等素材,引出单篇文本的阅读任务,让学生于鉴赏文本的过程中品析语言的形式特征,了解其语用价值。

初读《谏逐客书》一文后,一些学生提出了质疑,认为“惠王用张仪之计……功施到今”这一段内容,表意复杂、语言繁复冗长,就整篇文章而言,此段的作用不明显,甚至为败笔。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同观点,教师要抓住这一思辨机会,及时引出任务,如:有人说“惠王用张仪之计……功施到今”是《谏逐客书》中的败笔,你有何看法?从语言形式角度,逻辑清晰地阐明你的观点,说一说你的理由。

这一阅读任务指向语言形式的深度辨析和解读,从逆向推理的角度让学生对“惠王用张仪之计……功施到今”这一段话的形式及其语用价值展开客观公正的评判和品析。在准确解读阅读任务的用意后,教师要指导学生鉴赏语段的内容,关注语段中的语言形式。学生通过反复研磨、关联全篇,将关注点放在“拨”“并”“收”等一系列的动词之上,分析动词的用法和用意。由此可知,此段的内容绝非整篇文章的冗余部分,恰恰相反,该语段巧妙地采取动词连用的方式,铺排语句,列举了重用客卿张仪后秦国所取得的成效,李斯以此作为说服和劝谏秦王的论据,意在引起秦王的注意,让他重新思考和审视“逐客”的问题。

综上,作者将“惠王用张仪之计……功施到今”穿插在文本之中,显然不是文中败笔,反而增强了文章的思辨特征。在语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不仅了解了作者的写作用意,还在品析文章语言形式过程中,明确了语用效果和语用价值。在此过程中,他们的辩证思维、语言理解能力随之增强。

二、于建构中领悟文本深意

分析文章的语用特征和语用价值,不仅仅要关注语言形式,还要引导学生解析语言的内容,自觉建构语言知识体系。当学生的语言积累量、语言建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他们会自然而然地领悟文本的深意、体味文本背后蕴藏的深刻思想。为此,在《谏逐客书》单篇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语言建构与语用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量变过渡到质变,引领他们在反复咀嚼文本语言、深度辨析文本形式的过程中,提取出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并能深度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文中的智慧哲理。

从语言建构的角度,结合《谏逐客书》的内容,可以设计下列课堂学习任务:

从真实史料中看出,秦王嬴政在李斯的苦心劝谏下,最终收回了逐客的指令。可见,李斯是一个极富劝谏能力的人。假如你是李斯,面对着威严无比的秦王,你要在短时间内说服他,且仅能用三句话让秦王动摇进而改变主意,你会从《谏逐客书》中选取哪三句话呢?尝试着从《谏逐客书》中提炼主要观点,说一说你的看法和见解。

以这一任务为课堂探究的主要内容,重在驱动学生进行语言建构,让他们从长篇幅的文言文中,提取出主要信息和重点语句,并构成一个结构清晰的“劝谏语录”,即:①“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②“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③“今逐客以资敌国……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这三句话从正面的角度阐述了客之价值,意在打动秦王,并以“逐客”可能产生的重大威胁为论据,层层深入论述“逐客”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在学生解读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他们主动提取和分析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并将关键信息建构和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明确李斯在劝谏时表达的具体观点,体会到李斯的巧思,进而领会文本的深层含义。依据这一语言建构和解读的任务,语言建构与语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核心素养能够在语文课堂上落地,学生能真正理解此篇文言文的深意。

三、于探究中辨析语用效果

以语用作为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支点”,除了品析语言形式、领悟文本深意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重点辨析文本的语用效果,从审美鉴赏和文化感知的角度,感悟李斯的语言艺术和文中的人格美。基于上述目标,在《谏逐客书》教学中,可以巧用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于文本的细微之处体察和感知文章中蕴含的劝谏之美。

以审美鉴赏和深层探究为目的,可从两个角度设计阅读任务:

1.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李斯时说道:“顺情入机,动言中务……此上书之善说也。”请你从文章中找出“顺情入机,动言中务”的证据,体会整篇文章中富含的劝谏之美。

2.关联历史资料,结合《谏逐客书》的文本内容,找出文本中有关辩证思维的语句,尝试改写语句,并与原句进行对比,说一说你的感受和見解。

以上两项学习任务指向审美鉴赏和深层探究,重点引领学生辨析文言文中的语用效果,让他们主动赏析文本中富含的劝谏之美,并自觉地关联历史文化资料,进而从审美鉴赏、文化理解等不同的维度,体会文本的深刻内涵。

在全面认识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后,教师要明确“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地位,并以语用作为撬动教学的杠杆,在《谏逐客书》教学中带领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品析文本的语言形式、在语言建构的过程中领悟文本的深度,并在深度探究的过程中辨析语用效果。经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流程,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谏逐客书》的文本内涵,其语用能力和核心素养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提升。这样,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即可在文言文教学中真正落地。

猜你喜欢

语言素养任务群培养
阅读课探微
体察文言语气,感知语言魅力
任务群教学:小切口,大世界
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