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构建探究

2024-03-31魏研

国际公关 2024年2期
关键词:预防机制

魏研

摘要:校园安全稳定是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在校園危机事件的预防上,结合协同学理论与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的概念,分析了二者的适切性,并针对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存在的多种问题,基于协同学理论探索教师协同、学生干部协同、多方部门协同以及生生协同等主客体协同预防的路径,探究 “辅导员—专业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其他职能部门—学生与学生”多方协同的高校校园危机事件主客体预防机制,提升校园危机事件预防的有效性。

关键词:协同学理论;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

校园危机事件应对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高校校园危机事件的预防是校园危机事件应对机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来看,有效的校园危机事件预防能够规避危机事件发生的风险,降低危机事件发生的概率,预先扼制危机事件的出现。如果高校校园危机预防机制存在漏洞,那么学生管理工作者将无法及时发现危机事件的征兆,不能采取进一步的危机干预措施,最终无法阻止危机事件的发生。因此,要想避免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维护高校校园总体安全稳定,就必须重视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的构建,在危机的预防和干预上下功夫。

一、协同学理论与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的概念诠释

(一)协同学理论

学界对协同学理论的探究较为成熟,如学者戴吉、谭嵘在 《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模式构建》一文中指出,该理论以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协同机制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以开放与非平衡态、竞争与协同、序参量为基本特征,探究系统从无序态向有序态转化的过程和规律。[1]并指出该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联邦德国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创立的。学者路建红指出,协同学理论的研究基础是系统信息论、控制论及突变论,并汲取耗散理论的丰富成果,来描述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的转化规律。[2]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协同学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联邦德国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创立的以系统信息论、控制论及突变论为基础,以系统内部多种要素之间的协同机制为研究对象,在借助耗散理论的丰富成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研究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的转化规律的新兴学科理论。该理论在物理学科的研究中产生,后来逐步应用到教育学领域,拓宽了教育学领域研究的新视角。

(二)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

高校校园危机事件一般是指在高等学校中以学生为主体所发生的突发性、紧急性事件。以笔者查阅的文献来看,众多学者对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概念的阐释上差异性较小,一般是指在高等学校中针对有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聚焦危机事件发生风险而建立的具有预先性的一系列防控方案和办法。

二、协同学理论与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的适切性分析

协同学理论被应用到教育领域以来,解决了教育领域很多复杂的问题。从理论逻辑层面来看,协同学理论在高校校园危机事件的预防机制构建方面有很高的适切性。

(一)理论指导上有先天优势

协同学理论基本原理为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构建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协同理论主要是指将系统内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和谐有秩序的关系。”[3]协同学理论认为:在一个大的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在内部要素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作用下会发生无序和有序的运行。系统内部要素、子系统之间更好的协调作用会使系统进行有序运行,进而会产生更大的整体效应,这一整体效应也被称作协同效应。而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就是一个涉及多主体的开放性大系统,其内部结构包括多个不同的子系统,同时系统中还有多种互相制约的关键要素。比如,以学生管理工作者为代表的学校教育管理系统、以学生家长为代表的家庭教育管理系统、以医护工作者为代表的医院救助系统等,都是其中相互影响的子系统。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协同学理论的观点对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意义,借助协同学理论可以探究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进行有序运行的重要方法,提升预防危机的能力。

(二)机制执行上有现实需求

以协同学理论指导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是其有效执行的现实需要。第一,从现实工作要求来看,所有高校的校园危机事件预防从来都不是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多个部门合作的协同共治。学生在高校校园中生活学习的全过程都是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监测的必要范围,这个范围具有多维、面广的特点,所以高校校园危机事件的预防需要高校中多个部门的配合。第二,从笔者访谈的结果来看,对于 “请谈谈您所在学院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构建的特点”这一问题,95%的访谈对象指出 “多部门合作”这一特点。因此,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是多个部门协同工作的,这已经是高校开展校园危机事件预防工作的客观事实和现实之需。要借助协同学理论的观点、基本原理来深入探究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中多部门协同的规律,寻找各子系统相互良好协作的方法。

三、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校校园危机事件具有隐匿性、紧迫性以及突发性等特点,给学生管理工作者在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方面带来严峻的困难与挑战。分析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是构建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的必然要求。笔者将研究视角聚焦在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的构建上,结合所处理过的危机事件案例与访谈的结果,分析出预防机制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预防机制的建设缺乏重视

校园危机事件缺少专门的预防机制。第一,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当中,很多二级院系针对校园危机事件虽然都有较为完备的应急预警处置方案,但是,部分院系校园危机事件应急预警处置的方案设置中存在着侧重应急处置机制、轻视预防机制的现象。危机事件发生了,学生管理工作者都会按照方案中的处置流程来解决相应问题,但忽视了预防的重要性。第二,危机事件的预防机制设置上缺乏相互协作。预防机制如果单纯依靠某一个学生管理服务部门来承担,那么这样的预防机制就是存在漏洞的,把所有的学生管理服务部门考虑进应急预警方案中是构建预防机制的现实需要。

(二)多部门预防协同联动不足

高校校园危机事件的预防机制是一个开放性的大系统,需要多个部门相互协作与共同努力。可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存在部门之间协同互助意识淡薄、合作协作预防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高校二级学院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协同联动意识,在危机事件预防上信息沟通少,从而影响危机事件预防的科学研判。

(三)生生预防的机制存有漏洞

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不仅需要以学生管理工作者为代表的预防主体参与进来,而且需要学生这一预防客体贡献力量。从校园生活的现实规律来看,生生预防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现有的校园危机预防机制中,学生干部往往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忽视了普通学生在校园危机预防机制中重要的辅助作用。在高校大学生中,关系较好的同学是最为了解彼此的,所以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借助学生好友之间相互信任、接触多的现实,帮助进行信息沟通、了解相关情况,做好危机事件预防的信息掌握、问题排查等工作。

四、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构建路径

当下高校校园危机事件中,教育管理主体所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而困难的,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将协同学理论作为理论指导来探究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的构建路径是新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教师主体协同,发挥预防关键作用

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主体是发挥预防机制工作的关键,主体方面存在问题就会影响预防机制运行的全局。以现有的校园危机事件预防主体中存在问题来看,有必要构建 “辅导员—专业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其他职能部门”多方协同的预防主体机制。

首先,辅导员不仅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更是大学生信赖的育人主体,其工作的中心就是大学生。从辅导员工作职责内容来看,他们与学生接触较多,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群体。尤其是主管日常事务的辅导员,他们与学生接触频繁,处理学生问题较多、关注面广,在危机事件的预防机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辅导员增强工作的忧患意识与危机意识就能提升预防危机事件发生的能力,预先发现危机事件发生的征兆,进一步地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其次,部分专业课教师是学生的班主任,专业课老师或者班主任是大学生又一个信赖的育人主体,他们在上课过程中、管理班级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就可以给校园危机事件的预防贡献力量。最后,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以及班主任老师直接协同合作,就能够共享与学生有关的信息,有助于捕捉到校园危机事件发生的征兆,通过进一步地合作干预就能发挥出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的有效作用。

(二)多方部门协同,发挥联动预防作用

高校校园危机事件的预防要发挥多方部门之间的互助协同作用,建立完备的多方联动监测预警体系。以学校危机事件预防领导小组为核心,学工部门、校医院、保卫处、后勤服务集团、公寓管理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及各二级学院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各部门之间要协同合作,提高危机事件预防的协同意识。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加强校园危机事件预防能力的培训,增强危机意识与忧患意识,提升发现危机发生征兆的敏锐性。除了危机事件预防能力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多方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协同意识培训,熟知危机预防机制上报的工作流程,促进多方部门之间协同合作的有效联动。

(三)学生干部协同,发挥辅助预防作用

高校校园危机事件的预防要发挥学生干部群体的互助协同作用。首先,学生干部对教师主体在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是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干部作为表率者、教育者、管理者、联络者,在校园危机事件中起着引导突发事件发展方向和处理态势的关键作用”。[4]其次,高校要积极构建校学生会、二级院系学生会、各班级班委以及各宿舍舍长等班干部群体,他们都有帮扶遇到危机的同学、及时上报信息、随时反映问题的重要作用,对教师主体也起关键的辅助作用,因而在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中发挥预先报告和预警监测的辅助作用。最后,多个学生干部群体之间的协同合作也有助于增强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的预防效能。

(四)生生协同,发挥互助预防作用

预防客体是预防主体关注的对象,大学生作为预防客体,也可以发挥学生与学生相互帮助的协助作用。第一,教育引导全体学生掌握危机事件预防基本知识,树立互帮互助意识。学生与学生之间容易相处,在相处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方有异常情况,便可以利用自身掌握的危机事件预防基本知识做初步的判断,并及时联系相关老师做进一步处理措施。第二,辅导员、班主任等预防主体无法随时关注每一名学生,所以有必要建立生生协同预防机制,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的预防作用。通过生生协同机制,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关注预防对象。比如,普通学生在与心理危机重点关注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普通学生能够对心理危机学生开展初步心理安慰,以学生的身份进行共情疏导,了解情况,然后及时上报给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老师,这也是有效的危机预防方法,可以避免心理疾病引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五、结束语

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面临严峻的形势,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基于协同学理论,在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预防机制上,要注重多方预防主体相互合作协同的效果,构建从上到下、多方合作的预防主体体系,要借助学生干部、学生与学生等预防客体的协同作用,共同為校园危机事件的预防发挥作用。构建 “辅导员—专业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其他职能部门—学生与学生”多方协同的主客体预防机制,形成早发现、勤沟通、多合作的良好危机预防工作局面,有助于将高校校园危机事件的预防工作做实做深。

参考文献:

[1] 戴吉,谭嵘.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模式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1-3.

[2] 路建红.协同学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J].现代交际,2013,(05):255-256.

[3] 陈杰.协同学理论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3):10-11+14.

[4] 沙瑞,田旭,姜传力,等.学生干部在校园危机事件预防和处置中的作用发挥提升路径研究[J].国际公关,2021(11):112-114.

猜你喜欢

预防机制
完善我国性骚扰预防机制的思考
浅析核电站人因失误预防机制建设
构建有效反腐机制 营造廉政新常态
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管理措施研究
浅谈中小学校园暴力犯罪的预防
刑事错案成因的证据因素分析及完善
“清水衙门”不能成为反腐“灯下黑”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维稳形势与预防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