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路径探析

2024-03-31马紫萌

国际公关 2024年2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文化建设乡村振兴

马紫萌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关于发展乡村的重要战略。在新时代建设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是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使乡村社会各方面深入发展,为乡风文明建设带来诸多发展机遇。同时,乡风文明建设也面临思想道德意识不足、文化传承失魂、公共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等现实问题。探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路径,要从坚定思想引领、优化文化体系、发展文化事业等方面入手,探索进路,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建设;乡风文明

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而新时代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营造健康文明的乡村社会氛围,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乡村振兴在 “强体”的同时,更要 “铸魂”。因此,深入思考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建设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

“乡风”亦可理解为乡村风俗,它主要指的是人们在乡村生活中形成的风尚、习俗,以及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特征。乡风涉及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领域,反映了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价值取向。新时代的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贯彻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社会文明,对乡村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改善农村农民生产生活面貌

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领域在农村,而其主要参与者、推动者以及受益者都是广大乡村居民。乡风建设有助于改变农村社会的风气,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健康的道德观念,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减少农村社会中的不正之风。同时,通过乡风文明建设,可以提升农民的生产素养,改进农业生产方式,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时代潮流,为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动力。

(二)推动农村社会治理有效实施

倡导文明乡风,促进村民积极参与社区组织和决策制定,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社会治理更具活力。政府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引导和支持可以提高政府的治理水平。政府与村民一起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更好地满足村民的需求,提高了政府的治理效能。这都有助于提升农村社会的治安水平,强化社会秩序和规范化管理,为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扎实落实

乡风文明建设也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密切相关,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性。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旨在实现城乡发展协调,促进农村全面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乡风文明建设,可以培养和引导乡村居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乡村居民积极思考乡村发展的道路,提供智慧和建议,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此外,乡风文明建设也有助于改进农村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社会的发展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二、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境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在全面建设社会主義现代化国家新时代背景下,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在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1.党的全面领导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我党长期以来一直重视 “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推进是对这一关注的延续和深化。党从政策引领、资金支持、人力物力保障等各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益良多。

党的全面领导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资源配置和支持,保证了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促进了各个乡村社区的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和整合,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协同效应;鼓励和支持乡村社区的自治和参与,培育乡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强调文化传承和创新,鼓励乡村社区发挥自身文化特色,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相结合,保持地方特色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等,都为解决乡村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建设乡风文明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朝更加和谐、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乡村振兴战略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风文明建设在国家的文件和政策中都有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明确指出,“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倡导科学文明生活,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3]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要求 “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文明乡村”。[4]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从2021年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都对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使乡村居民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文明建设,培养良好的社会习惯。农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收入,改善了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经济的改善通常伴随着文化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这也有助于提高文明素养,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关注经济发展,还强调文化传承。党和政府鼓励农村地区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弘扬乡村的优秀文化传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良好的乡风文明建设。

(二)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更高要求,将乡风文明建设置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格局中考察,发现其仍存在思想道德意识不足、文化传承失魂、公共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等问题。

1.农村思想道德意识存在短板

一是传统观念滞后。一些乡村居民可能仍然沿袭传统观念,对现代思想观念缺乏了解和接受。这可能导致他们对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产生误解或排斥,限制他们的自我发展和社会融入。

二是存在道德风险问题。农村部分地区存在道德风险。由于经济迅猛发展,加之又出现各种新型文化和社会思潮,部分农民在面对社会思潮时无法辨别和抵御,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一些优秀品质可能会受到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等趋势的瓦解威胁。

2.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挑战

一是文化传承面临断代问题。许多乡村传统文化面临断代和失传的问题。这可能源于年长者逝世、青年人迁徙至城市、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等。这造成了许多宝贵的乡村传统文化失去了传承机会。

二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城乡差距的拉大,乡村文化面临现代文化冲击。新生活方式、新价值观和娱乐形式对传统乡村文化构成挑战。这种冲突可能导致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不了解甚至抵触,加剧了传承困难。

3.公共文化建设相对薄弱

一是乡村文化活动阵地比较薄弱,发挥作用不够。乡村地区通常面临文化设施不足的问题,限制了文化活动的丰富性和深度。同时有组织的文化活动开展得不够。在农村,有组织的文娱文化活动依然缺乏,无法真正满足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乡村文化建设缺乏专业人才。很多农村地区缺乏受过专业培训的文化工作者,限制文化项目的质量和深度。同时,人口流失使农村地区缺乏青年一代的参与和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发展受到限制。

三、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

着眼于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发展的现实困境,从坚定思想引领、优化文化体系、发展文化事业等方面出发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将乡风文明建设落在实处。

(一)坚定思想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一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村传统理念和现实需求相结合。中国农村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例如,尊重长辈、传统农耕文化、家庭观念等都是农村传统价值观的一部分。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该将这些传统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使乡村居民更容易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重要价值,这些价值观在解决农村现实问题时具有指导意义。例如,鼓励农民积极创业致富,倡导农村合作精神,推动乡村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都可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结合,为农村振兴提供动力。

另一方面,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导与先锋示范作用。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基层党组织可以从农民的精神生活入手,通过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形式,向農民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可以组织文艺演出、文化活动、宣传教育课程等,以吸引和教育乡村居民。此外,党员干部在农村地区担负着特殊的责任,他们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还应该充当先锋示范的角色。党员干部应该时刻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使乡村居民能够在他们身上找到可信赖和学习的对象。

(二)优化文化体系,传承创新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乡村文化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根本精髓,然而,多元文化观念对乡村的影响使农民对乡村文化的价值认同逐渐减弱。因此,需要引导民众重新认知、认同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方面,推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是立足本土文化特色,重点宣传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技艺,强调乡村文化的地域特色,以确保文化传承不失去根本特性。同时吸收外部文化元素,开放思维,汲取城市文明和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元素,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乡村文化的丰富和多元化。二是融合现代科技以传承创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将乡村文化数字资源向更广泛的受众传播,使更多人能够了解乡村文化。

另一方面,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一是重视农民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听取乡村居民的声音,了解他们最迫切的问题和文化需求。通过解决乡村居民在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难,满足他们对文化的需求。二是积极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农民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者,还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作用。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培训和资源支持来提高广大乡村居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从而为乡村文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三)发展文化事业,完善乡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对文化服务的需要。一是建立乡村文化站、乡村图书馆、文化礼堂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乡村居民参与各种文化体验。二是在文化设施建立的基础上,应鼓励举办具有乡村本土特色的文化活动,以满足农民群众的兴趣和需求,使文化活动更具吸引力和参与性。如鼓励乡村居民参与各种艺术表演,如本土戏曲、音乐、舞蹈等,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参与传统农耕活动等,让乡村居民更深入更接地气地参与文化活动。

另一方面,重视乡村文化事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乡村文化人才培训教育机制的探索,引入多元化培训模式,包括传统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在线学习等,以提高乡村文化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针对乡村文化工作者的实际需求,开设专业技能培训课程,涵盖文化创作、文化传承、文化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二是加大对乡村文化人才的政策投入,制定并完善乡村文化人才工资补贴政策,为乡村文化人才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资源支持;设立各类奖励政策,包括表彰奖励、培训资助、项目资金支持等,激励乡村文化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事业。通过探索多元化培训教育机制和加大对乡村文化人才的政策投入,提升乡村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作能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四、结束语

在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也被赋予新的内容要求。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建设文化设施完善、文化服务优质,乡风文明、民风淳朴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0-31.

[2]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党的十九大以来大事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5.

[3]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2.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文化建设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皖北美丽乡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培育解析
乡风文明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加快乡风文明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浅析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