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四川酒文化国际传播路径研究

2024-03-31袁金会

国际公关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一带一路

袁金会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四川省地处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核心腹地,拥有历史悠久的特色川酒文化,应抓住 “一带一路”发展契机提高川酒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本文在分析川酒文化国际传播价值的基础上,采用文化认同理论构建川酒文化国际传播路径,主要围绕生活方式认同、现代族群认同和传统族群认同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助力 “一带一路”建设。

关键词:“一带一路”;川酒文化;文化认同;国际传播路径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方面的概念,也涉及文化传播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宣传工作、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人文交流,巩固和扩大我国同周边国家关系长远发展的社会民意和基础……要全方位推进人文交流。”酒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川酒作为四川省特色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四川省地处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核心腹地,助力川酒文化走向国际,获取沿线国家对川酒文化认同,推进人文交流。

一、研究背景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川酒文化传播

“一带一路”倡议根植于古代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历史遗产和经验积累,立足于现代世界多元合作和包容性发展的追求,利用广泛的合作将亚洲、欧洲与非洲联系起来,构建新型的全球体系。倡议包括 “政策沟通、设施沟通、贸易沟通、资金沟通、民心相通”五通,其中的 “民心相通”与文化传播关系紧密。四川位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拥有丰富且悠久的地方特色文化,如熊猫文化、巴蜀文化、竹文化、酒文化等。白酒产业是四川的特色产业,川酒文化在四川也占有独特地位。

川酒文化在 “走出去”的途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阻碍。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川酒的口感、川酒文化与其他文化的碰撞及宗教、政策问题。如何让川酒文化 “走出”国门、构建川酒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文化认同与川酒文化

乔纳森·费里德曼 (Jonathan Friedman) 的文化认同理论将文化认同分为种族文化认同和传统族群认同、现代族群认同及生活方式的认同。前者存在天然性,不具备改变和建构的可能,而后三者具备建构的可能性。酒文化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川酒文化走向 “一带一路”沿线必然会 “遇见”其他文化。而当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相遇的时候,遇到的首先是 “认同”问题。基于此,本文采用乔纳森·费里德曼的文化认同理论,围绕生活方式认同、现代族群认同、传统族群认同三个方面构建川酒文化国际传播途径。[1]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川酒文化国际传播价值分析

(一)国内层面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的合作发展,也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倡议的目的是实现政策、贸易、设施、金融和民心 “五通”,而其中的 “民心相通”背后其实是文化传播和文化认同的相关问题。川酒文化走出国门,无论对本省经济发展还是川酒文化自身的传播与弘扬,抑或是促进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民心相通”,都极具价值。第一,川酒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理应得到传承与弘扬。传播川酒文化不仅能让国内更多人深入了解川酒背后的历史、发展过程、蕴含文化等,还能让国外民众了解川酒的文化底蕴,从而接纳、认可川酒文化,助力实现 “民心相通”。第二,四川地处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核心腹地,川酒是四川的特色产业之一。应利用好此 “地利”,助力川酒文化走向国际,提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更多国家对川酒的认同,让川酒文化在国际上散发魅力。

(二)国际层面

一是促进文化交流。川酒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通过与其他国家酒文化的交流,可以相互增进了解。这有利于促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民心相通”。二是推进经济合作。川酒的出口可以促进川酒文化的传播,同时川酒文化走出国门,也可以促进川酒的出口,提升川酒產业的发展。川酒产业作为四川特色产业之一,打开海外发展之路,不仅对自身发展有利,还可以增加国外对四川文化的了解,产生文化碰撞,促进 “民心相通”。三是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川酒文化对外传播可以引起人们对川酒文化发源地的好奇,从而将好奇心作为外国友人入境旅游的推力,达到以文化促进旅游的目的。四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通过文化传播,让川酒文化走向国际化,将中国的川酒文化打造成特色文化,树立川酒文化自信。五是促进人文交流。酒在四川的文化交际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自己的酒文化,通过川酒文化与当地文化的相遇,人们交流不同的酒文化,可以加深不同国家人民对川酒文化的了解,推进 “民心相通”。

三、构建适应“一带一路”川酒文化国际传播路径

根据乔纳森·费里德曼的文化认同理论,文化认同不仅是社会心理依附,也是制度化社会生活中相当重要的维度,其根植于社会生活方式中。要在文化认同的角度下构建川酒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生活方式的认同显得格外重要。语言和话语是文化认同的基础来源,对话是文化认同构建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无论川酒文化是跨国家还是跨文化传播,关注人民生活,寻找文化与文化间的共性,让文化与文化产生共鸣,进而达到文化认同,无疑是一条好的道路。故此,结合现有的传播手段,围绕生活方式认同、现代族群认同、传统族群认同构建川酒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

(一)生活方式认同——川酒文化走进异国生活

“一带一路”背景下,川酒文化无论是跨国家还是跨文化传播都可以从人们的基本需求入手,如饮食、住宅、交通、游乐、购物、语言、娱乐、教育等方面。从语言方面来说,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重视。在 “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如乌克兰、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国设立了孔子学院,与当地教育体系配合,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增进各国彼此间的了解。设立孔子学院的国家的汉语教育普遍向低龄化、基础教育阶段发展,社会各界支持度、家庭参与度越来越高,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川酒文化可以融入孔子学院,将川酒文化纳入学习课程,在传播汉语的时候宣传川酒文化。同时,四川省内各高校,也可以面向留学生通过设置选修课或者与酒相关的专业为其普及川酒文化知识,让留学生成为川酒文化的传播主体之一。如四川轻化工大学与中国酒业协会、五粮液集团共建中国白酒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的二级学部白酒学院下设立酿酒工程专业等。除了将川酒文化宣传纳入教育外,还可以利用人们的出行工具,将川酒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国高铁已走向 “一带一路”沿线,那么川酒文化也可借助此方式一起 “走出去”。参考国内将当地特色文化展示在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川酒企业也可以利用 “走出去”的高铁将川酒文化带出国。除此之外,川酒企业还应关注沿线国家人民的生活,如捐资赈灾、投资修建教育基础设施等。例如结合中国政府对老挝的援助与 “川酒全球行”中备受喜爱的 “川酒巴士”,川酒企业可以与中国政府一起对外资助展现川酒文化的赈灾物品。在资助教育基础设施上可以印一些川酒的Logo以及四川的竹文化、熊猫文化样图等,让他们了解中国,了解四川,了解川酒。从生活方式入手传播川酒文化,不仅可以树立文化自信,让他们接受川酒文化,认同川酒文化,还可以让沿线人民感受到川酒不仅是 “暖胃”更是 “暖心”。

(二)现代族群认同——川酒文化增强包容

包容,方显自信。文化包容的态度对于 “一带一路”的和谐共建至关重要。中国人民与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土壤各不相同,所尊奉的礼仪、伦理,推尚的哲学、艺术也必然不同。但中国文化与沿线各国的文化一样,内部包含丰富的子文化和繁多的文化样态。在各种文化群落融通互动、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格局下,我们承认文化的差别,同时主张保护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3]川酒文化在其他国家传播时要充分尊重与包容当地文化。“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因为自己独特的文化、信仰而不允许喝酒,对于此类国家,我们更多的是向他们展示、介绍川酒文化,增强他们对川酒文化的了解。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创建各种文化交流平台、举办文化节等方式,为他们提供学习川酒文化和交流本国文化与川酒文化之间差异的途径、平台。例如,以文化为引领的泸州老窖,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拉近外国友人与中国白酒的距离。2017—2023年泸州老窖在艺术、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开展交流互动活动,连续举办诗酒大会、“让世界品味中国,全球文化之旅”等活动。

一方面,我们可以寻找国际合作伙伴,以与国外的酒商、国外文化组织、国际旅游组织等合作的方式推动川酒文化国际化;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媒体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极其重要的载体,利用新媒体让川酒文化走向国际,以更生动的形式展示川酒文化的内涵,表达川酒文化的包容性。我们可以选择川酒酿造传承人、海外汉语研究者、国际酒业成功人士等作为新媒体传播的主体。川酒酿造传承人熟知酿造过程与细节,可以拍摄川酒从选材到最终成酒的整个酿造过程,展现川酒的文化性与安全性,将川酒的文化记忆由理论转化为实际过程;海外汉语研究者文化素养高,知识积累较多,可以从独特的角度解读川酒文化;国际酒业成功人士接触的酒品种多,对酒的了解深入,在业内有一定的声望与成就,他们的话语更具有说服性。多方面解读、多形式表达,让川酒 “活”过来。秉承包容接纳的大国形象,让各国感受我们对他们文化的尊重。

(三)传统族群认同——文化共鸣

基于文化记忆理论思考 “一带一路”的文化认同构建,不能把其仅仅看作一种静态事件,而应该将其看作一种与沿线国家的动态关系体系,必须长时间借助集体记忆、文化记忆等共享系统、共同情感和文化意义的认识,通过对集体的文化和历史记忆的重新调用,如信仰、图腾、神话传说、传统习俗、历史文本、节庆仪式、纪念碑等多种文化记忆唤醒活动,重新打开共享的历史关系和文化记忆空间。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酒文化,如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东帝汶等,但追根溯源,这些酒文化都有产生共鸣的机会。越南的蛇酒多是以名贵的眼镜王蛇在高度的纯米酒中浸泡5年以上而成,是当地的保健酒,用以祛除疲劳、强身健体。四川也有与之类似的药酒,拥有舒筋活络、强身健体等功效,由此可见越南蛇酒与四川药酒有异曲同工之妙。越南古代曾长期使用汉字,受中国文化影响颇深,溯其根源,越南的酒文化与川酒文化有望产生共鸣。此外,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都倡导和谐健康的生活。在大家的固有印象中 “喝酒伤身”“喝酒误事”等,也因此给酒贴上了 “不好”的标签。但是 “事在人为”,以越南的蛇酒与四川药酒为例,事实上,适度饮酒有益于身体健康。因此,可以就 “酒益健康”这个主题展开文化追溯,找到共同记忆。

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追求意境的美感,而酒正是意境美的載体之一。例如国内外对酒的描写:“Wine makes every meal an occasion,every table more elegant,every day more civilized.” (酒使每一餐都成为一个场合,每一张桌子,每一天更加文明。) “Wine is the most divine of drinks,the highest expression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art of living.” (就是神圣的饮料,是文明和生活艺术的最高表现。) 我国伟大诗人苏轼描写到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借酒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这也是酒文化能使人们产生共鸣的途径之一。

饮酒,自古以来都有礼仪、仪式的成分。除了中国之外,还有“一带一路”许多国家。其中极为重视礼仪的墨西哥以酒待客,且待客的酒类特别多;意大利也是一个爱好饮酒的国家,他们以酒待客;在俄罗斯则是以饮烈性酒作为男性的特征,并且他们在许多节日都有喝酒的习惯,祝酒词颇多,讲究喝 “有理由”的酒。而在中国,以酒待客、以酒会友更是贯穿古今,陆游曾写到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李白描述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综上,不论是传统的文化,还是人们的习惯,饮酒都是人们共同的历史积淀、传统习俗,而酒文化虽 “百花齐放”,却能异中求同,找到共鸣。

四、结束语

川酒文化起源发展历史悠久,内涵极其丰富,在中国多个朝代皆有其身影,是四川人乃至中国人的智慧沉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根据乔纳森·费里德曼的文化认同理论,围绕生活方式认同、现代族群认同、传统族群认同三个维度构建川酒文化国际传播路径,虽然完善了一些传播方法如新媒体传播、举办文化学术交流会、酒文化节等,但是还需要更深入地探索如何利用 “一带一路”倡议契机助力川酒文化走向国际。这样既可以传播中华文化,又有利于实现 “一带一路”倡议 “五通”中的 “民心相通”。通过不断创新传播方法,构建国际传播路径,让川酒文化在 “一带一路”沿线焕发生机的同时,加强四川与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合作。

参考文献:

[1] 陈卓.新媒体视域下川酒文化国际传播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3):36-38.

[2] 赵永华,刘娟.文化认同视角下 “一带一路” 跨文化传播路径选择[J].国际新闻界,2018,40(12):67-82.

[3] “一带一路”,最重要的是文化共鸣[EB/OL].[2017-07-13].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713/c40531-29402196.html.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一带一路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基于文化共生视域的民族教育发展路径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试论香港电影中的“九七情结”
文化认同对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