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传承视角下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文化振兴

2024-03-31常玉荣王致达

国际公关 2024年2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非遗传承文化创意

常玉荣 王致达

摘要:非遗源自乡村又发扬于乡村,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文化财富和创意来源。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促进了非遗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唐山非遗文化 “冀东三枝花”为切入点,阐述唐山独特的非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的现状和价值,深入研究非遗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探索非遗传承视角下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精神内涵和乡村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关键词:非遗传承;文化创意;乡村文化振兴;“冀东三枝花”

乡村地区是传统非遗的主要发源地,蕴含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随着新时代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持续推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传统非遗与文创产业的完美融合受到人们的青睐。唐山的 “冀东三枝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将其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既能广泛传承和创新非遗文化,又能有效推动乡村文化发展,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原动力。

一、背景与机遇

唐山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烈,“冀东三枝花”—评剧、皮影、乐亭大鼓,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唐山地区三种主要的文艺形式,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唐山市积极向国务院相关部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省级43项,市级已达232项,其中皮影戏项目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唐山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域文化品牌,“冀东三枝花”将呈现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以多样化和创新性的方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1]

唐山市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工作人员忠实执行 “以保护为导向,以抢救、合理利用、继承和发展为重点”的方针,[2]并鼓励支持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利用线上线下平台,组织代表性传承人积极开展多样化、独具特色、贴近生活的宣传展示、研学体验和主题创作活动。通过扎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3]他们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此外,他们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赋能乡村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激发了优秀乡土文化的活力,提升了乡村文化的原创力和生产力,培育了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拓展了乡村文化的发展空间,[4]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5]唐山市政府出台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 《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恢复发展的八条政策措施》 《唐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文旅局积极组织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创新 “理论+”体系,如 “理论+文艺”“理论+故事”“理论+阵地”,通过评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特色宣讲,既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又助力了乡村文化振兴;打造 “冀东三枝花”文化聚集地文化产业园以及冀东美食博物馆 “唐山宴”,建设集民俗传承、文化展示、场景体验、研学实践、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示范基地,打造特色景观,新的文化业态蓬勃发展,《请讲唐山话》 《陌上花开》 《打卡工业之旅》 《南湖有礼》系列文创产品获得奖项,全市13家单位入选河北省第一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五个100”名单,已成为唐山非遗融合发展的新地标。

二、发展现状

传承、发展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经济、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发展繁荣。探究传统非遗融入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对推动乡村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唐山地区,“冀东三枝花”通过不断开发和举办文艺演出,成功推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表达。然而,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一项巨大的挑战。[6]在现代新型娱乐形式的影响下,乡村地区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逐渐衰退,很少有能够被普通民众欣赏的机会,大部分人只是听说过而无法亲身体验,这导致非遗文化停滞不前。因此,唐山的 “冀东三支花”非遗文化必须积极融入乡村文化,利用创新的形式吸引人们的关注。这不仅有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还能给参与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将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实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新趋势,积极推动唐山的 “冀东三枝花”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乡村文化的振興。

三、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实现路径

非遗与乡村地区的文化息息相关,二者紧密相连。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材料和技术方面,还体现在大多数非物质项目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保护和传承对于唤醒沉睡已久的乡村文化结构至关重要,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7]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走向文化人、文化城市的发展道路,需要从唐山乡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化创意者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传统符号进行再创造,帮助农村居民提升文化底蕴,增强乡村的文化软实力。

作为乡村地区独特且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重要的精神联系。为了挖掘发挥非遗在中国乡村文化振兴中的积极因素,我们需要从文化环境、文化主体、文化规划、文化服务、非遗人才以及文化治理等方面出发,探索可行的发展路径。

(一)非遗、文创与乡土社会

非遗与乡土社会密切相关,无论是非遗的材质、技艺,还是非遗项目的主体,都离不开乡村。从乡村和村民发展的角度来看,非遗传承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有机整体,通过打造唐山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节、展览、博览会等活动,将非遗文化融入百姓的生活。非遗必须要以乡土社会为物质外壳。

然而,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乡村以外非遗的生存土地越来越少,许多非遗种类由于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和方式,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只能在范围有限的乡村地区生存。因此,非遗的生命力在于其在乡村地区保护下的延续,只有在乡村地区,非遗才能找到足够的生存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持续开展,有助于激活乡村沉寂已久的文化要素,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文化参照系,从而为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二)非遗、文创与文化认同

乡村发展的基础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就必须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价值导向,而非遗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为本,旨在激发人民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 “主人翁”意识。同样地,中国式乡村文化振兴也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6.11%。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关键在乡村。农民既是乡村的主人,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导力量。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必须始终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坚持 “乡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乡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乡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我们要不断向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了解他们对文化的需求、文化发展难题和文化发展策略,坚持尊重、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8]因此,要激活乡村文化振兴的动力,蓄积为乡村文化振兴能量,就必须提高文化认同感。

(三)非遗、文创与文化传承

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是农民,他们既是文化的传承人,也是文化的受益者。乡村文化振兴,必须让农民汲取非遗传统文化中的养分,并依靠群众力量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实现非遗的 “活态传承”,不断提高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传播力,并挖掘其文化资源价值,践行乡村振兴。非遗这种古老而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影响了一代代人的思想行为、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精神风貌,而且对人的思维形式、知识构成以及道德规范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思想价值,进行课程思政的讲解和思想渗透,也更加丰富而具有吸引力,能够引发大学生思想上的共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深入大学生的内心并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力量。

(四)非遗、文创与文化服务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特别是在乡村地区,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愈发强烈。为此,我们必须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线,为农民提供精准而有效的非遗文化服务。例如,在唐山市玉田县,建设了一个名为 “非遗会客厅”的场所,内设传承人工作室、非遗体验工坊等设施,集中展示玉田泥塑、玉田木雕、皮影戏、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致力于开发非遗文创产品。这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让大众能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提高公众对真正意义上的非遗公共文化服务的认识。同时,要以系统化思维推进非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非遗体验设施体系。[9]

(五)非遗、文创与人才培养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人才振兴的关键所在。如今,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海量的各类信息让文化生活得到质的飞跃,降低了非遗文化项目 “出镜率”。因此,让青年学生接触、了解、品味、体验优秀的非遗文化,是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通过开展 “非遗进校园”活动,让青年学生了解有趣的民俗和地域风情,促进乡村教育多样化发展,在丰富青年学生学业生活的同时,为非遗传承培育青年力量。因此,加强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在校园组织各种竞赛作为人力资源发展和交流的平台,支持唐山青年创意人才进入非遗传承与创新领域,开创非遗与文创融合的创意课程等举措,对非遗视角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六)非遗、文创与文化产业

依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传统非遗文化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唐山 “冀东三枝花”非遗文化也应融入现代生活,形成文化产业。“冀东三枝花”文创产品的创新和研发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很多非遗文创产业参与者需要吸收借鉴优秀文化,使唐山 “冀东三枝花”非遗文化中的内容、元素紧密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价值观念,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产品。如唐山市玉田县的 “非遗会客厅”,不断加大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力度,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据统计,玉田县文化馆依托 “非遗会客厅”,共组织举办了各类非遗活动100余场次,为人们提供了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的新型文化空间。

(七)非遗、文创与文化创新发展

从基层工作开始,发挥非遗的文化作用,引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文化创新。唐山市通过实际行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10]全力推动唐山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述好唐山传统文化的故事,推动唐山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2023年,唐山举办了首届京津冀露地蔬菜产业创新大会及非遗展演活动,现场设置了泥塑 (玉田泥塑)、剪纸 (玉田剪纸)、皮影雕刻技艺、玉石雕刻技艺、木雕、烙画、蜡染、传统香制作技艺等8个项目。通过创新的方式促进非遗传承与创新,巧妙地将非遗与文化创意相结合,同时增强非遗领域的传播力和吸引力,使非遺融入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四、结束语

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现实环境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地开发和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非遗项目实现产业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让更多的非遗文化尽可能 “原生态”地保存下来,并真正融入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成为活态的文化展示,助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参考文献:

[1] 吴静,许莎莎,王振兴,等.从非遗到文创:浅议唐山 “冀东三枝花” 的传承与创新[J].明日风尚,2021(11):163-165.

[2] 刘勍.“用起来” 才是尊重非遗的方式: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N].中国艺术报,2021-06-11(008).

[3] 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江门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J].江门市人民政府公报,2022(06):17-19.

[4] 从佳琦.科学推动河北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质增效[N].河北经济日报,2023-03-12(007).

[5] 石廷金.非遗传承视角下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文化振兴:以福建漳州市为例[J].湖南包装,2020,35(03):95-98.

[6] 同[1].

[7] 金艳,郑依然.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文化振兴[J].决策与信息,2023(02):74-81.

[8] 同[7].

[9] 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N].人民日报,2021-08-13(001).

[10] 孔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机理与路径[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4):46-49.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振兴非遗传承文化创意
以乡村文化建设助推龙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传统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研究
广播媒体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研究
“三维协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非遗传承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川东竹琴在非遗传承中的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浅析传统工艺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启示
基于熵权—TOPSIS法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