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研究

2024-03-31孙士桢赵云双

国际公关 2024年2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可持续发展

孙士桢 赵云双

摘要:本文以城市垃圾分类治理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梳理了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相关概念、目的、原则、内容和模式,构建了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理论框架;选择国内外典型的城市垃圾分类治理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针对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现状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垃圾;垃圾分类;垃圾治理;可持续发展

城市垃圾分类治理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典型案例的分析,为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理论框架

(一)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相关概念

1.城市垃圾

城市垃圾是指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等。城市垃圾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大、种类多、成分复杂、性质不一、易变质、易污染。城市垃圾可以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1]

2.城市垃圾分类

城市垃圾分类是指将城市垃圾按照其性质、成分和可利用程度进行分类,以便对不同类型的垃圾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回收、再利用、堆肥、焚烧、填埋等。城市垃圾分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和减量化水平,减少城市垃圾的环境污染和社会负担,实现城市垃圾的可持续管理。城市垃圾分类主要包括遵循减量优先、分类为本、综合利用、安全无害的原则。城市垃圾分类的主要包括城市垃圾的产生源头分类、收集转运分类、处理处置分类和监督管理分类。城市垃圾分类的主要模式是政府主导模式、社区参与模式、市场运作模式和多元协作模式。

3.城市垃圾分类治理

城市垃圾分类治理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律、政策、规范、标准、技术、设施、管理、教育等措施,促进城市垃圾分类的实施,提高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和减量化水平,减少城市垃圾的环境污染和社会负担,實现城市垃圾的可持续管理。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构建城市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形成城市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提升城市垃圾分类的公众意识,促进城市垃圾分类的社会共治,推动城市垃圾分类的科技创新,完善城市垃圾分类的法律保障,实现城市垃圾分类的绿色发展。

(二)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理论框架

根据上述的相关概念,本文构建了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理论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背景

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背景是指影响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内外部因素,包括城市垃圾的产生和处理的现状、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和减量化的需求、城市垃圾的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城市垃圾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城市垃圾的公众意识和参与度的提升等。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背景决定了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为城市垃圾分类治理提供了动力和条件。

2.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主体

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主体是指参与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部门、垃圾处理企业、社区组织、公民个人等。[2]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主体决定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责任和权利的分配,也影响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3.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过程

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过程是指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城市垃圾的源头分类、收集转运分类、处理处置分类和监督管理分类等。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过程涉及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技术、设施、管理、教育等方面,是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核心内容。

4.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结果

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结果是指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输出和影响,包括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和减量化的水平、城市垃圾的环境和社会的效益、城市垃圾的公众意识和参与度的改善等。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结果反映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目标和价值,也是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评价和改进的依据。

5.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模式

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模式是指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包括政府主导模式、社区参与模式、市场运作模式和多元协作模式等。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模式体现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理念和特色,也决定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典型案例

(一)国外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典型案例

1.日本的城市垃圾分类治理

日本是世界上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先驱和领导者,其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经验和成就值得借鉴。其主要特点如下。

完善的法律法规。日本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范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目标、责任、标准、措施等,为城市垃圾分类治理提供法律保障。[3]例如,《废弃物管理及清扫法》 《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等。

细致的垃圾分类。日本的城市垃圾分类的标准和要求非常细致和严格,不同的地区和城市有不同的垃圾分类规定,一般分为10-40种不同的类别,要求居民按照垃圾的性质、成分、形状、颜色等进行分类,如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

多样的垃圾处理方式。日本的城市垃圾处理方式多样和高效,根据垃圾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回收、再利用、堆肥、焚烧、填埋等。日本的垃圾处理设施先进和完善,如高温焚烧炉、生物气发电站、垃圾分类中心等。

广泛的公众参与。日本的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公众参与度非常高,居民、社区、企业、学校等都积极参与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各个环节,如源头分类、收集转运、处理处置、监督管理等。日本的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教育和宣传也非常有效,通过各种媒体、活动、培训等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分类习惯。

2.德国的城市垃圾分类治理

德国是欧洲乃至世界上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典范和领导者,其城市垃圾分类治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明确的政策导向。德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计划,明确了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目标、策略、措施等,为城市垃圾分类治理提供政策导向。例如,《废弃物管理法》 《废弃物管理计划》等。

简便的垃圾分类。德国的城市垃圾分类的标准和要求相对简单和便捷,一般分为纸类、塑料类、有机类和其他类,要求居民按照垃圾的颜色、形状、材质等进行分类。

有效的经济激励。德国的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经济激励机制非常有效,通过实行垃圾费、回收费、押金制度、税收优惠等,鼓励和促进居民、社区、企业等参与城市垃圾分类治理,降低城市垃圾的产生量和处理成本,提高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和减量化水平。

(二)国内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典型案例

1.上海的城市垃圾分类治理

上海是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先行者和领导者,其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经验和成就值得借鉴。其有以下特点:

健全的法规制度。上海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规范了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目标、责任、标准、措施等,为城市垃圾分类治理提供法规保障。例如,《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等。

规范的垃圾分类。上海的城市垃圾分类的标准和要求相对规范和统一,一般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濕垃圾和干垃圾,要求居民按照垃圾的性质、成分、可利用程度等进行分类。

先进的垃圾处理。上海的城市垃圾处理的方式先进和科学,根据垃圾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回收、再利用、堆肥、焚烧、填埋等。上海的垃圾处理设施现代化和智能化,如智能垃圾桶、智能垃圾车、智能垃圾站等。

有效的社会共治。上海的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社会共治机制非常有效,通过实行奖惩制度、志愿服务、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等,动员和协调政府、社区、企业、居民等参与城市垃圾分类治理,形成了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良好氛围和习惯。

2.北京的城市垃圾分类治理

北京是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北京的城市垃圾分类治理有如下特点。

规划目标的明确。北京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和目标,明确了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方向、策略、措施等,为城市垃圾分类治理提供规划指导。例如,《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 《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等。

垃圾分类的灵活。北京的城市垃圾分类的标准和要求相对灵活和适应,一般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要求居民按照垃圾的性质、成分、可利用程度等进行分类。

技术支撑的强化。北京的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技术支撑机制非常强大,通过引入和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如智能垃圾桶、智能垃圾车、智能垃圾站等。

三、当前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问题

(一)法规制度缺失

我国尚缺乏全国层面的专门针对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基本法律,也缺少相应的行政法规,使垃圾分类缺少强制约束保障。各地出台的地方性法规或办法也存在不完善、不统一、不协调的问题,导致垃圾分类的标准、责任、措施等不明确,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执法机制。

(二)技术设施不足

我国的垃圾分类技术和设施还不够先进和完善,无法满足垃圾分类的需求和标准。例如,垃圾分类收运设施存在突出短板,原有的收运设施已无法满足垃圾分类的要求,需要建立专门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提高垃圾分类收运的效率和效果。又如,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存在明显缺口,现有的处理设施难以满足垃圾分类的需求,需要建设更多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的能力和水平。此外,垃圾分类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也存在滞后和不足,需要引进和应用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垃圾分类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三)社会参与度不够

当前我国的垃圾分类社会参与机制还不够完善和有效,无法形成垃圾分类的合力和共识。例如,政府的垃圾分类宣传和引导力度不够,导致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又如,社区、企业、居民等的垃圾分类协调和合作机制不够健全,导致垃圾分类的责任和利益不清晰,缺乏垃圾分类的动力和积极性。此外,垃圾分类的社会监督和评价机制也不够完善,导致垃圾分类的效果和质量难以评估和改进。

四、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实践启示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典型案例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实践启示。

(一)加快推进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法规制度建设

法规制度是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基础和保障,应该加快推进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法规制度建设,明确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目标、责任、标准、措施等,规范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行为和程序,加强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监督和执法,保障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二)制定和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政策和计划

政策和计划是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指导和动力,应该制定和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相关政策和计划,明确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方向、策略、措施等,提供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激励和促进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实施和发展。

(三)采用适合本地情况的城市垃圾分类标准和方式

城市垃圾分类标准和方式是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关键和难点,应该根据本地的城市垃圾产生和处理的特点,采用适合本地情况的城市垃圾分类标准和方式,既要考虑城市垃圾的性质、成分、可利用程度等,也要考虑居民的习惯、意愿、能力等,使城市垃圾分类既科学又便捷。

(四)利用经济手段激励城市垃圾分类治理

经济手段是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重要工具,可以通过调节垃圾产生和处理的成本和收益,影响居民、社区、企业等的垃圾分类行为,提高垃圾分类的动力和效果。例如,可以实行垃圾费、回收费、押金制度、税收优惠等,鼓励垃圾的减量、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对违规排放和处理垃圾进行惩罚。经济手段的设计和实施应该考虑垃圾分类的公平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避免造成社会负担和抵触情绪。

(五)加强和拓展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社会参与和共治机制

社会参与和共治是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动力和保障,应该加强和拓展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社会参与和共治机制,动员和协调政府、社区、企业、居民等参与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各个环节,形成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合力和共识,提高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公众意识和参与度,实现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民主化和协同化。

五、结束语

城市垃圾分类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治,需要加快推进法规制度建设,制定和实施政策和计划,采用适合本地情况的分类标准和方式,利用经济手段激励分类行为,实现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君博,林丽.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模式的交易成本分析[J].中州学刊,2019(10):77-84.

[2] 刘建军,李小雨.城市的风度: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与社区善治:以上海市爱建居民区为例[J].河南社会科学,2019,27(01): 94-102.

[3] 杨美山,侯西安.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试验期问题与相关建议[J].环境卫生工程,2018,26(02):12-14.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可持续发展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系统设计(宝特瓶类)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