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全域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总要求

2024-03-31王洋华刘源张晶

国际公关 2024年2期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振兴

王洋华 刘源 张晶

摘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域旅游发展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借助全域旅游整合区域内资源,有助于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城乡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还是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2]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产生了城乡二元对立现象,许多农村地区面临人口流失、经济萎缩等问题。传统的单一产业经济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因此乡村要振兴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全域旅游作为一种以区域为单位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新型旅游模式,强调整个区域的资源共享和互补,强调动员社会各个层面全面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以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发展局面,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和振兴。

一、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相关概念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这凸显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性。乡村振兴战略被定位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涵盖领域广泛的综合性振兴计划。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被确定为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则成为总体要求,同时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机制和政策体系成为体制保障。[3]

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对特定区域内的经济社会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实现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和社会共建共享。全域旅游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时空范围扩大,而是立足于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角度,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以旅游业为抓手,通过改革发展的思想和方式,推动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域旅游的新模式是在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的地区,以旅游业的发展为核心,通过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有机融合、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的方式,推动全面发展。这种新模式不再是旅游业的单打独斗,而是与其他领域相互关联,形成良性互动,实现经济社会的协

同发展。[4]

二、以全域旅游高質量实现乡村振兴总要求

(一)全域旅游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全域旅游在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全域旅游能够促进乡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丰富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全域旅游不仅能够利用乡村中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特色民俗文化、乡村生活等多样资源与旅游有机融合,还能通过将传统资源特色化、旅游化、景观化改造提升转为旅游产品。这种方式不仅能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带动区域其他相关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乡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价值大幅增值,激发乡村经济活力,推动乡村产业走上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道路。此外,全域旅游发展也能促进投融资,推进乡村产业兴旺。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投入、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社会投资,出台奖励政策激励民间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从而增加乡村投融资。这不仅能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还能推动各地区乡村产业兴旺,实现产业融合发展。[5]

(二)全域旅游促进乡村生态宜居

全域旅游对于促进乡村生态宜居具有深远影响。良好的生态资源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也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依托。建设生态宜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目标,这与全域旅游的理念高度契合。旅游业作为实践 “两山理论”、构建生态文明的理想领域之一,通过全域旅游,不仅能促使生态环境得以修复,还有助于社会生态的进一步改善以及人的文明素养的全面提升。全域旅游的理念还强调在旅游发展中贯彻 “两山理论”,通过推动乡村全域旅游,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业的生态效应,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居住新格局。此外,全域旅游的发展强调建设旅游公共服务,推动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通过乡村全域旅游的推动,可以促进乡村城市化进程,完善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

(三)全域旅游促进乡村乡风文明建设

全域旅游有助于促进乡村的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居民能够看到美丽的山川、清澈的水源,并深刻感受到家乡的情感和乡愁。”文化在旅游业中扮演着灵魂的角色,而旅游则成为传承乡村文化的关键工具。全域旅游发展注重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保护乡村地区的文化、民俗和生活方式,借助旅游的方式重塑乡村文化,促进乡村传统手工艺品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挖掘文化特色,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的交融,拓宽旅游产品项目和文化艺术活动的多样性。总之,通过乡村全域旅游的发展,促进乡村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地区旅游品质,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实现乡村文明的复兴,实现乡村振兴中 “乡风文明”的目标。

(四)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治理有效

全域旅游对于增进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具有显著作用。“发展全域旅游,有助于推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能极大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实现治理有效。”[6]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全域旅游强调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它特别侧重对财政投入政策、投融资政策、土地政策以及旅游人才培养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这些旅游领域的改革和创新不仅有助于加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机制改革,还完善了乡村发展的现代治理架构,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治理框架。

(五)全域旅游促进乡村生活富裕

全域旅游有助于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发展第三产业通常是创造非农业就业机会的重要领域。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门槛较低,覆盖面广,人民的参与面广泛,受益范围广泛,它不仅能够创造就业机会,而且还具有灵活的就业方式和强大的经济带动力。此外,与外出务工不同,乡村旅游使贫困人口既能够留在家乡,又能够创收,成为一种有益于家庭和社会稳定的扶贫途径,这有助于实现乡村居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生活富裕的振兴目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以全域旅游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总要求的模式借鉴

全域旅游在河北省武安市的实践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提供了借鉴。河北省武安市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千年古县,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连年入选 “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到2022年末,该市共拥有9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4A级以上景区6家,3A级以上景区2家,2A级以上景区1家。武安市政府近年来依靠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在乡村振兴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全域旅游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贡献

全域旅游对于乡村产业振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武安市政府采用 “农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拓展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将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融为一体。在以小米营养粉和小米醋为引领的基础上,规划并实施了一系列深加工项目,涉及蔬菜、水果、杂粮、畜禽等农产品,从而构建了紧密相连的农业产业链。同时,利用当地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推动了农产品的加工,促进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通过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以休闲公园、生态农园、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空间平台,武安市发展了 “农业+文旅康养”的都市农业,创立了集休闲观光、采摘游玩、文化体验、场景教育、生态康养、乡村风情和农家体验等元素于一体的乡村大旅游格局和全域大旅游体系。这一系列发展路径培育了乡村的新兴业态,促使乡村产业结构向更高质量发展方向升级,从而有力支持了 “产业兴旺”战略的实施。[7]

(二)全域旅游对乡村生态宜居的贡献

武安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划。首先,村庄面貌全面提升。制定 《武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着力推动100个村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其次,实施农村厕所改造任务。已完成71个农村无害化公厕的改造任务,为农村环境卫生提供了重要保障。最后,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发布 《武安市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完成19个省级美丽乡村的建设。全域旅游发展助力加强乡村资源环境的保护,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涵盖 “三边”净化、绿化、美化,实施厨房改造、厕所改建、客房改造等措施,以支持 “生态宜居”战略的实施。

(三)全域旅游对乡村乡风文明的贡献

武安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关注六大文化元素,即磁山文化、冶铁文化、商帮文化、戏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着力挖掘、展示、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元素。具体措施包括将东山文化博艺园打造成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加速太行武安城项目建设并争取创建国家4A级景区,以及通过盘活楼上戏曲小镇、伯延古镇资产,充分展示戏曲和商帮文化。此外,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规划磁山文化遗址公园建设,推进赵窑遗址项目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法华洞项目建设。鼓励非遗展演和产品进驻景区,推动国家级非遗传承利用、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红色革命文化的展示,包括策划红色演艺节目、开发红色文创产品和红色文化主题民宿,举办红色节庆活动,以打造红色经典景区和旅游研学精品线路等。全域旅游注重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以及传统农耕文化等方面的潜力,有助于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助力实现 “乡风文明”。

(四)全域旅游对乡村治理有效的贡献

武安市政府积极利用本地资源和特色优势,巩固了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成果。其战略规划包括打造 “一城崛起 (中部生态新城区)、两环联动 (西部山区精品旅游环、全域旅游发展隆起环)、三区协同 (西部文旅康养度假区、北部欢乐乡村休闲区、南部多彩文化体验区)”的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这一布局进一步明确了区域定位,优化了发展布局,实现了精准发展目标,并持续推动发展进程。其发展有助于促进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建设,有助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实现更为有效的乡村治理。

(五)全域旅游对乡村生活富裕的贡献

2022年,武安市共接待游客348.15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42.29亿元。此外,武安市再次上榜2021年 “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其中白沙村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白王庄村则入选第三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市共创建30个红旗村和70个精品村,磁山遗址获选全国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晋冀鲁豫中央局旧址入选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古武当山也通过4A级景区评估,品牌 “太行民宿”在王坡、地垴等地蓬勃发展,这一系列成就充分展示了全域旅游对乡村生活富裕的积极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在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的交融中,我们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深入研究了其实现乡村振兴总要求的关键路径。通过充分整合本地资源,全域旅游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不仅推动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目标的实现,也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为中华民族偉大复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0-31.

[2] 习近平.论 “三农”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16.

[3] 戴学峰,廖斌.全域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21:244,78-79,93.

[4]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261-264.

[5] 杨明月,戴学锋.乡村振兴视域下全域旅游促进共同富裕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23,45(03):11-16.

[6] 武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3-11-01].https://www.gov.cn/xinwen/2023-11/01/content_5592681.htm?eqid=8e3866a900061996000000046475c7ee.

[7] 武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谋划[EB/OL].[2023-11-01].http://www.szwz.gov.cn/szwz/c108686/

2023011/f5c5862bae4f4e4684e1bb9d778a0a73.shtml.

猜你喜欢

城乡融合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振兴
南充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
“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
浅析中国新常态下城乡融合发展战略
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新时代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