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意义

2024-03-31陈雯

国际公关 2024年2期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管理创新

陈雯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相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各项需求,需要推动行政管理改革,为社会经济更进一步的发展赋能。新公共管理理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行政管理;行政改革;管理创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方式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以便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动能。政府可以政府职能转变和党风廉政建设为依托,确保政府行政管理在效率性和灵活性方面实现良好的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政治性条件。新公共管理理论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需要明确分析和把握其理论内容,汲取其中的有效成分,为国内的行政管理改革提供借鉴。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

在欧美社会特定的政治要素、经济要素和科技要素的作用下,新公共管理理论应运而生,不仅反映欧美国家的整体发展态势,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其公共行政模式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方向。[1]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有力支撑下,欧美西方国家在公共管理水平提升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既满足了社会环境中的各类公共服务需求,也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治性支持。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出现有其具体背景,受多方面影响要素作用:一是二战后西方欧美国家的政府职能持续扩张,带动政府规模相应地扩大,以至于欧美各国政府在一段时间内均呈现出显著的臃肿性特征,而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欧美各国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二是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欧洲福利国家的负担持续加重,经济衰退在欧美各国较为常见,以至于公共财政赤字长期存在,带来较为显著的财政紧张困境。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具体内容

(一)政府应当在管理与操作间作出区分

在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下,政府一般仅负责组织税收和提供公共服务,在政策执行方面参与较多。[2]而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应当单纯关注政策的制定,而非过度干涉政策执行过程。换言之,该理论认为政府应当在管理规范和具体操作之间做出明确的区分。究其理论依据,做出明确区分有利于政府规模缩减,也就可以借助减少开支的形式提升公共管理效率。具体而言,政府应当立足全局宏观视角,观察和预判所有的问题与可能性,发现有利于目的达成的高效途径,统筹行政管理各项工作,以便平衡各方在资源利用方面的竞争性需求冲突。因而实干性与执行力表现不应成为衡量政府有效性的基准,而是应当主要以治理手段与治理能力为标准进行衡量。

(二)基于企业管理理论实现分权化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显著特征之一在于引入了更加科学的企业管理理论,如成本核算、绩效考核评价和目标管理等理论,在政府公共管理效率提升的过程中提供较为可观的科学理论支持。而企业管理与政府公共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管理目的均有不同,新公共管理理论并不是直接套用企业管理理论,而是着重强调其中关于市场需求与受众反馈的部分对于政府公共管理的显著价值。换言之,新公共管理理论更加关注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能效比,围绕成本控制确保和提升政府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还可以借助更加科学精准的管理人员业绩评价敦促管理人员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不仅如此,新公共管理理论还进一步强调分权化管理的价值,认为分权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层级和授权,确保政府公共管理可以迅速对各类突发问题做出响应。简言之,该理论认为分权化公共管理更具灵活性、效率性与创新性。

(三)政府需要有效地平衡成本效率关系

不同于相对排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政府应当从企业管理中汲取有效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手段,如降本增效、全面质量管理、性价比分析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3]与此同时,该理论还认为政府应当从不同的公共服务内容与性质出发进行分析,采取与之相匹配的服务供给方式,确保公共服务质量。在该理论指导下,政府应当解析相对庞大的政府组织,相应地分解为多个基本具备自主性的执行机构,着重分离商业功能与非商业功能,确保决策与执行可以彼此分开。除此之外,政府還可以引入企业管理中的部分管理手段,如短期劳动合同、绩效合同签订、合作开发方案以及服务承诺制度。同时,该理论不再坚持传统的物质精神混合激励机制,而是主要以物质手段进行激励。

(四)引入竞争,促进公共服务效率的提升

在欧美西方传统的公共管理理念下,微观经济领域主要基于企业竞争实现发展,而宏观公共服务领域则应由政府全权负责。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应当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普及竞争机制,去除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政府全权负责的传统机制,引入更多的参与主体,确保公共服务在整体层面可以实现理想的效率性及效果性表现。该理论认为竞争不仅可以迫使主体提升效率,同时还可以引导主体根据受众反应和需求做出调整,更可以使创新意识在政府职能部门中得到普及。此外,西方国家传统的官僚主义政府模式对于公共管理投入更加看重,并不会将评价结果纳入评价体系中。而新公共管理理论尊崇交易成本理论,强调政府应当同时关注投入与产出,以推动公共服务质量的确保与提升。具体而言,该理论认为政府应当按照公共服务绩效进行资源配置,确保业绩可以在绩效管理中占据应有的地位。

(五)放缓行政规则,以绩效实现管理控制

欧美国家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强调政策及法律法规的遵守,对于绩效评定则相对轻视,而新公共管理理论与之相反,认为政府应当适当地放缓对于行政规则遵守情况的审查,基于明确的绩效目标进行管理和控制。[4]换言之,应当明确地为部门及工作人员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进而依据最终的绩效目标达成状况评价其工作行为与工作表现。该理论的依据在于行政规则虽有利于政府运行,但在过度刻板的情况下反而会干扰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实际表现,主要体现为大幅降低政府的公共服务效率,以至于政府难以在社会环境持续变化的过程中做出与之相对应的正确响应,部分情况下甚至会引发公共资源浪费的问题。而新公共管理理论更加看重行政规则对于公共服务职能履行的促进作用,以防行政规则过严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六)赋予高级公务员以政治任命及责任

在欧美各国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下,政治与性质彼此分离,需要公务员始终维持中立的政治态度,自觉地远离各种党派斗争,以防黨派斗争及偏见影响决策的科学性表现。而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这一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该理论认为公共行政管理本身具备显著的政治色彩,公务员群体与政务官员之间本就会自然而然地彼此影响。因而该理论认为应当正视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主动地加以利用,创新公共行政管理理念及方式。具体而言,该理论强调应当赋予部分高阶公务员政治使命,助其明确自身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所应履行的责任,进而保持理想的政治敏锐性表现。换言之,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应当保留一定的关联性,确保行政机构和公务员可以实现一定的政治功能。

三、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意义

国内行政管理改革在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时,应当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行政管理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讨,以便明确各类借鉴意义的实现方向。[5]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实行企业化管理以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提升服务质量、围绕实效性确保有效创新公共管理模式、以增加社会公众参与度改革政府的行政管理等多种形式,确保新公共管理理论为中国行政管理提供相应的借鉴。

(一)吸收企业化管理理念以提升行政管理效率

政府权力曾一度高度集中,政府可以在公共事务管理中获得过于宽泛的管理范围。而政府组织结构中存在一定的重叠交叉,难免出现权责不清的状况,在公共事务管理工作中引发互相推诿,也就无法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原本所具备的调节作用。因而应当明确地认识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对于企业化管理的重视与强调,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具备中国特色的企业化政府管理模式实现思路与方式,确保和提升政府在行政管理效率方面的实际表现。具体而言,政府应当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整自身内部的组织架构,视管理效率为最优先评价基准,鼓励工作人员以工作效率提升为己任。

(二)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提升服务质量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竞争机制较为强调,认为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工作中需要面对适当的竞争,然后才可以从根本层面出发,帮助行政管理人员转变自身工作理念及工作方式,以便围绕公共服务效率及质量提升创新实现更加有效的工作模式。[6]因此,在创新改革国内的公共行政管理时,应当结合中国国情引入竞争机制,主要可以通过开发邻域公共服务市场的形式进行,向民营企业及社会组织开放部分公共服务权限,通过引入竞争的形式推动政府工作人员主动就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实现自我发展。具体而言,可以在水电、燃气或通信行业的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引入民营企业,增强行业内部市场的竞争。

(三)围绕实效性确保有效创新既有公共管理模式

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中,政府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投入产出对比同样较为关键,在传统关注投入的模式下难免遭遇公共服务效率欠佳的状况,甚至为公共资源带来本可避免的无谓损失。换言之,该理论更加强调和考察政府在公共行政服务过程中的实效性表现,按照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表现进行内部资源分配,着重偏向公共服务质量更优的部门及员工,以确保政府可以在整体层面实现更优的资源配置。与此同时,还应更加明确地计算和评价政府在公共管理工作中实际投入的成本,参照后续取得的实际产出确认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表现,以便引导各部门及工作人员同时关注公共服务投入和质量。

(四)增加社会公众参与度改革政府的行政管理

受此前的传统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模式影响,社会公众在行政管理中的参与程度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社会公众的参政议政渠道较为有限,也就难以为公共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提供相应的参考。[7]同时,政府行政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沟通也较为有限,更难以在公共行政服务中充分满足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可以从新公共管理理论出发进行分析,确保社会公众在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工作中保持较高的参与度,推动公共行政服务真正地急群众之所急,有效服务于社会公众实际的生产生活,保障公共行政管理质量。

四、结束语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创新其行政管理的理论研究产物,并不完全适用于国内的政治环境与社会形态,需要从政治理论研究角度出发,把握该理论的框架和内容,明确其中对于国内行政改革的可借鉴部分。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深入地分析和解读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具体内容;另一方面也应结合中国国情明确把握其中的借鉴意义,以便在具体的行政改革实践中采取相应的策略,推动国内的行政改革取得更加符合预期的改革成果。

参考文献:

[1] 田小龙.后新公共管理改革与中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3,12(02):157-168.

[2] 张静静,陈世香.政治、行政与政策:公共管理理论想象力与实践前进力的统一[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46(01):72-80.

[3] 杨俊荣.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若干思考[J].国际公关,2021(03):61-62.

[4] 薛小颖.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问题研究[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9(10):12-14.

[5] 格哈德·哈默施密德,史蒂文·范·德·沃勒,里斯·安德鲁斯,等.欧洲新公共管理改革及其影响:基于20个国家/地区的高级行政人员的调查[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9,85(03): 1-23.

[6] 塔尼娅·科伦克,雷纳特·赖特,李欣,等.后新公共管理:社会服务领域的改革思想及其应用[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19,85(01):1-8.

[7] 林民望.新公共管理运动影响中国行政改革:一个海外中国研究视角[J].国外社会科学,2017(06):73-82.

猜你喜欢

新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管理创新
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调度指挥在铁路货运改革中的管理创新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探究
自贸区的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