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拟IPO过程中财务规范优化策略探讨

2024-03-20马宪

中国市场 2024年9期
关键词:融资管理

马宪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做好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有效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企业的业务能力,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管理体制。文章在此背景下分析企业拟IPO过程中财务规范优化策略,确保企业最终拟IPO成功。

关键词:企业IPO;财务规范;融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9-0159-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9.039

1 拟IPO企业组织框架

国家证监会对IPO企业的组织框架做出详尽的部署、规划,要求IPO企业按照实际发展需求不断调整自身的组织框架。具体来说:首先,为了提升IPO企业自身的管理质量,相关工作人员要科学、合理地划分管理层的职能,建立职业经理人机制,借助职业经理人的专业技能不断完善IPO企业的内部环境,为财务规范性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其次,明确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建立责任问责机制,将相应的工作责任具体落实到工作人员,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顺利执行。最后,要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保证建立的财务组织框架符合IPO企业的基本发展要求,确保财务组织的决策可以具体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以此为核心,详尽地划分企业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保证企业领导的指令得到有效的执行。

2 IPO视角审视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借助IPO为自身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通过为其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有效地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比如:证监会对拟IPO企业的实际经济收入情况、财政盈利情况等做好详尽的分析,保证成本核算结果的真实性、详尽化,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企业的实际财政支出在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范围内执行,充分发挥财务规范性的功能、作用,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3 财务规范性的主要内容

3.1 会计的基础

会计核算基础的真实性、规范性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综合分析其他企业以及市场动态发展变化的关键。对此,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基础可以帮助IPO企业建立完善、有效的财务数据库。

3.2 融资管理

首先,拟IPO企业和关联方之间保持正常的借贷关系,双方签订的合同以及借款利率要符合市场行情变化。其次,企业要避免出现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高利贷的问题。做好以上两点内容,相关工作人员才能真正地将融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以IPO财务审核为基本参考,对于其中存在不合理、不合规的问题要及时地调整。

4 IPO企业财务相关问题分析

4.1 财务处理不规范

财务会计处理不规范是拟IPO企业普遍存在的财务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拟IPO企业在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着收入确认不及时、研发费用资本化与费用化界定不清、安全生产费用未计提等情况,未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业务处理,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二是拟IPO企业滥用会计政策、会计评估变更以达到操作利润的目的,违背了会计谨慎性原則,使得企业面临着涉税风险。

4.2 可持续盈利能力不足

一是拟IPO企业在细分行业中未能体现出良好的盈利优势,市场份额偏低,行业风险抵抗能力较弱。二是拟IPO企业的盈利模式和主要利润贡献并非来自主营业务,或在申报期内拟IPO企业的经营模式和收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影响企业盈利的稳定性。三是申报期内拟IPO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或外部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增加了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四是拟IPO企业的成长性不足,在申报期间出现较大的材料成本和产品价格波动,但是企业却无法对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呈现出的反向情况进行合理解释。五是拟IPO企业的业务独立性不足,对某一供应商或客户依赖程度过大,为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带来了风险。

4.3 募投项目不合理

拟IPO企业的融资项目必要性和融资额度的合理性是重要的审核内容,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但是,在企业IPO被否的原因中,募投项目风险已经成为部分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拟IPO企业募投项目前景不明,未经过可行性研究,没有对项目市场进行深入调查,使企业募投项目面临着行业不景气的风险,最终导致被否。二是拟IPO企业缺乏对募投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研究,导致企业低估募投项目风险,高估项目收益。三是拟IPO企业的募投项目与企业主营业务无关,而是向新业务投资,增大了投资风险,易造成审核被否。

4.4 信息披露不全面

拟IPO企业申报存在着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充分、前后矛盾等问题,造成审核被否,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拟IPO企业在招股说明书中未能如实报道财务状况,并且故意拖延信息披露时间,使得披露的财务信息难以反映企业现状。二是拟IPO企业招股说明书对同一事件的前后描述不一致,存在财务数据逻辑错误,如未对申报财务报表与纳税申报表中的差异进行解释说明。三是拟IPO企业募股说明书的二次申报材料与上次申报材料差异较大,或财务数据与同行业公司的财务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加之企业未对此差异进行说明解释,导致审核被否。

4.5 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

根据相关规定,企业IPO上市在财务管理方面必须具备完善的财务内控机制,这也是部分企业IPO上市能否通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部分企业本身并不具备完备的内控体系,在构建过程中缺乏财务风险防控的意识,内控体系与财务风险防控之间不能达到较好的融合,所以,企业内控体系中极易潜在相应的安全隐患。此外,大部分企业在财务内控中,缺乏技术方面足够的支持,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企业并不具备完备的财务内控信息系统。另外,一些企业内控体系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主要是缺乏统一内控要求、规章制度,企业内控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有利的依据,进而严重降低财务内控执行力。

4.6 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能力不高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作为直接的参与者,其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是否可以实现规范化建设,所以,企业必须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部分拟 IPO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不高,容易被利用、诱惑,这给那些想要违规获得 IPO 上市的企业提供了机会;另外,财务管理人员自身业务能力水平低下,造成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增加财务管理风险。

5 企业拟IPO过程中财务规范优化策略

5.1 企业拟 IPO 过程中做好内控管理工作

5.1.1 不断完善企业内控环境

首先,需要完善企业的内控环境,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为后期的拟 IPO进行制度保证,确保企业内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确工作责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保证企业内部能够正常运转。其次,企业的内控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好内控管理工作和政务规划,保证企业能够稳定可持续地发展下去。最后,要做好相关的文化建设工作,形成企业的文化价值观,保证每个员工都有归属感,在工作时能够尽心尽力为企业负责。

5.1.2 重视企业内审与外审工作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扩大经营生产规模并且成功上市,就要注意内审和外审工作,并不断针对自己的发展状况,对内审与外审工作进行优化处理,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妥善解决。其他部门在进行工作时,不仅要注重自己部门的问题解决,还要与其他部门相互帮助,做好反馈工作,以此促进企业内部工作的规范和完善,最终为企业稳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1.3 不断强化企业内控管理执行力

在做好企业内审与外审工作时,还要注意企业的内控管理执行力。内控管理执行力要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在企业运行过程中,要对每个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每个部门都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责任制度进行工作的落实。在具体工作时,要结合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不遵守内控管理制度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进行惩罚警告,对于在内控管理制度下工作突出的优秀部门与个人要进行奖励。落实内控管理,保证每个部门与每个工作人员都有效发挥自己的价值,推动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拟 IPO 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1.4 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实效性

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影响,需企业具备内审部门,并合理划分职责,构建各部门沟通机制,促使相互之间可以良好配合,为企业 IPO 服务。其中,审计委员会的监管范围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能只局限于企业规章制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监督内审部门作用的持续性发挥。此外,企业管理层应提高对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度,从源头入手,在职工聘用过程中,需要严格筛选,任用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同时,还需要提高入职、在岗培养教育,进而组建一支优质的内审部门队伍,保证企业治理结构实现实质性完善,避免因 IPO 财务舞弊问题影响企业发展。

5.2 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有效实施财务管理策略非常重要,而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财务管理成效,对此,企业可以采用“精细化管理”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现全过程管理。基于当前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下,企业要借助不断更新的资讯,不断创新,积极地适应环境。需要注意的是,精细化财务管理方式不是让企业管理人员生搬硬套,而是需要立足企业当下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精细化财务管理思想为导向,全面制定出符合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而后通过具体实践,及时发现新情况,有效改进,进而促使企业财务管理可以形成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在不断改进中平稳发展。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趋势下,经济也出现新的发展态势,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随着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现阶段,企业自身发展规模、发展空间都不大,为了转变这种方式,基于IPO视角下,企业应该创新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具体来说:相关管理人员要善于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深度洞察市场的动态行情变化下,有效地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建立相应的预防体系,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换句话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为了实现真正的创新,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其中,促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的全面提升,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软件,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对此,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才能满足企业经济新形势下的市场发展需求,为企业的领导在日后决策过程中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5.3 加强培养专业人才

为进一步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企业领导者需加强财务管理观念,积极建立健全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用人标准,在岗人员按照企业培训计划,积极参与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企业管理层,需要做好人才选拔,积极引进高级财务人才,不断壮大企业财务管理队伍,优化企业财务管控,通过企业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规范化运行。另外,高质量的人才不仅体现在业务能力上,还需要提升財务人员个人素养,强化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激发财务管理人员积极性,为企业良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4 完善公司组织体系

包括企业管理层的划分、职能部门权责的划分以及治理层的划分等。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依托于职务的不相容原则来展开,确保企业中每一个部门和每个岗位之间的有效制约,以及有效监督。同时,企业也需要把控好自身的经营特点,以及自身的综合实力,来健全集权组织体系和分权组织体系。通过集权的方法来解决企业的重点问题,再将部分权力下放到企业的部门,引导部门来完成企业的日常决策。

5.5 加强募投项目风险控制

拟IPO企业要加强对募投项目的风险控制,确保募投项目能够合理有效使用募集的资金。在募投项目管理中,企业应对项目进行深入分析论证,反复考量募集资金用途,结合报告期内企业现存产品产能对产能扩张和新产品研发进行预测,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行业环境,细致论证募投项目前景,详细披露募投项目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如果在IPO申报期间,企业出现更换募投项目的情况,那么企业要对更换的项目进行重新论证,说明更换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和合规性,以免审委会对拟IPO企业募投项目资金的目的存疑。

5.6 完善信息披露

在披露的材料中,企业要保证会计师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法律意见书等材料不存在低级错误,并且对企业主营业务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要求披露信息中不得有虚假信息、误导性陈述、避重就轻、前后矛盾或重大遗漏等问题。尤其在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方面,拟IPO企业要对关联方交易金额、交易方名称、交易内容、交易价格确定方法、交易收入所占总收入比重等情况进行充分披露,同时还要披露企业在关联交易中执行的程序以及独立董事对关联交易的意见,从而规避IPO审核时将关联方交易认定为利益输送。

5.7 增强企业持续盈利能力

拟IPO企业要展现良好的持续盈利能力,帮助企业顺利通过IPO审核。一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协调好创新与成长之间的关系,通过整合资源创建品牌优势,进而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促使创新能力成为带动企业可持续盈利的动力。二是增强盈利的稳定性。企业要保证盈利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并在申报期及以后阶段,企业商业模式、经营环境、主营业务不发生重大变化。企业要减轻盈利对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补贴的依赖,避免企业的独立盈利能力遭受质疑。三是展现良好行业前景。拟IPO企业要提前预判行业前景,在申报材料中客观阐述,使审委会认清企业项目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具备持续盈利能力。

5.8 保证企业财务独立性

首先,同行竞争。为了有效规避同行竞争,采用资金重组或者收购的手段,将业务竞争主要集中在企业上。如果放弃同行竞争,竞争方股东则会将互相竞争的企业或者业务转移到第三方产业中,相关工作人员利用注销、停工的手段,将同行竞争的企业朝着传统经营业务模式、竞争方股东方面过渡,从而提出在日后不参与同行竞争的承诺保证书; 或者直接注销存在同行竞争的关联方企业,将企业内部的主要资产进行转移,转让给其他关联成员,避免和竞争方客户、供应商发生权利冲突,利用这一手段,避免出现同行竞争的问题。

其次,交易关联。相关工作人员要对企业内部的股权结构进行整理,确定关联方的利益关系,精准定义关联方,避免出现信息披露不真实的问题。IPO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企业内部财务组织框架,建立专门的决策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并对相关决策人员、财务管理人员赋予相应的权力,防止出现贪污腐败、挪用公款的问题。企业将关联方股东转移到第三方,发行人要减少和关联人之间的关联交易,对于不能避免的关联交易,发行人一定要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态度,严格按照信息披露要求,以不损害股东权益为主,有效地对企业进行信息披露。除此之外,企业需要监管关联方的交易规模,避免和关联方产生直接的经济业务往来,采用并购、重组的手段,严格控制财政资金占用比例,保证发生动因的科学化、合理化。在企业成功上市之后,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科学、合理地处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资金占用比例等问题,这是IPO企业成功上市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程玉洁.企业IPO过程中的财务规范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9(14).

[2]陈静.探讨拟上市中小企业重点财务问题及其有效规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9).

[3]张频.企业IPO过程中的相关财务问題与对策分析[J].会计师,2020(11).

[4]刘霞.我国拟上市企业IPO发行审核问题研究[J].消费导刊,2019(35).

[5]宣锋.IPO企业财务规范问题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4).

[6]季淑芹.浅析拟IPO企业财务规范问题[J].财会学习,2020(11).

[7]冯涛.拟IPO企业财务规范问题探析[J].财会学习,2019(8).

[8]金霞.拟IPO企业财务规范问题探讨[J].财会学习,2018(23).

[9]郑镒含.拟IPO企业财务规范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纳税,2020(12):34-35.

[10]李唯滨,杨瑞.基于财务视角的IPO发行审核质量研究——来自A股市场的实证检验[J].北方经贸,2020(2).

[11]黄天悦.IPO被否的内部控制无效问题研究——NS药业股份有限公司[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11).

[12]马步峰.浅议IPO拟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思路[J].理财(财经版),2020(3).

[13]薛少军.企业IPO期间内部控制评价与研究[J].当代会计,2021(24).

[14]胡林.博睿数据二次IPO整改上市案例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1.

猜你喜欢

融资管理
上市公司融资管理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浅谈企业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融资管理对策探析
新电改背景下区域电力公司融资方案风险挖掘及其区间预测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的策略
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
发电企业融资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证据理论的BOT项目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