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问题研究

2024-03-20李宁

中国市场 2024年9期
关键词:农村经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文章旨在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如何加强政策支持和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人才留用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分析和总结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和问题,能够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建议,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取得更好的成效,也有助于增强农村居民的自我意识和参与意愿,促进社会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经济;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3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9-003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9.008

1 引言

近年来,中国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日益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对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问题一直是国内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动、农村空心化、土地流转等问题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因此,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不仅可以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还能够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2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战略

2.1 乡村振兴战略的形成背景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战略形成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逐渐加大,农村经济长期处于相对滞后状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逐渐流失,农业发展受到限制,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构想,强调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中国政府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针对乡村问题制定的一项综合性战略,旨在通过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

2.2 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演变

在农业现代化阶段(1978—2003年),中国开始实施农村经济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这一阶段的重点是通过引进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生活水平;在农村发展阶段(2003—2013年),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计划,包括农村电商、农村金融等。这一阶段的重点是通过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乡村振兴阶段(2013年至今),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纳入“十三五”规划。乡村振兴战略以人民为中心,以农村全面振兴为目标,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2.3 鄉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注重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包括农业、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农村生态等各个方面。通过改革和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服务水平,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安全。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政府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制定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强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的投入,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政府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政府要制定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强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的投入,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

2.4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政策体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政府根据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产业升级、农村金融支持、农村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主体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政府鼓励和支持个体农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此外,政府加大对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带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求政府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电力、通信、水利等方面。同时还要求政府加大对农村环保工作的投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乡人口的互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政府加强对农村人口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3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意义

3.1 促进城乡经济协调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要素的互补。通过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促进农村市场需求的扩大,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的消费和经济发展,为农村经济提供更大的市场需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的协同发展。例如推动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改善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推动城乡人口的互动和资源要素的流动,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3.2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强了农业现代化和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从而增加粮食生产总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因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产量损失,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农村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农村交通运输和物流的效率,改善农村用水和排水条件,增加耕地的灌溉面积和利用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3 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地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民的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加。新型经营主体的涌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得农业产业的附加值逐步提高,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为农民创造了更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也促进了农村旅游、文化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扶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农民技能和能力,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可以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和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城乡发展协调。

3.4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优化城市和乡村的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推动产业链升级和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市和乡村经济互补共赢。通过发展乡村经济,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创业和就业,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和资源环境压力,有利于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协调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高于乡村,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提高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优化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从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4.1 政策落实不到位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但在实际落实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政策无法真正发挥作用。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之间存在差距,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和監管机制,导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一些地方政府缺乏推动力度,没有将政策付诸实施。乡村振兴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但是在一些地区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推动措施,导致政策实施不力。一些地方政府存在政策落实不均衡的问题,导致乡村振兴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政策的落实需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实施,但是在一些地区政策的执行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导致一些地区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而另一些地区则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支持。

4.2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然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相比于城市,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少,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旧有的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和发展的需要,导致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和乡村经济的增长。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造成了影响,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将阻碍乡村经济的发展。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受到了限制,从而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也会影响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效果,一些地区由于缺乏基础设施支持,导致农产品的流通受阻,无法及时销售,降低了农民的收入。

4.3 产业结构转型困难

乡村地区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产业结构难以适应现代化进程的要求,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产业结构转型困难主要表现在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意味着乡村地区需要通过引进新的产业来实现转型,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对于财政有限的乡村地区来说是一大挑战。乡村地区的人力资源相对匮乏,缺乏专业人才。在进行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需要由专业人才来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以保证产业的良性发展。然而在乡村地区,专业人才相对较少,这也限制了产业结构转型的进程。乡村地区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小,缺乏足够的市场规模,会限制乡村地区发展新的产业或引进新的产业的空间。

4.4 人口老龄化和人才流失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人口老龄化和人才流失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人口老龄化问题使得农村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减弱,因为老年人的劳动力参与度较低,无法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老龄化的人口结构使得乡村经济面临着用工荒、农业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随着城市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年轻人前往城市发展,人才流失使得乡村地区的人才储备不足,乡村发展缺乏创新和引领力,制约了乡村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导致了乡村社会的空心化,人口稀少,社会服务水平下降,乡村文化传承受到威胁。

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

5.1 加强政策落实和体制机制改革

(1)加强政策落实。政策制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但政策的落实才是真正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政策制定部门应该明确政策执行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加强监督。政策执行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各级政府和执行部门的监督,确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政府需要加大对乡村振兴的财政支持,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和落后乡村的支持力度要更大。同时,政府还应该通过完善财政体制,建立长效的支持机制,确保资金到位,发挥政策的实际效果。政策制定应该更加注重公众意见的反馈,增强政策的透明度,让民众更好地了解政策内容和执行过程,也方便各级政府和执行部门更好地协调工作。

(2)体制机制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机制,才能使政策更加有效地落实,促进乡村振兴。政府应该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充分考虑地方政府、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政策执行的反馈,以确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土地问题一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府应该鼓励创新,建立支持机制,为农村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府也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包括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村企业改善其管理、生产和营销技能。政府可以与农业专业人员和学术机构合作,将最新的技术和最佳实践引入农村企业中,帮助乡村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5.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1)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应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水利、电力等方面的建设。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建设更多的道路、桥梁、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为农村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持。政府还可以提供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为社会资本提供税收优惠、融资等方面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利用新技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采用数字化设计和施工,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建设成本。

(2)公共服务建设。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补贴,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政府可以引入社会资本,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公共服务领域,推动农村公共服务的建设。农村地区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缺乏专业人才,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地区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通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政府还可以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互联网、数字化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居民获取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同时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5.3 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

(1)强化产业结构调整。政府需发展优势产业,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国的乡村地区具有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和文化背景,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农业特色。政府应鼓励农民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还应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保护和推广力度,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民合作社等,政府应该积极推动新型農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引导农民参与经济活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政府还应该提供金融支持和政策保障,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业风险,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其中。

(2)技术管理创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推动农业现代化。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和引导,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更新和改进,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还应该重视环保型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的研发和应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和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另外加强市场运作和推广,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增加农民的收入和财富,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进程。此外,应该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和人才的创新培养和引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从而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5.4 提高乡村人才培养和人才留用

(1)人才培养。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提高乡村人才的培养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因此,要加大对乡村青年的培养力度,为乡村青年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提高乡村青年的综合素质。比如,可以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鼓励乡村青年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增强乡村青年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要注重对农民工的培养,为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专业水平,让工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只有通过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乡村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2)人才留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若想留住乡村建设人才,首先要改善乡村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乡村相对城市而言,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较为落后。因此要提高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乡村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乡村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还要加强对乡村人才的保障,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乡村建设提供更好的福利保障和生活保障。另外,还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薪资待遇,为乡村人才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增加归属感和荣誉感。还能通过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加强对乡村人才的激励。

6 结论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面临的多种问题,需要综合施策和全面推进。文章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关键,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还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推动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未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综合施策,政府需要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措施,着重解决好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曾凡军,胡家俊. 整体性“有效治理”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治理逻辑与理路[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2, 23(6):141-151.

[2]吕方. 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涵,特征,挑战及关键议题[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43(5):8.

[作者简介]李宁(1984—),男,壮族,广西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问题。

猜你喜欢

农村经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