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对策

2024-03-20王煜文俞伊涵

中国市场 2024年9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王煜文 俞伊涵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提升,乡村发展正处于一种向前拉锯的情况之中。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建设乡村持久美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背景是考察和探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机理,以及乡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发展机制和政策,以提高乡村发展的水平。文章针对乡村发展形势的特殊性和乡村可持续发展态势的重要性,聚焦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机制,结合当代国际乡村发展理论及其借鉴,包括乡村发展理论、改革政策、农业保护与发展等,来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文章的研究主要是使用对比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利用乡村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地系统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文章研究表明,乡村可持续发展需要从社会文化、经济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深化完善。

关键词:乡村发展;乡村振兴;人地系统理论

中图分类号:F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9-0022-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9.006

1 引言

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发展极其不协调,并且成为制约乡村经济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国民经济要想再次实现飞跃,解决“三农”问题是一大关键,若想解决“三农”问题,又绕不开农村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与此同时,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也充分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把可持续发展定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文章主要从人力资源、农村经济、农村社会、自然资源四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分析其现存的问题,并根据相关理论,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

2 农村可持续发展现存的问题

2.1 人力資源问题

2.1.1 劳动力单方面向城市流动

“人”的问题始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问题,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即人民群众,这个“人”既要有数量上的优势,又要有质量上的诉求。现阶段,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持续减少,“空心化、老龄化、妇孺化”现象加剧。

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城市机会大于乡村机会,更多的农村人口选择走出农村到大城市打拼,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留在农村,农村劳动力资源单方面向城市流动,从而导致农村劳动力资源越来越少,乡村发展逐渐失去了动力来源。缺少了人,农村可持续发展更是举步维艰。

2.1.2 大学生更愿意留在城市,人才稀缺

对于家乡是在城市的大学生,留在城市首先离家近,其次可节省开支,如租房等,然后环境熟悉,工作就业机会较多,他们自然会选择回家乡发展,不用说选择去乡村发展。而对于家乡在农村的大学生,他们辛辛苦苦读书就是为了走出农村,而且农村工作就业机会相比城市少,工作前景、工资待遇等方面均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更好的发展,这些大学生也更愿意留在城市打拼而不是回乡发展。

大学生更愿意留在城市,导致农村人才资源匮乏,没有人来规划,没有人来推动发展,乡村可持续发展将举步不前。

2.1.3 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农村生产率降低

最新发布的《中国老年人口报告》显示,预计2020年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32.48%,2022年将达到33.76%,年均增长0.84%。此外,农村8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预计2020年达到12.43%,2022年达到13.23%,年均增长0.41%。农村0~14岁儿童占比预计2020年达到24.97%,2022年达到24.28%,年均下降0.31%。

没有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就难以拥有较高的生产率。

2.1.4 留守老人普遍存在“数字鸿沟”

在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技术对数字鸿沟具有更强的扩大效应,由于老年人群体在经济社会中往往处于较低位置,留守老人更甚,导致他们与年轻人之间的知识鸿沟逐步扩大,使其逐渐成为“数字遗民”。社会对老年人的误解与歧视,一些App的设计也未考虑到老年人群体的需求与使用习惯,子女的代际间反哺不足,这使他们即便拥有了数字设备,也让他们无法平等的参与数字活动,切身的享受数字红利,从而不得不被技术智能抛弃。再加上留守老人本身的主观条件不足,更加扩大了留守老人的“数字鸿沟”。

2.2 经济问题

2.2.1 特色小镇房地产化,产业单一,盲目跟风

截至2018年 7 月,全国共有 22 个省提出特色小镇创建计划,文旅特色小镇计划数量超达700 个以上。

当下房地产企业大批涌进特色小镇,房地产化倾向十分严重,许多房地产商会选择套用特色文旅小镇的概念来进行申报,用来隐藏其房地产的真面目,“挂羊头,卖狗肉”,从而使土地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特色小镇的定位是否准确也成为乡村文旅事业的发展、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重要问题。

随着文旅特色小镇的发展,许多乡村小镇也盲目跟风,选择的产业很单一,导致许多特色小镇因没有特色或是特色不够鲜明抑或是特色雷同且发展没有相似特色的小镇发展得好而无法长期发展,甚至走向了下坡路。如何选择产业,如何挖掘小镇特色,也是一个不得不面临的重大难题。

2.2.2 运营管理不当,融资难

绝大多数的虚拟特色文旅小镇申报成功,因为缺乏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从而导致项目搁浅无法实施,这样非常不利于文旅业的高质量发展。如何合理运营特色小镇也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

许多特色小镇因地理位置不占优势、资金回报率不高、资金回报期比城市长等原因,缺乏投资商,或者资金不足,一度造成融资难问题,导致乡村可持续发展受到资金牵制。

2.3 社会问题

2.3.1 城乡收入差距,社会保障不够完善

大城市为什么能够吸引如此多的人才来到这座城市无外乎大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加丰富的行业选择,更高的薪资待遇,更好的职业规划。

由于城市偏向政策,财政支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城乡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农业基础薄弱,缺乏良好的规划,或者是有了良好的规划但无法落实,从而导致经济发展的困难。由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社会保障体系相较于城市不够健全,这也导致许多人不愿意返农,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变得困难重重。

2.3.2 医疗资源失衡,医疗水平存在差距

一座城市,一个村庄的发展,都无法离开医疗的保障。医疗设备的不完备,医院设施的不齐全,医疗水平的落后,药物的供给不足,都存在严重的影响。像近年来产生的AI辅助诊疗服务,其涉及医学影像、医院管理、健康管理、虚拟助理、智能诊疗等多项技术,这对于相对落后的乡村可以说是陌生的,其医护人员可能连操作的机会都没有。

网上因乡镇医院医疗水平有限而辗转各大医院的病患数不胜数。医疗得不到保障,乡村的发展也会受其影响。

2.3.3 教育资源失衡,师资力量存在差距

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城乡教育发展也存在不平衡,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父母辈的教育理念,文化背景存在差距。由于文化水平之间的差距,教育观念的差距,导致孩子今后的成长方向也有一定的差距。在一些偏远地方,许多父母会让孩子辍学,帮忙打工挣钱补贴家用,没有接受长期的教育,会限制其眼界,这同样阻碍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教育的资金投入观念不同。观念不同从而导致行为不同,所造成的結果就是形成了城市和乡村教育方面投入存在差距,这种差距可以说是巨大的。城市除了学习,从小就注重全面发展,各种兴趣班的投资也很大。而相较于农村,他们可能只有文化课方面的投入,甚至连这方面的投入也微乎其微。

第三,师资存在差距。大多名师都在城市,农村的学生受到的教育是有限的。老师在乡村的一些福利不如城市,所以许多老师不愿留在乡村,这就造成了城乡师资力量从根本上的差距。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物质上面的富有,精神上也需要富足。所以要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改善教育问题。

2.3.4 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够,没有合理的规划

村庄里存在着大量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文化遗产因为没有受到保护和传承而成为了历史;而有的乡镇则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充分利用,不仅使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与保护,并且还发展成了有示范性的特色小镇,例如浙江南浔的善琏湖笔小镇。为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利用好所拥有的文化遗产,如何发展好所拥有的文化遗产也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

2.4 自然资源问题

2.4.1 土地资源的失衡

由于乡村土地大都分布得比较零散,申请使用土地的程序也较为烦琐,所以乡村土地大都由政府主持来规划开发。不合理的过度开发,导致城市土地越来越多,乡村土地越来越少,土地资源匮乏,出现了农民们无地可种、无地可耕。

2.4.2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由于不合理使用肥料、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地受到污染,气候变化变得异常,土地无法持续利用,这也导致了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下降,农产品不断滞销、堆积,长此以往导致农村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保证。

2.4.3 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化肥使用不当,耕作技术不当等一系列原因,导致我国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显示,全国水土流失的面积达到了295万平方千米,每年平均土地侵蚀量达到45亿吨,沙化土地面积达到173万平方千米,石漠化面积达到12万平方千米。

3 对策

3.1 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城乡发展有着一定的动态影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镇与乡村共同发展。让乡村人民可以病有所医,老有所靠,让越来越多从乡村走出去的人回乡发展,逐步取消农村户口,实行统一的户籍制度,从制度上消除人为的居民之间的隔阂和误解。同时,政府还应通过网络媒体等手段,来加强全体国民的思想观念,把“农民”是个身份这一认知彻底从国民意识中消除,增强“农民”是一个职业的理念,是同“医生”“老师”“律师”一样值得尊重的职业,为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共同奋斗。

3.2 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加强人才引进力度

加大对乡村教育方面的扶持力度,均衡教育资金的投入。乡村学校相关基础设施必须快速建设;加强乡村教师团队的建设,打造一支支优秀的队伍,建设乡村,教育乡村。完善乡村教师福利制度,保证乡村教师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晋升的机会。积极引进相关人才,为人才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使乡村能够吸引人才、留下人才。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同时,也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提前对当地村民进行思想教育,防止产生排外心理,使人才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防止村民产生依赖心理,过分依赖外来的力量,从而变得懒惰。因此,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要普遍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懂技术、讲文明、有文化的新农民。

3.3 合理定位,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小镇的前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合理地规划发展方向;根据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不盲目跟风,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实现产业现代化、产业链专业化和经济组织科学化。

3.4 加强文产保护,建设美丽乡村

发展特色小镇并与其拥有的文产相融合,注重文化保护和文化发展。形成一套优秀的乡村文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新型农村居民,使乡村居民在精神上获得富足,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3.5 保护生态,综合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充分认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规律,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农业执法队伍的建设,以保证相关政策在乡村的落地与实施,同

时还要继续增强土地用途管制的力度,防止有人更改土地用途为自己谋私利,阻碍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地肥沃力,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从而保证土地的高效、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要加大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力度,积极扩大园林和草地面积,完善森林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天然草地的利用,防止环境继续恶化、土地荒漠化。改变原有“自上而下”的土地政策制定方式,建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土地政策模式,从乡村土地的实际问题出发,让处于第一线的农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政府建立专家小组,帮助其进行方案的筛选、评估和最终方案的确定,从而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能力,助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3.6 建设数字乡村,以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

助推农业智能化、乡村治理精准化、村民技能培训自主化;打破传统模式,实现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乡村服务高效发展,推动智慧化场景融入乡村生活;充分发挥虚拟空间的匹配效应、协同效应、乘数效应、溢出效应和公平效应,从而使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顺应数字化老龄化时代发展,推动社会适老化发展、技术适老化发展、代际间的数字反哺。

4 结论

可持续发展是在获得发展的同时,又不会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因此,要明确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制定适当的金融投资机制,开展大力且有效的社会投资、政策改革和资源配置,培育协同发展的新型人才。未来,中国应在现有实践的基础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享发展理念,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政策,以创新发展战略要素、深化绿色发展全过程的跨界融合,构建以农民为发展主体,城镇、乡村居民共同努力、共同发展的新型农村发展体系,最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LI L N,LIU D. Exploring the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 2000:panel data analysis of Chinese cities[J].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2021,147(3).

[2] XIAO-YI W, XIAO-FENG Z, FEI-HU Y,et al.Analysis on the measure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inclusive development level and regional difference in China[J].Prices monthly, 2019.

[3]ZHANG Y G,WANG Y,WANG C L,et al.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grants evaluation system in the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J].IOP Conference Series: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2021,768(1).

[4]HE G,GESSESSE A. Study on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C].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E-Learning and Economic Research (IC3ER 2019).

[5]王曉梅.绿色环保休闲旅游型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J].现代农机,2022(4):44-46.

[6]陈雅璐,董慧娟.基于可持续发展推动美丽乡村景区建设——以“古韵欢潭美丽乡村景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4):101-104.

[7]张书慧,刘晓倩.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逻辑关系、道路羁绊与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管理,2023(2).

[8]张爱. 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异特征及可持續发展策略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22.

[9]武文霞,庄伟光,邹开敏.高质量发展文旅特色小镇,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广东为例[J].广东经济,2021(1).

[10]刘海平.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13(8):156-158.

[11]李麦收,李凯旋.数字普惠金融、小微企业创业与城乡收入差距——党的二十大共同富裕目标任务路径探索[J].征信,2023(1):18-27.

[12]张延龙. 乡村振兴促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德国经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4-06(3).

[13]柳菲,李惠青.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四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经济师,2022(4):167-168.

[14]孔丹丹,石东领.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2,39(3):84-87.

[15]申蓁.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对策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4):250-252.

[16]李玲燕,裴佳佳,叶杨.“资源—要素—政策”相协调下乡村典型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10):220-231.

[17]王松良,施生旭,吴仁烨,等.乡村生态学: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新学科[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29(12):2116-2125.

[18]周怡岑.基于乡村振兴的我国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9):226-231.

[19]李娜,董耘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文化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21(13):61-62.

[20]黄海燕,徐福英,曲志宝.新时期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2):7-9.

[21]朱洁,阳文锐,杨林.欧洲乡村可持续发展经验及对首都乡村建设启示研究[J].小城镇建设,2021,39(4):111-119.

[22]刁统菊,林德山,申作兰.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关联、机理与路径[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0(5):84-90.

[23]高杰.浅谈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J].广东蚕业,2020,54(9):143-144.

[作者简介]王煜文(2000—),男,河南驻马店人,本科,郑州工商学院,研究方向:工商管理;俞伊涵(2003—),女,浙江杭州人,本科,四川农业大学,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