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港新片区探索试点统一大市场制度创新研究

2024-03-20黎悦童

中国市场 2024年9期
关键词:试验田

黎悦童

摘 要:在全球经济复苏不足以及国际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市场局部分割、要素流动受限、开放力度有限等深层次问题,这些成为制约经济迈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家《统一大市场意见》)发布,由此我国提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临港新片区作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探索统一大市场制度创新试点工作,为有序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

关键词:统一大市场;临港新片区;试验田

中图分类号:F71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9-0001-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9.001

1 引言

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文件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重点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向强转变。构建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打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体现了我国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市场化建设的决心,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坚强支撑。

2 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发展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发展进程

我国推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并不是一时之策,而是经过了长期探索和规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部署,是一个逐步由点到面、从内涵到外延的深化发展过程,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长远之策。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及国家机关发布的相关重要文件以及重要会议精神,我国建设统一大市场发展至今的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2.1.1 “市场的统一”阶段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将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进一步具体化,并制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自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向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整体性推进;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市场的统一性,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做出部署。这一阶段主要体现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探索。

2.1.2 “国内统一市场”阶段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020年,“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这一阶段主要体现为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

2.1.3 “全国统一大市场”阶段

2021年,“十四五”规划的提出“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这一概念正式“登堂入室”;同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正式文件的主题;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这一階段明确了统一大市场的定义、目标,并提出了加快建设推进的主要任务。

2.2 我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2.2.1 我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机遇

第一,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统一大市场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过去几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我国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人民币,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国内生产总值相比上年实现了8.1%的增长。

第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为我国建设统一大市场提供了发展机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选择的基本出发点是要扭转我国对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过度依赖,扭转我国长期对国外技术、市场的严重依赖,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经济内循环推动、联通国际循环。即通过立足国内统一大市场,夯实国内大循环,加快建设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从而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

第三,国际潮流与国内共识为我国建设统一大市场提供了良好氛围。国际环境方面,自2018年以来,全球区域经贸协定明显增多,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成为全球最大的区域贸易协定,涵盖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国的区域大市场形成。国内环境方面,在商品、要素流通领域,相关的规则、制度更加开放;纠正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的管理措施顺应民心、民意;立法、执法、司法全方位产权保护法治体系初步形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深化;科创板设立、创业板改革以及试点注册制;输配电、成品油、天然气等领域,价格的市场决定机制已基本形成。

2.2.2 我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挑战

第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使得加强监管与扩大开放间的施政矛盾凸显。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要打破传统体制下所形成的障碍、壁垒,破除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不合理限制,并且需要建设和完善一系列监管体系。

第二,紧迫的外部环境使得联通内外双循环、兼顾国内大循环难度徒增。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冲击和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影响,特别是中西之间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方面差异和分歧逐渐显性化,同时受俄乌战争影响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行。

第三,长期形成的经济制度遗留难题亟待解决。我国经济中长期存在着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干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阻碍了统一大市场建设进度。

3 临港新片区探索试点现状分析

3.1 上海建设统一大市场的总体现状

上海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其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总量规模跻身全球城市前列,在建设统一大市场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其一,上海基于国家相关战略支持,政策环境相对创新开放,改革开放取得突破,具备开放创新优势;其二,上海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市场规模、产业布局、资源要素相对健全,拥有高效运行基础;其三,上海地理位置条件优越,以航运为主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较为发达,具有国内外区域间沟通便利性。

同时上海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一,上海面临着资源约束,经济效率转变有待加强;其二,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间流通壁垒、分工协作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3.2 临港新片区探索统一大市场制度创新试点的优势

3.2.1 总体优势

临港新片区总面积873平方千米,发展空间资源更充分;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水平稳中加速,扩投资、促发展成果显著;营商环境稳定向好,城市治理科学精细;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科创要素逐渐集聚;产城融合有力推进,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区域节点优势明显,示范效应充分发挥。拥有我国唯一的特殊综保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被赋予了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管理权限。

3.2.2 临港现有政策的对标分析

根据临港新片区现行发布的部分相关政策文件要求,从国家《统一大市场意见》明确的“5个统一、1个规范”重点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及保障措施方面,逐项对照其中的具体内容,就临港新片区现有政策与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关联性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经研究,临港新片区在国家《统一大市场意见》中提及的七个方面均已有部分政策基础或后续规划。

其一,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制定方面处于国内前列;其二,在市场设施建设方面标准和水平较高,有高效联通基础;其三,在要素和资源市场方面基础较好,高效流动和与全国统一衔接仍在探索;其四,在商品和服务市场水平方面,规划不断推进加强;其五,在市场监管公平方面,国内优秀且不断探索完善;其六,在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方面,持续营造公平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其七,在组织实施保障方面,部分重点工作建立保障体系并形成区域协作。

3.3 临港新片区探索统一大市场制度创新试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其一,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发展不充分;其二,市场信息透明有待完善,交易平台建设尚待探索;其三,金融市场建设正在起步,数据资源交易缺乏基础;其四,跨区域协作与跨部门协调尚未建设可持续工作机制。

4 临港试点的重点任务建议

4.1 优化市场设施联通体系

4.1.1 促进现代物流体系均衡发展

一是推进多式联运,形成“内联外通、便捷高效”的临港新片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依靠“主+次”公路货运双通道项目,到2022年,在G1503与S2以南区域,基本形成与产业布局相匹配的主、次两个层次的货运通道,到2035年,货运双通道建设成熟,成为支撑上海市及全国物流发展的枢纽地位。二是健全物流仓储、转运中心建设布局。临港现代物流创新基地项目将重点聚焦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硬件建设,集聚新兴物流企业。加紧国际中转集拼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面向国际中转集拼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三是加强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建设。依托交通网络和地理区位优势,在临港新片区建设上海市和长三角应急物流保障体系。

4.1.2 实现城市数字化基础平台建设

一是加快打造国际数据产业创新集群和数字化园区,加大与国际通信、跨境数据流通特点相适应的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快“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东方芯港”等特色园区建设,集聚规模以上重点产业与重点企业;重点建设国际海光缆、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等枢纽设施,扩容亚太互联网交换中心、推进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建設,为数据汇集流转提供硬件基础。二是大力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和能级,推进智慧物流试点推广,加快完善智慧物流体系。打造智慧物流场景,依托东海大桥智能重卡等项目,优化运营组织、深化新能源货车运输示范应用,探索区域内编队行驶运输方案;积极试点应用港区AIV设备(自主智能机器人),在两港大道等快速路开展智能网联货车应用试点,推动建立绿色经济、便捷高效的新型公路货运体系。

4.2 促进市场要素高效流通与互联

4.2.1 创新试点人才要素“引育服”政策

一是打造“临港人才特区”,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探索降低人才落户门槛;放宽《居住证》积分制度限制;完善人才补贴政策体系。梳理一批符合新片区产业发展导向及城市功能发展需要的重点企业和重点岗位,形成“2张清单”。 二是构建“产教融合示范区”,强化多元人才培育。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强化职业技能教育,构建多层次平台载体。以临港实验室、顶尖科学家实验室等主体为代表,多元化做大做强研究机构群。三是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协同。健全人才便民服务体系,扩大海外人才开放引进。

4.2.2 探索金融资本要素服务市场新模式

一是推动“金融资本+科创”,发挥资本市场力量形成国际科创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双联动。引进辖区内各银行、红杉资本等资金力量,在支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领域和“卡脖子”关键技术方面针对性研发特色产品,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二是赋能供应链,推进金融服务企业研发提供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三是推动优化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联通。结合上海股权市场发展特色,探索推动地方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和全国性证券市场服务体系无缝衔接。四是提升交易信息透明度,规范市场运行体系。发挥地方征信平台的功能作用,推进上海公共信用信息、金融信贷信息和其他市场信用信息间的依法共享和互联互通,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优化融资环境。

4.2.3 打通技术流通渠道,创新技术要素交易机制

一是探索跨区域技术流通新渠道。在重点产业试点采用“揭榜挂帅”“补链强链”等方式实现企业与研发机构的紧密对接。二是创新交易機制,加快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激活技术要素交易。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机制,推动各地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尤其要推动鼓励新片区内企业用好上海技术交易平台。

4.3 健全全领域覆盖的信息交互渠道与综合平台

4.3.1 完善数据跨境制度体系,推动市场信息交互渠道与平台建设

一是探索形成符合临港新片区“内外双循环”需求的安全、高效的数据跨境制度体系,制订一套可落地的数据跨境制度、与国内国际接轨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制定临港新片区跨境数据流动治理规则,形成低风险跨境流动数据目录,探索“一行业一清单”的正面清单模式。二是加快市场信息交互渠道布局与综合平台建设。推进“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建设,进一步拓展“离岸通”平台功能。

4.3.2 推进开展信息与数据互联和应用

一是完善临港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一体化”功能。整合现有分散的各功能模块,并扩大平台服务范围至临港新片区全产业、全领域。二是提升信息和数据对其他市场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探索“信息+”“数据+”的管理运行机制,放大劳动力、资本等市场要素在价值链流转中的价值,推动形成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临港新片区内重点企业积极通过上海数据交易所平台强化数据赋能。

4.4 强化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功能

4.4.1 进一步发挥资源集聚功能

发展区内大宗商品离岸贸易,发挥船籍港平台集聚功能。通过建设洋山特殊综保区内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平台、联动“离岸通”平台,搭建保税船供平台与国际集装箱运价交易平台,设立保税仓单登记交易平台。

4.4.2 创新布局保税研发、制造、服务产业

布局保税研发设计产业,发展保税加工制造产业,培育保税维修服务产业。根据洋山特殊综保区现有产业基础,发展二手汽车、电子产品、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精密仪器等保税维修检测产业。

4.4.3 发展跨境贸易新业态

深化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建设,培育跨境电商新业态。在探索建立区内企业、药品目录清单“双白名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医药产品跨境进口试点,推动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部分药品及医疗器械业务。

4.5 优化市场环境与服务

4.5.1 完善市场准入机制

加快研究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指标,推进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构建科学、全面、系统的评估模型,探索试点制定临港新片区《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

4.5.2 升级市场消费服务体验

加快保税展示交易示范平台建设。一是优先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发展“前店后库”联动模式;二是争取在海关支持的前提下,开发建设“税款分离交易监控系统”“销售系统”及“库存查询系统”等管理系统;三是在展销模式上,打造进口商品线上线下同步展示、同步销售、上下互动的O2O模式。

5 保障措施和相关建议

5.1 形成组织保障体系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二是科学组织实施,成立新片区统一大市场制度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保障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三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各项制度创新试点工作的成效监督标准体系。

5.2 做好区域互联互动

一是推动质量基础跨域联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事中事后监管改革创新力度。二是推动要素一体化建设,推进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破排放权及知识产权、数据资产等各类产权公开交易。三是加强营商环境区域合作。深化长三角“一网通办”,推动共建长三角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平台,共同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示范区。

5.3 分阶段进行制度推广

一是在其他“试验田”性质特殊区内优先试点“复制粘贴”模式。优先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及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全国其他20个自贸区内,通过研究一批可自主确定的复制推广的经验、政策清单,率先将临港新片区试点经验“复制粘贴”。促进临港新片区试点经验在上海市域范围、长三角范围的推广联动,共建共享。二是加强在全国经开区、高新区等协同发展区经验分享宣贯,共同探索“引入+本地化”模式,使临港新片区试点经验可以有针对性的政策效应。三是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基础上,联合京津冀、粤港澳等区域探索“携手共进”创新模式。充分发挥上海建设五个中心过程中的带动作用及长三角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的辐射效应,加强区域间的沟通交流、分工协作与融合发展,形成长效沟通机制,从而实现区域间功能错位互补、携手共进。

参考文献:

[1]丁俊发.关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理论与实施[J]. 中国流通经济,2022(6).

[2]韩文龙,张瑞生.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与实践路径[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2(4).

[3]孙俊,沈雨田,胡恒强.新发展格局下的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基于网络关联视角的一个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21(11).

[4]魏明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理论基础和路径探析[J].商业经济,2023(4).

猜你喜欢

试验田
有个地方叫童乐谷——安徽省滁州市永乐小学新时代少先队工作创新试验田
不同种植密度对甜高粱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一块试验田 请来50名科技专家 朔州市山阴县合盛堡乡创新产业联盟 打造晋北农业特联社
耕好外汇先行先试的“试验田” 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唐登杰:切实把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军民融合发展的排头兵和试验田
众说港大深圳医院“试验田”
思埠康尔 微商+直销的试验田
最高法巡回法庭实实在在搞改革——司法改革“试验田”精耕一年硕果累累
上城区:打造可持续发展试验田
随心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