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时代人”的相依为命

2024-03-12钱理群

南方文坛 2024年2期
关键词:通体区分创造力

在2019年我们也召开过同题讨论会。此后四年时间,中国、世界以及我们自身,都变了,真可谓“历史的巨变”。就今天到会的子平、平原和我,以及没有到会的玫珊、晓虹、赵园、得后而言,我们“四家人”,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家“都老了”。最近,我为自己的《养老学研究笔记》写的序言,题目就是“直面衰老与死亡”——至少我和赵园、得后都进入了人生的最后阶段。

在回顾、总结自己的一生时,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追问与思考:“我是谁?”——我正在读美国华裔学者段义孚自传《我是谁?》,我自己也准备写一本《我是谁?》。这就与今天的“同时代人”话题有了关联。我的发言就从这里切入。

按子平“引言”的说法,我们这些“同时代人”最大特点,是在“时代的断裂之处出现,一群自觉站在断层上寻找新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的人”——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时代的断裂”就更加严重了。那么,新一代人的寫作与学术研究,又应该寻找什么样的“新的表达方式”呢?我们这一代人的选择,对新一代的选择,有什么样的经验与教训可以借鉴呢?

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和所处时代的关系。

我们“同时代人”的选择是:“不是逆时代而动,也不是在时代之外袖手旁观,而是如此深刻地嵌入时代,但又保持尼采式的格格不入,才能看到时代,感知时代的黑暗之光,蘸取当下的晦暗进行写作。”

这回因追问“我是谁”又读了一些书,其中一本《民族性》对1980—19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体制内的知识分子的分化”做了三个分类。一是“职务行为者”与“非职务行为者”的区分:前者“按照自己的职务规范来从事知识生产与传播,其言行和官方标准比较吻合”;后者“身在体制内却没有按照单位确定的职务范围从事知识生产与传播,其言行与官方标准多有不合”。二是“价值型知识业者”与“利益型知识业者”的区分:前者“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为此不惜背离职务规范,不惜损失个人利益”,后者“怎么说对自己有利就怎么说。为此可以背离内心价值判断”。三是“个人优先论者”与“国家优先论者”的区分:前者“在价值上认为个人价值高于国家价值,在效率上认为个人自治优于国家统治”,在个人与国家关系上就自然处于紧张状态;而后者就逐渐走向“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

这样的三大区分,固然存在过分明晰化、简单化的缺憾,但也确实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也因此明白了自己在体制内的位置,看清楚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自己的后半生,就只做了一件事:试图建构“体制中的体制外”的学术、教育:在既有知识生产机制内部创建“另一类”思想、学术、教育、文化。在这方面,我既多有收获,更多有挫折、失败。而且只能留待后人评价。——这就是我在晚年追问“我是谁”时得出的主要结论。

我也因此清醒认识到,我和“同时代人”的这一选择,要得到时代、体制、学术教育界的承认,是极难极难的,尤其在当下。这大概是我自己与周围许多朋友都陷入极度困惑之中的一个原因。但我并不悲观、绝望。这就要谈到子平的另一个论断,即“史统散而小说兴”,强调我们这些文学、文学史研究者,其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我们是以“文学的想象力、创造力,回应历史的断裂”的。我现在就对处于困境中的“中国,世界,人类,我们的学科,以及我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好奇心,也因此激发了我的“文学式”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019年的讨论会上,子平还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与命题:“知识友谊”与“文学共通体”。我最近出版的新书《有承担的学术》里,收有一篇《谈谈赵园和我们“这四家人”》。谈的就是这样的“知识友谊”和“文学共通体”。而且现在看来,还不限于知识与文学,更是一个“生命共通体”。特别是经历了从2019到2023年这样的人的生命、社会、历史的大变动,我们又都“老了”,就更需要彼此搀扶,抱团取暖,相依为命。

我此刻想说的,是短短五年间,我们四家人不仅老了,还基本上完成了自己一生该做的事。但我们四家人中,只有两位:王得后兄,还有子平兄,没有把自己的思考、想象、创造全部写出来。而这两位恰恰是我最为叹服,对我也最有影响的师兄、师弟。得后兄已经年过九十,没有写完就只能成为终生遗憾。仍然保持“好奇心,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唯有子平。我注意到许多朋友到晚年都回到鲁迅研究这里,而我所看到的有关鲁迅研究的新成果里,最让我眼睛一亮的,就是子平的新阐释、新发现。有学生向我转述了子平这次在北京大学讲鲁迅的内容,我的第一反应:这正是我想讲而讲不清楚的!坦白地说,我今天之所以赶来参会、发言,就是想对子平说一句话:抓紧人生最后机遇,把你已经讲过、写出初稿的大作整理、出版,并把你还来不及讲与写的研究、思考讲出来,写出来!让我们这些老同学、老朋友,以及更年轻的一代,共同分享!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

猜你喜欢

通体区分创造力
区分“旁”“榜”“傍”
痛风
你能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吗
通体结冰的球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一种通体大理石瓷砖的制作方法
教你区分功和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