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确定位置》课件设计

2024-03-10何保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用数意图课件

何保华

特色与亮点

①密切联系生活。整个课堂以“确定停车位置”的实际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大情境教学。本课件以一个大情境贯穿整个课堂,从线上确定位置,到地面确定位置,再到立体空间确定位置,层层递进,由简到繁,由浅到深,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连续性,逐步培养空间观念。

③数字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本课件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在整个课堂中依托信息技术做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度信息的交互,打破了空间限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使学习真实发生。

制作背景

为扎实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笔者所在学校从2012年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结合学校“兰韵”特色文化,将信息技术、课程和人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化教学常态化、信息技术全覆盖。本课件是基于笔者所在学校数字化大单元教学背景下的常态信息化教学的研究课例之一。从知识体系来看,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的知识。本课件内容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即通过对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几何”打下基础。同时,本课也承担着渗透“一一对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任务,为学生将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积累经验,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

1.设计思路

本课件的内容选自西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确定位置》,属于图形与几何中图形与位置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经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性;会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在具体情境中和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通过探索用数对在具体情境中确定位置再到在抽象的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过程,渗透一一对应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会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在具体情境中和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在抽象数对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和一一对应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根据以上分析,为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将本课件的设计思路安排如下:

①结合生活实际,由停车的现实情境逐步抽象为线、面、体,感知数与形的结合,初步感受坐标思想。在逐步抽象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符号意识,感受数学的简洁美。理解数对与对应点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②充分体现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牢牢把握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各教学环节都设计生生互学的活动,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其体会成功的喜悦。

③依托数字技术,实现高效教学。整个课堂立足信息化教学,真实地呈现学生的实践操作思维,建构以学生学习为本、多维度信息交互的数字化课堂。

2.内容结构

根据课件整体的设计思路,本课件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

课件利用短片介绍重庆市沙坪坝区,出示:重庆市沙坪坝区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上周末老师参观了红色旅游景点,请同学们根据提示确定老师停车的位置。

设计意图:借助真实的现实生活情境引入课题,通过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地参与知识产生的过程。

(2)探究新知

①在直线上确定位置。

课件出示白公馆,引出问题:把车停在了一个线性停车场的第3个位置,请指出哪一辆是老师的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没有规定数的方向。随后,课件出示:从左往右数,通过课件确定辆车的位置。出示结论:只要方向确定了,就能用1个数表示线上点的位置。

设计意图:从最简单的在直线上确定点的位置开始研究,明确要确定位置就要通过准确的语言来描述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②在平面上确定位置。

a.认识列和行。

课件出示红岩魂广场,将广场停车场抽象为平面停车场,标出“第5列第4行”的车,请学生说说这辆车的位置。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先用第几组第几排或其他已知的方法来描述位置,再出示准确的表达方式“第5列第4行”,并出示列和行的定义。课件出示同桌互学要求:拖动小红点,同桌之间互相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说一说其他点的位置,并进行互评。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用之前学习的“找座位”方法,即用“第几组第几排”表示平面上物体的位置,接着通过认识列和行,找到第几列和第几行的交点确定位置以及先列后行的顺序,最后通过生生互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b.优化表示方法。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请你自己创造一个简洁的方法表示“第5列第4行”,完成后用talk传给老师(如图1)。出示小组讨论的问题:组内讨论,这些表示方法有哪些相同点?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表示方法的相同点是都有数字5和4,并且都是5在前4在后。课件出示规范的表示方法:5在前表示列,4在后表示行,中间用逗号把两个数隔开,外面再加上一个小括号(读作:数对五四)。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初步理解数对的意义。同时,通过对表示方法的逐步优化,让学生体会、感悟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优越性,即用数对表示位置简明、清楚、准确,渗透符号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c.巩固练习。

练习1:这一个蓝色圆点(数对三六)的位置可以用A(3,6)、B(6,3)、C(3,3)哪一个数对来表示呢?

练习2:你能用数对表示这三个点(分别是数对四五、数对五四和数对七三)的位置吗?寫在横线上。

設计意图:及时练习,强化新知,同时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在巩固练习中,利用信息技术了解每一个学生完成的情况,从而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巩固练习。

③介绍数学文化。

课件播放关于笛卡尔与直角坐标系的相关视频,播放后请学生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渗透数学文化,引导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

(3)联系生活,内化新知

①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课件出示问题:你能用一个数对表示你的位置吗?学生根据课件提示先确定自己的列和行,再在平板上写下能代表自己位置的数对,根据课件提示,找到数对(2,1)、(2,2)、(2,3)、(2,4)和数对(1,3)、(2,3)、(3,3)、(4,3)对应的同学。最后出示总结:同一列数对,数对的第一个数都相同;同一行的数对第二个数相同。

②课件播放微视频《数对与生活》。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数对的应用有深刻的体会,同时利用找队列之外座位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拓展提升

出示拓展练习题:这是一个残缺的方格图(如图2),在图中添加一个点C,与其余3个点构成一个正方形,并根据A点的数对,填出表示A、B、D三个点的数对。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练习巩固新知、拓宽视野,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5)知识延伸

课件依次展示在线上确定位置、平面上确定位置的过程,并提出问题:如果是立体停车场呢?即在立体空间又该用几个数去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线、面、体上完善知识体系,从大单元教学的视角建立长城视野的知识体系。

关键技术处理

①本节课是一节“未来课堂”软件技术支持下的课堂,通过“未来课堂”的talk功能,实现将学习资源一键派送给每个学生,同时,在收集学生创编“第五列第四行”的表示方式时,通过talk功能收集每个学生的作品。

②本课件运用到“笑脸评价”功能和“答题器”功能,通过“笑脸评价”,轻松完成生生互评。巩固练习中通过“答题器”功能后台收集学生完成正确率和出错情况等数据,实现个性化教学。在学生互相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描述位置时,后台统计学生掌握情况,在及时练习中,通过“答题器”收集每个学生的正确率,实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用数据推动课堂进程,随时调整课堂,实现个性化教学。

③通过课件的“画笔”“剪刀”“拖动”等功能,真实呈现学生的实践操作。本课内容属于“图形的位置与运动”领域,较为抽象,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动手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以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幕前幕后

本课件是在笔者所在学校开展数字化大单元教学的背景下设计的,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讨论较为激烈的地方主要在于线、面、体的抽象方式以及是否放手让学生设计表示方式。经过讨论,最后决定在平面确定位置的抽象过程中,以教师介绍为主得出方格图,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表示方式。通过设计本次课件,笔者体会到,课堂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让思维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用数意图课件
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