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心观察巧发现,概括段意我能行

2024-03-10何倩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小虾多音字自然段

何倩

创新整合点

①反馈自学,聚焦分歧点。技术让学生的自学反馈更及时、更直观。运用未来教室任务单功能在课前布置作业单,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学习。教师通过数据反馈,充分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②搭建支架,凸显增长点。用未来教室软件中的拖拽功能,拖动文章中描写细致生动的动作语句放置到思维导图中,给予孩子学习支架,以“生动细致的动作”“什么情况下”这两个要素为向导,概括小虾的生动的动作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的。通过拖拽及小组交流合作,既能了解学生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对小虾有趣体现的感知,还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技术的融入让教学更直观、方便,让课堂更生本,助推课堂向高潮发展。

③作业云端分享,亮出新奇点。运用未来教室的“云端共享文件夹”功能,学生将自己的摘抄内容上传到云端共享文件夹中保存、分享,并从云空间中调取他人的成果,为他人点赞,实现资源的共享。

教材分析

《小虾》选自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编排了《花钟》《蜜蜂》《小虾》三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留心观察的各种发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旨在引导学生立足一段话的学习,准确判断一段话中的关键语句,并掌握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提高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三年級上册第六单元,学生已经学过如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单元对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学生只有理解了一段话的意思,知道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才能准确判断具有概括性或提示性的关键语句,从而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在这一单元,已经通过精读课文《花钟》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本节课是对已学方法进行巩固和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缸、隙等9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摘抄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了解小虾的样子、生活习性;通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第三自然段的大意,感受小虾的有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细致观察,感受用心饲养的乐趣以及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教学环境与准备

教学环境:触控一体机、学习电脑配备有未来教室互动软件、宽带网络。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张摘抄卡,供上课摘抄,同时,掌握新媒体手段,在熟练操作电脑、运用未来教室自如的基础上进入课堂学习。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师:通过第四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今天让我们用前面学到的方法一起走进第15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本单元语文要素回顾导入新课学习,让学生带着已有学习经验进入学习。

2.认读生字,检测前学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我们一起来看看课前检测情况。(出示预习前学检测单,课前进行了前学检测,查看前学检测情况,对错得比较多的词语进行当堂巩固)在这些词语中还藏着一个我们本课要掌握的多音字,你能发现它吗?

掀(xiān  xīn)开

追逐(zhú  zú)

稍(shào  shāo)微

较(jiāo  jiào)大

空隙(xī  xì)

学生找到“稍”字,并对这个多音字组词。

设计意图:课上只针对学生错得较多的字进行针对性指导,这样既能检测到学生的预习情况,又能节省上课的时间,将有限的时间用在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同时,本课还要求掌握一个多音字,对于这个多音字,采用的是课上简单介绍、课后推送自学页面的方式处理。“稍”这个多音字是以前有接触的,不少学生都已经掌握了,所以在课堂上稍作回忆,但肯定还会有少部分学生对这个字不那么熟悉,下发自学页面,自学页面中带有讲解视频,能让这部分学生有兴趣在课后去自学完成,推动学生产生自学的积极性。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

师:通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小虾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并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读读找到的句子。(学生说到养虾的原因、小虾的样子、小虾有趣的地方,可以追问一下,接着重点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课文围绕小虾写了哪些内容,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有整体感知,也为接下来聚焦第三自然段做铺垫。

4.聚焦第三自然段,感受小虾的有趣

任务一:聚焦第三自然段,关注学习提示

①答题器作答,聚焦第三自然段。

师: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在写小虾,哪一个自然段写得最细致生动呢?请你选一选。(未来教室出示选择题)

学生在电脑学生端进行作答。

②引导关注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

师:(出示学生作答结果柱状图)很多同学都觉得第三段写得最细致生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定要关注学习提示,一起读一读学习提示吧!

学生读学习提示要求,并顺势进入第一个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学习,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提示。前面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到作者每段都在围绕小虾写,通过哪个段落写得最细致生动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迅速将目光聚焦到第三自然段,清楚作者介绍的重点。这也刚好链接到学习提示中需要弄清楚的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进而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

任务二:聚焦第三自然段,感受小虾的有趣

①走进第三段,关注第三段写了什么。

师: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让大家觉得这么细致生动呢?

预设一:学生自由回答,发现回答比较散。教师就可以提问: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到底写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探究。

预设二:学生自由回答,如果都找到了中心句,教师就可以提问: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小虾的有趣呢?我们一起去探究。

②出示自学要求,自学第三自然段。

课件上出示自学要求:勾画出描写得非常细致生动的语句,勾画完后读一读自己勾画出来的语句。

学生对照自学要求自学,并与同学交流自己勾画出的语句。

③小组合作,完善思维导图。

师:大家勾画出来这么多细致生动的语句,这都是小虾在什么情况下做出的呢?接下来借助小组的力量,请大家将其分类。借助思维导图,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教师出示互学要求:A.组长组织,其他组员有序交流。B.1人操作电脑,讨论分类。C.上传思维导图,准备汇报。

学生在電脑上下载思维导图(如下图),通过未来教室的拖拽功能、自主打字等方式完善思维导图,小组有序交流,并进行展示。

师:从刚刚这个小组的交流中,你感受到怎样的小虾呢?

生:小虾很自在、很开心。

师:这一个段落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提示了我们?它就是?

生: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

师:如果现在把“有趣”这个词摆在思维导图中,可以摆在哪里?请同学上来摆一摆。

学生到屏幕前摆一摆。

师:大家觉得他摆得对不对?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并试着补充摆一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找到段落中描写生动细致的语句,并完善思维导图,让学生思维过程可视化。通过最终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概括这是怎样的小虾,旨在指向本段中的关键语句,落实本课学习提示中的第一个任务。

任务三:读一读,演一演小虾的有趣

师:这些描写细致生动的语句都在表现小虾很有趣,那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呢?

生: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

师:我们就来读一读,演一演小虾的有趣吧!

学生边读边演一演。

师:小组两位同学互相读一读、演一演,看看哪个小组表演得最有趣,老师将为最有趣的小组颁奖。

学生小组内进行展示读。

设计意图:通过语言读出小虾的有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5.抄写细致生动的语句

①引导学生关注全文其他细致生动的地方,抄写下来。

师:课文中像这样描写小虾细致生动的语句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找一找,完成摘抄卡。

②给自己的抄写评星,教师抽取星数最多的学生卡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摘抄,学生对细致生动的语句会记忆更深刻,同时书写得也更加漂亮。

6.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①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②教师布置作业:

a.将摘抄卡上传到空间中,供其他同学学习、点赞。

b.利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试着去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把它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学生和教师一起总结收获,为这节课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布置课后任务,将摘抄卡通过电脑拍照上传到云端空间中,这样在保存学习资源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空间中观看其他同学的成果,为他人点赞,向他人学习。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本课的设计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依托网络平台,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交流,并依托空间资源平台让学习思维过程、学习成果得以保留。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更强,对探究问题的兴趣更加浓厚,配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更加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现代技术的融入,无疑让语文课堂更真实、更具有导向性。

猜你喜欢

小虾多音字自然段
认识多音字
且将小虾还给河水
堆雪人
认识多音字
秋天
美丽的秋天
你会读多音字吗?
多音字也能出糗
小虾弯弯变形记